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行宫导游词400字篇一:行宫导游词 夕日皇家宫苑如今行宫宾馆 清西陵行宫导游词 行宫是在京城的外边特地为皇帝修建的宫殿居处西陵行宫是清朝皇帝来西陵祭祖时临时处理朝政和休息住宿的地方它始建于1748年,乾隆皇帝在位十三年时,确定在当年的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忌日这天亲临西陵参与祭祀大典,出于祭祀期间皇帝休息和驻跸的须要,确定从北京到西陵一路修建行宫,为此事乾隆皇帝也特地降了一道圣旨:山陵重地,大差时常驾临,应设馆驿已备驻扎之所据说清代皇帝坐轿出行,每天行进60华里,那么从北京到西陵共240华里,这就须要建4座行宫,乾隆确定派一位叫三河的大臣负责行宫的选址和工程建立事宜三河一行人从北京启程一路西行,依据路程的远近、山水、地理、地质环境的须要,他们初选了四处一是北京房山的黄新庄、二是涿州的半壁店、三是涞水的秋澜和易县的梁格庄,最终由乾隆皇帝御览亲定,并批准了这四处选址行宫选址除了路程远近的要求以外,风水好也特别重要,应具备龙、沙、水、向、秀等自然条件,前面要有照山,后面要有靠山,背山面水,在行宫的南面有座小山因形态象一只乌龟,所以叫龟山,它是行宫的照山,易水河在山前东西流下,后面有福山为靠山,“福山捧日”是西陵八景之一。
乾隆皇帝曾对西陵行宫的选址进展过这样的描写:在泰宁镇衙署西两华里处,〔清代梁格庄是泰宁镇衙署所在地,泰宁镇衙署管理陵寝以外的事务〕,那里的山景水势在四处地方可属第一,也就是说这里的生态环境、地理条件在这一带是最好的,西陵行宫地址确定后从1748年3月初开工修建,花费了银子5万两,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7月底完工当年的8月23日乾隆亲临西陵参与雍 正忌日祭祀大典时驻跸在此 行宫的建筑一改帝王皇宫红墙黄瓦的主色调,全部采纳布瓦灰墙的风格,愈加显得清幽高雅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资料记载,行宫最南面有三孔石平桥一座,东西朝房两座,此时此刻还保存有西朝房然后是一座面阔三间的宫门,绚丽的彩绘使宫门彰显出皇家宫苑的华贵宫门两侧有围墙,将宫门内的建筑全部包围起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布局宫门以内分成了中、东、西三个院落,东院是銮舆库,是停放皇帝车马和随从休息的地方,西院是护驾的御林军驻扎的场所,也称“营房”当年每逢皇帝驻跸在此,由于随从人员众多,行宫内的房子不够用,要在行宫四周临时搭建许多的帐篷,那真是旌旗招展,帐篷林立,号角轰鸣,喧闹非凡中院是皇帝后妃和随驾大臣们活动的区域,中院的主体建筑根本保存完好,局部毁坏的建筑也遵照古建修缮的原那么,保存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目前宫殿区建筑已全部复原。
中院宫殿区又分成了左中右三局部中院游廊内的中心局部是皇帝活动的场所,左面和右面的建筑,前面的院落是随驾的大臣们临时办公值班的地方,所以也称“值房”后面的建筑是皇帝和妃嫔们休息就寝的地方宫门两边是为皇帝做饭的御膳房各七间,还有倒座房各三间,是原来的看管人员处理事务的地方 中轴线的第一座建筑是垂花门,垂花门两侧有游廊伸展,把垂花门以北的主体建筑围拢起来游廊采纳的是乾隆宠爱的江南园林的色调样式,多采纳苏轼彩画,以山、水、花、草、虫、鱼、动物、人物为主在垂花门上除了苏轼彩画还可以看到旋子彩画,坊心绘有龙凤戏珠的图案,更显示出行宫主子的华贵与威历 正殿是行宫的主体建筑,它是清朝皇帝驻跸在此时处理朝政的地方,所以也称御政殿正殿原挂有乾隆皇帝御笔亲 题的“永慕斋”匾额乾隆皇帝每逢祭祀驻跸在此思念先祖,更是敬慕祖先的功德伟业正殿前有走廊,后有抱厦,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大殿中间建有小通道一条,与游廊相连,据说这里是太监和宫女们专走的通道抱厦两间,它的作用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打算面圣的大臣们被召见前临时歇脚的房子一说是因光绪皇帝的棺椁在此停放,新建了抱厦以增加正殿的长度正殿前走廊明柱上写有乾隆皇帝所题的对联:“万福攸同,泉石交辉”。
乾隆看来,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底下的大事,做为皇上要每时每刻把老百姓的华蜜安康记挂在心上对联的下联是“泉水交辉”,这是对殿前泮池、假山、石桥等景物的描写,同时也是乾隆皇帝对大清朝的臣民们能够和谐相处,天下和谐统一,江山稳固的美妙祝福 穿过正殿是面阔七间的后殿,也称寝宫,这里是皇帝休息的地方,乾隆之后的六代清朝帝王都曾在此下榻,所以有“小养心殿”之称后殿廊前原有对联“无赐纯嘏,雕文锦缛”乾隆一生来行宫36次,闲暇时在园内漫步,遥望四周,苍松翠柏,绿竹草坪,百花吐艳,百鸟鸣唱,回廊环绕,雕梁画栋,甚是开心,顿生灵感,便脱口而出,即刻回到寝宫挥笔写成此联意思是说能够住在雕梁画栋、清幽高雅的环境里,身穿着锦衣缎袍那么好看的衣服,享受着这么多人供应的周到、又繁琐的礼仪效劳,这是上天赐给朕的大福啊! 我们此时此刻进入到皇帝的寝宫,皇帝出行都有待驾的妃嫔们,待寝叫“宠幸”,宠爱的宠,华蜜的幸,确定了待寝的妃嫔后,应先净身,洗浴完毕后用黄色的毯子把玉体裹好,用一位身强体壮的太监背着,前面有一个小太监打着灯笼引路,后跟着一位老太监,手拿着记事本,记事的老太监站在外间要记录下何时何地,哪位妃嫔来此侍寝,妃嫔进屋后去掉毯子,从皇帝的脚部位将被子掀起一条小缝,妃子成爬状上床。
皇上宠幸妃子的时间也是有明确的规定,假如超时要 有老太监提示皇上到时候了,大声喊三遍后假如妃子还不出来,应强行将妃子带出 东后照殿是皇后的寝宫,因慈禧皇太后曾在此殿住过,所以人们也称“太后宫”该殿原有对联:“视履考祥,天严云秀”天严指天气阴了,云彩把太阳全部遮住了,但是当云彩渐渐散去,太阳的光线从云缝中射出,天空中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画面,壮丽又好看这幅对联的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要经过脚踏实地,谨慎负责的努力,不能因一时一地的成败论英雄,风雨过后才能见彩虹 目前,该殿装修成了茶室,人们在品茶的同时也可以观赏清宫音乐相传乾隆年间,一位易县籍的皇宫乐师名叫顾善堂,他告老还乡后回到此时此刻易县东韩村,组织当地村民学习演奏清宫乐,从今御用音乐流传到了民间此时此刻演奏的艺人们有的是顾善堂的第八代传人艺人在学习时,先学习“打板韵谱”, 靠口传心授,死记硬背唱会曲谱后再传授器乐的演奏技法此时此刻大家可以观赏到的主要曲目有朝廷在举办大典时演奏的“大朝天子”,皇帝在内宫时演奏的“小朝天子”、“万年欢”、“山桃红”等20多首曲目当我们身在原皇妃们的寝宫,又观赏到正宗的宫廷音乐,会使你别有一种感受。
游廊西侧的主要建筑是三卷殿,这里是谒陵时妃嫔们居住的地方殿前有“元宝池”一座,因这里是妃嫔们游玩和居住的地方,也叫“鸳鸯池”三卷殿前面走廊的中柱上原有对联“保合太和,丰年为瑞”封建社会的帝王们对“和”看的特殊重要,认为万物、万事都应当取个和字,不和就不得其所,所以清代故宫“三大殿”取名为“太和、保和、中和”在乾隆看来人和事物万象一样,只有“和谐”才能获得心满足足的结果此对联或许是乾隆皇帝对后宫他的众多妃嫔们的一种寄语吧! 殿宇之后有小山一座,围墙相隔,穿过“圆光门”入内,怪石叠砌,花草遍植,绿树满山,这里是行宫的御花园原来山顶建有敞厅和爬山游廊,现被毁敞厅是皇帝赏花、饮酒、纳凉的地方据说当年乾隆皇帝和后来的慈禧太后都特别喜爱这个地方他们来到行宫,有时刚刚下轿不进殿就要到后山小憩慈禧在此纳凉时爱吃的点心芸豆卷、豌豆黄,传承至今,已成为行宫的金牌小吃 夕日的皇宫禁苑,当年大清帝国的君主们驻跸的地方,经过近几年的修缮整理又呈现出迷人的风貌如今的御政殿现成为接待贵宾、举办会议的场所,帝后妃嫔们居住过的行宫建筑,经过装修后,配备了现代化的卫生设施,珍贵的家具,现成了独具特色的套房行宫东院新建的二层客房楼拥有60多个星级标间,宫廷风格的餐厅容纳300多人就餐,既可享受满汉全席,又可品尝地方野味小吃,当年乾隆来行宫时御注的酱鸡块、酱牛肉、酱肘子〔宫廷肘子〕和翡翠鹿筋,满族鹿尾等这些御膳房的皇家御宴,如今已成为平凡游客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行宫宾馆还配备了多功能厅、卡拉OK厅,台球厅、乒乓球室、商务中心等效劳设施,并胜利接待过多位国家领导人和国外的贵宾,行宫将以新的风貌,独具特色的环境和优质的效劳,热忱欢送各届挚友光临 本着提高西陵行宫的文化内涵,增加趣味性、消遣性,传播行宫独具特色的接待环境,更好地了解行宫、爱护行宫、利用行宫为目的,整理了该导游词 二0一0年四月六日 篇二:人教版四年级语文园地五习作 导游词 《颐和园》导游词 《颐和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今日由我引领大家来参观中国29处世界遗产的其中一处——颐和园 颐和园原是清朝的皇家花园和行宫,颐和园规模宏大,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请大家跟随我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出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让人称奇的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完全一样的据说这是当年孝顺的乾隆皇帝每天让宫女们给太后讲的故事,为了哄太后开心,于是就特地派人雕刻在了这里 下面给大家介绍介绍颐和园的历史和流传下来的主要文物 颐和园是在辛亥革命以后,于1914年开放,1924年正式辟为公园,1949年后经过不断修葺,面貌一新。
全园拥有3000余间房屋,重要文物名胜有仁寿殿、玉澜堂、德和园戏楼、绘画长廊、排云殿、佛香阁、石舫、画中游、铜亭、铜牛、十七孔桥及后山苏州街、谐趣园等大家可以细细巡游 颐和园可以说是到处有美景,说也说不尽,盼望游客挚友们能在颐和园有欢乐的体验 篇三:北京名胜古迹导游词3篇 北京名胜古迹导游词3篇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漂亮 的古典园林下面是北京名胜古迹导游词,仅供大家参考 篇一:北京名胜古迹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日就有我来带着大家共同巡游北京名胜古迹颐和园盼望我的讲解能够令各位满足,让我们共同度过这一美妙的时间 颐和园在北京西北部海淀区境内,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上着名的巡游胜地之一,属于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 颐和园原是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公元1750年,乾隆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今名,作消夏游乐地到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烧毁了很多建筑物1903年修复后来在军阀、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解放后不断修缮,才使这座古老的园林焕发了青春 颐和园的面积达290公顷,其中水面约占3/4。
整个园林以万寿山上高达41米的佛香阁为中心,依据不同地点和地形,配置了殿、堂、楼、阁、廊、亭等精致的建筑山脚下建了一条长达738米的长廊,如同一条彩红把多种多样的建筑物以及青山、碧波连缀在一起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奇妙,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着,是举世罕见的园林艺术杰作 颐和园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局部组成总面积290多公顷万寿山上依山而建的佛香阁、铜亭,临湖畔建的千米长画廊、昆明湖中的十七孔桥和石舫等都是游人必到的景点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离城约10公里既可以坐郊区公共汽车,也可以坐专线巡游车前往 这座巨大的园林依山面水,昆明湖虽大,但水面并不单调,除了湖的四周点缀着各种建筑物外,湖中有一座南湖岛,由一座漂亮的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在湖的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修有六座造形美丽的桥 颐和园里有很多景点是效法了江南园林的一些优点如谐趣园就是仿无锡寄畅园建立的西堤是仿杭州西湖的苏堤 颐和园前山的正中,是一组巨大的建筑群,自山顶的才智海,往下为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构成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在中轴线的两边,又有很多陪衬的建筑物顺山势而下,又有很多假山隧洞,游人可以上下穿行。
颐和园的后山,其设计格局那么与前山迥然而异前山的风格是壮观、壮美,而后山那么是以松林幽径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