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大纲)必修上-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1.5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第一课时)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257416828 上传时间:2022-0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人教大纲)必修上-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1.5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第一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人教大纲)必修上-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1.5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第一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人教大纲)必修上-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1.5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第一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人教大纲)必修上-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1.5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第一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人教大纲)必修上-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1.5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第一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人教大纲)必修上-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1.5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第一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人教大纲)必修上-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1.5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第一课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沉着说课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地球运动的两种根本形式自转和公转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在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运动实际上是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的叠加。由地球运动所产生的一些地理意义也称地理现象或地理后果,也必然包含着自转和公转两种因素。本节教材主要讲了三种现象,即昼夜交替、地方时和地转偏向力,这三种现象或意义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也是学习下节课的根底。昼夜交替这局部内容,教材分为三步走:首先对昼夜的静态描述。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任一时刻均可划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两者的分界线为晨昏线;其次对昼夜的动态描述,即昼夜是在

2、不断地交替、变化;最后再进一步分析昼夜交替的原因和周期。“地方时是本课内容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因这一局部牵涉到初中局部的地理经度、时区划分、区时换算等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视学生的具体情况予以适当的补充,以加强初、高中地理的知识联系和系统性。在课堂上,教师还应通过一些实例来国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稳固。地转偏向力也是本课内容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但教材对这局部作了浅化处理,只讲现象,不讲原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依据图幅、结合事例给学生解释清楚偏向规律即可,不宜引得过深。本课内容与前一课相比,难度加深且较抽象,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借助教具和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并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表达以学生开展为本的教育理

3、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让学生弄清昼半球、夜半球、晨昏线、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时区、区时、北京时间、四季和五带等根本概念。2.理解昼夜交替的原因、周期和意义;地方时与经度的关系;时区的划分与区时的简单计算;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移的原因和偏移规律;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成因及其纬度变化规律;五带如何划分。能力目标1.能运用地球仪、三球仪科学地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重点说明昼夜更替与四季的形成。2.能够利用条件计算地方时和经度,以及区时的简单计算。3.会判断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方向。德育目标让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昼夜交替的成

4、因,不同经度的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以及对地理事物的影响。教学难点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教学方法1.利用教具(地球仪、三球仪)演示,让学生来理解昼与夜的形成、昼夜交替以及地方时的产生。2适当结合初中地理内容,让学生来稳固复习时区的划分、区时的计算。3运用板图、导学法,来引导学生掌握地表不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性。教具准备地球仪、三球仪、投影片、板图或自制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下这样一个思考题:为什么太阳直射点只能直射到南、北纬2326的纬线,而不会再向南、北扩大或者范围缩小呢?大家考虑好了吗?下面请一个同学来答复。(教师提问、学生答复)对!太阳

5、直射的范围与黄赤交角的大小是一致的。目前黄赤交角是2326,所以太阳直射点的最南最北界限也是23,也就是南、北回归线。假设黄赤交角的大小发生变化,太阳直射点的范围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产生了黄赤交角,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地球时刻不停地处在运动状态,我们研究地球运动有什么地理意义呢?它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呢?这就是我们后两节要学习的内容。讲授新课1.5、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一、昼夜交替(板书)1.昼夜的形成(板书)(启发、引导)大家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既不发光也不透明,只能反射太阳光。现在我们假设地球不运动(既不自转也不公转),同学们思考一下:会不会形成

6、昼夜呢?(教师提问、学生答复、教师解释、归纳)即使地球不运动,也会形成昼夜。(用地球仪做解释)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天,即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另一半球是黑夜,也就是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中间的大圆圈),叫做晨昏线或晨昏圈。(承转)处于黑夜状态的夜半球是看不到太阳的,而在昼半球上,不同地方的人们看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或高度)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太阳高度的问题。2.太阳高度的变化(板书)(引导、讲解)什么是太阳高度呢?太阳高度就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教师可用手势做解释)。处在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人们,看到的太阳高度是不一样的:在昼半球(白天)大于0太阳高度的变化

7、 在晨昏线(地平线)上等于0在夜半球(黑夜)小于0(承转)刚刚我们是在假设地球不运动的前提下来考虑问题的。实际上,地球在时刻不停地运动(用地球仪演示)。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运动,所以昼夜就在不断地交替。3.昼夜交替的原因和周期(板书)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叫做1个太阳日。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刚学过“恒星日,为什么在地球自转运动中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日期呢?请大家思考、讨论一下。(学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答复,教师归纳、解释)由于参照物不同,便产生了两种时间长短不同的日期。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4秒,这叫做一个恒星日。它是以天空中除太阳以外的某一颗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

8、,即天空中的一恒星连续两次经过地球某地上中天的时间间隔(教师可用地球仪演示说明),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但是,地球毕竟是太阳系中的成员,地球上昼夜的形成以及昼夜的不断变化(交替),均是以太阳作为参照物。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太阳作公转运动,一个太阳日,地球要转过360多一点,所以时间上比恒星日多3分56秒(教师可借助三球仪解释、说明)。同学们听说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句话吗?(学生答复)略(教师解释)在钟表出现以前,古代劳动人民完全是靠太阳(夜晚靠星星、月亮)来安排一天的起居作息、生产劳动,因而太阳日被用来作为根本的时间单位。通过前面第2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月球是一颗同步卫星,它的自

9、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约为一个月,而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周期是一天,这样就使整个地外表的昼夜温差减小,从而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开展,这是我们地球的一大优越性。(承转)地球在不停地自转,昼夜在不断地交替,太阳高度也在不断地变化,那么,各地的时间也显然是不一样的。二、地方时(板书)1.地方时的产生(板书)(教师演示地球仪,按照以下思路、线索边板书边讲解)地球自转自西向东太阳东升西落时间东早西晚各地时刻不同地方时(补充)因天空只有一个太阳,某一瞬间地球上各地的时刻是不一样的,即各地有各地的时间,这就是“地方时。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根据以上的分析、推导可得出:东边总比西边的时刻要早。那么,因

10、经度不同,时间会相差多少呢?下面我们来换算一下:地理经度(度、分、秒)地方时(时、分、秒)15 1小时15 1分钟15 1秒钟地球经度与地方时的关系,我们通过分析,可找出如下的计算法那么:两地的地方时之差,根据一地经度,可推算出另一地的地理经度;两地的经度差,根据一地的地方时,可推算出另一地的地方时。(教师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举例说明,例如见备课资料中)(承转)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使用起来很不方便,特别是给交通运输和通讯事业带来许多麻烦,所以国际上在1884年决定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2.时区和区时(板书)(教师可根据当地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初中地球局部,可详可略地复习或讲解这局部内容)时区的划

11、分可使用以下列图式(在黑板上边画边讲或使用多媒体投影演示)讲解:(解释)中央经线、区时区时的计算法那么:(1)时区差(或区时差)的计算两地同在东(西)时区,时区号相减(大减小);两地分别在东、西时区,时区号相加。(2)所求地区时地区时两地的时区差(或区时差)注意“号的选用:东加西减,即所求地在地东边用加,否那么用减。(教师可根据情况举例说明)3.各国实际使用的时间(板书)世界很大,各国有各国的具体情况,一些国家根据实际需要使用某个区的区时为标准时间,也有采用半区时,本国东部时区的时间。有的同学可能知道:在我国新疆和西藏的学生,为什么上午10点才去上学?(让学生稍作思考后再解答)这是由于我国的领

12、土东西跨经度较广,从东到西跨越5个时区,为了便于全国不同地区的联系和协调,目前我国统一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经线上的地方时,这就是“北京时间,是我国使用的标准时间。新疆和西藏的大局部位于东六区,那里的时间一般要比北京晚2个小时,所以在当地就出现了上午10点才上学的现象。承转、过渡地球不停地自转,不仅使昼夜不断地交替,产生了地方时,而且还产生了一种地转偏向力。受这种力的影响,但凡在地球外表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要发生一定的偏转。讲授新课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板书)(引导)物体在前进中怎样发生偏移呢?我们可以用下面的示意图来解释说明:图中虚线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

13、实线表示偏转方向通过观察、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沿地表做水平方向运动的偏向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发生偏转。注意:一定是顺着物体前进方向。这就如同我们在马路上行走要遵守交通规那么一样,一定要靠右行(北半球)。这种偏转现象对在地球外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都有一定影响,尤其是气流和水流表现得最为明显。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1.25图长江三角洲的发育情况。(让学生思考分析或分组讨论,然后选代表发言,教师评价、归纳。)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流域绝大局部为湿润区,年降水量丰富,使长江干流水量大,侵蚀作用强,所以一开始在长江口水道被河口沙坝分为南、北两支,且南、北基对称图1.25中A;在地球外表,

14、物体只要在水平方向上发生运动,就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长江常年由西向东流,在地转偏向力的长期作用下,河道发生右偏侵蚀南岸,使北支水道不断淤塞图1.25中B;由于右岸南岸受到河水的侵蚀,天长日久,使长江北岸三角洲、沼泽地及边滩连成一片,最后发育成广阔的三角洲地貌图1.25中C、D。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和地方时。本节的重点、难点是晨昏线的判断,不同经度地方时的计算和区时的计算。课后作业1.当本初子午线上各点的太阳高度均为0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A.经度180的北回归线上B.经度90的南回归线上C.经度180的南回归线上D.经度90的赤道上答案:D2.当北京时间为

15、10月1日12点时,位于东经48的某地的区时是( )A.10月1日17点B.9月30日22点C.10月1日7点D.10月2日4点答案:C3.以下关于地球运动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地表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一样B.在近日点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C.由于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D.地球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不一致答案:C49月23日,一批外地游客要到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这天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时间是 A5:44 B. 6:00 C. 6:16 D. 6:30答案:C板书设计1.5、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一、昼夜交替1.昼夜的形成2.太阳高度的变化3.昼夜交替的原因和周期二、地方时1.地方时的产生地球自转自西向东太阳东升西落时间东早西晚各地时刻不同地方时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2.时区和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