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优质教案【全册最新】

上传人:快乐****天 文档编号:258385367 上传时间:2022-02-23 格式:DOCX 页数:166 大小:60.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优质教案【全册最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66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优质教案【全册最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66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优质教案【全册最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66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优质教案【全册最新】_第4页
第4页 / 共166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优质教案【全册最新】_第5页
第5页 / 共1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优质教案【全册最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优质教案【全册最新】(1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优质教案【全册,最新】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隋朝的建立及统一概况、隋初经济繁荣的表现。2、掌握大运河的的目的,能够辩证的评价大运河的开通。3、知道科举制的创建及其相应的历史意义。4、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重点】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取士制度的开创及意义。【难点】难点:隋初经济的繁荣;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诗、视频导入汴河怀古皮日休(唐)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视频:隋朝的统一二、新课讲解模块一、隋朝的建立学生自读课本概括隋朝的建立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

2、都城,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2.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教师提问:隋朝统一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学生回答: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教师提问:隋文帝,在隋朝统一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模块二、开通大运河小组探究问题:隋炀帝为什么要修大运河?学生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概括出:政治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

3、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经济目的:搜刮江南财富;军事目的:为攻打高丽转运军事物资便利;个人目的:贪恋江都美景。老师讲解隋朝的大运河的示意图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二长:二千多千米三点:三个城市四段:分为四段五河:贯穿五大水系六省:跨越六个省份(从北至南)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教师提问:结合所学知识,如何正确评价大运河的开通?学生讨论回答:一方面,大运河的开通,对加强我国南北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巩固国家统一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另一方面,隋炀帝在开凿大运河的过程中,过度役使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耗费了大量的钱财,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小组探究问题:

4、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开通后的影响是什么?(结合讲解和课本阅读文字理解讨论回答。)学生讨论回答:原因: 1、隋文帝在位励精图治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2、以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为基础。 3、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 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观看视频:科举制的创立模块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教师讲解:隋炀帝,创立进士科取士,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科举制,又称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制极大程度地改善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

5、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使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隋文帝,废除前朝选官制度,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及结合视频补充的内容,然后提问:科举制创立的作用和影响是什么?学生回答:作用:(1)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2)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3)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科举制创立的影响: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老师结合当今热点提问:当今中、高考制度与科举比较?(给予适当答题方向)学生各抒己见,对于学生讨论后形成的观点

6、老师不要下最后的定论。老师指出评价的原则全面、客观即可,不要束缚学生的思维。观看视频:隋炀帝暴政模块四、隋朝的灭亡教师讲解:隋文帝厉行节俭,曾教训太子说:自古帝王没有好奢侈而能长久的。然而,隋朝到了第二个皇帝时就灭亡了。这是什么原因?隋朝末年,人民为逃避徭役和兵役,被迫采用断手断足的方式,时称“福手福足”。有的地区人民连草根树皮也吃不上。旧唐书李密传记载,李密诉说隋炀帝十大罪状,其中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的话。故用“罄竹难书”比喻罪恶很多,难以写完。教师归纳:隋朝灭亡的原因和基本过程隋朝灭亡的原因:1、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2、营造一系列重大

7、工程,屡次发动战争,使得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3、过度的徭役和兵役,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4.隋炀帝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概括隋朝灭亡的基本过程: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是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三、课堂小结四、板书设计一、隋的统一1.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2.589年,南北统一3.措施:经济、政治二、开通大运河1.时间:605年2.皇帝:隋炀帝3.目的:巩固隋王朝的统治4.意义:加强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隋文帝:分

8、科考试2.隋炀帝:设立进士科3.意义四、隋朝的灭亡1.原因:隋炀帝的暴政导致农民起义2.时间:618年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六、教学反思通过课堂归纳总结,从隋朝的兴亡中得出统治者应该如何施政和做人;引导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诞生、完善、废除的过程,体会科举制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体会科举制对古代、对今天的现实意义,都是为了更好地选拔人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人生观和价值取向。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2分析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的执政措施和政绩。【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难

9、点】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目录、书画导入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唐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为什么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作出了哪些贡献?“开元盛世”的在位皇帝是谁?“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表现是什么?三、新课讲解模块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简介:李渊出身北周贵族家庭,七岁袭封唐国公。隋末天下大乱,李渊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义宁二年(618年)农历五月,李渊接受其所立的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并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统一全国。武德九年(62

10、6年),玄武门之变后,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儿子李世民。贞观九年(635年)病逝。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在献陵。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玄武门之变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功劳也最大。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同时李世民集团亦不服太子,双方持续明争暗斗。经过长期

11、的斗争,为了挽回局面,最终李世民搏命一击,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李世民逼迫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材料研读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什么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答案:唐太宗经历过隋末农民战争,他认识到农民反抗是由赋役繁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引起的,只有轻傜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才能巩固统治。因此,他明确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

12、。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从以下方面可以体现出来:唐太宗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注重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制定法律,减省刑罚。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唐太宗以史为鉴,居安思危,在开明思想的指导下,于贞观年间采取了一系列治国政策和措施。他采取了哪些治国政策和措施呢?阅读教材及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归纳唐太宗的治国措施唐太宗在选拔和任用人才上,能够用人唯贤,不拘一格。他说“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有其才,虽仇不弃”。他的大臣和将领,有着不同的出身和背景,有的以前是农民起义的将领,有的曾效力于他的政敌,如魏征还曾策划要谋害他。但唐太宗注重他们的才

13、干,不计前嫌,委以重任,用其所长。唐太宗的用人唯贤,是“贞观之治”出现的重要因素之一。读下面材料,了解“贞观之治”的盛世之景。材料一:“(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纳谏材料二: 唐代史学家杜佑说:“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至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 通典(1)上述两则材料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社会状况?(2)造成这两种不同社会状况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对此,你有何感想?答案:(1)材料一 描绘了“贞观之治”初年茫茫千里,既无人烟也无家畜的荒凉萧条的社会景象。材料二描绘了唐朝在唐太宗治理下,出现了

14、经济富裕、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局面。(2)材料一的状况是由于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和多年的战争造成的。材料二的状况是由于唐太宗在开明的思想下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治国良策造成的。(3)感想:要爱护百姓,人民才能拥戴你;要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家战乱,社会动荡,经济萧条;杰出人物推动了历史的进步。视频欣赏:贞观之治模块二、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本名珝,后改名曌(zho)。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宣布改唐为周,定洛阳为都,称“神都”,建立武周。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后世将其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武则天当政期间都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国力不断增强? 答案:(1)政治上: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文化上: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3)经济上: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武则天统治的影响: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小组探究:评价1:武则天的统治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弘扬了“贞观治”。她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女皇帝,女政治家。评价2评价3模块三、开元盛世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