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第七中学高三地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8392971 上传时间:2022-02-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63.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商丘市第七中学高三地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南省商丘市第七中学高三地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商丘市第七中学高三地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商丘市第七中学高三地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商丘市第七中学高三地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城市的住宅、商店、商务办公楼、工厂的付租能力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并完成与市中心的距离(KM)付租能力(元/平方米)甲乙丙丁0120105846819087756226070665633152565040354745501837396002834从表中数据推断,甲、乙、丙、丁分别是A商店、商务办公楼、住宅、工厂 B商务办公楼、商店、住宅、工厂C商店、商务办公楼、工厂、住宅 D商务办公楼、商店、工厂、住宅参考答案:B2. 联合国历年发布的“人类发展程度指标( HDI)”,是

2、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生活质量”三项基础变量按照一定计算方法组成的综合指标,用衡量各国的发展水平。下表为四个国家2010年的统计资料,阅读分析表格,完成下面5-6题。5就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的四个阶段而言,最可能已经进入“低增长阶段”的国家是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6关于四个国家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国人口数量最多 B乙国老年人口数量比甲国多C丙国目前城市化速度最快 D丁国最易出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参考答案:5.D 6.D解析:5题,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丙、丁两个国家,“人类发展程度指标( HDI)”最高,平均寿命最大,而且老年人口比例最高,即人口老龄化最严重,所以可以推断

3、丙、丁为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有的出现负增长,最可能已经进入“低增长阶段”,D正确。6题,根据5题分析和表格信息可知,丁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所以最易出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D正确。【思路点拨】熟悉人口问题及准确解读表格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知识点】本题考查人口问题。3. 读右下图,回答19-20题。19若甲乙分别是黄土高原与长江三角洲地区,MN代表的产业要素在区际之间流向合理的是( ) AM为资金,N为劳动力 BM为能源,N为技术 CM为技术,N为资金 DM为信息,N为零部件20若M为钢铁厂,其转移对甲乙两地的影响描述合理的是( ) A甲地就业机会增多 B促进甲地劳动力向

4、第二产业转移 C加快乙地工业化进程 D带动乙地劳动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参考答案:19B 黄土高原区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技术条件较差;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技术先进,但资源短缺,两者可以优势互补。20钢铁企业属于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对加剧转入地的环境负担,但是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工业化进程。4. 北疆阿尔泰山和准噶尔盆地以西山地的河流,常在46月发生洪水灾害,其特征为“一日一峰”,白天流量很大,夜晚消退。回答22-23题:22、此类洪水的直接补给水源( )A 大气降水 B积雪融水 C 冰川融水 D 湖泊决堤23、“一日一峰”反映的当地环境特征是( )A 气候大陆性强 B 降水变率大 C 冰雪

5、融化快 D 自然灾害多参考答案:22.B 23.A5. 飞天,敦煌壁画中这一凝固中华民族千载梦想的艺术形象,迎来她历史性的起飞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载着3位航天员的神舟七号飞船在中国酒泉(3945N,9830E)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经历三天的太空飞行以后,神舟七号飞船于28日17时37分在内蒙古中部草原成功着陆。据此回答下列关于飞船发射时全球日期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球大部分处于9月25日 B全球大部分处于9月26日C全球大部分处于9月24日 D全球处于同一日期参考答案:A6. 建造天文台观测星空是人类认识宇宙的重要方式,下图中a、b、c、d表示四个天文台的位置及其海拔高度。

6、据此完成17-18题。 17图中,四个天文台所在地( )Aa、b、c三地的年昼夜变化幅度小 Bc地的自转线速度最大C冬至日d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Db地在a地的东北方向18图中天文台用光学望远镜观测的优势条件是( )Aa地受副热带高压与东南信风控制,降水少 Bb地纬度最高,全年处于夜晚的时间最长Cc地位于太平洋中部,人烟稀少,光污染少 Dd地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参考答案:17.B 18.D 7. 读局部地区等压线分布图,回答C、D两处风在成因上的差异主要是AC、D处均受赤道低气压控制BC、D处均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C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处由副热带高压带吹向赤道低压带吹向赤道低压带

7、的信风DC处由副热带高压带吹向赤道低压带的信风;D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参考答案:C8. 家住摩尔曼斯克市(69N,33E)的X先生在当地6月22日零点驾车途经市内某东西向道路和南北向道路的交叉口处,在等待直行交通灯时,X先生发现路口中间雕像的日影正好投向他即将右转道路的中央位置(如下图所示)。据此回下列各题。14. 此时X先生的车头应朝向A. 东B. 西C. 南D. 北15. 此时,全球新一天所占比例约为A. 1/2B. 5/12C. 7/12D. 1/12参考答案:14. A 15. B14题详解】6月22日,地处北极圈以内的摩尔曼斯克市(69N,33E)出现极昼现象,0时太阳在当地的正北方位

8、,路口雕像的日影朝向正南,此日影正好投向驾车者即将右转道路的中央位置,说明驾车者目前在路口西边的道路上,车头朝向正东。所以选A。【15题详解】题中信息表明,此时摩尔曼斯克市(69N,33E)为当地时间6月22日0时,即东二区为6月22日0时,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的时区向东到日界线(180),从东二区到日界线有10.5个时区,因此新的一天所占比例为:10.5245/12。即选项B符合题意。9.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日最高温等值线(一天中最高气温 相等的地方所连成的曲线)图,实线和虚线分别代表某月4日和5日的日最高温等值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 长江中下游地区在该时段的盛行风向为( )

9、A. 东北风B. 东南风C. 西北风D. 西南风4. 地和地的气温状况及产生原因是()A. 地气温低于23,原因是地处沿海降温慢B. 地气温高于23,原因是海拔低热量散失慢C. 地气温低于23,原因地处高原空气稀薄D. 地气温高于23,原因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参考答案:3. C 4. D【3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南方地区日最高气温23的等值线向南移动,可知此时最可能为北半球的秋季;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处于季风区,此时盛行风为西北风,故正确答案为C。【4题详解】地的闭合等值线为23,根据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的气温分布规律,地南面的日最高温等值线数值应大于23,根据闭合等值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10、”原则,地等温线数值应小于23,根据材料可知,地位于武夷山脉,气温较低是由于海拔较高的原因,A错、B错;同理,地北面的日最高温等值线数值应小于23,地的气温应大于23,C错;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地处于四川盆地,北部大巴山的阻挡使得该地受冬季风的影响小,因此气温较高,D对。故正确答案选择D。10. 图为洪泽湖、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入湖水量年际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2. 四个湖泊入湖水量年际变化(最大量与最小量的比值差异)最大的是A. 洪泽湖 B. 洞庭湖 C. 鄱阳湖 D. 巢湖33. 2014年夏季,鄱阳湖大部分水域变成了草地,主要是因为A. 过度捕捞 B. 围湖造田 C. 泥沙

11、淤积 D. 降水较少参考答案:32. A 33. D试题分析:32.题意入湖水量年际变化值相对值,即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关系,而不是流量值的大小。据图分析,根据各湖泊水量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倍数关系,可以判断最大的是洪泽湖,约为10倍。故选A。33.湖区过度捕捞会使鱼类大量减少,而不会使水域变成草地;大规模围湖造田会使大部分水域变成耕地;入夏后,鄱阳湖正处于雨季,河流流量大,携带泥沙能力强,在湖中淤积的泥沙较少;而入夏后,雨季时间短,由于温度高,蒸发量大,会使湖中一部分水域裸露地表,而变成草地。故选D。11. 水是荒漠地区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在我国西北地区,有水则易成绿洲,无水便成荒漠,据此完成荒漠植

12、被具有的特征是A茎叶特别发达 B具有强大的耐旱力 C没有耐碱特性 D根系退化但叶成毛或刺参考答案:B12. 下图为“我国某地质勘探队依次钻取的地下岩芯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图示甲、乙、丙三个岩芯是沿一直线钻取的,据此可以判断该地质构造是( )A背斜 B向斜 C地垒 D地堑6下列关于图示甲、乙、丙三个岩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处地表可能发生过侵蚀现象 B乙处可能储存地下水C丙处地表岩层有缺失 D乙处适宜开挖隧道参考答案:5.B 6.D5.【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褶皱两种基本形态的区分,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有效提取地理信息并能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解析:背斜和向斜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态,判断

13、依据:背斜是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向斜是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地垒和地堑是断层的两种基本形态,判断依据:岩层断裂错动,地垒是中间岩层向上运动,两侧岩层向下运动,地堑是中间岩层向下运动,两侧岩层向上运动。根据题干要求甲、乙、丙三个地下岩芯是依次,而且是沿一直线钻取的,可知该地水平岩层连续未发生断裂错动,并且是中间岩层(乙)新,两翼岩层(甲、丙)老,即为向斜,所以答案选B。6.【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外力作用对褶皱的影响及褶皱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解析:由上题可知,该地质构造为向斜,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乙地位于向斜槽部,受挤压力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两侧的甲、

14、丙则可能会遭到侵蚀,使岩层有缺失。开挖隧道适合修建在背斜处,因为背斜是拱形构造较牢固,且不易储存地下水,不会造成地下水塌方。所以答案选D。13. 下图是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和中国西电东送工程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有关西电东送工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西电东送工程中电力输出地均以火电的形式输出B西电东送工程中电力输出地均以水电的形式输出C西电东送有利于把西部丰富的能源资源转换为经济资源,同时改善了大气环境质量D西电东送缓解了东部能源消费地区电力紧张状况,同时改善了大气环境质量参考答案:D14.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热岛强度是用城市和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来表示,下图是某大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示意图:22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B城市生产和消费活动形成大量热量C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 D城市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削弱小23有关该城市热岛强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