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烂泥湖中学高三地理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60197650 上传时间:2022-02-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益阳市烂泥湖中学高三地理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南省益阳市烂泥湖中学高三地理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益阳市烂泥湖中学高三地理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益阳市烂泥湖中学高三地理月考试题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益阳市烂泥湖中学高三地理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1415题。14图中为A草原 B荒漠 C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15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A纬度 B洋流 C地形 D季风参考答案:14A15D第14题,图中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我国北方地区植被自东向西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草原、荒漠,区介于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荒漠之间,对应的植被应为草原。第15题,读图可以看出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越往北越窄,主要原因是越往北受夏季风影响越小,降水减少,影响的区域范围变小,所以

2、影响我国东部森林植被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季风。2. 城市渠化是指将城市内河河道取直,硬化河提、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如图所示。据此回答1718题。17我国各地在城市化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渠化现象,其主要目的是A改善城市供水条件 B增加休憩娱乐场所C提升内河航运能力 D增强排污排涝能力18城市渠化对地理环境负面影响是A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加重B河道取直,加剧侵蚀,水质恶化C底栖生物生存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D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地下水位上升参考答案:17.D 18.C解析:17题,城市的发展使得城市建筑地面越来越多,绿地越来越少

3、,降水多时会造成城市地表积水多,若排水不畅,会造成城市内涝。城市渠化现象,通过裁弯取直和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原来蜿蜒多变、流动缓慢的天然河流,改造成为外形归顺、水流顺畅的人工河道,以达到稳定河势,加大过流能力,尽快宣泄洪水的目的.能及时排除地表积水到渠中,增强排污排涝能力。选D正确。18题,城市渠化使河流流速加快,减少泥沙淤积,A错误;河道取直,水流加快,水质在一定程度净化加快,B错误;河道硬化,破坏了河底生物的生存环境,一些生物难以生存,C正确;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阻断了地下水位的补充来源,地下水位下降,D错误.【思路点拨】正确解读城市渠化概念是解题的关键,本题

4、难度中等。【知识点】本题考查水循环。3.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份额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36. 甲、乙、丙三地带依次表示我国A. 东部、中部、西部B. 中部、西部、东部C. 中部、东部、西部D. 东部、西部、中部37. 乙地带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哑铃型结构(老年人口和少儿人口比重大),其主要原因是A. 出生率低B. 死亡率高C. 自然增长率低D. 劳动力外迁38. 丙地带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份额最大的主要原因有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总人口数量最多城市化水平最高外来老年人口最多A. B. C. D. 参考答案:36. B 37. D 38. A36题详解】

5、中国东部人口总量最大,老人最多,西部人口最少,老人最少,结合选项,选B。【37题详解】结合上题,乙地带为西部地带,这里经济相对东部较为落后,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迁,导致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哑铃型结构。相对东部而言,这里的出生率较高,死亡率不高,自然增长率相对较高,但人口基数小,净增人口并不多。【38题详解】丙地带为东部经济地带,这里经济发达,人口较早进入现代型,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东部地带人口密集,总人口数量最多,老人绝对数量多;城市化水平高并不是老人占比高的原因;这里的外来人口以青壮年劳动力居多,据此结合选项选A。4. 读经纬网图,回答1-2题。1.设A、B两地和B、C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

6、为L1和L2,则AL1和L2 相等 BL1约为L2的一半CL2约为L1的15倍 DL1约为L2的两倍2.若飞机从图中B点飞往D点,沿最短航线飞行,合理的方向是 A一直向东B一直向西 C向东南东东北 D向西南西西北参考答案:1.A 2.D5. 下图为河口位于回归线附近的两条河流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甲河中上游地区是所在国家小麦的集中分布地区,其小麦单位面积产量高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降水十分丰富 土壤肥沃 光照资源丰富 水源丰富 高产良种的推广 A B C D9甲、乙两河流域突出的地理特征有 冬季,气温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偏低 居民以黄种人为主 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是世界上水稻种植

7、业的主要分布区之一 A B C D参考答案:B C甲河流域是印度河平原,乙河流域是恒河平原,都是冲积平原,平原面积大,终年高温,都是南亚人口密集区和主要的水稻种植业分布区。印度北部主要是白色人种,南部主要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6. 企业总是布局在有利润空间的地方,这一原理通过空间成本曲线或空间收入曲线来反映。图9是某类企业收益性空间界限的区位模型(O代表市中心),读图完成1516题。15图中成本曲线由1变为2后,仍停留在AE区域的企业A因离市场近,开始盈利 B因政策扶持,开始盈利C因地租上涨,出现可损 D因交通不便,出现亏损16该类企业的最佳区位是AA点 BE点 CD点 DF点参考答案:C C7

8、. 读汽车工业空间组织演化过程的两个阶段图,回答不少汽车跨国公司将研发中心迁往中国最主要是为了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设计的产品更符合中国的汽车消费文化即时了解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以便迅速作出反映加强对中国劳动力的培训A B C. D.参考答案:B 8. 近几十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新疆冰雪资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对该地区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活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下图示意新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地区1960-2010年气温、降水、冰川零平衡线(冰川零平衡线是冰川积累区和消融区的界线,在零平衡线上,冰川的积累和消融达到平衡)和冰川面积变化。读图,完成89题。8该地区1960-2010年气候与冰川变

9、化之间的关系是A冰川零平衡线高度波动上升,冰川退缩B气温、降水的变化与冰川面积变化呈正相关C降雪减少,冰川融化量增大D气温升高,冰川补给量增大9气候的变化可能对新疆绿洲农业产生的影响是A农作物生长期缩短,低温冻害减少B蒸发旺盛,冰雪融水减少C降水增加,水土流失加重D气温升高,冰雪融水和灌溉用水增多参考答案:8A 9D第8题,图示该地1960-2010年间,气温、降水波动上升;冰川变化特点:冰川零平衡线高度波动上升,冰川面积减小,冰川退缩。选A。第9题,该地气温整体上升,气候变暖,农作物生长期延长,低温冻害发生不一定减少;由于气温升高,降水可能减少,荒漠化加重;而由于气温升高,冰雪融水和灌溉用水

10、增多。选D。9. 读某日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回答该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杭州市正午太阳高度为全年最大值B、甲地太阳高度为全年最大值C、该日杭州市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大庆市物体的影子朝东北D、该日杭州市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北京市物体的影子朝东北参考答案:C10. 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地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示意图,回答 18、19 题。18.导致该地荒漠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力水平高 B.大风天气较多 C.人类影响较强 D.水汽难以到达19.该地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A.合理利用水资源 B.加快城市化进程 C.全部退耕还林 D.加快南水北调参考答案:C A18.【命题意图】本题以“我国西北某地荒漠化的

11、发展与结果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学生我国西北地区 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强化读图析图能力。【解题思路】根据示意图看出,该地土地荒漠化发展,是由于植被覆盖率降低导致的土地退化,而当地人类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造成植被覆盖率降低,故选C。19.【命题意图】本题以“我国西北某地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学生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和综合治理措施,强化识记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题思路】造成我国西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除了“三过”,还有不合理利用水资源,故选A。11. 下面左图为巴西兰索玛朗汉斯国家公园每年雨季出现的“白沙碧水”奇观(照片是面向北方拍摄的被白色沙丘围绕的淡水湖泊

12、群),此地位于该国东北部的某河河口附近。下右图是该地区降水资料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32. 图中所示景观最佳观赏时间是A. 12、1月 B. 7、8月 C. 10、11月 D. 3、4月33. 河口附近的白沙受定向风吹拂形成新月型沙丘,该风向是A. 东北风 B. 西南风 C. 东南风 D. 西北风参考答案:32. D 33. A试题分析:32. 根据材料,“白沙碧水”奇观应出现在雨季,读右图可知3、4月为降水最多的月份,也是该景观最佳观赏时间。33. 读左图,照片为面向北方拍摄,沙丘坡度小的一侧为迎风坡,所以盛行风为东北风。【名师点睛】第32题,“白沙碧水”说明沙滩明净,水体丰富,应为当地的雨

13、季,据降水图可判读;第33题,沙丘形成风向应为缓坡吹向陡坡,图片为面向北方拍摄,故图中方向为上北下南左东右西,据此推算出答案。12. 读某地区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9. 根据上图可以确定P处为洼地 P处为山丘 甲河落差大于乙河 甲、乙两河流向大体相反A. B. C. D. 10. 该地计划修建一条运河,在丙、丁两方案中最终确定丙方案。其原因是A. 沿河谷修建,利于通航 B. 北高南低,有利于河水自流C. 地形较平坦,工程量小 D. 西高东低,有利于河水自流11. 图示区域甲、乙两河流域分水岭大致呈A. 东西走向 B. 西北东南走向 C. 南北走向 D. 东北西南走向参考答案:9. D 10.

14、C 11. D9. 读图可知,图中P外围等高线数值为300,是相邻两条等高线中数值较大的,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判断,P海拔在300米以上,为山丘,错、对。图示两河均为河流的一段,不能反映整条河流的落差情况,错。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图示河流流向大致相反,对。故选D。10. 读图可知,图中丙线所在区域海拔均在200-300米之间,地势起伏较小,工程量小,而丁方案先后两侧跨过300米等高线,地势起伏大,工程量大,故选C。11. 分水岭是指分隔相邻两个流域的山岭或高地,河水从这里流向两个相反的方向。在自然界中,分水岭较多的是山岭、高原,但也可以是微缓起伏的平原或湖泊,甚至有的河流成为两个流域的分水岭,分水线是分水岭的脊线。它是相邻流域的界线,一般为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图示区域海拔最高点的连线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故选D。13. 保护和挖掘现有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