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综合治理的经济学原理作物受害损失估计和预测经济损害允许水平和经济阈值害虫混合种群的经济阈值T2T1bac100损失害虫为害与损失率的三种基本关系 害 虫为害时间为害时期低密度为害的累积效果组成种群发育阶段的时间变化空间分布型为害场所行为 作 物作物发育阶段补偿能力对其它病虫害抗性的变化程度 其 它施肥量, 品种,栽培法等耕作条件气候,土壤等物理条件与其他病虫害的关系害虫为还害影响作物减产的各种条件(R.F. Smith, 1969)常用的产量损失测定方法常用的产量损失测定方法损失系数 =a-eaX 100%a 为健株单株平均产量, e 为受害株单株平均产量被害株率P =mnX 100%产量损失百分率C =QP100单位面积实际损失量 L = aMC100M为单位面积总株数,C产量损失百分率L = Pn(n+n”)- PP+Px R钻蛀性害虫造成单位面积损失量 Ln为健穗数;n为虫害株数;n”为百穗数;P为健穗总谷重量P为虫伤株总谷重量;R为实测亩产量为害指数 = (调查总叶片受害级数/10 x总叶片数)x 100%刺吸性害虫为害指数田间试验调查估计方法1. 小区实验法在田间不发生虫害的条件下,用接虫法,使一个小区植株遭受虫害然后比较两小区的产量在田间普遍发生虫害的情况下,用防治方法控制一小区虫情,然后比较防治区和未防治区产量在田间虫害发生不普遍的情况下,分别寻找不同虫害地段后植株,分别比较产量种植不同抗虫品种或耐虫性品种,比较品种间受害损失情况2. 田间调查估计法损失率 P=100(A-a)/AA 未受害作物平均产量; a 为待测区平均产量 害虫直接为害作物的收获部位, 不引起植株死亡,为害症状保留 害虫不直接为害作物的收获部位, 不引起植株死亡,为害症状保留 害虫不直接为害作物的收获部位, 不引起植株死亡,为害症状不保留 害虫引起植株死亡P = 100(B)-(B+C)/ B为补充选配的具有独立性状的植株平均产量;C为受害株平均产量3. 人工模拟害虫为害试验 棉铃虫为害棉花花蕾,可采用摘蕾 食叶性害虫的为害,采用去叶(切叶)的方法注意点 供试作物的长势和栽培条件保持一致 设置要合理 对害虫为害的所有器官都要模拟 要与害虫为害的进行一直逐步模拟 与害虫为害的空间分布一致影响损失估计的准确性因素一种害虫或害虫复合体具有不同类型的为害影响补偿作用的原因很复杂影响作物产量的因素相当复杂杀虫剂除影响害虫外, 还可能影响作物产量各地市场标准不同, 有可能影响质量评价的一致性作物害虫系统外的因素也可能混淆测定的结果第二节 经济损失允许水平和经济阈值经济损失允许水平 由防治措施增加的产值与防 治费用相等时的害虫密度。
经济阈值 是指害虫的某一密度,在此密度下,应采取控制措施,以防止害虫密度达到经济损害允许水平如何估算经济允许损失 经济允许虫量?害虫数量经济损失产量损失可容忍的经济损失可容忍的虫量?可允许的经济损失率可容忍的虫量可允许的产量损失率虫口密度产量受害程度受害程度 虫口密度Dt = aPt2 - B产量 受害程度Y = N - CDt产量 虫口密度Y = N - c(aPt2 - B)123123Y 受害作物产量N 正常作物产量c 受害对产量的影响因素B作物耐害能力a 为害虫种群为害系数ET = CCY P Ec Y(R) Sc CFET:经济阈值CC:防治费用Y:未受害亩产量 P:产品价格Ec:防治效果收入支出Y(R) :平均每头害虫造成减产率根据作物产量,价格等计算经济阈值EIL=XY20C(经济损失水平5%)EIL=XY33.3C(经济损失水平3%)X对照区单位面积产量,Y为消灭虫口数或降低的受害程度,C为保护区单位面积产量害虫混合种群的经济阈值经济为害力 Ei/a=(ET)a(ET)i(ai)A + IiIiEi/aai or (ET)a根据混合种的经济阈值比较它们对作物的经济为害力,以其中一种为标准进行标准化得到的经济阈值。
A为标准害虫a的田间虫口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