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260156248 上传时间:2022-02-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宇文新州之懿范。懿:美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宁:怎么,哪,哪里。B.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数数然:拼命追求的样子。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矜:自夸。C.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决:快速的样子。抢:碰,触。 三餐就反,腹犹果然 果然:很饱的样子D.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生:名词,生活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就:接近,将要。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奚惆怅而独悲B、俨骖騑于上路C、腹犹果然D、零丁孤苦,至于成立3、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用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乐琴书以消忧 乐:意动用法,以为乐B、屈

2、贾谊于长沙 屈:使动用法,使委屈C、而后乃今将图南 南:名词作状语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远: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离4、下列句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的是( )(2分)A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B田园将芜胡不归 C奚以知其然也 D莫之夭阏者5、选出加点的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 )(2分)A之二虫又何知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B奚惆怅而独悲 奚以知其然也C怒而飞 抢榆枋而止D慈父见背 遂见用于小邑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分)_(2)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3分)_(1) 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710题(15分

3、)福州州学经史阁记朱熹福州之学,在东南为最盛,弟子员常数百人。比年以来,教养无法,师生相视,漠然如路人。以故风俗日衰,士气不振,长老忧之。而不能有以救也。绍熙四年,今教授临邛常君滩孙始至,既日进诸生,而告之以古昔圣贤教学之意。又为之饬厨馔,葺斋馆,以宁其居。然后谨其出入之防,严其课试之法,朝夕其间,训诱不倦。于是学者竞劝,始知常君之为吾师。而常君之视诸生,亦闵闵焉,惟恐其不能自勉以进于学也。故尝虑其无书可读,而业将病于不广,则又为之益置书史,合旧为若干卷,度故御书阁之后,更为重屋以藏之。而以书来,请记其事,且致其诸生之意,曰:“愿有以教之也。”予惟古之学者无他,明德新民,求各止于至善而已。夫其

4、所明之德,所止之善,岂有待于外求哉?识其在我,而敬以存之,其亦可也。其所以必曰读书云者,则以天地阴阳事物之理,修身事亲齐家及国,以至于平治天下之道,与凡圣贤之言行,古今之得失,礼乐之名数,下而至于食货之源流,兵刑之法制,是亦莫非吾之度内。有不可得而精粗者,若非考诸载籍之文,沉潜参伍,以求其故,则亦无以明夫明德体用之全,而止其至善精微之极也。7.对下列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是学者竞劝,始知常君之为吾师。 劝:劝告,劝说。B、而其德业事功之实,愈无以逮乎古人。 逮:逮捕、捕捉。C、以钓声名、干禄利而已。 干:追求,求取。D、予虽有言,又何以加于此哉。 加:追加,加倍。 8

5、.以下四组选项中,全都符合朱熹“学之有本”的治学观点的一组是(3分)告之以古昔圣贤教学之意又为之饬厨馔,葺斋馆,以宁其居明德新民,求各止于至善记诵训诂文词开之以古人教学之意储书以博其问辨之趣,建阁以致其奉守之严A、B、C、D、9.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福州州学的学风,本是东南一带最为浓郁的。但近年来,因为教育培养不得法,不知本末,导致风俗衰弱,读书人也无法振作,德高年长的人对此忧心忡忡。B、朱熹认为,彰明品德,自成新民,并力求做到最完善的境界,这是治学的根本。“根本”没有建立起来,学习也就变成了追求名誉、禄利的工具而已。C、常滩孙来到福州,先开示以古人的教学之意,然

6、后为学生“宁其居”、“严其防”、“严其法”,并为他们储书建阁,等等举措,符合朱熹“本末有序”的观点。D、朱熹的观点有些未免失于偏颇。比如,书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宝库,朱熹却认为天下的书越多,道理就越昏昧不清,这是书的罪过。这一观点就值得批判。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故尝虑其无书可读,而业将病于不广。(3分) (2)因序其事,而并书以遗之,二三子其勉之哉!(3分) 2、 名句默写(10分)11、(1)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 ?(2) 问征夫以前路, 。(3)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4) ,风飘飘而吹衣。(5) ,亦崎岖而经丘。(6) 郡县逼迫, 。(7) ,死当结草

7、。(8) 桂殿兰宫, 。(9) ,湘江辞赋奏清商。故家常在, ,碧梧翠竹有清才。三、古代诗歌鉴赏(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13题读山海经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注释:读山海经共十三首,成一组,本诗是第十首。山海经共十八卷,内容多是记述古代海内外山川异物和神话传说。干戚:盾牌和板斧。昔心:过去的壮志雄心。讵:岂。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中所写的“精卫”和“刑天”是山海经中的两个动人的故事。作者在诗中歌颂了精卫和刑天的坚强斗争精神,寄托着诗人慷慨不平的心情和意愿。B、“猛志固常在

8、”中的这个“固”字点明刑天的“猛志”本为其生来所固有而永不衰竭,无论失败还是死亡终不能使其消减。C、这首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写了这两个英雄的悲剧。良机已失,徒怀雄心,但他们也不存忧虑,毫无悔意。通过精卫和刑天的失败,表达自己失落消沉之情。D、这首诗写法曲折,意义较为隐晦,风格和情调与以上所选各篇大不相同,但在豪放之中仍然保持了诗人托物寄兴、精练含蓄,说理议论自然妥帖的特点。13、归去来兮辞中有“乐琴书以消忧”一句,请问作者在“忧”什么?联系本诗,谈谈你的理解。(3分)_四、文化经典阅读(6分)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第1415题(孟子)对(齐宣王)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

9、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孟子梁惠王下)【注】疾视:怒目而视。旅:众。徂莒:此处指来侵的敌众。祜:福。1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所说的“小勇”指的是血气所为之勇。B、“王请大之”说的是要齐宣王去掉小勇,换之以一怒震天下的大勇。C、“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表

10、现的就是武王的大勇。D、孟子主要运用对比的说理方法来劝说齐宣王去小勇、存大勇。15、孟子说:“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离娄章句下)请联系上文,说说孟子关于“勇”的认识。答: 五、文学名著阅读(10分)16、下列各项中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A、关羽为曹操立功后,挂印封金,一路上杀颜良,诛文丑,历尽千辛万苦欲和刘备会和。走到古城时,占了城的张飞认为关羽投降了曹操,不肯相认,要关羽在三通鼓后斩了蔡阳,才肯相认。关羽在一通鼓未尽时便斩了蔡阳。张飞才明白了关羽的一路辛苦,便放声大哭,跪在关羽面前谢罪。 B、“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

11、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髯长二尺;面若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这三处写的分别是曹操、张飞、关羽。 C、刘备奉曹操之命起兵讨袁术,张飞留守小沛。曹豹与吕布里应外合,夜袭小沛。张飞醉酒不敌,失陷逃奔淮南,使刘备家室落于吕布手中。张飞与刘备等会和,关羽对张飞横加指责,张飞羞愧不堪,拔剑就要自杀,被刘备劝住。D、曹操大兵压境,刘备迎敌但势单力孤,最终全面溃败,兄弟妻小失散,只身突围,投奔青州城。青州刺史是袁绍的儿子袁谭。袁谭一向敬重刘备,开门相迎,并将刘备护送至父亲袁绍处,袁绍大喜,厚待刘备。 E、袁绍得知曹操封孙权为将军,结为外应,怒而起兵,对峙官渡,曹操兵弱粮少,一度欲回许昌,谋士荀彧劝曹操与袁绍相持,使袁军轻敌,内部不和,再出奇制胜,其后曹操又纳荀攸之言,并依计烧了袁军的粮车。17、简答题(本题为选作题,请选择一题作答)(5分)(1)简述吕布辕门射戟(16回)(2)简述曹操“许田打围”的故事。(20回)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0题。(13分)六指猴墨中白侯六是新来为东家赶马车的,右手六指,护院的都笑称他六指猴。侯六也不恼,伸出手问:“像六指猴吗?”“六指猴是江洋大盗,你是给东家赶马车的。”说完,大伙善意地笑了。东家江大佬有钱,有钱的东家不住在泗州城。东家喜欢住在五里城的凤凰墩。凤凰墩背靠九座梅花山,西临拦山河,东边一条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