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2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种****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69.24KB
约23页
文档ID:260002181
2022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_第1页
1/23

2022 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一、本卷共 4 小题.每题 0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太阳能光热电站〔如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 1﹣3 题.1.〔4 分〕我国以下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ft东半岛 D.东南丘陵2.〔4 分〕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径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3.〔4分〕假设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那么〔 〕A.春、秋分日P=0 B.夏至日P>0C.全年日P<1 D.冬至日P>120 世纪 50 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列图.读图,完成 4﹣6 题.第 1 页〔共 23 页〕4.〔4 分〕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5.〔4分〕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6.〔4 分〕50 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如年份20222022202220222022植株数量灌木植物11.001.001.001.00草本植物11.181.201.211.23地上生物量灌木植物11.091.101.121.11草本植物11.471.551.521.53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11.010.990.980.97草本植物11.211.291.421.58表数据为实验地以 2022 年为基数,2022﹣2022 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 9 月 30 日〕.据此完成 7﹣9 题.7.〔4 分〕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8.〔4分〕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9.〔4 分〕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第 2 页〔共 23 页〕〕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如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完成 10﹣11 题.10.〔4 分〕如下列图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 〕A. B.第 3 页〔共 23 页〕C. D.11.〔4 分〕该国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 年 B.1930﹣1950 年C.1950﹣1970 年 D.1970﹣1990 年二、解答题〔共 2 小题,总分值 46 分〕如下列图区域海拔在 4500 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 8 级〕日数 157 天,且多集中在 10 月至次年 4 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 厘米高度范围内.〔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第 4 页〔共 23 页〕〔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止措施.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于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 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图,初期开采的矿石送往乙地加工,2022 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了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为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第 5 页〔共 23 页〕〔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 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比照分析,阐述理由选做题请考生在第 14、15、16 三道题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那么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旅游地理14.〔10 分〕今年来,一种不同于传统观光游的“深度游〞悄然兴起,深度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徒步、自驾等方式,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获得深刻体验的旅游活动,有 3 位旅游者结伴拟于 4 月下旬自驾前往如下列图区域〔湖面高程 3196 米〕,进行以观鸟为主题的深度游.指出为应对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第 6 页〔共 23 页〕自然灾害与防治15.如下列图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22 年 4 月 20 日,这里发生了 7.0 级强烈地震,2022 年 4 月 21 日夜至 24 日,震区出现屡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环 境 保 护 16.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如图为切沟景观,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止措施.第 7 页〔共 23 页〕2022 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本卷共 4 小题.每题 0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太阳能光热电站〔如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 1﹣3 题.1.〔4 分〕我国以下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ft东半岛 D.东南丘陵【分析】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太阳能的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都处在北纬 22°N~35°N 这一带,青藏高原是高值中心,四川盆地是低值中心;太阳年辐射总量,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而且除西藏和新疆两个自治区外,根本上是南部低于北部;由于南方多数地区云雾雨多,在 30°N~40°N 地区,太阳能的分布情况与一般的太阳能随纬度而变化的规律相反,太阳能不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而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长.【解答】解:柴达木盆地位于我国太阳能资源高值区,人口稀少,有大面积的未利用土地。

所以最适宜建太阳能电站应选:A第 8 页〔共 23 页〕2.〔4 分〕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径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考点】48: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专题】142:地理图像材料题;35:辩证思想;421:课本知识迁移;52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开展.【分析】太阳能光热电站工作原理是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解答】解:光热电站是依靠光能集聚产生的热能制造出蒸汽,推动发电机运转,强光、高热能可能会误伤途径的飞鸟应选:C点评】此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太阳能光热电站带来的影响,获取图中信息并结合相关知识进行解答.3.〔4分〕假设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那么〔 〕A.春、秋分日P=0 B.夏至日P>0C.全年日P<1 D.冬至日P>1【考点】1G: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此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对影长的影响,当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45°时,P=1;当正午太阳高度角>45°时,P<1;当正午太阳高度角<45°时,P>1.【解答】解:A、春、秋二分,太阳直射赤道,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6.5°, 影 长 小 于 塔 高 ,P<1,A错 误 ; B、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物体正午影长为 0,所以夏至日 P=0,B错误。

C、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全年绝大局部时间>45°,P<1,但冬至日前第 9 页〔共 23 页〕后的几天时间内,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45°,p>1,C 错误;D、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冬至日最小,为 43°,所以,冬至日时,P>1,D 正确所以,在此题中,全年大局部时间 p<1,只有冬至日前后的几天时间 P>1应选:D点评】此题是对于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应用的考查.20 世纪 50 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列图.读图,完成 4﹣6 题.4.〔4 分〕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考点】72: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分析】根据铁路线修建的原那么,在ft区应尽量少穿越等高线.【解答】解:A、图示天ft地区河流短小,铁路线没有沿河修建,故不符合题意;B、线路没有经过主要城市,主导因素不是聚落,故不符合题意;C、该地区耕地主要分布在ft麓地带的绿洲上,也是聚落主要分布区,故不符合题意;D、图示铁路沿 1000 米等高线修建,主要是因为不穿越等高线,地势起伏较小,第 10 页〔共 23 页〕所以考虑的主导因素是地形,故正确。

应选:D点评】此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理解即可.5.〔4分〕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考点】72: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解答】解:A、从经济开展的角度分析,线路长短,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故不符合题意;B、图中铁路线与城市吐鲁番之间高差较大,距离远,不利于带动城市经济的开展,所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距城镇过远,故正确;C、该地区是干旱区,洪水灾害少,故不符合题意; D、沿等高线修建,工程量较小,故不符合题意应选:B点评】此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6.〔4 分〕50 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考点】43: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专题】142:地理图像材料题;35:辩证思想;421:课本知识迁移;522:生第 11 页〔共 23 页〕【分析】图示区域位于我国的西北,影响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源.【解答】解:图示区位于干旱地区,城镇分布在水源较充足的ft麓地带的绿洲上,绿洲上农业根底较好,适宜人类生存,B 对。

干旱区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水源,铁路沿线如果没有水源,也不会形成城镇,所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