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四章教案

上传人:亦*** 文档编号:258888556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四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四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四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四章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四章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四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四章教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理念1、学生的认识活动是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本节课的设计在教学过程 中巧妙的利用学生己有的生活知识和书本知识,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呈 现在同学们面前,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符合中学生的从感性认识到 理性认识,从实践经验到认识书本知识的一般规律。在呈现的实验面前 产生疑问,从现象中发现问题,利用己有知识理论来解决问题并提出问 题,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知识,并学会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来解 决问题。2、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学习,注重与现实 生活的联系是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 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任务

2、是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提 供学习资料和适时的给以必要的帮助。二、教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 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4章第1节的内容。这一节主要介 绍的是以水和无机盐的跨膜运输为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是 在学习了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和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的基 础上再学习的,也是为进一步学习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 式,并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来认识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打好 基础的。本节共分2课时完成,为了适应教学实际,我安排水的跨膜运 输作为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其中的“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 是全书的第一个“探究”,探究实

3、验安排在第二课时进行。培养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原理来分析问题。让学生能够把所这知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初步学会识图表提取信息十、板书设计第一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1、定义:2、发生条件:半透膜和半透膜两侧有浓度差二、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三、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介于两者之间的细胞质。十一、教学反思本节课最大的优势就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能 够把学生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通过动画的形式形象化、生动化,从而大 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和时效性。(一)优点:1. 问题串有梯度,能调动学生

4、的积极思维,启发学生通过思考解决问题。2. 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利于学生内化知识;3.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教学内容具 有亲切感,学生乐于并且易于接受。(二)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这节课课堂教学时间安排相当紧,有些问题未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讨 论,最后只有安排学生在课后完成。由于条件限制而不能同步做实验探 究,学生对探究的过程未能及时理解和掌握。应多给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比如让学生单独回答问题,提高其表达能 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三)建议:可根据学生情况及课堂教学情况,对教材内容大胆取舍。 既实现了教学目标,又能使课堂内容完整,重点突出。这节内容的教学, 应当布置学生预习

5、,并在课前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这样,在课堂上就 会有较多的时间开展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问题解决的就会更透 彻,更彻底,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会更高。课题名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主讲人刘小秀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班高一 (4)班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阐述科学发现的一 般规律。 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特点。 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学习做出假设。 发挥空间想象力,通过制作模型,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立体结 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实验技术手段的进步在促进科学的发展中的作用。重

6、点难 点1、教学重点流动镶嵌横前的基本内容。2、教学难点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 点。教学过程教师的组织和引导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思考与回忆:回忆细胞膜的功能有哪些?之前学过的 探究实验说明细胞膜的什么功能?细胞膜具 有弹性吗?细胞膜对物质的选择性吸收是否 与其特定的结构相关?细胞膜结构是怎样的 呢?创设情境,激趣导 入新课详【阅读资料探究,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学习模型建构的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章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第4方法。学习假说是怎样 提出的。从生理功能入手的科学探究资料一:1895年欧文顿用植物细胞研究 细胞膜的通透性。他选取用500多种化学物质 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

7、行上万次的研究,发 现:脂溶性分子易透过细胞膜;而非脂溶性分 子则难以通过。问题:你能推测出什么结论?问题:最初认识到生物膜是由脂质 组成的,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膜 成分的提取和鉴定?问题:在推理分析得出结论后,还 有必要对膜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资料二:20世纪初,科学家将细胞膜从哺 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发现细胞不但会 被溶解脂质的物质溶解,也会被蛋白酶(能专 一地分解蛋白质的物质)分解。问题:你能推测出什么结论? 问题:在此实验中为什么要选用红细胞膜来 进行分析?资料三: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作了丙 酮抽提红细胞膜脂质实验:将抽提出的脂质在 空气一水界面上铺成单

8、分子层,测得其分子所 占的面积相当于所用的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问题:你能推测出什么结论?问题:细胞膜中的脂质为什么会排列 为连续两层呢?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会排列 成怎样两层呢?画出来进行比较哪种情况膜稳定性强? 小结与思考讨:对膜的研究为什么是从生理功能入 手?脂质和蛋白质是怎样形成膜的呢? 蛋白质位于脂双层的什么位置?新课详 解单位膜模型的提出资料四:1959年,罗伯特森根据电镜下 观察到的细胞膜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提出 单位膜结构模型。问题:单位膜结构的主要内容是 什么?问题:单位膜结构有什么缺陷? 问题:有哪些证据证明细胞膜中 的物质是不断运动的呢?了解技术进步对 科学研究发展的 作用

9、新课详解新技术带来新模型资料五:展示1970年弗雷和埃迪登的人 鼠细胞融合实验。问题: 该实验表明什么? 根据已有的生物知识或生活经验,你能 列举哪些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证据。资料六:展示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 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问题: 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蛋白质分子在磷脂双分子层上如何排布 的?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了解技术进步对 科学研究发展的 作用新课详 解【小结】19世纪末,欧文顿的实验和推论:膜 是由组成的。20世纪初,科学家的化学分析结果,指 出膜主要由和组成。 1925年,荷兰科学家得出:脂质分子是层分布的; 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的“三明治

10、” 结构模型:所有生物膜都由三层结构组成; 1970年,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 融合实验,指出细胞膜具有性;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模型。新课详解【阅读】有关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正文,填 写 组成成分:磷脂、蛋白质、糖类 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 蛋白质分布:覆盖、镶嵌、贯穿 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课后延伸】利用互联网搜索科学家对生物膜研究的最 新进展资料,并通过自己的加工将资料整理出 来,拿到班上相互交流强化流动镶嵌模 型的基本内容。课堂总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结1. 细胞膜的成分欧文顿的实验:细胞膜含有脂质 其他科学家的实验:细胞膜含有蛋白质2. 细

11、胞膜的结构荷兰科学家的实验:细胞膜中的脂质(磷 脂)分子排列为连续的双分子层;罗伯特森的实验:生物膜为三层统一的静 态结构;荧光标记实验: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二.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蛋白质分子镶在、嵌入、贯穿于磷脂双分 子层上;三. 生物膜的基本特点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具有选择透过性。板书设 计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9世纪末欧文顿膜是由脂质构成20世纪初科学家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1925年荷兰科学家膜中的脂质排列为连续的两层1959年罗伯特森生物膜为三层静态统一结构1970年弗雷和埃迪登细胞膜具

12、有流动性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 提出流动镶嵌模型(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1、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2、蛋白质分子存在形态:镶在表面、嵌入、贯穿3、生物膜的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4、生物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5、糖蛋白的功能:识别、润滑、保护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一)教材分析1 .教学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 前面已经学习了细胞膜的化学成分、结构和功能,本节内容着重介绍细 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这一重要功能,包括离子、小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和 大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和 选择

13、透过性将有更深的认识,本节内容是对第四章前两节的总结和升 华,同时也是后面学习细胞代谢的基础。2. 教学重点(1)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2)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3. 教学难点(1)主动运输的特点和意义;(2)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二)学情分析本节课为高三一轮复习课,高三学生通过高一新课的学习己经能 说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哪几种,各种方式的运输方向和特点也基本 掌握,但并不熟练,而且对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信息解读和知识迁移 的能力有待提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比较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 说出主动运输对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能力目标通过对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学习,培养

14、学生比较和归纳的 能力;通过对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的学习,培养学生解读图 表数据分析资料的能力;学会用概念图构建知识网络。态度情感目标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方法本节内容教师先通过高考考试大纲,创设情境,提出探究问题: 物质怎样进出细胞?再让学生合作探究,由学生展示物质跨膜运输的物 理模型,教师总结归纳。学生分组讨论,列表比较三种跨膜运输的特点。然后展示数据,提出探究问题: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是什么? 由学生合作学习,建立物质跨膜运输的数学模型。最后让学生自主构建 概念图做知识总结。结合近年高考题巩固知识提升能力。本节内容我采 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概念图。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课题K教师引导同学们,生物膜的研究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研究课题 之一,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医学.环境治理等方面。在近几年的高考 题中,物质的跨膜运输也成为热点考查内容。K多媒体展示高考考纲要求和考情分析K教师引导在第三章我们学习过细胞膜的功能,大家记得吗?(学 生集体回答),指出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这一重要功能。需要的营 养物质可以进入,不需要的.有害的物质不能进入,代谢废物可以排出 细胞,DNA等重要物质不能排出,也就是从功能上看,细胞膜具有什么 特性?(学生集体回答:选择透过性)K教师过渡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