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一地理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8393141 上传时间:2022-02-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26.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商丘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一地理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南省商丘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一地理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商丘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一地理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商丘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一地理期末试卷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商丘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一地理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地震波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之一,处于两大板块交界处。这两大板块是 ( )A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C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参考答案:D2. 读“我国四大地区人口流动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7. 四大地区中人口流入量最大的是A. 东部地区B. 中部地区C. 西部地区D. 东北地区8. 促进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A. 地区发展不平衡B. 资源开发C. 环境变化D. 交通改善

2、9. 关于人口移动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A. 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B. 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C. 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D. 给迁入地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参考答案:7. A 8. A 9. B7.根据图中数据判断,四大地区中东北地区人口流动量最小;东部地区人口流入量最大,主要来自于中西部地区,故选A。8.根据图中数据可以看出,促使我国人口向东部地区大量涌入的主要原因是东部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促进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故选A。9.人口移动增多会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A正确;人口迁移会加强迁入区和迁出区的经济联系,利于缩小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B错误

3、;缓解了迁出地人多地少的人地矛盾,利于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C正确;迁入地人口增加,给迁入地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D正确,故选B。3. 在晨昏线上 ( ) A时刻为0点 B时刻必然是6点或者18点 C太阳高度等于0 D看不到太阳参考答案:C4. 图2-2为相同降水量条件下的城市化前后地表径流过程曲线,读图回答2930题。29关于甲、乙两条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1 甲代表城市化前的地表径流曲线 乙过程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甲的长期后果可能造成城市水荒 乙过程下渗量小于甲过程A B C D30甲曲线最大值提前于乙曲线最大值的主要原因是A天然调蓄能力强 B城市热岛效应C下垫面透水能力好 D植被覆盖率低参考答案

4、:C D5. 读右图,回答2526题。25关于图中A和D两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线速度比D小 BA的线速度和D一样 CA的角速度比D大 DA的角速度和D一样263月21日,这一天( ) AA和D昼长夜短 BB和C昼夜等长CB比C先看日出 DA比B先看日出参考答案:25.D 26.B6. 太阳物质构成的主要成分是 ( )A氢和氧B氧和氦C氢和氦 D氧和氮参考答案:C7. 读“叶尼塞河和鄂毕河局部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9. 影响该区域人口分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 矿产 B. 水源 C. 经济发展水平 D. 气候20. 21世纪以来,该地区出现人口向北迁移的趋势,主要

5、原因是A. 人口分布格局 B. 开发资源 C. 交通条件改善 D. 城市化参考答案:19. D 20. B19. 读叶尼塞河和鄂毕河局部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图,可知该区域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上游,也就是区域的南部纬度较低地区,即气温较高地区,所以可知影响该区域人口分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20. 21世纪以来,随着北部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采开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而该地区出现人口向北迁移的趋势。8.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读图回答2628题26时间长度T为A1太阳日 B1恒星日 C1回归年 D1恒星年答案:C272727.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

6、10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3月14日上午闭幕。大会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附近 B 点附近 C点附近 D点附近答案:A2828大会期间,绵阳昼夜情况A昼越来越长 B夜越来越长 C昼夜平分 D昼长大于夜长参考答案:26.C 27.A 28.A9. 北京时间2018年10月9日10时4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二号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电磁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据此回答12题。1利用遥感三十二号01组卫星监测地面,其优点是()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快不受地面条件限制 获取信息量大A B C D2遥感的关键装置是()A航空器 B传感器

7、C胶片质量 D磁带质量参考答案:C B1.遥感信息受地面限制小,而不是不受地面限制。2.遥感能实现远距离的识别事物,主要依靠能识别不同地物的电磁波信号的传感器。10. 图13为“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APOMNP BOPMNOCMNPOM DNMOPN参考答案:B11. 下列地理现象中,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是( ) A酸雨的形成 B“磁暴”现象的产生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 D扬尘、沙暴天气的出现参考答案:B12.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出行对时间因素的考虑逐渐增多,时间因素可能成为人们选择交通方式的主导因素。读三种交通运输方式从门到门所需时

8、间示意图,回答16-17题。16、据图判断,机场、高速公路、高铁离城区(客源地)的距离( )。A.机场高速公路高铁 B.高铁机场高速公路C.机场高铁高速公路 D.高速公路机场高铁17、结合时间因素考虑,高铁和航空公司争夺的客源的旅程距离最可能为( )。A.200千米 B.300千米 C.1400千米 D.1000千米参考答案:C D13. 读右图某地昼长季节变化图,回答910题:9.该图反映的地点是A北极点 B北极圈C南极点 D南极圈10.下列日照图所示日期与右图中B点所代表的日期相同的是(图中阴影处表示黑夜)参考答案:B B14.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关于图中四地人口状态,正确

9、的是( ) A甲地教育压力大 B乙地为发达国家C丙地劳动力不足 D丁地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参考答案:A15. 世界上城市化发展最早且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的国家是A 英国 B 美国 C 日本 D 法国参考答案:A16. 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回乡投入创业,推动“归雁经济”兴起。四川省2015年累计扶持37.4万农民工实现回乡创业。完成下面小题。18. 四川省“归雁经济”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原就业地生活压力大农民工具备一定的创业技术家乡当地气候条件改善东部地区医疗卫生条件下降A. B. C. D. 19. “归雁经济”对当地带来的有利影响可能有A. 减缓城市化速度B.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C. 降低环境承载

10、力D. 导致地价大幅下降参考答案:18. A 19. B18.由材料可知,归雁经济是指外出农民工回乡创业,是由于农民工在外打工期间获得了一定的资金积累,掌握了一定的创业技术,而随着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加之产业转移的影响,使得原就业地生活压力大,农民工返乡创业,对。而家乡的气候条件在短期内是稳定的,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医疗卫生条件好,错。故选A。19. “归雁经济”可以加速城市化速度,A错。促进当地二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B对。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环境承载力会提高,C错。由于创业会占用土地资源,导致土地价格上升,D错。故选B。17. 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江南丘陵的

11、茶树种植 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 以色列的无土栽培 北京郊区的乳畜业 A.土壤水源科技市场 B.地形热量土壤市场 C.地形水源土壤政策 D.土壤热量科技政策参考答案:A18. 2017年7月9日,宝兰高铁正式通车运营。它的开通将连接起丝路沿线的西安、宝鸡、天水、兰州、西宁、乌鲁木齐等多个主要城市,形成新丝绸之路上的高速通道。下图为宝兰高铁线路,读图回答下面小题。39. 宝兰高铁主要穿过黄土高原地区,施工难度较大,其主要原因是()A. 植被稀疏,风沙危害大 B. 黄土湿陷,滑坡、泥石流频发C. 水源短缺,施工条件差 D. 光照强烈,气温日较差大40. 宝兰高铁的全线通车将()A. 方便东西部地区农矿

12、产品的运输 B. 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C. 大幅度增加连云港的吞吐量 D. 促进省会城市空间形态呈带状分布参考答案:39. B 40. B【39题详解】宝兰高铁主要穿过黄土高原地区,施工难度较大,其主要原因是黄土湿陷,滑坡、泥石流频发,B对。植被稀疏,易造成水土流失,A错。水源短缺,不是施工面临的主要困难,C错。光照强烈,气温日较差大不是主要困难,D错。【40题详解】宝兰高铁的全线通车将加强东西部的联系,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B对。以客运为主,对东西部地区农矿产品的运输作用不大,A错。客运,不能大幅度增加连云港的吞吐量,C错。省会城市空间形态呈带状分布,是受地形影响,D错。点睛:宝兰高铁主要穿过黄土高原地区,施工难度较大,其主要原因是黄土湿陷,滑坡、泥石流频发。宝兰高铁的全线通车将加强东西部的联系,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兰州城市空间形态呈带状分布,是受地形影响。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人口迁移特点是 ( )A. 人口主要从北方迁往南方地区B. 人口迁移的规模较小,但频率较高C. 年平均迁移量在1500万以上D. 人口以自发迁移和流动为主参考答案:D【详解】随着改革开放,国家放松了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尤其是中小城镇的控制,自此以后,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年平均迁移量超过1500万以上,80年代以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