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常见眼科疾病诊治指南——斜视诊治指南

上传人:d****e 文档编号:258616200 上传时间:2022-02-23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338.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青少年常见眼科疾病诊治指南——斜视诊治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儿童青少年常见眼科疾病诊治指南——斜视诊治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儿童青少年常见眼科疾病诊治指南——斜视诊治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儿童青少年常见眼科疾病诊治指南——斜视诊治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儿童青少年常见眼科疾病诊治指南——斜视诊治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青少年常见眼科疾病诊治指南——斜视诊治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青少年常见眼科疾病诊治指南——斜视诊治指南(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4斜视诊治指南斜视是导致儿童视觉发育障碍的常见眼病。斜视除了影响美观外,还会导致弱视及双眼单视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早期治疗斜视可以在矫正眼位、恢复外观的基础上,促进视力发育和双眼视觉功能的建立。为规范斜视的诊断治疗,制定本指南。一、斜视的基本检查(一一)询问病史询问病史询问斜视发生(发现)的时间及症状,询问母亲妊娠史、是否早产、难产、出生时缺氧史及出生体重。是否存在相关诱因,如发热、外伤等疾病。询问斜视为恒定性或间歇性,同时观察患儿是否有代偿头位、斜视出现在视近还是视远或远近均有、是单眼恒定性斜视或双眼交替性斜视。询问既往治疗情况,是否做过弱视治疗,或集合训练等双眼视功能训练,是否配戴过眼镜

2、,是否做过斜视矫正手术。询问是否有斜视家族史,是否有甲状腺疾病、糖尿病、高度近视等病史。(二二)视力与屈光检查视力与屈光检查1.视力检查(1)分别查裸眼及矫正的远近视力。远视力检查常用 E 字25视力表,对年幼儿童也可应用儿童图形视力表。近视力检查多采用 Jaeger 近视力表和标准近视力表。(2)对于眼球震颤患儿,检查时保持双眼同时睁开,雾视一眼(在该眼前多加+5.00Ds 球镜)以检测对侧眼视力,用此方法可检测出接近实际生活的视力。另外,要查双眼视力,对伴有代偿头位的患儿应检查有头位偏斜时的视力。2.屈光检查适当的睫状肌麻痹对于儿童进行准确的屈光检查是必须的。 常用的睫状肌麻痹剂有 1%的

3、阿托品眼膏或凝胶和 1%环戊通滴眼液。内斜视儿童和 6 岁以下儿童初次验光宜使用 1.0%阿托品眼膏或眼用凝胶。 6 岁以上不伴有内斜视的儿童, 初次验光可使用 1.0%环喷托酯滴眼液。 12 岁以上近视儿童验光可使用 0.5%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3.常规外眼、眼前节及眼底检查。二、斜视的专科检查专科检查包括眼球运动功能检查和双眼视觉功能检查两部分。(一一)眼球运动功能检查眼球运动功能检查1.眼位检查测量近距离斜视度的关键是需使用适当的调节性注视视标,如果不使用调节性注视视标,所测量的斜视度就不可能准确。测量远距离斜视度则需应用点光源。26(1)遮盖去遮盖法:发现显斜视,鉴别显斜视与隐斜视/正

4、位眼。(2)交替遮盖法:交替遮盖检查的目的是使双眼融合功能分离,以发现包括显性斜视和隐性斜视在内的全部斜视。可以鉴别正位眼与显斜视或隐斜视,但不能鉴别显斜视与隐斜视。(3)三棱镜交替遮盖试验:三棱镜交替遮盖检查可测量出显斜视和隐斜视总的斜视度, 是一种最精确的斜视度测量方法。(4)角膜映光法:1)Hirschberg 法:检查者通过观察病人角膜光反射的位置及其与瞳孔的关系来判断斜视的类型和斜视度。角膜光反射偏离瞳孔中心 1 mm 大约相当于 7,一般用于检查病人看近的斜视度。2)Krimsky 法:又称三棱镜角膜映光法,是三棱镜加 Hirschberg 法测量斜视度的方法。适用于一眼视力差,缺

5、乏注视能力者和不合作的儿童。2.诊断眼位斜视度检查法采用调节性视标检查受检者注视九个方位(又称:诊断眼位)时的两眼配偶肌的运动情况。诊断眼位斜视度检查包括眼球从原在位、水平向右、水平向左、向左上、向左下、向右上、向右下、垂直向上、垂直向下转动时斜视度的定量检查。可以分析判断非共同性斜视受累肌肉,用于诊断和手术设计。通过检查正上方(眼球上转 25)和正下方(眼球下转 25)斜视度以确定是否存在 A-V 现象。3.眼外肌功能检查27应当对眼球的双眼运动与单眼运动分别进行评估,并且记录在诊断眼位方向受限或过强。单眼运动检查用于鉴别共同性斜视与麻痹性或限制性斜视。单眼运动检查中充分外展能够将婴儿型或调

6、节性内斜视与麻痹性或限制性内斜视, 或内斜 Duane综合征区分开来。 在婴儿和幼儿中进行单眼遮盖和头眼转动 (娃娃头试验)是特别有价值的,常常会发现一些其他方法不能记录到的眼球转动异常。3. 眼球运动牵拉试验(1)主动收缩试验:两眼对照检查,粗略评价测试的肌肉收缩力量是否减弱,是判断麻痹肌肉强弱(麻痹程度)的试验。因该试验需要患者合作,一般用于成人及可以配合的儿童。在表面麻醉下,检查者用有齿镊夹住麻痹肌作用方向对侧的角巩膜缘处球结膜,嘱患者向麻痹肌的作用方向注视,检查者感受眼球转动的力量。若检查者感到镊子被牵动说明该肌肉有部分功能存在,并可以与健眼进行比较。(2)被动牵拉试验:两眼对照检查,

7、发现是否有限制因素以及限制因素部位。是鉴别麻痹性斜视与限制性斜视的检查方法。在表面或全身麻醉下用有齿镊夹住偏斜方向角巩膜缘处的球结膜,将眼球向偏斜方向的对侧牵拉。若牵拉有阻力,说明眼球偏斜方向的眼外肌有机械性限制。若牵拉时无阻力,说明可能为眼球偏斜方向对侧的眼外肌麻痹。当患者在清醒状态下进行被动牵拉试验时一定要让患者向眼球牵拉的方向注视,以28使被牵拉的肌肉松弛。(二)双眼视觉功能检查(二)双眼视觉功能检查1.Worth 四点灯试验是临床最常用的融合检查方法。传统的 Worth 四点灯的灯箱仅用于检查视网膜的周边融合功能。手电筒式 Worth 四点灯既可检查周边融合,又可检查中心融合功能。检查

8、方法:受检者戴红绿眼镜,红片置于右眼前,分别观察近处(33cm)和远处(5m)4 点灯箱。上方为红灯、左右两侧为绿灯、 下方为白灯。 若受检者看到 4 个灯说明没有单眼抑制,且两眼正位。若受检者看到 5 个灯即 2 个红灯和 3 个绿灯,表明受检者有斜视,无单眼抑制。若看到 2 个红灯表明左眼抑制,若只看到 3 个绿灯表明右眼抑制。Worth 四点灯试验还可以检查主导眼, 当受检者看到 4 个灯时,下方白色灯为红色或粉红色时,右眼为主导眼。下方白色灯为淡绿色时,左眼为主导眼。2.Bagolini 线状镜检查Bagolini 线状镜检查接近自然状态下的双眼视觉。检查需要患者具有一定理解及表达能力

9、,不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检查时患者配戴 Bagolini 线状镜, 双眼注视 33cm 和 6m 远处的光源,具有正常双眼单视功能者看到完整的十字交叉。单眼注视患者由于存在周边融合, 其双眼注视时可看到十字交叉,但因非主导眼的黄斑被抑制,该眼看到的条纹中央不连续。293.立体视检查应用 Titmus 立体图、TNO 立体图或我国自行研发的(颜少明、 郑笠英) 立体图等来检查患者的近立体视功能。 应用 Randot远立体视觉检查图、Frisby-Davis 远立体视觉检查图及同视机等来检查患者的远立体视功能。另外, 对有麻痹性和限制性斜视的患者应进行影像学检查。三、斜视的诊断与治疗原则(一)隐

10、斜视(一)隐斜视隐斜视是一种潜在的眼位偏斜,能在融合控制下保持双眼单视,是潜在的眼外肌与神经反射的不平衡状态。分为外隐斜、内隐斜、上隐斜、旋转隐斜。1. 诊断症状:易视疲劳。内隐斜较外隐斜更容易产生症状。体征:交替遮盖时眼球有移动。单眼遮盖,对侧眼无移动,被遮眼出现眼位偏斜,去遮盖后对侧眼(即注视眼)不移动,被遮盖眼立即回到正位。2. 治疗无症状者一般无需处理。儿童应在睫状肌麻痹下验光。对于外隐斜,治疗方法包括矫正屈光不正、集合训练和融合训练,以锻炼集合及融合功能;配镜原则为近视者予以足矫配镜,远视者则给予低矫配镜,不论何种散光,均给予足矫配镜,通过提高视力而提高融合性辐辏能力。对于内隐斜,先

11、对患者根据30年龄及调节情况进行不同方式的散瞳验光,若为比较明显的远视,则应戴足矫眼镜;若为近视,则在获得最清晰的远视力的前提下戴最低度数矫正眼镜;若为散光或屈光参差,则应充分矫正,以获得最佳矫正视力。也可做分开训练,增加融合范围。(二二)内斜视内斜视1.先天性内斜视先天性内斜视是指在出生后 6 个月内发生的内斜视,患病率约为 1%2%,人群中的患病率为 0.1%,在共同性内斜视中,先天性内斜视的患病率占 5.4%。诊断:病史: 在出生后 6 个月之内发生的持续不能缓解的内斜视。斜视度:斜视角为大度数的恒定性内斜视,通常大于40。在 4 个月龄前发生的间歇性内斜视、斜视角度可变的内斜视、小角度

12、(小于 40)的内斜视需密切随访,有可能在 4 月龄后消退。睫状肌麻痹后验光,屈光不正为+1.00Ds+2.00Ds的生理性远视。双眼视觉功能较差,可以交替注视,或单眼恒定内斜,后者常合并斜视性弱视。可能会合并垂直斜视、A-V 征、DVD、DHD、眼球震颤。部分病人眼球运动可表现为外转困难,内转过度,可伴斜肌功能异常。治疗:当患儿合并有弱视时,应先治疗弱视。应行睫状肌麻痹下的散瞳验光,若屈光不正小于+2.00Ds,可不戴镜。若屈光不正大于+2.00Ds,建议戴镜观察 36 个月。对于单眼恒定性内斜视患者应行屈光矫正、 遮盖对侧眼或应用阿托品压抑治疗,31在患儿能够交替注视之后进行手术治疗。对于

13、手术时机,建议在 24 月龄前进行手术,以尽可能恢复双眼周边融合功能。对于诊断明确、斜视度稳定者可以在年龄更小时予以手术治疗,两岁之后进行手术者周边融合形成困难。主要的术式为双内直肌后退术及双眼内直肌后退联合外直肌缩短术,也可考虑行单眼的一退一缩术;若合并有斜肌功能异常,应同期解决。其他治疗方式包括肉毒素注射, 对于大度数先天性内斜视,肉毒素可大幅度减少斜视度, 对于小度数内斜视可有矫正作用。据统计,肉毒素注射后连续性外斜视的发生率为 1%,上睑下垂发 生 率 为 27% , 垂 直 性 斜 视 发 生 率 为 12 。 与 手 术矫正眼位相比,肉毒素注射最有效的斜视角度范围在 3035。肉毒

14、素注射为暂时性的治疗方法,一般疗效维持半年左右,需重复注射。2.调节性内斜视调节性内斜视分为屈光调节性内斜视和高 AC/A 型内斜视。(1)屈光调节性内斜视屈光调节性内斜视十分常见,发病年龄集中在 23 岁,个别也可出现在 1 岁以内。诊断:病史:患儿发病年龄大多数在 6 个月7 岁,平均年龄为 2.5 岁,通常刚发病时表现为间歇性内斜视,后逐渐进展为恒定性的内斜视。伴有远视性屈光不正,通常为+3.00Ds+6.00Ds 之间。少数患者远视性屈光不正可大于32+6.00Ds。发病初期斜视角度不稳定,视近斜视角度与视远斜视角度相等。 AC/A 值正常。 戴全矫的远视眼镜后眼位正位。可伴弱视,双眼

15、视觉功能较差。治疗:1%阿托品睫状肌麻痹验光后配戴足矫的眼镜。单眼弱视患者应行遮盖治疗。 5 岁之前, 每 6 个月左右进行一次睫状肌麻痹验光,并检查眼位和矫正视力情况,根据检查结果调整眼镜的度数, 随访间隔时间可根据年龄而定。 5 岁后可以每年进行一次睫状肌麻痹验光检查。发现调节性内斜视转变为部分调节性内斜视者、或伴有垂直斜视者,应尽快手术治疗。(2)高 AC/A 型内斜视发病年龄多集中在 6 个月7 岁。 轻度远视眼多见。 视近斜视角度大于视远斜视角度 10。AC/A 超过 6:1,可伴单眼弱视。治疗:配戴双焦点眼镜,充分矫正远视性屈光不正,使视远眼位正位或小于+10;视近下加+1.50D

16、s+3.00Ds。有弱视者遮盖治疗弱视。斜视角度较小者可进行双眼视觉训练,增大外融合范围。若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可手术治疗,根据视近斜视角进行三棱镜适应性训练, 增加以正常 AC/A 比值为依据的眼外肌后退手术量。手术方式选择双内直肌后退,可联合后固定缝线术,通常可以减少 AC/A 值。(3)部分调节性内斜视临床常见, 患儿发病年龄早于屈光调节性内斜视, 多在 1333 岁。 屈光状态以中度远视性屈光不正为主。 常伴散光及屈光参差。 戴镜后残余内斜视度数大于 10。 可合并弱视及异常视网膜对应以及垂直性斜视。治疗:完全矫正屈光不正,若伴有弱视,则先治疗弱视。在双眼矫正视力正常后,手术治疗戴全矫远视眼镜剩余的内斜视以及垂直斜视。术式大多选择双眼内直肌后退术,也可以根据斜视度数大小采用内直肌后徙联合外直肌缩短术,当伴有斜肌功能异常时,可同时行斜肌手术。3.非调节性内斜视非调节性内斜视较常见,发病年龄多集中在 13 岁,少数在 67 岁。有家族遗传倾向,与调节因素无关。内斜视角度在+20+70之间。治疗:若有弱视,先治疗弱视,在患儿可以交替注视之后尽早进行手术治疗。4.非共同性内斜视患者有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