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语文单元测评1科学之光(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2021-2022学年)

上传人:小****克 文档编号:258857551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320.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学年高中语文单元测评1科学之光(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2021-2022学年)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学年高中语文单元测评1科学之光(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2021-2022学年)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学年高中语文单元测评1科学之光(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2021-2022学年)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0学年高中语文单元测评1科学之光(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2021-2022学年)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0学年高中语文单元测评1科学之光(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2021-2022学年)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学年高中语文单元测评1科学之光(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2021-2022学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学年高中语文单元测评1科学之光(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2021-2022学年)(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综合测评 (一)( 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20 分)一、阅读理解 (50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 3 题.(9 分,每小题 3 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 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 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了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 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 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 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

2、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 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 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 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 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 , 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 ,最终万里同风 , 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 ,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 而

3、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 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 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 , 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 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 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 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 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大转折时期, 也是中国

4、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 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 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 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D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 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A B 项, “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说法错误 ,

5、从文本第二段中的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 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 成为世界时尚 ”可以看出 , 青花瓷发展到新阶段与外来文化有着重要的关系。C 项,偷换概念 , 无中生有。第三段的表述是“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所以被认为保守的是“明初 ”,而不是 “明代社会 ,此处属于偷换概念; “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的说法属无中生有, 是“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 ”反映了明代中国是 “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D 项,“从而 一词强加因果。

6、从原文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可知,青花瓷“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只是 “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 而不是“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的条件。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 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B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C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D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 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AA 项, “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说法错误,文章第一段通过对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 ,

7、证明的是 “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3. 根据原文内容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 青花瓷可能就不会崛起。B.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 青花瓷外销掀起世界性的中国风, 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重要作用。?D.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 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注重社会的多元和开放.B 项, 前后句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原文最后一段中说 “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 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意思是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中国的社会从单一向多

8、元转型 , 而不是说 “社会变化很快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 46 题。( 1分)材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一种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在民众中世代传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规约、习俗、精神,其特点是活态的传承与流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地域格局看,多分布于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盛行以及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各个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如下图.( 摘编自程乾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材料二:任何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自然环境下产生的, 如果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遭到破坏 , 这种文化遗产就会渐渐沉寂下去, 甚至走

9、向灭绝。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近二三十年来 ,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迅疾改变,影视的普及与流行艺术的影响, 加上外来文化的冲击等文化生态的变化, 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危机。一些有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的村落、村寨遭到破坏 , 依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各种技艺、习俗、礼仪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的非遗保护命题, 本质上是文化传承如何应对自然和社会环境变化的挑战。( 摘编自黄永林 “文化生态 ”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材料三 :源自日常生活事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在于日常生活之中。因此, 非遗本体事象的环境生态化非常关键。以淮河流域的“柳编”为例 , 在

10、过去 , 淮河流域生态自然化呈现,淮河两岸滩涂之野遍布柳树、荆条、芦苇, 淮河上的渔民与两岸乡民自然而然地就地取材, 生活用具自然而然地用上了柳编,如席子、馍篓、鱼篓、菜筐、藤椅, 等等然而 ,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淮河两岸逐渐被白色垃圾、水泥工程等侵占, 既有的柳编生态环境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再加上现代文明也一度视柳编生活用品为落后苦难生活的象征,柳编也自然而然地被人们弃用不仅如此,非遗的生态化传承, 还需要考量传统遗产如何走入现代生活并融入时代群体的血脉里。我们保护和传承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事象, 不是停留在保留某种样态上, 而是推动其走入一个动态的发展轨道上去。博物馆式的原样态陈列与展

11、演固然有其历史标本的重要性,但我们的目的是让其生活化和应用化,从而激活其生命,助推其历史重构及时绽放出时代的风采。例如, 中国各地的皮影戏,在过去就是早期的动画片, 曾对青少年的情商与智商发展, 有不可估量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世代相传的非物化形态的动态保护, 不是机械地、被动地封存式保护, 而是活态传承。要在保护好原生态文化生长“原生土壤的基础上,引导好原生态文化的良性变迁。(摘编自戎龚停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生态考量)4. 下列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情况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 分)( )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是以活态为传承形式的

12、技艺、经验、规约、习俗、精神的文化积淀。B相比第三批国家级非遗项目数, 第一批和第二批中省份间的非遗项目数的差距大,其中三批项目数最多的都是浙江省.C国家级非遗项目数从地域分布来看,不仅南方和北方极不均衡,而且南方的非遗项目数均高于北方的非遗项目数 .D.从地域格局来看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程度,与其所属区域的悠久历史、文化盛行以及少数民族的聚居有关.C? “南方的非遗项目数均高于北方”错误 , 材料一的图显示 , 山西省的非遗项目数就高过广西等南方地区。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材料一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

13、; 材料二、材料三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B.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近二三十年的沉寂和灭绝, 是由于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破坏了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C.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的危机, 是由民众生产、生活方式的迅疾改变,影视的普及与流行艺术的影响,外来文化的冲击等因素引起的。D.淮河流域 “柳编 ”被弃用 , 一方面是因淮河两岸生态环境受损造成原材料的短缺,一方面是因现代人曾认为它象征落后苦难的生活而不为。B 说法绝对 ,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受到破坏, 应该是多重原因造成的。6怎样才能促进非遗的生态化传承?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_ _ _ _ 解析

14、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落实答案区间, 根据对三则材料的分析 , 可知在第三则材料。然后再对第三则材料进行分层: 第段为一层,阐述“非遗本体事象的环境生态化非常关键”的观点 , 可以组织答案 -重视非遗本体事象的基础环境生态化,提供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第2、3 两段为一层,阐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世代相传的非物化形态的动态保护”的观点,可以组织答案通过非遗本体事象的生活化和应用化, 促进其动态的发展。 答案 重视非遗本体事象的基础环境生态化,提供其赖以生存的环境。通过非遗本体事象的生活化和应用化,促进其动态的发展。(每点分 )(三)阅

15、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 题。 (2分)褚翔 , 字世举,河南阳翟人。曾祖渊,齐太宰文简公,佐命齐室。祖蓁, 太常穆子。父向,字景政。年数岁,父母相继亡没,向哀毁若成人者,亲表咸异之。既长,淹雅有器量?高祖践阼 , 选补国子生。起家秘书郎, 迁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出为安成内史, 还除太子洗马、中舍人 , 累迁太尉从事中郎、黄门侍郎、镇右豫章王长史。顷之, 入为长兼侍中。向风仪端丽, 眉目如点, 每公庭就列,为众所瞻望焉。大通四年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三年卒官外兄谢举为制墓铭其略曰弘治推华子嵩惭量酒归月下风清琴上论者以为拟得其人。翔初为国子生,举高第。丁父忧。服阕,除秘书郎,累迁太子舍

16、人、宣城王主簿。中大通五年,高祖宴群臣乐游苑, 别诏翔与王训为二十韵诗,限三刻成。翔于坐立奏,高祖异焉,即日转宣城王文学,俄迁为友。时宣城友、文学加它王二等, 故以翔超为之 ,时论美焉 .出为义兴太守。翔在政洁己, 省繁苛,去浮费,百姓安之。郡之西亭有古树, 积年枯死;翔至郡,忽更生枝叶 , 百姓咸以为善政所感及秩满,吏民诣阙请之, 敕许焉。寻征为吏部郎, 去郡,百姓无老少追送出境,涕泣拜辞。翔居小选公清, 不为请属易意 , 号为平允。俄迁侍中, 顷之转散骑常侍 , 领羽林监,侍东宫。出为晋陵太守 , 在郡未期 , 以公事免。俄复为散骑常侍, 侍东宫。太清二年,迁守吏部尚书。其年冬,侯景围宫城 , 翔于围内丁母忧 , 以毁卒,时年四十四。诏赠本官。翔少有孝性。为侍中时,母疾笃,请沙门祈福。中夜忽见户外有异光,又闻空中弹指, 及晓,疾遂愈。咸以翔精诚所致焉。(选自梁史 褚翔传 , 有删改 )【注】弘治:杜弘治 , 古代美男子。 小选: 吏部郎的别称。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大通四年 / 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三年卒官/ 外兄谢举为制墓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