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永城李寨乡联合中学2022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8390775 上传时间:2022-02-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03.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商丘市永城李寨乡联合中学2022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南省商丘市永城李寨乡联合中学2022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商丘市永城李寨乡联合中学2022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商丘市永城李寨乡联合中学2022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商丘市永城李寨乡联合中学2022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据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氦32He,可作为未来核聚变的重要原料之一。对32He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质量数是3 B. 质子数是3 C. 中子数是1 D. 电子数是2参考答案:BA. 在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因此该核素的质量数是3,A正确;B. 该核素的质子数是2,B错误;C. 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是质量数,则该核素的中子数是321,C正确;D. 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2、则该核素的电子数是2,D正确,答案选B。2. 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一种元素被氧化,肯定另一种元素被还原B. 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C. 某元素由化合物变为单质,则该元素一定被还原D. 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得氧或失氧参考答案:BA、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种元素被氧化,不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也可能是同一种元素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B、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B正确;C、某元素由化合物变为单质,可能是失去电子,也可能是得到电子,该元素可能被还原,也可能被氧化,C错误;D、氧化还原反应中不一定有得氧或失氧,例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等,D错误,答案选

3、B。3. 下列物质:Na,Cl2,Na2O2分别与水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是A. B. C. D. 参考答案:D【详解】2Na+2H2O=2NaOH+H2,该反应中钠是还原剂,水是氧化剂,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正确;Cl2+H2O=HCl+HClO,该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和+1价,所以氧化剂和还原剂都是氯气,每个氯原子得电子或失电子个数相等,所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正确;2Na2O2+2H2O=4NaOH+O2,该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和-2价,所以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每个过氧化钠化学式中氧原子得失

4、数相等,所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正确;答案选D。4. 如右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在中加入试剂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中液面上升,溶液由无色变为浑浊。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和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 )ABCDCaCO3、稀HClNa2CO3、稀H2SO4Zn、稀H2SO4Cu、稀H2SO4KNO3NaClBaCl2Ba(OH)2参考答案:C5. 下列常用实验仪器中,不能直接用于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的是()A分液漏斗 B漏斗C蒸馏烧瓶 D容量瓶参考答案:D6. 由乙烯推测丙烯(CH3CH=CH2)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

5、 A.分子中3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B.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C.与氯化氢加成只生成一种产物 D.能发生加聚反应参考答案:D7. 在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H4+、Na+、Cl、SO42BCu2+、Ca2+、CO32、ClCAl3+、Ag+、NO3、ClDK+、HCO3、Cl、Na+参考答案:A【考点】离子共存问题【分析】溶液呈酸性,则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离子,如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且与H+不反应,则可大量共存,以此解答【解答】解:A酸性条件下,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故A正确;BCu2+、Ca2+与CO32反应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Ag+与

6、Cl反应生成AgCl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酸性条件下HCO3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A8. 下列电子式的书写正确的是()AMg2+ BS2CD参考答案:A【考点】电子式【分析】A、镁离子是简单的阳离子,电子式是其离子符号本身;B、阴离子的电子式在书写时应标注出最外层电子,且用中括号括起来,并标上所带的负电荷;C、氢原子最外层1个电子,氯原子最外层7个电子,HCl分子是由1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通过共用1对电子结合而成的共价化合物;D、氨气有3个氢原子和1个氮原子分别共用1对电子形成【解答】解:A、镁离子是简单的阳离子,电子式是其离子符号本身,故镁离子的电子式即为Mg2+,故A正确;B

7、、硫离子为阴离子,阴离子的电子式必须标出所带电荷及最外层电子,硫离子的电子式为:,故B错误;C、HCl分子是由1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通过共用1对电子结合而成的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故C错误;D、氨气有3个氢原子和1个氮原子分别共用1对电子形成,电子式为,故D错误故选A9. 实现下列变化时,需要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是()A水晶和冰的熔化B氟化钾和单质硫的熔化C干冰和碳铵受热变为气体D纯碱和烧碱的熔化参考答案:D解析原子晶体(水晶)熔化需要克服共价键,分子晶体(冰、干冰)熔化或汽化需要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离子晶体(KF、Na2CO3、NaOH)熔化克服离子键,NH4HCO3(离子晶体)受热变为气体既

8、要克服离子键还要克服共价键。10. 下列物质分离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 用加热法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氯化铵B. 用NaOH溶液除去Fe2O3中的Al2O3C. 用铜粉除去FeC12溶液中的FeC13D. 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CO2中的HC1参考答案:ABA、氯化铵加热分解为氨气和HCl,而NaCl固体难分解,所以用加热法可以达到分离的目的,故A正确;B、Al2O3为两性氧化物,溶于NaOH,而Fe2O3为碱性氧化物不与NaOH反应,故向固体混合物中加入NaOH溶液后,再进行过滤,即可达到分离的目的,故B正确;C、铜粉与FeC13反应生成FeC12与CuC12,溶液中引入了铜离子杂质,可以用

9、铁粉除去FeC12溶液中的FeC13,故C错误;D、CO2、HCl都能与Na2CO3反应3,故不能用Na2CO3除杂,应改成饱和NaHCO3溶液,HCl与NaHCO3反应生成CO2,且饱和NaHCO3能降低CO2的溶解,故D错误。故选AB。点睛:HC1极易溶于水,所以除去混合气体中的HCl只要是水溶液即可,但是要尽量减少主成份气体在水中的溶解,避免主成份气体与溶液的反应。除去C12中的HCl,用饱和食盐水吸收HCl且减少C12在水中的溶解;除去SO2中的HCl,用饱和NaHSO3溶液吸收HCl且减少SO2在水中的溶解;除去CO2中的HCl,用饱和NaHCO3溶液吸收HCl且减少CO2在水中的溶

10、解。11. 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是A. NH4 + 、H+、NO3-、HCO3- B. K+、Al3+、SO42-、NH3H2OC. Na、K、SO32-、Cl2 D. Na、CH3COO、CO32、OH参考答案:D【分析】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弱电解质等,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离子能大量共存,以此来解答。【详解】A因H+、HCO3-能结合生成水和气体,则不能共存,选项A不选;B因Al3+、NH3?H2O能发生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则不能共存,选项B不选;C因SO32-、Cl2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不能共存,选项C不选;D因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则能够大量

11、共存,选项D选;答案选D。12. 下列反应发生时,会产生棕黄色烟的是()A铁在氯气中燃烧B铜在氯气中燃烧C氢气在氯气中燃烧D钠在氯气中燃烧参考答案:B【考点】氯气的化学性质【分析】氯气能与金属、非金属等发生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生成固体,则会观察到烟【解答】解:A、Fe与与氯气中燃烧反应生成固体氯化铁,会观察到棕褐色的烟,故A不选,;B、Cu与氯气燃烧反应生成固体氯化铜,会观察到棕黄色的烟,故B选;C、H2与氯气中燃烧反应生成气体HCl,极易结合水蒸气变为盐酸小液滴,则会观察到白雾,故C不选;D、Na为氯气反应生成固体氯化钠,会观察到白烟,故D不选;故选B13. 下列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 ) A.

12、原子半径:钠磷氟氢 B.酸性: HClO4H2SO4H3PO4 C.热稳定性:碘化氢溴化氢氟化氢 D.还原性:S2- Cl- F- 参考答案:C略14. 已知N2(g)+3H2(g)=2NH3(g) H=92 kJmol-1 。且1 mol NN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946 kJ, 1 mol HN键形成时放出热量391 kJ,则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 )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 参考答案:C略15. 下列是实验室以硫铁矿为原料制取硫酸亚铁溶液的实验装置,进一步制取Fe2O3的部分操作过程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参考答案:BA浓硫酸应该在烧杯

13、中稀释,冷却后再转移至容量瓶中,A错误;B过滤操作合理,B正确;C保存硫酸亚铁溶液应该放在细口瓶中,不能放在广口瓶中,C错误;D灼烧氢氧化铁在坩埚中进行,不能使用蒸发皿,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把握固体的称量、实验基本操作、混合物分离、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选项C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液体或溶液一般放在细口瓶中,固体药品一般放在广口瓶中,注意二者的区别。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 14 分)某课外小组模拟工业流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制备硝酸(所有橡胶制品均已被保护)。(1) 分别写出工业上用氨气制取

14、NO及实验室用浓硝酸制取NO2的化学方程式:(2)连接好该装置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3)通入a气体的目的是:(4)盛有Na2CO3溶液的烧杯为尾气处理装置,该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O2 + Na2CO3+ H2O= NaNO2 + + ; 已知:NO2可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而NO不能被吸收,但当NO2与NO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时,可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则此时NO2与NO的物质的量比例关系是: (5)用N2O4代替NO2与水和a气体反应可生成硝酸,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参考答案:( 14 分)(1) 4 NH3 +5 O24NO + 6H2O (2分) Cu + 4HNO3= Cu(NO3)2 + 2NO2 + 2H2OCu + 4H+ + 2NO3- = Cu2+ + 2NO2 + 2H2O (2分)离子式及化学方程式均可(2) 检验装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