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睢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8392745 上传时间:2022-02-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95.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商丘市睢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南省商丘市睢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商丘市睢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商丘市睢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商丘市睢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读下面的等高线图,据图回答1618题。16. 图中河流甲河段的流向是A东北流向西南 B东南流向西北 C西南流向东北 D西北流向东南17. 图中四地中坡度最陡的和最适合建野外宿营地的地点分别是A. B. C. D.18. 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最大可能是A460米 B365米 C390米 D280米参考答案:16.A 17.B 18.C 2. 读世界某区域图,其中图均表示同一区域,且其图幅依次减少四分之三。读图答题。若图比例尺为1N,则图、图的比例尺依次为()A.2:N3:N B.1:2N 1:3N C

2、. 1:2N 1:4N D.2:N 4:N参考答案:C3.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14-15题。14.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15.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给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 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A. B. C. D.参考答案:A B4. 在南极上空看,飞机甲沿南极圈作逆时针方向飞行;在北

3、极上空看,飞机乙沿着北极圈作顺时针飞行,这两架飞机的飞行方向: ( ) A都自东向西飞行 B都自西向东飞行C甲机向东飞行,乙机向西飞行 D甲机向西飞行,乙机向东飞行参考答案:A略5. 下图为某时局部地区天气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 此时图中四地风向为偏南风且风力较大的是A. B. C. D. 17. 图中锋面属于暖锋的是A. 甲、乙B. 甲、丙C. 乙、丙D. 乙、丁参考答案:16. C 17. D16.由等压线判读风向是先作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因为是南半球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左偏45o即风向。由此可以判断图中地吹北风,地吹西北风,地和 地吹偏南风

4、。由因为地较地等压线密集,故此时图中四地风向为偏南风且风力较大的是地。选C。17.南半球气旋顺时针方向辐合,锋面移动方向也是顺时针方向,其中乙和丁处锋面向偏南方向移动,暖气团推冷气团移动,是暖锋。故选D。6. 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直射点在处时,应是6月22日前后B直射点从处移动到处,需要l恒星年C直射点位于或处时,都是北半球的春分日D直射点从处移到处期间,我国各地白昼逐渐增长2太阳直射点从到的过程中,地球上昼长变化最大的地区是A南、北回归线上的地区B从南、北回归线分别到南、北极圈之间的地区C赤道地区D南北极圈及以内的地区参考答案:C D7.

5、 低碳经济正在成为一场被誉为与工业革命有同样意义的新型产业革命。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风力发电增长最快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国和消费国。读“我国新疆地区略图和该地区的气候资料表”,回答24-25题:年平均太阳辐射量(千卡/cm2年)年平均日照时数(小时)一月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一月平均降水量(mm)七月平均降水量(mm)年平均大风日数(8级日数)137.32 672.2-15.225.75.616.45.224.新疆地区太阳能丰富,如果在此建设我国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基地,下列论述正确的是土地租金低,可供利用土地多科技发达,人才丰富市场广阔,发展前景好太阳能丰富,集能容易,发

6、电量大利于我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A. B. C. D.25.新疆地区主要的经济作物和主要的优势气候条件组合正确的是A.水果-昼夜温差小 B.甜菜雨热同期,降水丰富C.小麦气候干旱,冰雪融水多 D.棉花多晴日,光照强参考答案:C C8. 我国提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读我国农业“七大主产区”示意图,完成1617题。16关于“七大主产区”农业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 黄淮海平原主产棉花、冬小麦等农作物 华南主产区纬度低,可以一年二熟或三熟 东北平原降水较少,生长季节较短 汾渭平原水热条件优越,将建成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A B C D 17农业发展过程中,

7、“七大主产区”存在问题及其主要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河套灌区:土地盐碱化植被破坏汾渭平原: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东北平原:黑土退化过度农垦长江流域:水旱灾害季风气候A B C D 参考答案:A D9. 甲图所示地区是著名的棉花产区,乙图是甲图中M城的气候统计资料。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9. 关于M城的的叙述正确的是A. M地全年降水丰富,降水季节分配均匀,热量充足。B. 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雨热同期。C. 该地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适合棉花生长。D. 位于季风气候区,秋季降水少,有利于棉花收摘。20. 关于图中沼泽形成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 沼泽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夏季的飓

8、风和风暴潮带大量降水和海水。B. 位于河流下游,河网密布,水流缓慢,泥沙沉积,经常溢洪。C. 沿海地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积水形成沼泽。D. 下面有永久冻土层存在,积水不易下渗,形成沼泽。参考答案:19. A 20. D试题分析:【19题详解】根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以判断位于美国东部,亚热带地区,应该具备亚热带湿润气候特点。看乙图,气温上夏季高温、冬季温和,热量充足,气温年较差小;降水上全年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棉花属于种植业,要求地形平坦,这里山地较多,后期生长和收摘要求晴朗干燥的天气,多雨天气影响棉花的质量。所以说降水多不利于棉花生长。因此A项正确。【20题详解】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性

9、湿润气候,夏季多雨,又位于大西洋沿岸,受飓风影响,带来大量降水,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形平缓,水流不畅,形成沼泽。选D。10. 沙尘暴的袭击敲响了环保的警钟,要尽快遏制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局面,我国应坚决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适度放慢经济建设的速度加大环保宣传,提高环保意识 加强环保方面的执法力度A B C D参考答案:D11.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图是我国四个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图中代表的地区依次是( ) A.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B.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C.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

10、区D.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参考答案:C12. 甲、乙两地的夜晚北极星的仰角同为60,甲、乙两地经度如下图所示。结合下图可知,甲、乙两地的劣弧距离大约是()A. 20000千米B. 15000千米C. 10000千米D. 5000千米参考答案:D【详解】甲、乙两地的夜晚北极星的仰角同为60,说明两地位于同纬度,纬度位置为60N。在根据甲、乙两点的经度位置,甲乙两地位于同一条纬线上,两地之间劣弧长相差90。甲、乙两地的距离大约等于90*111千米*cos604995千米,D正确。13. 读图1,据此回答13题。1图1中符合图2气候类型的图是( )Aa图 Bb图 Cc图

11、Dd图2图中字母所示地点位于世界主要地震带上的有( )Aa、b Ba、c、d Cb、c、d Da、b、c、d3在四幅图中出现的地跨两大洲的国家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参考答案:1.C 2.B 3.B14. 读某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图9)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图10),完成第10-12题。 图9 图1010 下列国家中,人口增长情况与图示类型相吻合的是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新加坡11 当前,该国家城市化进程正处在、时期中的A B和 C D12 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间为A B C D参考答案:C D D根据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特征可知,人口出现负增长,只有发达国家的德国

12、符合。选择C项。主要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人口就在增加,所以图中之前一直是增长,之后人口开始减少,所以人口达到顶峰的是D项。15. 下图为美国西部内华达山脉37N西坡1-12 月降水垂直递增率分布图。降水垂直递增率是指海拔每上升100 米降水的增加量(毫米/10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3月,最大降水高度约在海拔A. 900米处 B. 1400米处 C. 1800米处 D. 2300米处10. 7月降水垂直变化小的原因主要是A. 位于背风坡,各海拔降水均少 B. 受低压影响,各海拔降水均多C. 受海风影响,各海拔降水均多 D. 受高压控制,各海拔降水均少11. 下列各月中,海拔300米处降水垂直递增率最小的是A. 2月 B. 4月 C. 10月 D. 12月参考答案:9. C 10.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