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应用题得几点体验

上传人:zh****66 文档编号:259700712 上传时间:2022-02-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教学应用题得几点体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教学应用题得几点体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教学应用题得几点体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教学应用题得几点体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教学应用题得几点体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版本均可修改,祝您工作顺利。浅谈教学应用题得几点体验浅谈教学应用题的几点体会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个难点。 对于各种各类应用题,过去的教材内容比较分散,教学时间长,教师只能一类一类问题地教,一个一个例题地讲,学生反反复复地练。 这种教学方法,偏重技能的训练,没有突出能力的培养,结果学生负担重,教学效果不佳。 小编在新课标精神的基础上,对应用题的教学,突出地抓住了数学能力的培养。 又根据学生智力活动的形成是从外部言语到内部言语这个特点,在应用题教学中设计了一套教学方法,下面是小编的几点体会一、注重读题通过读题使学生理解题中的情节和事理,知道题中讲的是什么事;已知条件中,哪个是直

2、接条件,哪个是间接条件,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是什么关系。 读题的过程,就是了解题意的过程。 例如小编在教学中常常发现这样的事有的学生把加号写成减号,把除数和被除数弄颠倒了,把已经计算正确的结果写错等。 许多教师把这些都归结为“马虎”造成的,其实不尽然。 小编觉得关键在于学生还没有形成缜密严谨的思维品质。 所以作为教师要能够及时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这些不良品质,然后主动地采取措施进行培养、纠正,形成好的思维定势。 这种品质的培养,贯穿在小编的整个教学活动之中。 二、注重划批就是把题中的重点词、句和思维分析、判断的结果,用文字、符号箭头、着重点、圆圈、横直线、曲线等划出来,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每个数

3、量的意义及数量间的内在关系。 三、注重画图就是画线段图、示意图等,用线段等把题中所讲的各个数量及其相互关系表示出来,直观地、形象地反映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四、注重“变”小编在应用题教学中,经常采用“变式课”的教学,例如1改变叙述方法。 就是题意不变,仅改变题中某些词、句的叙述方法。 2改变重点词语。 重点词语是连接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的纽带。 它是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方法的主要线索。 3改变条件。 就是把直接条件改变成间接条件,把间接条件改变成直接条件,应用题的问题不变。 4改变问题。 就是条件不变,只改变应用题的问题。 改变应用题的问题,不仅使题意发生了变化,而且使解题

4、的思路和具体方法都随之发生了变化。 5改变条件和问题。 就是把应用题中的条件直接条件或间接条件改变成问题,把问题改变成条件直接条件或间接条件,使题意大变。 从而导致分析方法、解题方法的改变。 小编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不是停留在一问一答单纯解题式的技能训练,而是着眼于培养举一反三和思维的灵活性,形成数学能力。 通过“变式课”形式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复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深刻性。 思维越广阔,变的途径就越多;思维越灵活,变的式样就越新颖;思维越深刻,变的内容就会越复杂。 所以“变式课”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五、注重动手操作小编在教学中,尽可能安排学生动手操作,让

5、学生由动作到建立表象,再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 例如,相遇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由单个物体运动发展到两个物体运动的一种典型应用题。 其数量关系虽然仍是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但由于两个物体的运动,往往受到物体出发的地点和时间,运动的方向和结果等因素的影响,使数量关系变得较为复杂,产生了不同的解答方法。 小编在教学前,先让两名学生在教室前,同时从两侧以不同的速度慢慢相对而行,走到相遇时为止。 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理解“两地”、“同时”、“相对”、“相遇”的含义,并且直观地感觉到当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对地走到相遇时,各人所走的路程的总和就是两地间相距的路程。 这样,就为新知识的学习铺平了道路。 六、注重

6、说理就是当学生列完式后,让学生用清晰、简洁、准确的语言,说出自己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过程及相应的道理。 开始时,先分组进行,便于增加学生口述的机会,达到人人动脑,人人口述;然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这样交错进行。 好、差学生都有口述机会,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综上所述,小编对解决应用题的主要经验是根据儿童认知的特点和学习迁移的原理,在应用题教学中,突出数学能力的培养,既改革教材没有超出教学大纲,又创造了一套新的教学方法。 由于抓住基本结构的教学,知识能产生广泛的迁移,使学生学习数学变得容易些、快些,理解比较深,记忆比较牢。 由于抓住数学能力的培养,就抓住了技能训练的纲。 学生有了数学能力,就能产生广泛的迁移,就能顺利地掌握数学解题技能,就能举一反三,不但能解同类题、相似题,也能解未见过的题。 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解题过程中思维的有序性、合理性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4Word版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