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酸的化学性质》说课教案

上传人:桃*** 文档编号:258754946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8.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酸的化学性质》说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酸的化学性质》说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酸的化学性质》说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酸的化学性质》说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酸的化学性质》说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酸的化学性质》说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酸的化学性质》说课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酸的化学性质说课教案板块顺序流程图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活动一、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我校初三年级班级的学生,我校为省级示范性中学;三个班学生总体情况较好,思维活跃,班级纪律好,操作能力、协作能力较强,且集体荣誉感强,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对自己喜欢的事、积极性高。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有以下一些知识:1、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2、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3、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4、酸碱指示剂5、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这些都是与酸有关的内容,因此对酸有了一定的认识,只是对酸的化学性质本质还不是很清楚,可以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形成疑问:为

2、什么酸的性质具有相似性?而本节课要就是由现象本质,归纳出酸的性质。二、教材分析(一)版本:人教版 化学 九年级 下册(二)教材所处地位:本节课内容处于第十单元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学习了酸碱指示剂、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浓硫酸的腐蚀性等内容,本堂课主要是学习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从而总结出酸的化学性质。在酸的化学性质中,酸与指示剂作用应用性知识酸与活泼金属反应复习性知识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新知识而酸与碱反应(中和反应)放在本单元课题2学习,与盐的反应放在第十一单元,但是已经弱化。酸的化学性质是在学生对一类物质化学性质的概括,而且是学生第一次概括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对学生今

3、后学习“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从诸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并达到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综合以上分析,酸的化学性质在教材中所处地位是非常特殊和重要的。(三)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1、知道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 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四)重点、难点的确定(1)重点的确定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酸的化学性质即酸与指示剂作用、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是本堂课的学习重点。(2)难点的确定用微观粒子解释酸的化

4、学性质的本质原因。(五)课型:新授课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在教材中的特殊地位,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了解酸的涵义。2. 了解酸的化学性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3. 使学生逐步懂得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规律的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4. 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协作能力。5.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比较、归纳能力。过程与方法:1、 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2、 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情感与态度:1、 实事求是的科学的科学态度。2、 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3、 发展善于合作、

5、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三、教法学法设计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教法和学法作如下设计:1、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注重过程”的原则,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和探究实验为教学情境,配以讲授、讨论、归纳、对比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提问、思考、议论(讨论)、讲解、练习、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释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释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才能如期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学过程是学生认知过程和情意活动的有机结合。结合本课的实际,对教学过程作

6、如下的设计:(一)教学模式练习、家庭实验分组探究实验归纳酸的化学性质分析变化的本质酸的化学性质的本质回忆已学知识(二)流程设计:教 学 流 程教法学法教 学 说 明环 节 1探究活动1:鉴别稀盐酸和NaCl溶液探究活动2:稀醋酸、稀硝酸、硫酸钠与指示剂作用对比实验评价实验方案分组探究实验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掌握对比的学习方法;掌握酸使指示剂变色的情况及本质原因。环 节 21、游戏2、分析本质3、实际应用金属拟人化学生表演学生判断、总结、分析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

7、力;展示学生的才艺、张扬个性;掌握对比的学习方法;掌握酸与活泼金属反应的性质环 节 3活动1:教师演示(生锈铁钉和稀盐酸反应)探究活动2:锈铁钉放在NaCl溶液、Na2SO4溶液、水中做对比实验探究活动3: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学生分析(用化学用语)对比实验(证明除锈的反应本质)分析原因深化知识,迁移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展示学生的才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对比的学习方法;掌握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性质环 节 4知识类:酸的三条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是由它的H+体现出来的。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遇无色酚酞溶液

8、不变色;酸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以前的金属反应,越靠前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 酸能与一些金属氧化物反应。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性质除锈。 方法类:类比迁移方法盐酸、硫酸使石蕊溶液变红,则硝酸、醋酸、苹果汁、桔子汁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酸能除铁锈,也能除掉铜表面的氧化铜等。归纳推理方法实验对比鉴定方法应用酸的化学性质鉴别稀盐酸和NaCl溶液等。情感态度:在学习中只有科学的态度,才能保证形成科学的方法。 学生总结教师完善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深化理解酸的化学性质环 节 51、下列物质放入或通入水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ACu(OH)2 BNaOH CCO2DNaCl2、下列金属与盐酸反应

9、,剧烈程度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FeAlMgZn BMgAlZnFe CMgFeAlZnDZnFeMgAl3、小明同学在学习酸的性质时,他用大小、外形均相同的铝片分别和H+浓度相同的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他意外地发现:铝片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泡的速度。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反应现象的差异呢?小明从微观角度分析得出,H+浓度相同的盐酸、硫酸中,只是所含 不同。小明提出了如下猜想:Cl- 能促进铝和酸的反应,SO42- 对反应无影响;Cl- 对反应无影响,SO42- 能抑制铝和酸的反应;Cl- 能促进铝和酸的反应,SO42- 能抑制铝和酸的反应;他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组别

10、相同的铝片H+浓度相同的酸反应片刻后添加某种试剂(少量)添加试剂后的反应现象结论11g铝片5mL盐酸Na2SO4无明显变化 和 离子对反应无影响21g铝片5mL硫酸NaCl明显加快 离子对反应有促进作用针对上述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将表格中的空格补充完整;(2)上述猜想 是成立的;(3)若将第2组实验中添加的试剂NaCl改为HCl气体,能否完成探究任务?请说明原因。 环节61、已知:2HCl+CaCO3=CaCl2+H2O+CO2、2HCl+Na2CO3=2NaCl+H2O+CO2请根据所给信息推理出合理的结论。2、生锈的铁钉能否长时间浸泡在酸溶液中?为什么?3、课外探究活动:寻找新

11、的指示剂(玫瑰花汁、紫包菜汁分别与食盐水、食醋作用,记录变色情况)作业P58T5板书设计酸的化学性质一、酸与指示剂作用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无色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二、酸与活泼金属作用 Mg + 2HCl = MgCl2 + H2 Zn + 2HCl = ZnCl2 + H2 Fe + H2SO4 = FeSO4 + H2 结论:酸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 以前的金属反应,越靠前 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三、酸与金属氧化物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现象:铁锈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现象:铁锈溶

12、解,溶液变为黄色 CuO+H2SO4=CuSO4+H2O 现象: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用途:酸能与一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性质除锈。五、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酸的涵义。2、了解酸的化学性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3、使学生逐步懂得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规律的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4、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协作能力。5、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比较、归纳能力。过程与方法:1、 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2、 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情感与态度:1、实事求是的科学的科学态度。2、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

13、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3、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酸的化学性质即酸与指示剂作用、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是本堂课的学习重点。(2)难点用微观粒子解释酸的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三)实验准备学生分组:每张实验桌上摆放试管若干、滴管、稀盐酸、稀硫酸、稀醋酸、稀硝酸、NaCl溶液、Na2SO4溶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镁、锌、铁、铜、生锈严重的铁钉、粗铜丝、试管夹、酒精灯。(四)教学设计环节一:慧眼识酸提问:实验桌上有未贴标签的稀盐酸和NaCl溶液(中性溶液),请同学们通过实验验证后给它们贴上标

14、签,注意实验安全。(学生提出实验方案)讲述:我们按“安全、科学、简便、明显”的原则,来评价同学们的方案。方案最优,方案次之,方案第三。设问:能否用酚酞溶液来区别?提问:(将矛盾交给其他同学)哪些同学能解答这一问题?设问:结合探究活动1和探究活动2的体会,思考稀盐酸中的什么成分使石蕊溶液变红?总结:(教师从知识的角度及时提升方法)同学们分析正确,而且我们做出这些结论时用到的就是推理方法。请同学们再用我们已经探索出来的方法去认识我们所知道的其他酸是否也具有这些性质。学生:(学生探究活动3)用稀醋酸、稀硝酸做正面证明;用Na2SO4溶液等非酸溶液做反面证明。环节二:猜它是谁讲解:(设置游戏场景,有四个金属王国的“潜水运动员”要比赛潜水时间)学生分别装稀盐酸、稀硫酸设置“游泳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