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2022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202204280116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257422177 上传时间:2022-0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2022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202204280116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2022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202204280116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2022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202204280116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2022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202204280116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2022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202204280116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2022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2022042801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2022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20220428011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2021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2021 年 4月24 日下午15:50-17:05 试卷总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 以下各题每题都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长株潭地区是湖南省重要的水稻主产区,曾广泛种植双季稻,但随着人口外流,逐渐改种蔬菜、单季稻、油料作物等。2022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家大力支持恢复双季稻种植。据此完成1-3题。1. 长株潭地区改种双季稻为种单季稻的原因可能是农村劳动力减少 全球气候变暖 粮食作物收益少 单季稻产量高 A. B. C. D.2. 国家大力支持恢复双季稻种植的原因可能是A.促进滞留的劳动力

2、就业 B.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C.双季稻较单季稻品质好 D.保障国家的粮食平安3.该地改种蔬菜的原因可能不是为了 A.增加农民收入 B.满足市场需要 C.农业多种经营 D.改善生态环境 读我国局部省区人口承载系数(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及20世纪90年代人口流动示意图,完成4-6题。4. 以下四省区中,人口负担最轻的是()A 广西 B 江西 C 云南 D 广东5. 造成图示地区大规模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气候条件的差异 地区间经济开展不平衡大城市高技术人才短缺 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A. B C D 6 当前我国民工潮带来的影响有()制约城市经济开展 农村出现农田抛荒出现“留守儿童

3、等社会问题 缓解城市劳动力缺乏A. B. C. D.农传统鞋业从产品设计到上架销售需要18个月左右。A跨国公司主要从事运动鞋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销往全球。2022年该公司在德国建立了机器人工厂 Speedfactory“高速工厂实践基地,根据客户需求,设计好产品及相关生产程序,由机器人、针织机、3D打印机快速生产出各具特色的运动鞋,全过程仅需5小时。2022年四月A公司将分别关闭位于德国和美国的“高速工厂。据此完成7-9题。7.该公司把高速工厂实践基地建立在德国,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A.原料 B交通 C科技 D市场8.高速工厂的建立,可能 A.增加研发本钱 B增加运费本钱 C增加原料本钱 D

4、增加销售本钱9.“高速工厂的停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定制产品增加 B仓储费用增加 C生产规模小 D工人需求增加2017年7月17日,备受关注的武汉长江新城地址敲定。 “两江交汇、三镇鼎立是武汉特有的城市格局,但它缺乏代表城市形象的规模化亮点区块,为打造区域新的增长极,长江新城,第四镇呼之欲出。结合图文信息,完成10-12题10.武汉“三镇鼎立城市格局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河流因素 B政府因素 C历史因素 D地形因素11.长江新城被定位为“高效高新产业集聚的创新名城,其区位优势主要是A.靠近河流,取水更方便 B.农业兴旺, 经济根底好 C.政策扶持,劳动力充足 D.交通便利,生态环境好12.长江

5、新城地址敲定后,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导致A. 热岛效应增强 B.地表径流减少 C. 地下水位上升 D.生态环境改善以下图为中亚某区域等高线单位:图。读图完成13-15题。13.海拔高度可能相同的是A. B. C. D. 14.假设、是甲湖泊三个不同时期的水面状况,那么最可能是A.1月 B.5月 C.7月 D.10月15.甲湖泊始终是淡水湖的原因最可能是A.入湖河水不含盐分 B.与咸水湖有暗河相通C.河流注入水量太大 D.当地蒸发量非常微弱二、综合题共3小题,55分1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材料1 ?古谣谚湖广谚?:“谚曰湖广熟,天下足,言土地广沃,而长江转输便易,非

6、他省比。明朝时期,以今湖北、湖南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平原已经取代苏常,成为全国商品粮的基地。材料2材料31评价湖广地区种植水稻的自然条件6分2分析黑龙江水稻产量在全国的地位上升,湖广地区下降的原因。8分3根据材料3说出中国稻谷主要出口国的共同特点,并分析巴基斯坦占比最高的原因。6分17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河北武强县周窝村是华北平原一个小村,依托良好的产业根底和民居特色,坚持以文化产业促进乡村振兴。近年来,政府改村设镇,该地在屋舍标准、环境优美的民居群根底上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根底设施,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西洋乐器生产地,形成集乐器生产、加工、销售、创作、教育于一体的产业链

7、,打造成品位高、吸引力强、文艺气质浓郁的国家级原生态音乐小镇。镇内设有乐器生产及展示销售区、音乐培训区等,设备专业的创作室与录音棚,并定期举行国内外音乐交流会,吸引众多音乐人来此创作、录制音乐作品。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生活水平大大提高。1简述图示地区城镇化的意义。4分 2简述周窝开展为全国典型的原生态音乐小镇的有利区位条件。8分3分析小镇吸引众多音乐人来此创作、录制音乐作品的原因6分请从音乐创作和生活角度分析18. (17分)在风沙强劲的地方,如果出露地表的岩石水平节理、层理很发育,易被风蚀成奇特的外形,特别是一块孤立突起的岩石如果下部岩性较软,经长期差异侵蚀,可能会形成顶部大于下部

8、的蘑菇外形,称为风蚀蘑菇。以下图为我国新疆地区的风蚀蘑菇景观。结合图文答复以下问题。1请描述风蚀蘑菇的形成过程。8分2分析风蚀蘑菇底部较细的原因。6分3推测并简析风蚀蘑菇的“下场。3分2021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答案1. 选择题A. A . 该种单季稻与全球变暖无关,单季稻产量不比双季稻高,而与农村人口外流,劳动力减少和收益较少有关。B. D. 双季稻一年种两季,产量高于单季稻,种双季稻有利于增产粮食,保障粮食平安。C. D. 种蔬菜相比种双季稻,农民收入更高,同时满足人们对蔬菜的需求,实现农业多样化经营,而并不能更好地改善生态环境。D. D. 从图中可看出广东人口承

9、载系数最小,人口负担最轻。E. B. 图示人口大规模从内地流向沿海,主要是因为地区间经济开展不平衡,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F. D.农民工进城缓解了城市劳动力缺乏,促进了城市经济开展。G. C. “高速工厂设计、生产过程技术要求高,德国科技兴旺。H. A. “高速工厂与传统生产相比,增加运费、原料费、销售费用并不会增加,但因为技术投入多,研发费用明显增加。I. C. 因为“高速工厂主要为定制生产,导致不能批量生产,加之研发本钱高,利润低,故而停产。J. A. 武汉因“两江交汇导致“三镇鼎立,故而河流为主要因素。K. D. 由图看,该地交通便利,靠近郊区,生态环境较好;靠近河流,取水方便不是选址

10、的主因,因靠近郊区,产业根底并不好;“创新名城对劳动力要求不多。L. A. 原有土地变为城市用地即城市化后,热岛效应增强、地表径流增加、地下水位下降、生态环境恶化。M. B. 四地海拔依次:350-400米,:350-400米 :450-500米 :450-500米,结合选项可得。N. A. a表示湖面最低,河流补给量最小,应为冬季。O. B. 该地位于中亚,河水补给方式主要是冰雪融水,入湖水量不应太大,不含盐分可能性不大,流经地区蒸发不弱,就算弱,如果不与外界相通,湖水也会慢慢变咸。2. 综合题16、1有利条件:光热水充足,雨热同期;地形较平坦,土壤肥沃不利条件:易发旱涝灾害2黑龙江上升的原

11、因:水稻新品种的培育,农业种植技术的开展,黑龙江可以大面积种植;土地平坦辽阔,土壤肥沃,人均耕地面积大;技术水平高,机械化作业,农场经营,生产效益高。湖广下降的原因:农业多种经营的开展,水稻种植面积减少; 农村劳动力缺乏,双季稻该种种植单季稻。3共同特点:人口多,距离中国近,都是开展中国家2分,任答2点得全分巴基斯坦占比最高的原因:人口多,大米为主食,对稻谷的市场需求多;气候干旱,耕地缺乏,不利于水稻种植;中巴关系友好。任答2点得4分17.1 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增强区域社会和谐。2地理位置优越,距北京较近,交通便利;环境优美,适合旅游居住生活;产业根底好;政府政策的大力的支持;注重音乐文化气氛的建设。3音乐爱好者多,音乐气氛浓厚,适合创作;创作、录音设备完善,创作方便且本钱低;环境质量好,舒适宜住;位于村镇,生活本钱低。18.1、新疆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2分;因为岩石水平层理发育,2分受到风沙的长期侵蚀,2分形成上大下小的蘑菇状,即风蚀蘑菇。2分2近地面气流中沙尘含量更大,侵蚀作用更强,2分下部岩石岩性更软,2分遭侵蚀更严重,导致底部更细。2分3最后会倒下。1分当底部岩石不断遭到侵蚀会变得越来越细,承受不住上部岩石的重力时,底部便会断裂倒下2分。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