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省无锡市华庄职业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专*** 文档编号:258749031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江苏省无锡市华庄职业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2年江苏省无锡市华庄职业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2年江苏省无锡市华庄职业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江苏省无锡市华庄职业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江苏省无锡市华庄职业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江苏省无锡市华庄职业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之一就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中国文化的这种特色,有时通过“天人合一”的命题表述出来。中国古代思想家一般都反对把天与人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而主张天人协调、天人合一。天人合一问题,就其理论实质而言,是关于人与自然的统一问题,或者说是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问题。应当承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内容十分复杂,其中既有正确的观点,也有错误的观点,我们必

2、须实事求是地予以分析。但是,从文化的民族性以及对民族文化的推进作用和深远影响看,我们应当大胆肯定。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其最基本的涵义,就是充分肯定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关注人类行为与自然界的协调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天人合一思想是正确的,是非常有价值的。恩格斯对自然和精神的统一问题,有过一系列精辟的论述。他说:“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于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他还说:“自然界和精神是统一的。自然界不能是无理性的而理性是不能和自然界矛盾的。”“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只要它们被正确地认识,必然是互相一致的。”恩格斯的这些论述,

3、深刻地揭示了自然和精神统一问题的丰富内涵。根据恩格斯的这些论述,考察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不难看出,这种思想有着深刻的合理性。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协调,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的一致,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主客体之间、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根据这种思想,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能超越自然界的承受力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破坏自然,而只能在顺从自然规律的条件下去利用自然、调整自然,使之更符合人类的需要,也使自然界的万物都能生长发展。另一方面,自然界也不是主宰人类社会的神秘力量,而是可以认识、可以为我所用的客观对象。这种思想长期实践的结果,是

4、达到自然界与人的统一,人的精神、行为与外在自然的统一,自我身心平衡与自然环境平衡的统一,以及由于这些统一而达到的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从而实现完满和谐的精神需求。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由于工业化和无限制地征服自然而带来的自然环境被污染、生态平衡遭破坏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对于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有着防患于未然的重大现实意义。(摘编自张岱年等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中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天人合一问题的理论实质是关于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自然界与精神的统一问题。B. “天人合一”思想具有民族色彩鲜明、内涵丰富深刻

5、而内容十分复杂的特点。C. 中国古代思想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了中国文化早于西方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D. 西方文化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生存和发展,中国古代思想家大都反对这观点。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我们必须客观地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复杂性,大胆肯定其中正确的观点。B. 中国古代思想家充分肯定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并关注人类行为与自然界的协调问题,很有价值。C. 恩格斯认为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可具有一致性,他提醒人们不要随意干涉自然界的惯常行程。D. 考查了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恩格斯通过论述来揭示自然和精神统一这一问题的丰富内涵。3.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天人合一”思想关注人类如何广泛地利用自然,试图解决主观认识与客观世界相统一的问题。B. 基于对现实及发展问题的思考,肯定天人合一思想的合理性并不意味着要全盘接受其思想内容。C. 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理性思考、形成认识上,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有优于西方文化的地方。D. 现代人如重视研究并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可解决当今世界因工业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参考答案:1. B 2. D 3. D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人与自然的统一”“自然界和精神的

7、统一”不是并列关系;C项,“早于西方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于文无据;D项,“中国古代思想家大都反对这观点”不合文意。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D项,“恩格斯”“考查了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有误。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

8、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D项,“可解决当今世界因工业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有误,原文说“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当我们暂时摆脱从有用性的角度看待事物的功利心态时,就会在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发现美。相对于分散在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活动,艺术却能给予我们更强烈更集中的审美快感,画廊、美术馆、博物馆、雕刻馆,这些场所仿佛有一种天然的魔力,把日常生活里的利害关系完全驱除在外,保护我们彻底地沉醉于作品中,这时引起我们快感的只是艺术品本身,而不是其他东西。当然也会有人会想起把这些作品据为己有,或者想起这些作品能卖多少钱,这时艺术作品就从审美对象转化为物欲的对象,所进行的活动也不再

9、是审美活动了,审美活动与非审美活动最主要的区别就是不以实际的需要为目的。审美活动的特性总的说可以归为两点:一是能够使人产生愉悦,而是没有直接的功利目的。愉悦感也要分有功利关系的和无功利关系的,所谓功利,指的是做一件事情是为了别的目的,而不是这件事情本身。审美的愉悦感是纯粹的无功利的,因为它除了让你心情愉悦以外没有任何用处,比如一朵鲜花,当你静静地欣赏着它娇艳的花瓣和新鲜的色彩,陶醉于她的阵阵芳香中,在心中浮现出美好的感情时,才真正有了审美的愉悦,审美愉悦只是停留在你的行动对象本身,而不为了任何别的目的。当然有人会说,审美也是一种功利啊,因为它让我心情愉悦了,这不也是事物自身以外的目的吗?从这个

10、意义上讲,审美也有功利,但这种“功利”是伴随着审美欣赏在无意识之中获得的东西,没有任何预先的设想的使用目的,只是一种我们在事后对审美活动进行分析考察时才看到的,因此是一种潜在的功利性,所以我们也说,审美是一种无功利的功利。1.关于“审美活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审美活动以实际需要为目的B 审美活动需要我们摆脱从有用性角度看待事物的功利心态C 审美活动能够给予我们一定的审美快感D 审美活动在某种意义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功利”2.下面不符合作者意思的一项是A 审美愉悦是以伴随着审美欣赏在无意识之中获得的B 审美活动能使我们产生达到活动预期目的的愉快C 审美活动产生的愉悦只停留在行动对象本身D 日常

11、生活中存在着有功利性的愉悦感和无功利性的愉悦感3.下列活动中 ,属于审美活动的一项是A 采到一朵美丽的花,想把这朵花送给妈妈欣赏B 在画廊买一幅名家的画作C 在日落时分陶醉于晚霞的绚烂D 和同学讨论一朵花的科属参考答案:1,A 2,B 3,C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民国奇人刘文典 鲁先圣 刘文典是一位长期被历史忽略的国学大师,作为当代杰出的文史大师、校勘学大师和研究庄子的专家,他的思想学问博大精深。他“二十岁就名满大江南北”,极具传统士大夫的傲骨,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总是一副“狂生”模样。他师承刘师培、章太炎,结交胡适、陈寅恪,瞧不起闻一多、沈从文,追随过孙中山,营救过陈独秀,驱赶过

12、章士钊,痛斥过蒋介石。 刘文典是研究庄子的专家,按照他自己的说法,自古以来只有两个半人懂庄子,一个是庄子,另一个他没说,半个则是他本人。这话可以与南朝诗人谢灵运的“才高八斗”论相媲美。当年的谢灵运也是心高气傲的人,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自大。有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其中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两人的高傲简

13、直如出一辙啊! 刘先生最经典的怪诞故事发生在1928年他任安徽大学校长时期。安大闹学潮,蒋介石来安庆视察。蒋介石看他外表邋里邋遢,就问:“你就是刘文典吗?”刘文典不高兴地反问:“你就是蒋介石吗?”蒋介石命令他惩办罢课学生。他说:“我这里只有教师学生,不知道谁是共产党。你是总司令,应该带好你的兵;我是大学校长,学校的事由我负责。”蒋介石非常气愤,严厉指责刘文典没有尽到管束学生的责任。刘文典毫不退让地指着蒋介石的鼻子说:“你是军阀!”奋勇扑上来要打蒋介石。被拉开以后,蒋介石不得不自下台阶骂道:“真是个疯子!” 一直研究古典文学的刘文典最瞧不起新文学运动。因此,因为新文学白话小说的成就驰名国内被聘任

14、为教授的沈从文,遭到刘文典的公开侮辱和蔑视。刘文典公开质问:“他沈从文有什么资格当教授?”并在课堂上说:“要讲教授嘛,陈寅恪可以值一块钱,我刘文典一毛钱,沈从文那教授只能值一分钱。”昆明遭日军空袭时,刘文典和学生一起护卫着陈寅恪向防空洞奔跑,看到沈从文也匆匆地跑,他当众大骂:“我被炸死了,就没人给学生讲庄子了,你沈从文跑什么跑!”幸亏年轻的沈从文很有涵养,不与他计较,假装没有听见地赶快躲开,不然,他恐怕是免不了年轻人的一顿拳脚的。 1943年,联大中文系代主任闻一多决定将刘文典解聘。因为刘文典擅自离校,到云南普洱县的磨黑呆了半年。原因是他喜欢抽鸦片,而磨黑产上好鸦片。当地的朋友知道他的爱好,就

15、邀请这位大学者去。他自作主张地一口应承,只跟少数人打了个口头招呼就丢下课程走了,而且乐而忘返,一去半年不回。 更加匪夷所思的是,他平时上课都是边吸鸦片边讲,还要求校方给他安排一个杂役提着茶壶随时为他加水,影响很坏,深为师生诟病。闻一多坚决主张不再聘用,语言学家王力为他讲情,说老先生从北平随校南迁,还是爱国的。闻一多发怒道:“难道不当汉奸就可以擅离职守,不负教学责任吗?”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坛上怪人奇人很多,但是毫无疑问,刘文典先生是数得着的一个人物。(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 (2分) A刘文典认为自古以来只有两个半人懂得庄子,半个是自己。这种说法表现出刘文典的自负。 B安大闹学潮,刘文典面对蒋介石的指责,毫不退让,破口大骂,甚至要与蒋介石动粗。从这一点来看,刘文典对蒋介石的黑暗统治已是深恶痛绝,甚至到了忍无可忍的程度。 C研究古典文学的刘文典瞧不起白话文运动,将这种怨气自然就撒在写白话小说的沈从文身上,只不过沈从文涵养深厚,对此不大在意。 D刘文典做事往往率性为之,为吸食上好鸦片,到云南普洱县的磨黑呆了半年,这引起了闻一多的强烈不满,执意要解聘他。 E本文摘取了刘文典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了他非同寻常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