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上传人:公西 文档编号:260200185 上传时间:2022-02-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宣宗宣德元年,礼部进耕籍田仪注,上观之,谓侍臣曰:“先王制籍田,天子率公卿躬秉耒耜,贵有实心耳。不然,三推五推,何益于事!”侍臣曰:“先王制礼有本有文,苍生之福也。”户部奏青州借官粮赈饥,乞复勘,然后给。上曰:“民饥无食,当如拯溺救焚,即命就便分给。”三年六月,上谕朝臣:“贪污奈何?”杨士奇对曰:“贪风始永乐末,今更甚。太宗尝数疾不视朝,扈从之臣,请托贿赂,公行无忌。”杨荣曰:“当是时,惟方宾有贪名。”上即顾荣问:“今日贪者谁甚?”对曰:“莫甚刘观。”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

2、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曰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观者士奇曰:“通政使顾佐廉公超然客公众号有威。”荣曰:“佐为京尹,能禁防下吏,政清弊革。”上喜曰:“顾佐乃能如是!”阅数月,乃命观巡阅河道,而以佐代之。寻下观狱。上与侍臣论历代户口盛衰。上曰:“户口之盛衰,足以见国家之治忽。其盛也本于休养生息,其衰也必有土木兵戈。汉武承文、景之余,炀帝继隋文之后,开元之盛,遂有安史之乱,岂非恃富庶不知儆戒乎?汉武末年乃悔轮台,炀帝遂以亡国,玄宗卒至播迁,皆足为世大戒。”九月庚戌朔,驻跸蓟州,进州官谕之曰:“此汉渔阳郡也。昔张堪为政,民有乐不可支之谣,尔曹勉之!”又进耆老谕曰:“今岁丰稔,无他虞,善训厉子孙,务礼

3、义廉耻,毋安温饱自弃。”四年春,上召大学士杨溥谕曰:“朕每念创业难,守成不易,夙夜惓惓。今幸百姓稍安,顾祸乱生于不虞。迩来群臣好进谀辞,令人厌闻,卿宜勉辅朕。”溥顿首谢:“臣不敢忘报。”上曰:“直箴朕过,报朕多矣。”溥又顿首谢曰:“直言求之非难,受之为难。”上曰:“然。”(选自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曰/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观者/B.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曰/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

4、观者/C.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曰/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观者/D.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曰/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观者/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宣宗,明朝皇帝朱瞻基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中被供奉时所称的名号。B.籍田,天子率臣子亲自耕田的典礼,又指天子征用民力耕种的田地,文中指前者。C.户部,古代掌管土地户口、科举考试、财政税收等事务的部门,副职称户部侍郎。D.庚戌朔,指庚戌日初一这天。这与登泰山记中“戊申晦”的

5、纪日法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永乐末年,一些官员公开行赠受贿,贪腐之风盛行。杨士奇和杨荣一致认为顾佐廉正有威名,举荐他取代刘观,这与明宣宗的想法不谋而合。B.刘观贪污,明宣宗起初惩罚他巡阅河道,然后又让他担任掌管监狱的官职。C.汉代的张堪担任渔阳郡太守时,百姓安居乐业,当地传唱民谣以颂扬他。明宣宗告诚蓟州官吏,要努力向张堪学习。D.明宣宗深知创业艰难,守成不易,日夜忧思国事。当天下逐渐安定时,群臣多有阿谀之辞,明宣宗对此表示厌恶,希望杨溥等贤臣全力辅佐他,杨溥当场拒绝了宣宗。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太宗尝数疾不视朝,扈从之臣,请托

6、贿赂,公行无忌。(4分)译文:(2)今岁丰稔,无他虞,善训厉子孙,务礼义廉耻,毋安温饱自弃。(5分)译文:5.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明宣宗时社会出现“治平之象”的原因。(3分)【答案解析】1.C2.C;科举是礼部掌管,而非户部。3.C;A.“这与明宣宗的想法不谋而合”错误,从原文“顾佐乃能如是”看出他对顾佐这个人是并不了解,听二杨说他如此清廉端肃,感到惊喜。B.“下狱”,意为“囚系在监狱中”,不是负责掌管监狱。D.“杨溥当场拒绝”错误,他说“臣不敢忘报”,意思是会不忘报皇恩、忠于皇上、尽心规劝。4.(1)明太宗曾经多次生病不上朝,身边的侍臣就贿赂成风,公开行贿、受贿毫无禁忌。【“数”,多次、经常;

7、“视朝”,上朝、过问朝政;“扈从”,侍臣、近臣、随从;“公行无忌”,公开行贿、受贿毫无禁忌。】(每点1分,共4分)(2)今年谷物丰收,没有其他担忧,(你们)要好好教育子孙,让他们重视礼义廉耻,不要安于温饱舒适而放弃自我(自甘堕落)。【“稔”,丰收;“虞”,担心、忧虑;“善”,好好地;“务”,重要的事务,引申为重视;“自弃”,放弃自我、自我放弃、自甘堕落(意思对即可,未必翻译出宾语前置)】(每点1分,共5分)5.皇上重视农业生产,率先垂范。敢于反腐,惩罚贪官污吏。以史为鉴,善于与民休息。忧勤国事,善于纳谏。(每点1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参考译文:宣宗宣德元年,礼部进献耕籍田仪注,皇上阅览后,对

8、身边的侍臣说:“先王制订了率群臣耕田的典礼,亲自拿着耒耜等工具去耕种,最难能可贵的是有务实之心罢了。如不这样,天子推三下,三公推五下,对事有什么帮助呢!”侍臣回答说:“先王考订的籍田制是符合礼和文献的,这实在是苍生的福气啊。”户部启奏青州借用官粮赈济灾民,但要求反复勘验数目,然后供给。皇上说:“百姓饥饿无食,应当像拯救溺水的人和救助被火烧的人一样,一旦有需求就应立即拨付给他们。”三年六月,皇上宣告朝臣说:“对于贪官污吏该怎么办?”杨士奇对答说:“贪污风气从永乐末年开始,现在更加严重了。明太宗曾经多次染疾不上朝,身边的侍臣就贿赂成风,公开行贿、受贿毫无禁忌。”杨荣说:“正当那个时侯,只有方宾有贪

9、污之名。”皇上立即回头问杨荣说:“当今贪污最厉害的是谁?”回答说:“没有比刘观更贪的了。”杨士奇说:“风纪端正严明是用来约束百官的,风纪官如果这样了,那么不才的御史大夫就会效法他的清正,御史清廉的巡游四方,那么不才的下属官员都会效仿他。”皇上超然客公众号叹息说:“除恶一定要从根本解决,不过如果罢免刘观,谁来取代他呢?”杨士奇说:“通政使顾佐清廉很有威严。”杨荣说:“顾佐担任京都府尹,对下属管理很严厉,政治清明,革除了很多弊端。”皇上高兴地说:“顾佐竟然是这样好的人选!”过了几个月,就下命让刘观去巡视河道,而让顾佐取代他。不久把刘观逮捕下狱。皇上同侍臣谈论历朝历代户口兴盛衰落的事情。皇上说:“户

10、口的盛衰问题,完全能够看出这个国家是太平盛世还是乱世。户口兴盛多是由于采用了休养生息政策,户口的衰落往往是因为大兴土木和兵戈四起。汉武帝沿承文帝、景帝的余威,隋炀帝继承隋文帝之后,最初也是十分兴盛,后来出现了安史之乱,难道不是仅仅凭借富庶繁荣而不知对百姓休养生息吗?汉武帝末年就后悔征伐轮台,隋炀帝也因此而亡国,唐玄宗死后朝代的衰颓流转,都完全可作为后世引以为戒的教训”。九月庚戌,农历初一这天,皇上到达蓟州,把州官叫进来告诉他们说:“这个地方是汉代的渔阳郡,过去张堪在这里为政,百姓有十分幸福康乐的民谣传颂,你们要好好地干啊!”又把老年人召进来明确告诉说:“今年谷物丰收,没有其他担忧,(你们)要好好教育子孙,让他们重视礼义廉耻,不要安于温饱舒适而放弃自我(自甘堕落)。”四年春,皇上召见大学士杨溥并明确告知说:“我每每想到创业艰难,守成更是不易,从早到晚都一直放在心上(忧虑不已)。所幸当下百姓稍微安康了,不过担心的祸乱产在没有意料的情形中。近段时间以来众臣喜欢说一些歌功颂德的话,让人十分厌烦,爱卿要好好地辅佐我哟。”杨溥叩头称谢说:“我一定不会忘记报答皇上的知遇之恩。”皇上说:“直言指出我的过时,就是最好的报答。”杨溥再次叩头答谢说:“要得到直言并不是难事,能接受直言才是最困难的。”皇上说:“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