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word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 - - - - -《湖心亭看雪》常考学问盘点1. 资料链接( 1)作家作品张岱( 1597~ 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 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现在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 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 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传世;( 2)写作背景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卷三(西湖书社1982 年版);公元 1644 年,清军入关后,大举南下;张岱避居浙江剡溪山;在此期间,他 写下了《西湖梦寻》和《陶庵梦忆》,书中主 要追忆了当年风月繁华、故国往事,凡记叙过去的行踪皆用明朝纪年;《湖心亭看雪》就是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2. 文章中心概括本文以精练的笔墨,记叙了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画了所看到的寂静深远、雪白宽阔的雪景图,表达了作者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同时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叹和淡淡的故国之思;3. 写作特点( 1)运用白描手法, 生动传神; 白描手法就是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寥寥几笔勾画出事物形神的一种写作手法;全文一百多字,写湖、写雪、写人,又交代游湖的始末, 文字极其简练;如本文中的“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犹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描画出景物 的形与神,长与短,点与线,多与少,大与小, 动与静,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 境的艺术画面,悠远脱俗,物我合一;( 2)写景、 叙事、 抒情有机结合; 叙事是行文的线索,作者用极简省的笔墨表达了自己的游踪,然后抓住夜色中雪景的特点,把景物最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湖心亭巧遇虽属叙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短暂的相遇都很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释然; 心情的变化都与 “看雪” 有关, 是“看雪”行踪的延长;由从景的角度写景转变为从人的角度写景,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4. 文言文基础学问和懂得运用( 1)通假字余挐一小舟 “挐”通“桡”,撑( 2)古今异义①余.拏一小舟 余.住西湖古义:我 今义:剩下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古义:尽力,尽力;文中指爽快 今义:将就(白)古义:名词,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今义:白色③是日更定矣古义:这 今义:判定词 〔 与“非”相对 〕④余拏.一小舟古义:撑 〔 船〕 今义:拿东西,捉拿( 3)一词多义①是:是日更定矣(代词,这) 是金陵人(判定动词,是)②白:上下一白(白色)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酒杯)③一:上下一白(副词,全) 惟长堤一痕(数词,一)④更:是日更定矣( ɡē n,ɡ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一更为 2 小时)更有痴似相公者( ɡè n,ɡ仍)⑤余:余住西湖(我,第一人称单数)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多)⑥大:见余,大喜(副词,特别)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形容词,大)( 4)词类活用①名词作动词大.雪.三日面:原意为很大的雪,文中指下大雪是金陵人,客.此客:原意为客人,文中指客居②名词用作状语与余舟一芥.芥:原意为小草,文中指像小草一样的微小( 5)重要句子翻译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译文: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精选名师 优秀名师 - - -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 - - - - - - - - - -精品word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 - - - - -鸟 的 声 音 都 消 失 了 ;②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译文: 这一天晚上初更时, 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③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文: (湖上)充满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④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译文: 湖上(比较清楚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 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⑤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 在湖中怎么仍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⑥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译文: 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 道别;⑦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 仍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 6)问题探究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从哪种感觉来写 .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 通过听觉来写,突出天气的寒冷,也为下文到湖心亭看雪埋下伏笔,突出游兴剧烈;②“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答: 充分展现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示意作者的“痴” (或“不 同常人”),为下文作伏笔;③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语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并简要分析;答: 运用了白描的手法,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点,颇有韵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 粒, 高度抽 象、概括, 犹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④结尾的“痴”有何含义?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答: 他迷恋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迷恋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点明文章主旨,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际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⑤文章结尾“舟子”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阅读文章,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相公痴” ?为什么说湖中人比 “相公”更痴?答:“相公”在“大雪三 月,湖中鸟声俱绝” 的情形下, 在“更色” 时分, 划一条 小船,“独在湖心亭看雪”;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相公痴”;“湖中人”比相公到的早,在亭中煮酒 赏雪,见我来特别兴奋,“ 客此”时近年关,所以他更痴;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雾凇沆砀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所表现的景色;答: 我坐在船上,只见寒气充满,远处近处均是白茫茫的一片, 只见天和云、 和山、和水、上下均是白色的;湖上映出的影子,只有像一条印记的长堤,像一个黑色 小点般的湖心亭,和我那犹如小草一样的小船,像米粒一般大小 的船中的两三个人罢了;⑦文中叙 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答: 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的欢乐和豪爽之情;典型题精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各题;湖心亭看雪张 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 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 以下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组是( )A. 湖中人鸟声俱绝 哀转久绝B. 是日更定矣 问今是何世C. 问其姓氏 望其旗靡精选名师 优秀名师 - - - - - - - - - -第 2 页,共 4 页 - - - - - - - - - -精品word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 - - - - -D. 强饮三大白而别 乃记之而去2. 说明加点词;余孥.一小舟 见余大.喜及下船.客.此3.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湖上影子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所表现的景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疑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4. 在文中作者所表现的情感较为复杂,以下说法有误的哪一项( ) A.一个“痴”字,表达了迷恋于山水、迷恋于世俗之外的乐趣;B.借所描写的雪景, 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叹;C. 字里行间显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D.委婉地传达出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模拟测试(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 3)林.壑.尤美 林壑:( 4)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蔚然:2. 选出与“山之僧智仙也”一句中“之”的用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法相同的一项( )A.当余之.从师也B.何陋之 有.C.山间之.朝暮也 D.属予作文以记之 .3.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选自《湖心亭看雪》)【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 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 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 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 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1. 说明以下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2)峰回路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4. 《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记》两文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1( )雾凇沆砀..沆砀:参考答案典型题精选1.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懂得词义的基础上要留意词语的用法, A. 绝,都是消逝; B. 代词这 / 判精选名师 优秀名师 - - - - - - - - - -第 3 页,共 4 页 - - - - - - - - - -精品word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 - - - - -断动词,不相同; C. 都是代词他; D. 都是顺承关系,然后;只有 B 项不同,因此选 B 项; 2. ( 1)通“桡” (携,带,拿) ( 2)特别,特别 ( 3)等到 ( 4)客居,寓居 【解析】此题考查常见的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孥”是通假字,通“桡”,驾,拿;“大”,特别; “及”,等到,都是副词;“客”,客居,是词类活用;3. 湖上映出的影子,只剩下一道如有如无的长 堤的痕迹,一个墨点般的湖心亭,和我那一片 小草叶般的小舟,以及小舟上两三个如米粒般 大小的人影罢了;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留意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 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留意翻 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 得分点;本句中“惟”,只有,是关键词语; 另外需要留意此题仍需对句子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