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程楼乡联合中学2020年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8392940 上传时间:2022-02-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商丘市程楼乡联合中学2020年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河南省商丘市程楼乡联合中学2020年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商丘市程楼乡联合中学2020年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商丘市程楼乡联合中学2020年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商丘市程楼乡联合中学2020年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北京奥运会期间对大量盆栽鲜花施用了S-诱抗素制剂,以保证鲜花盛开,S-诱抗素的分子结构如图,下列关于该分子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羰基、羧基 B含有苯环、羟基、羰基、羧基 C含有羟基、羰基、羧基、酯基 D含有碳碳双键、苯环、羟基、羰基参考答案:A略2. 下列各物质的分类、名称(或俗名)、化学式都正确的是A盐 纯碱 Na2CO3 B非金属氧化物 干冰 COC酸 硫酸 H2S D混合物 胆矾 CuSO4 H2O参考答案:

2、A略3. 已知:(1)Zn(s)1/2O2(g) = ZnO(s);H =348.3 kJ/mol;(2)2Ag(s)1/2O2(g) = Ag2O(s);H =31.0 kJ/mol,则Zn(s)Ag2O(s) = ZnO(s)2Ag(s)的?H等于 ( ) A317.3 kJ/mol B379.3 kJ/mol C332.8 kJ/mol D317.3 kJ/mol参考答案:A略4. pH=14的 强碱与pH=1的强酸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液的pH12,则强碱与强酸的体积比为( ) A1:9 B1:11 C9:1 D11:1参考答案:A略5.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B

3、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作为氧气的来源 C氧化铁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D常温下可用铁制或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参考答案:A略6. 我国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执行任务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长征二F运载火箭组合体,已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垂直总装测试厂房顺利转运至发射区。“天宫一号”将于9月29日21时16分发射。其火箭推进器中盛有液态的肼(N2H4)和液态双氧水,当它们混合反应时,即产生大量的N2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的热。已知0.4mol液态肼与组量双氧水发生上述反应,可放出256.6kJ的热量。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N2H4(l)+2H2O2(l)=N2(g)+4H2O

4、(l); H=-256.6kJ/molB、N2H4(l)+2H2O2(l)=N2(g)+4H2O(g); H=-641.5kJ/molC、N2H4(l)+2H2O2(g)=N2(g)+4H2O(g); H=-641.5kJ/molD、N2H4(l)+2H2O2(l)=N2(g)+4H2O(g); H=+641.5kJ/mol参考答案:B略7. 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ABCD B. 原子序数:dcbaC. 离子半径:C3DBA2 D.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ABDC参考答案:CaA2+、bB+、cC3-、dD-都具有

5、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一定满足关系式a2b1c3d1。其中A和B属于金属,位于同一周期,且A在B的右侧。C和D是非金属,位于同一周期,且位于A和B的上一周期,其中D位于C的右侧。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氢化物的稳定性也是逐渐增强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其微粒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只有选项C是正确的,答案选C。8. 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难溶物,继续添加氨水,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下列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任何沉淀,所以反应前后Cu2+的浓度不变B.沉淀溶解后,将生成深蓝色的配合离子

6、Cu(NH3)42+C.该实验不能证明Cu(NH3)42+比氢氧化铜稳定D.在Cu(NH3)42+离子中,Cu2+给出孤对电子,NH3提供空轨道参考答案:B略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化钠晶体中,每个Cl周围最近且距离相等的Cl共有12个 B分子晶体中有范德华力,也有共价键C干冰晶体中,每个CO2分子周围最近且距离相等的CO2分子共有12个 D晶体熔点:晶体硅SiC参考答案:B10. 有一支50mL酸式滴定管中盛盐酸,液面恰好在amL刻度处,把管内液体全部放入量筒内,所得液体体积是( )A. a mL B.(50a)mL C. 大于a mL D.大于(50a)mL参考答案:D11. 丙烷的

7、燃烧热为H =a kJ/mol,有以下反应: C3H8(g) = C3H6(g) + H2(g) H = + b kJ/mol 2C3H6(g) + 9O2(g) = 6CO2(g) + 6H2O(l) H = c kJ/mol 2H2(g) + O2(g) = 2H2O(l) H = d kJ/mol (b、c、d均为正值)则正确的( )A2a=cd2b B a=cd2b C 2a=cd2b D a=cdb/2参考答案:C略12. 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是镁盐的是() A. 冰晶石 B. 重晶石 C. 光卤石 D. 明矾参考答案:C略13. 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HNO3应属于 ( )酸

8、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难挥发性酸强氧化性酸一元酸化合物混合物A. B.C. D.参考答案:B略14. 下列叙述能证明金属A的金属性比金属B强的是()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B常温下,A能从冷水中置换出氢气,而B不能C等物质的量A和B与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量A比B多DA原子的电子层数比B原子电子层数多参考答案:B【考点】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分析】判断金属性强弱的依据: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单质从酸(或水)中置换的H2的难易程度等【解答】解:A、金属性强弱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无关,如氢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而镁原子最外层两个电子,镁的金属性更强,故A

9、错误;B、常温时,A能从冷水中置换出氢气而B不能与冷水反应,说明A的金属性比B强,故B正确;C、金属性强弱取决于单质从酸(或水)中置换的H2的难易程度,和置换的H2多少无关,故C错误;D、金属性强弱和原子的电子层数多少无关,如氢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而镁原子有三个电子层,镁的金属性更强,故D错误故选B15. 能发生消去反应,且有机产物有两种的是( )A.CH3Cl D . 参考答案:C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溴乙烷在不同溶剂中与NaOH发生不同类型的反应,生成不同的反应产物。某同学依据溴乙烷的性质,用右图实验装置(铁架台、酒精灯略)验证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产物。 实验操作

10、:在试管中加入5 mL 1 mol/L NaOH溶液和5 mL 溴乙烷,振荡。实验操作II:将试管如图固定后,水浴加热。(1)试管上方长导管的作用是_ _。(2)观察到_ _现象时,表明溴乙烷与NaOH溶液已完全反应。(3)鉴定生成物中乙醇的结构,可用的波谱法是_ _ 、 _ _ (4)为证明溴乙烷在NaOH乙醇溶液中发生的是消去反应,在你设计的实验方案中,需要检验的产物是_ _,检验的方法是 (需说明:所用的试剂、简单的实验操作及预测产生的实验现象)。参考答案:(1)冷凝回流(2)混合液不再分层(3)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氢谱法 (4) 乙烯 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或者先通过水,再通入酸

11、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略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往5.1克的Mg、Al合金中加入300 mL 2mol/L盐酸,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气体5.6升,再在此溶液中加入0.1 mol/L 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求:(1)Mg、Al的物质的量各为多少? (2)所能生成的沉淀的最大质量是多少,此时所消耗的0.1mol/L NaOH溶液的体积为多少?参考答案:略18. 为测定一种含脉石的矿石的主要成分,进行如下实验:称取矿石粉末1.25g,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溶解,反应完全后,产生无色无味气体A0.380g,生成浅绿色物质B的溶液,尚存不溶性残渣。将产生的A通入足量石灰水中,产生0

12、.864g白色沉淀。将滤去残渣的B溶液定容为100mL,取少许,加过氧化氢,生成含C物质的棕黄色溶液,再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移去定容后的B溶液25mL,用0.02mol/LKMnO4溶液滴定,耗用21.55mL时到达终点。反应式:5(B阳离子)MnO48H5(C阳离子)Mn24H2O请回答下列问题: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化学式为 。B溶液的阳离子符号是 。矿石的主要成分是 。主要成分在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 。参考答案:44 CO2 Fe2 FeCO3 80%19. 某有机物R 6O g,完全燃烧后,产物缓慢依次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浓硫酸增重 72 g,碱石灰增重132 g,已知相同条件下该有机物的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30。 求:该有机物R的分子式。写出该有机物所有可能的结构。参考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