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颌面骨炎症 Chapter 6 Inflammation of Jaws颌面骨炎症是指由微生物、物理或化学因素所引起的颌面骨炎症过程总称根据病原、临床病理特点分为n 化脓性(化脓菌等)n 特异性(结核菌、放线菌等)n 物理性(放射线、冷冻等因素)n 化学性(砷、磷等)化脓性骨髓炎感染途径n牙源性(根尖周围炎、智齿冠周炎等)n损伤性(开放性骨折等)n血源性(败血症后可发生,婴幼儿多见)第1节 牙源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Odontogenic Suppurative Osteomyelitis of Jaws 一 、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Odontogenic Central Osteomyelitis of Jaws 病原牙 根尖周或根周组织感染 颌骨内 密质骨、骨膜 影像检查方法:n下颌骨-下颌骨侧斜位片、曲面体层片n上颌骨-牙合片、华特位片nCT、MR、核素扫描X线表现 1、早期骨小梁模糊,轻微骨破坏;2、弥散性点状、片状破坏;3、破坏以病源牙为中心,边界不清; 4、骨膜受侵可见线状骨膜反应(linear periosteal reaction) ; 5、破坏灶逐渐局限,有/无肉眼死骨形成; 6、病灶局限,灶周骨小梁变粗,死骨分离或移位; 7、病灶区骨质致密,骨小梁变粗,排列与正常骨纹理不同; 8、下颌骨外形可发生改变。
原因: A、死骨脱落致骨缺损; B、病理骨折后错位愈合; C、新骨过度增生鉴别诊断牙源性中央性骨髓炎骨肉瘤病源牙骨质破坏以病源牙为中心无骨破坏边清,周围骨密度高,可有死骨 边界模糊,可见瘤骨,无死骨骨膜反应线状骨膜反应放射状瘤骨、袖口状骨膜反应骨髓炎骨肉瘤二、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Odontogenic Peripheral Osteomyelitis of Jaws 病因病理 病灶牙(第三磨牙冠周炎多见) 颌周软组织(咬肌下间隙) 下颌骨边缘 刺激骨膜 ,骨膜下成骨 局部骨膜破坏 ,骨密质、骨小梁破坏影像学表现常用检查方法:下颌升支侧位片 下颌升支切线位片 升支侧位片:弥漫性骨质致密与局限破坏灶 升支切线位片:密质骨外骨膜成骨,边缘规整CT检查: 更清楚显示骨膜下成骨及升支密质骨和松质骨的病 理改变下颌升支切线位片下颌升支侧位片CBCT第3节 Garr 骨髓炎 Garrs Osteomyelitis主要特点n最常见病因为根尖周感染n好发于儿童及年轻成人n以骨膜成骨,不形成脓肿,无骨坏死为特点影像表现n层状骨膜反应,呈葱皮样改变n骨膜成骨可融合成团n邻近髓质硬化n特点为:致密性骨硬化伴骨膜新骨形成第5节 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Osteoradionecrosis of Jaws本病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的严重并发症(将50GY作为放射性骨坏死的临界性剂量指标)影像学检查方法1、下颌-下颌骨侧位片2、上颌-牙合片、华特氏位片3、大范围病变-曲面体层片影像学表现 颌骨1、早期骨质弥漫性疏松;2、进而呈不规则斑点状或虫蚀状破坏,病 变边界多不清楚;3、可见大小不一死骨形成;4、骨膜反应少见。
牙及牙周 放射性龋多见,好发于牙颈部鉴别诊断1、恶性肿瘤复发:骨质破坏迅速、广泛, 临床可触及肿块2、牙源性骨髓炎:结合病史,有否放疗史牙源性上颌窦炎 Odontogenic maxillary sinusitis 附病因病理上颌根尖周炎扩散 窦内黏膜充血、水 肿、增厚拔牙、治疗不当 产生脓性分泌物 影像学表现检查方法:根尖片、CBCT、华特氏位片根尖片/CBCT:病源牙根尖周骨质破坏,牙周膜及骨硬板影消失,窦内断根存留,牙槽窝与窦底相通;华特位:上颌窦密度弥漫性增高,呈均匀模糊影像,窦壁骨质无破坏,若有窦内积液,坐位投照可见液平面CBCTCB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