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睢县第一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8392660 上传时间:2022-02-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商丘市睢县第一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南省商丘市睢县第一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商丘市睢县第一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商丘市睢县第一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商丘市睢县第一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近代欧美国家在承接了古代希脂、罗马的公民民主与法制历史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两大政体即君主立宪制和总统共和制。其基本原则是A.自由、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平等、天赋人权C.民主、人民拥有普选权D.分权制衡参考答案:D2.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丘巴里扬曾说:“1917年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与此相连的国内战争,较之其他国家类似的革命,完全可以称之为伟大的革命。”其理由是俄国通过这些革命()A推翻了俄国君主专制统治B探索出俄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C奠定了俄国社会转型基础D彻底改变了俄国社会落后的面貌参考答案

2、:考点:C2:俄国十月革命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内容及其特征,历史意义,要求学生结合十月革命的基础知识来分析材料解答:A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但材料中还有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所以选项表述不完整B探索出俄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应该是指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C俄国的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使俄国由一个专制的国家变成了社会主义国家,奠定了俄国由专制走向民主的基础,开辟了俄国历史的新篇章D彻底改变俄国社会落后面貌是1937年俄国,欧洲经济第一强国故选C3.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总理衙门大臣文祥、两广总督张树声都在奏议中言及过西方政体。前者说:“中国天洋分严,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

3、势有难行,而义可采取。”后者说:“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这反映出当时A.部分官员实现了从洋务派到维新派的转变B.对西学的探索由格致之学而进入哲理学说C.“中体西用”的内在矛盾推动了观念嬗变D.洋务派坚持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广泛批判参考答案:C材料体现出对待西方政治体制学习中,洋务派持有不同的观点,这种辩论也促进了传统观念的嬗变,故C项正确;材料显示的都是洋务派的主张,故A项错误;前者不是格致之学,而是政治体制,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显示洋务派内部的争论,不代表广泛性,故D项错误。4. 在这幅摄于20世纪日军占领区的照片里,一名日本军官正手把手教中国孩子学写日语字母

4、。日本军官此举的目的是 ( )A帮助中国扫除文盲 B为中国培养翻译人才C向中国少年儿童灌输奴化思想 D便于和中国人进行语言交流参考答案:C5. 1903年前后,俄国企图独吞东三省,中国在日本的留学生发起拒俄运动,被清政府拒绝。谣传拒俄义勇队特派员向袁世凯请愿遇害,此后苏报文章“革命其可免乎”在留日学生中流传开来。这表明A.清政府已经沦为沙俄的附庸B.日本支持中国留学生的呼声C.清政府助推了反清革命运动D.不明真相的知识分子被利用参考答案:C因为清政府拒绝了“留学生发起拒俄运动”,从而引起了“革命其可免乎”的呼声,这说明清政府的行为激化了反清的革命运动,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体现不出日

5、本对中国留学生的支持,故B项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和史实。6. 右图所示的曲线反映了罗斯福新政前后的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参考答案:C略7. 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工场手工业参考答案:C封建经济形态特征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上出售。这体现了封建经济形态的基本特征,故选C;官营手工业专门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产品不可能进入流通领域,排除A;工场手工业是资本雇佣劳动者的生

6、产形式,排除D;生产资料私有,产品面向市场,这样的手工业就是民营手工业,排除B。8. 1850 年,上海英商林塞洋行的走私规模不如别家大,该行老板上书英国领事说:“(我行)要和任何人一样大肆走私了。”英国领事答复道:“他们(清朝官员)对海外强国,不敢有任何公开冲突。”这说明中国( )A海关职权逐渐丧失 B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C自然经济快速解体 D清政府成为列强傀儡参考答案:海关职权逐渐丧失,并非材料主旨意思,故A项错误;据材料中“他们(清朝官员)对海外强国,不敢有任何公开冲突”可知是半殖民地程度加深,故B项正确;材料未反映经济方面,故C项错误;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傀儡是辛丑条约签订后,故D项错误。B

7、9. 美国学者费正清指出:“由于日本侵略以及其他国家的卷入,中国从一个软弱的战争牺牲者,转化为一个世界大国,一个确立稳定和平局面的伙伴。”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抗日战争促成了中国国内永久和平C中国成为世界大国是一个偶然事件D日本侵华有利于中国成为世界大国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中国从一个软弱的战争牺牲者,转化为一个世界大国,一个确立稳定和平局面的伙伴”可以看出,费正清的意思是说中国抗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故答案为A项。抗战胜利后中国进入内战,并未实现永久和平,排除B项;CD项说法本身错误,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影响10. 下图反

8、映了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中可以获取的准确信息是:A.当时的农村经济趋向健康发展B.农村经济还没有走出发展低谷C.国民经济的调整措施成效显著D.纠“左”工作尚未在农村启动参考答案:B11. 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了理性主义新时代的兴起”。该材料用了何种史观解读美洲被发现的意义()A全球史观 B社会史观 C革命史观 D现代化史观参考答案:D12. 新唐书百官志载:“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 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政

9、事堂变迁反映出()A唐朝三省权力牵制体制削弱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逐渐完善C唐朝中枢机构权力依次轮换 D我国封建社会皇权运行困局参考答案:A材料“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到“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可知政事堂由独立的议事机构变为附属的议事机构,三省权力运行的分权制衡机制减弱,故A项正确;唐议事机构隶属情形的变化不能推断出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情况,故B项错误;唐朝中枢机构权力依次轮换是对材料片面理解,故C项错误;皇权运行困局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13. 史记货殖列传中指出,对于农、工、商、虞(从事山林水泽行业的人),政府应“善者因之,其

10、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材料表明司马迁A.认为政府应平等对待农工商虞B.主张运用法律手段来限制商业行为C.主张国家应该对经济适度干预D.肯定了追求财富是人类的自然本性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经济政策。司马迁认为,对于商业发展问题,最好是不管不问,无为而治;其次是利益引导;再次是教育规劝;然后是政府出面直接管理干预;最不济的是政府直接与他人争利。分析四个选项,司马迁的观点认为国家应该对经济适度干预,故本题选C项。AB项不符合题意;D项材料没有体现。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商业政策【名师点睛】本题考查

11、中国古代的商业政策。中国古代的商业政策经历了这样的发展过程:夏商周三代实行工商食官制;汉代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大力打击巨贾;唐代实行坊市制度,严格限制商业时间和范围;宋代是商业发展的一个高峰,打破了商业的时空限制,出现了夜市和草市。明清时期商业也在艰难而顽强地发展,如明代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唐宋两代外贸兴盛,外贸中心有长安和泉州;明清两代闭关锁国,外贸频受打击。14. .阅读下列古代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下列评述正确的是年 代总数(件)中国科技发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件数百分比件数百分比公元1400年452862%1738%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公

12、元10011500年673857%2943%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A.清朝初期前,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B.鸦片战争使中国科技受到严重打击C.十六世纪前后,四大发明传至欧洲D.新航路开辟后,西方近代科技兴起参考答案:【知识点】I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新航路开辟【答案解析】D解析:从材料表格中可见,西方科技兴起显然是1500年以后,1500年以前均落后于东方,故B项正确;A项材料中体现不出;B说法不符合题意;C与史实不符。【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科技兴起的理解。15. 19世纪末,许多知识分子对讲究

13、温文尔雅的传统礼仪观念提出了质疑,而对进化论赞赏有加。如严复曾强调“中国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这些言行()A旨在重建中国的文化体系B带有明显全盘西化的倾向C符合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D为托古改制作了舆论准备参考答案:考点:B5:维新思想分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维新思想主要存在于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介于清末洋务运动和民国初年民主共和思想之间,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领袖人物发端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维新思想,在甲午战争后蓬勃发展,并掀起了一场变法维新政治运动,但在清末民初,转向保守而渐趋沉默解答:材料反映了19世纪末许多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的礼仪观念进行了大胆的质疑,倡导西方的“力今以胜古”

14、的进化论思想,反映了面对当时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知识分子要求变法图存的思想,可见这些言行符合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故C正确;ABD所述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故选C16. 美国政治选举是两党制激烈争夺的战场,又被成为驴象之争,其中“驴”是指( )A共和党 B民主党 C辉格党 D托利党参考答案:B17. 费孝通说:“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他描绘的中国乡土社会组织体系是A“家国同构”理想的表现B宗法制度文化的反映C“三纲五常”原则的体现 D分封制森严等级的反映参考答案:B18. 下表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流行口号。土地改革时期“劳动光荣”“发家致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急进抢先”“社会主义有奔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争上游,敢出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经济困难时期“吃饱肚子为先”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千遍万变不如(包产到户)一变”这反映出广大农民A.适应不同时期政策的努力B.拥护过渡时期的经济政策C.热火朝天地建设社会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