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总结》

上传人:sh****na 文档编号:258845258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6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总结》(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 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总结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的要求,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及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 年版) 要求,评估抗菌药物使用、治疗用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的实际发生率。院感科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及各科主任、护士长、医院感染质控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 2017 年度开展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工作任务,现将调查结果汇总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一、资料与方法1.调查对象:2017 年 9 月 22 日住院的所有患者,包括当日出院、转科、死亡的患者,但不包括新入院患者。2.调查方法:在开始调查前 4 天通过

2、院周会形式将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个案登记表项目填写说明及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发至各临床科室,由各科室院感质控管理小组督促本科室医生认真学习。检查人员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和各科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及临床医生组成,采取床旁逐个调查和病案调查相结合,并结合查阅抗生素使用情况及检验结果,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3.诊断标准按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进行判定。二、结果二、结果1.一般情况:本次调查应查 429 人,实查 425 人,实查率 99.06%,符合院感病例调查率不低于 96%要求。发现医院感染病例 5 人 6 例次, 医院感染现患率为 1.18、 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为 1.41。 感染部位

3、分别为上呼吸道 1例、下呼吸道 2 例、腹腔内组织 1 例,泌尿道 1 例,表浅切口 1 例;社区感染病例 180 人 223 例次,社区感染率为42.35,感染例次率为 52.47。感染部位构成中上呼吸道 31 例,下呼吸道 70 例、泌尿系感染 11 例、胃肠道 6例、腹腔内组织 3 例,表浅切口 1 例,器官腔隙 2 例,皮肤软组织 41 例,其它 58 例。调查情况详见以下附表调查情况详见以下附表附表 1.本次调查实查率及现患率汇总表附表 1.本次调查实查率及现患率汇总表实查率(要求96%)实查率(要求96%)现患率(4-8%)现患率(4-8%)应查人数实查人数实查率%实查率%人数人数

4、例次例次现患率%现患率%现患例次率%现患例次率%42942599.0699.065 56 61.181.181.411.41 附表 2.医院感染部位、分布科室及病原体 附表 2.医院感染部位、分布科室及病原体感染部位感染部位感染例次数感染例次数分布科室分布科室病原体病原体上呼吸道上呼吸道1 1内一科内一科无无下呼吸道下呼吸道2 2外一科、内二科外一科、内二科无无腹腔内组织腹腔内组织1 1外一科外一科无无泌尿道泌尿道1 1内二科内二科无无表浅切口表浅切口1 1外一科外一科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附表 3.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及微生物送检情况汇总表附表 3.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及微生物送检情况汇总表抗菌药

5、物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目的使用目的抗菌药物抗菌药物联用联用细菌培养细菌培养科室科室实查人数实查人数是是否否治疗治疗预防预防治疗+预防治疗+预防一联一联二联二联三联三联四联及以上四联及以上做做未未做做及及时时做做内一科内一科79794444353543431 10 041413 30 00 038385 53838内二科内二科72723030424229291 10 026264 40 00 024245 52424内三科内三科5 50 05 5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外一科外一科62623131313121213 37 730301 10 0

6、0 027271 11919外二科外二科41419 932325 51 13 39 90 00 00 08 80 08 8妇科妇科4 43 31 12 21 10 03 30 00 00 02 20 02 2产科产科18187 711110 07 70 07 70 00 00 00 00 00 0儿科儿科888885853 380800 05 583832 20 00 0575728285757五官科五官科2222111111119 90 02 211110 00 00 011110 01010中医科中医科16166 610106 60 00 06 60 00 00 05 51 15 5康复科

7、康复科16160 01616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急诊科急诊科2 21 11 10 00 01 11 10 00 00 00 00 00 0全院合计全院合计4254252272271981981951951414181821721710100 00 01731734040163163附表 4.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种类统计附表 4.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种类统计抗菌药物种类抗菌药物种类使用例数使用例数内科内科外科外科妇科妇科产科产科儿科儿科五官科五官科苯氧青霉素苯氧青霉素1010000-内酰胺内酰胺/-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91441400312

8、第一代头孢菌素第一代头孢菌素32783707第二代头孢菌素第二代头孢菌素3210000第三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78181300452头霉素类头霉素类1100000其他其他-内酰胺类内酰胺类19930070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4000040氟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6600000硝基咪唑类硝基咪唑类2020000合计合计2378742378711附表 5.治疗目的抗菌药物使用种类统计附表 5.治疗目的抗菌药物使用种类统计抗菌药物种类抗菌药物种类使用例数使用例数治疗治疗预防预防治疗治疗+预防预防苯氧青霉素苯氧青霉素1 11 10 00 0-内酰胺内酰胺/-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91

9、9183831 17 7第一代头孢菌素第一代头孢菌素3232191910103 3第二代头孢菌素第二代头孢菌素3 33 30 00 0第三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787871710 07 7头霉素类头霉素类1 11 10 00 0其他其他-内酰胺类内酰胺类191916163 30 0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4 44 40 00 0氟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6 65 51 10 0硝基咪唑类硝基咪唑类2 21 10 01 1合计合计23723720420415151818附表 6.我院近三年现患率调查数据比较附表 6.我院近三年现患率调查数据比较年份年份项目项目2015201520162016201720

10、17应查应查465465466466429429病例数病例数实查实查444444466466425425一联一联193193230230217217二联二联676718181010三联三联0 00 00 0抗生素抗生素使用方式使用方式合计合计260260248248227227治疗治疗162162184184195195预防预防383844441414抗生素抗生素使用时机使用时机治疗+预防治疗+预防606020201818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使用率%58.5658.5653.2253.2253.4153.41微生物送检率%微生物送检率%52.3152.3170.9770.9776.2176.2

11、1院感发病率%院感发病率%1.131.131.071.071.181.18社区感染发病率%社区感染发病率%14.6414.648.158.1542.3542.352.汇总表结果分析:本次调查 425 人,有 227 人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 53.41,其中一联使用率为 95.60(217 例) ,二联使用率 4.41(10 例) ,无三、四联使用。根据用药目的,治疗用药 195 例,占 85.90,预防用药 14 例,占6.17,治疗+预防用药 18 例,占 7.93。治疗和治疗+预防用药细菌培养 173 人次,送检率 76.21。医院感染病原体监测数为大肠埃希菌 1 例;社区感染病原

12、体监测有 5 例分别是下呼吸道感染中发现 3 例分枝杆菌属、伤口分泌物发现 1 例大肠埃希菌;泌尿道感染发现 1 例其它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近三年现患率调查比较中,我院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率呈下降趋势,治疗及治疗+预防抗菌药物使用的微生物送检率为 76.21,76.21,符合国家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要求 (30%)(30%) 。 这个良好现象与院部通过多渠道再三强调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是密不可分的!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 调查当天住院患者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 53.41,暂符合2015 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 60的暂行规定, 但超出了国

13、家卫计委颁发的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中提出来的 “力争控制在 50内的要求” 。我院仍然存在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2.部分临床医生应用抗菌药物会根据院部管理要求进行微生物送检, 但发现培养阳性结果的不常规做药敏试验,仍存在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其中原因反馈为:(1)部分患者已经在其它医疗场所接受了抗菌药物治疗、标本采集方法及时机不合理等原因,造成阳性率低无临床指导意义。或我院目前的微生物检测手段需要的培养时间长,大部分住院患者在报告结果出来后可能已经治愈出院,微生物送检结果对本次治疗方案缺乏指导意义。(2)不根据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原则用药,关注个人利益。四、分析评价四、分析评价1.经统计,本次现患

14、率调查医院感染为 1.18,社区感染率为 42.35。院感病例 5 例均已上报的。说明经过院部多方强调下,我院临床医生对院感病例的上报意识明显增强。但仍然存在个别科室或医生对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不熟悉,对院感病例及时上报的目的不清楚,对现患率调查工作完全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2.常见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1)滥用抗生素破坏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2)多次使用侵袭性操作;(3)环境污染严重,包括医院中一切医疗用具、空气、医务人员的手和一切医疗器械的表面及探视人员流动大,环境拥挤,病区空气质量差,有时环境消毒不彻底,易导致病原菌传播;(4)易感人群:婴儿、老人、大手术后病人、危重病人、慢性基础性病病

15、人、原发性病严重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放射或化疗者。慢性病人和卧床病人因长期的疾病折磨使其全身多系统机能遭到破坏,加之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住院时间长,导致发生医院感染的机会增加,老年人各组织器官处于衰退阶段,大多数有几种慢性病同时存在,机体防御功能低下,肿瘤、放化疗和使用免疫抑制剂病人,自身的免疫功能遭到破坏和抑制,这些原因使部分人群医院感染发生的机率大为增加。六、整改措施六、整改措施1.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强化全体医务人员的院感意识。2.加强消毒隔离管理、无菌操作、手卫生依从性等的督导检查。3.加强病区环境管理,保持良好的空气的流通及环境整洁,控制陪护人员数量,对医院感染易感人群要加强

16、日常消毒隔离并切实做好病区的终末消毒工作。4.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提高病原体标本送检率。 在有抗生素使用指征的患者用药前均须做细菌培养加药敏实验。根据药敏结果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杜绝因滥用抗菌药物造成的院内感染。发现感染病例及时上报,并积极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及时发现医院感染防护措施中存在的缺陷,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5.院部通过制定相关制度等途径再三要求临床科室、院感科、药剂科及微生物室建立多部门共同参与细菌耐药防控合作机制。及时向全院公布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将各科室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包括 I 类切口抗生素使用情况)、微生物送检情况及细菌耐药检测中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总结,院感科每季度通过医院感染管理通讯将相关情况反馈到各临床科室,并要求对落实情况体现持续改进;质控科、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不定时查阅临床运行病例,督导临床医师提高微生物送检、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