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2高中化学模块高考对接高考五大高频考点例析讲义含解析苏教版必修1

王****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93.22KB
约15页
文档ID:257615987
2022高中化学模块高考对接高考五大高频考点例析讲义含解析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1/15

高考五大高频考点例析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与化学常用计量有关物质组成、变化、分类及化学常用计量等属于基本概念方面的知识,特点是概念多、易混淆在高考中属于考查热点,但难度一般较小,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如2014年四川卷第2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2015年上海卷第1题考查了原子结构;2015年新课标卷Ⅰ第8题、广东卷第10题等考查了有关NA的计算与判断等该部分内容的常考点:(1)对物质所属类别、概念间的关系、物质成分或俗名等的正误判断;(2)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如核素的构成、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排布初步知识等的正误判断;(3)围绕有关NA的相关计算与正误判断等题型一 物质的分类 对物质的分类与方法的考查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时有出现,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命题角度主要有物质的分类是否正确、发生了何种变化等,更多是考查对物质成分的了解;对胶体的考查常和物质分离、提纯等实验基本操作揉合在一起进行[例证1] (2014·四川高考)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解析] 金刚石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白磷是磷元素形成的单质,A项正确;漂白粉是CaCl2和Ca(ClO)2的混合物,石英的主要成分是SiO2,常含有Al2O3、CaO、MgO等杂质,为混合物,B项错误;氯化铵为强电解质,次氯酸为弱酸,是弱电解质,C项错误;葡萄糖是小分子化合物,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D项错误。

[答案] A对物质分类时,首先明确分类的标准,选择有共性的分类标准,如将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每一类物质都有共性,其次要运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全面理解其性质,如硝酸属于一元强酸、挥发性酸、氧化性酸、不稳定酸,由这些分类方法可以推出它所具有的一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分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②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③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④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⑤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 ⑥依据有无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A.③④⑤       B.②⑥C.只有①③ D.全部正确解析:选A 酸的元数划分依据是酸分子可以电离出的H+数目的多少;碱性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是依据氧化物性质划分的;分散系是依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划分的2.(山东高考,有改动)下列与化学概念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B.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C.明矾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D.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为纯净物解析:选C 选项A,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否则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选项B,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B错误;选项C,Al3+能发生水解生成Al(OH)3胶体,胶体具有净水作用,C正确;选项D,石油的分馏产物汽油为混合物,D错误。

题型二 原子结构基础知识 原子结构内容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本理论之一,在每年高考中都占有一定的分值,主要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内容有:(1)以高科技、新成果、诺贝尔奖等为载体的组成原子的各种量(质量数、质子数、电子数和中子数)关系的考查2)元素、同位素、核素、同素异形体等概念的辨析由于知识点较单一,在高考中更多地以某个选项的形式出现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这就要求我们对该知识点全面掌握,防止对问题的考虑出现片面化的情况而导致不应有的失误[例证2] (海南高考)重水(D2O)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氘(D)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B.1H与D互称同位素C.H2O与D2O互称同素异形体D.1HO与D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解析] 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称为同素异形体[答案] C[易错提醒] 同位素研究的对象是原子(即核素),是同种元素不同核素间的互称;而同素异形体研究的对象是单质,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间的互称在原子中存在着许多关系,如电性(量)关系(质子带正电荷数与电子带负电荷数相等而使原子呈中性),质量关系(每个质子质量与每个中子质量基本相等、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等。

这些都是进行与原子结构相关问题考虑的出发点,也是辨析元素、同位素、核素、同素异形体等概念的基础3.(2015·上海高考)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确定第116号元素Lv的名称为鉝关于 Lv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子序数116     B.中子数177C.核外电子数116 D.相对原子质量293解析:选D 元素符号左下角表示的是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所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16,A正确在元素符号的左上角表示的是该元素原子的质量数,质量数就是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所以该原子的中子数是293—116=177,B正确对于元素的原子来说,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原子核外的电子数,等于元素的原子序数,所以该原子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16,C正确293只表示该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由于不知道该元素有几种同位素原子,各种同位素原子的含量是多少,因此不能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D错误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B.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铀(U)原子:UC.F-的结构示意图:D.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Cl解析:选C 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A项错误;U原子的质量数为146+92=238,故原子符号为U,B项错误;D项错误,该氯原子质量数为17+20=37,应写为 Cl。

题型三 与NA有关的简单计算与判断 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NA)、溶液的浓度等是高考的必考内容,通常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形式出现,近年来逐渐在实验题、推断题等题型中出现,尤其对涉及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问题几乎历年高考都有考查本部分将呈现如下特点:(1)主要考查学生知识构建的整体性和灵活应用的能力,综合性较强;(2)试题整体的计算量不大,更多的是对化学基本概念、理论和物质性质的理解;(3)把实验操作、生产实践和化学计算结合起来,或者通过图表、报刊文献等背景呈现方式,力求题型新颖,体现化学学科对计算的要求,更体现对计算综合能力的考查;(4)考试方式的变化决定了化学计算难度会降低[例证3]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 g D2O和18 g 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AB.2 L 0.5 mol·L-1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NA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 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D.密闭容器中2 mol NO与1 mol 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解析] D2O的摩尔质量为20 g·mol-1,18 g D2O的物质的量为=0.9 mol,则含有的质子数为0.9 mol×10NA=9NA,H2O的摩尔质量为18 g·mol-1,18 g H2O的物质的量为=1 mol,则含有的质子数为1 mol×10NA=10NA,故A不正确。

亚硫酸是弱电解质,不能发生完全电离,所含H+离子数小于2 L×0.5 mol·L-1×2=2NA,故B不正确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根据电子转移情况得关系式 O2~2e-,生成0.1 mol氧气转移电子数为0.2NA,故C正确2 mol NO与1 mol O2发生反应2NO+O2===2NO2,生成2 mol NO2,因为存在2NO2N2O4,则产物的分子数小于2NA,故D不正确[答案] C[例证4] (2015·广东高考)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3 g Na 与足量 H2O反应完全后可生成nA个H2分子B.1 mol Cu 和足量热浓硫酸反应可生成nA个SO3分子C.标准状况下,22.4 L N2和H2 混合气中含 nA个原子D.3 mol 单质Fe完全转变为Fe3O4,失去8nA个电子[解析] A项,由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知,23 g(即1 mol)Na与足量H2O反应可生成 0.5nA个H2分子B项,Cu和足量热浓硫酸反应生成的是SO2而不是SO3C项,标准状况下,22.4 L(即1 mol )N2和H2的混合气体,含有2nA个原子。

D项,Fe―→Fe3O4,铁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价,故3 mol Fe失去电子数为×3nA=8nA[答案] D解答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选择题应注意的问题:(1)物质的状态水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态;SO3在标准状况下是固态,常温常压下是液态2)某些特殊物质分子中的原子个数例如: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臭氧(O3)为三原子分子,白磷(P4)是四原子分子3)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例如:D2O、T2O、18O2、D2等4)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中,计算电子转移的数目如:Na2O2和水,Cl2和NaOH溶液的反应等5)用到22.4 L·mol-1时,必须注意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或“×”判断下列选项的正误1)常温常压下,14 g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0.1NA(  )(2)标准状况下,6.72 L 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NA(  )(3)0.5 mol O3与11.2 L O2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4)1.00 mol NaCl中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  )(5)1.00 mol NaCl中,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  )(6)电解58.5 g 熔融的NaCl,能产生22.4 L氯气(标准状况)、23.0 g金属钠(  )(7)在18 g 18O2中含有NA个氧原子(  )(8)标准状况下,22.4 L空气含有NA个单质分子(  )解析:(1)N2和CO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28,且每个分子中都含有两个原子,正确;(2)N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故标准状况下6.72 L NO2与水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0.2NA,错误;(3)没有指明标准状况,11.2 L不一定为0.5 mol;(4)氧化钠中不存在NaCl分子;(5)因为Na+最外层有8个电子,所以1.00 mol Na 中含有8×6.02×1023个最外层电子,正确;(6)应生成11.2 L Cl2;(8)空气中的分子除单质气体分子外,还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化合物分子。

答案:(1)√ (2)× (3)× (4)× (5)√ (6)× (7)√ (8)×考点二 物质的检验、提纯及溶液的配制化学实验始终是高考化学命题的必考点,考试形式多样,有简单选择题,考查物质或离子的检验,如2015年福建高考第8题与浙江第8题等;除杂题或鉴别题,如2015年安徽第8题、全国新课标高考卷Ⅱ第12题、浙江高考第8题等也有综合性较强的实验探究题等,如2014年新课标高考卷Ⅰ第26题等该部分内容的常考点:(1)常见离子或物质的检验、鉴别;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