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学读后感1500字

上传人:鑫** 文档编号:260107544 上传时间:2022-02-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国演义中学读后感15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三国演义中学读后感15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三国演义中学读后感15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国演义中学读后感15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国演义中学读后感1500字(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国演义中学读后感1500字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的故事。下面是由网我为大家带来的“三国演义中学读后感15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国演义中学读后感1500字【一】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一开头,就把人带进了那三国鼎立,谁与争锋的时代,心情也激烈了不少。三国演义里又感人,有毒辣,有激烈读之不禁让人拍手叫好。 是的说起三国演义,每个人第一想到的就是“宴桃源豪杰三结义”。“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的刘备;“身长九尺,鬢长两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的关羽;“身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

2、须,声若巨雷,势如笨马”的张飞。这三位豪杰一聚首,一结拜,是小说生动了不少,才引出后文一大堆精彩情节,读到后来,认为刘备这大哥当对了,虽无关张二人之勇,却有镇静稳重之势,才能“三顾茅庐”请到那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诸葛亮。 在“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这一回,让我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聪慧才智,周瑜好歹也是孙权的军师,竟中了诸葛亮的雕虫小技,让孙权心甘情愿帮刘破曹,看来真是英雄难受美人关,周瑜为了小乔,孙权为了大乔,不让曹操夺走,甘愿与曹对立,这也告知我了一个道理:学习只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间还得了解空气,才能让别人心甘情愿依着你。周瑜不愧是周瑜,后来发觉自己中了计,才咬牙切齿,深知诸葛亮

3、不行小视,三番五次的相知诸葛亮于死地,让他三天找来十万支箭,周瑜认为这样可以难倒孔明,最终可以光明正大的以除后患,没想到他的计谋还是被诸葛亮料到,才有了“用奇谋孔明借箭”,诸葛亮就是诸葛亮借天气是曹操面红耳赤,诸葛亮这一借可谓借出了本领,不禁让我这个读者称赞不已,也让周瑜佩服不已。因此,两人共商破曹大计,那就是“献密计黄盖受刑”。为了吴国,这位忠心的老将甘愿北大一百零一零一脊杖,五十棍,看着书中黄盖皮开肉绽,鲜血迸流,昏厥几次,我早已热泪盈眶,为这位忠臣鼓掌,正是“勇将轻身思报主,谋臣为国有同心。” 最精彩的想必是“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的“赤壁之战”这一火攻,更是使曹军大败而归,连

4、曹操都险些丧命,幸亏有几位大将竭力爱护,才带着残兵突出重围,这一仗让我觉得打得真好,痛快人心,看到曹操逃亡在诸葛亮智算的华容道上,几次大笑诸葛亮愚蠢,这时伏兵一拥而上的情景时,我难免有些不解:诸葛亮难到连伏兵突击的时间都算准了吗?仿佛曹操被捕的局面已定,是关键时刻关羽还是放了曹操,或许是天注定要饶曹一死吧,只能无奈! 曹操真是不负重望,才有了“曹操平定汉中定”这一回,起先是两面受敌,好不简单才被救回军营。这一救,使曹操有了平定阳平关的谋略,让众人拍手赞扬。机会是留给有打算的人,这一回曹操成功而归,让我不禁叫好。读至后来,诸葛亮辅佐刘备的事迹也越来越多,如空城计等等。在损大星汉丞相归天“这一回,

5、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连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也躲不过这一劫,我揪心不已,为这老军师担忧起来,或许是命中注定,诸葛亮注定归天矣,但他早已深知,支配后事,军中如以往一样井井有条。读到这里,我想许多读者都像我一样为这宏大的军师打抱不平,可谁又能挽回呢? 最终的”降孙皓三分归统一“,或许是较完备的结局吧,司马懿所在的魏国,最终还是统一了三国,完成霸业么仍在刘备曹操孙权时期,可谓是不前不后,有赢有输,有悲有喜,但无论怎么说,还是曹操曾统治的魏国打了胜仗,自此三国归于晋帝司马炎,为一统之基矣。此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者矣。 合上全书,有太多吐不尽的感受,我也曾想,刘备假如没有诸葛亮,孙权假如没有周

6、瑜的局面又是怎样?因此,我还是很观赏不受众人欢迎的曹操。被称为”曹贼“不仅是因为杀了太多无辜的人,更是因为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名言“。所以”乱世之奸雄“的评价,几乎成了他的盖棺定论。身边虽然没有像诸葛亮、周瑜一般的谋士,却有自己的大智,想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策。而曹操自己的说法却是”奉天子以令诸侯“,不管是”挟天子“还是”奉天子“,曹操都用了”智“。即使是生命垂危,也依旧关切妻子儿女。不管曹操是”枭雄“还是”奸雄“,他都有自己的特性。 魏、蜀、吴这三国,曹、刘、孙这三人,注定得同时出现,哪怕是少了一国、一人,都会显得索然无味。明争暗斗,三国争锋,才是这本书的最大亮点,

7、刘备的”仁“;孙权的”贵“;曹操的”智“在三国演义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局面,也是最为精彩的一点。 三国演义中学读后感1500字【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每当这首临江仙出现在我的视野里,耳畔就仿佛响起古典剧三国演义中杨洪基那深厚而雄浑的音调,令人神往,令人神思。心底安静的湖面也泛起奇妙的涟漪,思想也像插上了翅膀一样随着歌声穿越千年时间,去追溯令人憧憬的历史而这,都缘自三国演义心中恒久的经典。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一部详尽而宏大的历史。它记载了从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到公元280年约110多年的历史。它以陈寿着三国志为模板,经过作者罗贯中大胆的艺术创作而完成的,使高深

8、难懂的正史以一种生动、好玩、贴近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在广阔群众面前,并为人民所宠爱、传颂。三国演义又是一部小说,一部内容丰富蕴涵深刻的小说,作者匠心独运,以生花妙笔勾画出桃园结义,过五关斩六将,火烧赤壁,借东风,长板桥等一系列生动的故事,为妇孺皆知。它妙趣横生的文字,以及驰骋于神出鬼没境界的畅快深深地打动了我,而它也成了我心中恒久的经典。 三国演义被学者们列为“四大名著”之一,而它也的确无愧于这一美誉。翻开它,就如同绽开了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作者并不华丽却非常精确的文字就像点点笔墨给这幅画卷描绘出朵朵奇葩,使每一位读者都深深沉醉于其中。这里既有鼓角铮鸣,硝烟充满的战场,也有文臣武将争权夺利,

9、勾心斗角的纷争,也不乏风花雪月、情意深长的爱情。引人入胜的情节让人忘却了这是在述说历史,而分明是在娓娓地讲解并描述一个个漂亮而好听的故事,我想这也许就是经典之作别出心裁之处吧。 然而使三国演义更让人觉经典绝妙是在于它的斗争前后经过的细致描写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独树一帜,这唯恐是包括史记在内的其它史书望尘莫及的,譬如赤壁之战,斗争的起因是刘备兵败,曹操妄图吞并吴,诸葛孔明舌战群儒,智激周瑜抗曹是事情的经过,而后孙曹对峙,巧施连环计,火烧战船这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情书掀起了故事的高潮,最终又以曹操兵败,关云长义释华容道这原本出乎人意料却又让人欣然接受的结果圆满地叙述完了这宏大的斗争。而在人物塑造方面,

10、更可以看出三国演义的独到之处,刘备的仁德,张飞、赵云、许诸、典韦的威猛,鲁肃的憨傻都被描写得淋漓尽致,而“宁可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的曹操的阻险毒辣,“安居平五路”运筹帷幄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还有“降汉不降曹”“义拔云天”关公的忠义凛然更是被刻画地入木三分,读完三国演义,掩卷深思,满脑是那杀声阵阵的战场,个个人物形象活灵活现,不禁佩服作者自然流畅的文笔和奇妙的构思。那种宏大而一挥而就的气概,使人读完有种无可名状的快感,深深地感受到经典之作无法抗拒的魅力。 寇第斯曾说:“书籍乃世人累积才智之不灭明灯,”读三国,就时刻能感受到它的光辉带来的暖和,它字里行间蕴含着一股震撼人心的力气。读三国,让

11、人深刻体会到它透露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匡扶社稷,兼济天下”的思想。这种思想与我内心深埋的志向交织、碰撞,产生共鸣,激荡出串串亮丽的火花,激励我为实现生命的价值而拼搏、前进 三国演义,一部丰富而深刻的巨作,仅凭我的三言两语又怎能细说?如今,硝烟散去,英雄不在,千年古事已俱付尘灰,只剩那“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古鼓角铮鸣”的淡淡哀伤。但心中恒久的经典三国演义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渐忘。有人说:“每一本书,都象一盏奇妙的灯,不过它照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灵。”而三国演义更是一盏灯,一盏光明而永不熄灭的灯,它不仅照亮了我的心灵,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三国演义心中恒久的经典。 三国演义中学读

12、后感1500字【三】 一千多年来,有多少豪情志士对三国风云津津乐道。又有多少智者谋士把三国中的计策视为经典。一本三国演义将三国时期争雄的场面刻画的淋漓尽致,令后来者爱不释手。我想这应当归功于历史与文学相结合后所散发出的无限魅力。三国的历史就好比是一块璞玉,而罗贯中用文学的方式将它细细雕琢成一部经典。 记得小时候读三国总是喜爱里面战斗的激烈场面。除此之外,再也无法对三国有一点更多的理解。时隔几个春秋,当我再次从书柜中拿出这本曾给过我无限向往的书时,那一份欣喜感再次升腾了起来。就和我当时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时的感觉一模一样。只不过岁月的消逝中,我的心不像儿时空荡荡,而是多了些对历史的感慨和社会的认知。

13、 品三国就是要渐渐咀嚼每一个字,因为每一个字都是一个历史片段的再现。三国演义给我最深感受的是“忠,义”二字。关羽的忠肝义胆使他流芳千百。身在曹营心在汉就是对他一片忠心的完备写照。而后戏曲中用红色来表现关公也就自然了。但之后他在斗争中放曹操一马,或许就是他满身的义气使然。这个义或许就是罗贯中写下的书名中的那个义。但这也只是我作为后来者的一种揣测罢了。当然,对忠义的表现还有很多人。赵子龙单骑救幼主。诸葛亮的一篇出师表浩气长存,最终也将生命的终结点留在了蜀国。忠义二字说来只是嘴唇的开合,做来却是用鲜血和生命去谱写。 有红就会有黑,有光明就会有黑暗,有忠义就会有奸恶。好像万物都是相对而生的一样。在三国

14、争霸的狂沙漫卷中,以曹操为代表的奸恶之人大有人在。我认为曹操奸恶的来源是他那满腹的疑心。从他单凭个人推断就杀掉打算杀猪犒劳他的挚友到中反间计杀掉他的水战大将,这无一不体现了他疑云重重的内心。这或许也就是京剧中用白色衬托他的缘由所在吧。奸恶之人还有不少,曹丕谋权夺位,司马家族最终趁机而起,使得三国的风雨终归停息。奸恶之人或许是封建帝制王朝的衍生物,不仅仅在三国,上溯到秦朝的赵高,下寻到秦桧,吴三桂之人。这或许是历史的一部分吧。 走出三国的情感篇章,去读读一些人也还是不错的。这也是三国演义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缘由。每个人特点显明,总是令我这种三国迷一再回味。 先说说诸葛亮吧,作为一个时常羽扇

15、纶巾笑谈间的智者。这个形象已经深化人心。在他的身上,少了些许杀气与莽撞。多的是一些草船借箭的才智和大摆空城计的沉稳。正如他的名号卧龙一般,虽是卧榻之龙,但终归是龙。他与蜀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的才智与谋略就好比是一根粗大坚实的木头撑起了蜀国与魏吴两国相抗衡的蓝天白云。但伴随着刘备的死去,众多蜀国名将的生老病死。诸葛亮在偌大的蜀国显得有些孤掌难鸣,蜀国似乎诸葛亮的白发一样,显得不再有朝气。最终,伴随着诸葛亮的逝去,蜀国在阿斗的欢乐声中退出历史的舞台。 作为一代枭雄曹操,也是三国演义的一大看点。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却有他的过人之处。否则何以一统北方,举魏国之力与吴蜀开战。尽管被一把火烧了个精光,但他的雄才大略值得每一个成大事者的人去借鉴。作为军事家,曹操在三国里面或许不如诸葛亮,周瑜等人。但作为一名文学家,他却对建安文学的发展和建安风骨的形成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从一方面来说,曹操就是一个文武全才。从曹操的诗中,到处都是他的志向与理想。这让我想起了西方千百年后的拿破仑,这两人的经验真的有点相像。起初出身并不优越,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国家的掌权者,最终陨落天际。 三国的历史值得每一个人去品去赏。虽不用做到如易中天教授那样,但我们也应明白这一段历史。它里面有着人间最真实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