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学练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4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 湘教版必修2-湘教版高三必修2地理课件

资****亨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69MB
约141页
文档ID:257278313
学练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4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 湘教版必修2-湘教版高三必修2地理课件_第1页
1/141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单元总结提升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问题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一节 课标展示 根据有关材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课标展示第一节 学习要求 1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和类型 2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认识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全球性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严重后果,提高对环境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并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 学习要求 知识点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1环境问题的概念: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_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产生机制 (1)随着全球人口急剧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造成_问题 (2)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排放出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超过了环境的_,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一节 课前梳理课前梳理资源匮乏人类及其他生物自净能力 3环境问题的类型 (1)按性质可分为:_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等)、由环境污染深化而来的问题(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_问题(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_问题(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四种类型。

(2)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_、土壤污染 (3)按生产类型可分为:工业环境问题、_、生活环境问题 (4)按地理空间可分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区域环境问题、局部性环境问题第一节 课前梳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农业环境问题自然资源衰竭水体污染 思考 沙尘暴属于哪一类环境问题? 答案 沙尘暴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因植被破坏导致的、随大风而出现的一种环境问题,属于生态破坏问题第一节 课前梳理知识点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 成因:人类长期大规模地开采与破坏自然资源 表现:自然资源_和质量下降 后果:资源不能满足人类需求第一节 课前梳理数量锐减 思考 可再生资源可以再生或循环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枯竭问题) 答案 第一节 课前梳理 2.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成因:人类长期_和开垦草原,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生物链被割断 表现:生态失衡、_、土地荒漠化和生态恶化 后果:生物多样性受损 3.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成因: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 表现类型: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第一节 课前梳理砍伐森林水土流失第一节 课前梳理成因危害污污染源或污污染物类类型水污污染水体因某些有害物质质大量进进入而导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的改变变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态环 境生活污污水、_、农药农药 、化肥及畜禽粪粪便等大气污污染洁净洁净 大气被有害气体和悬悬浮物质质微粒污污染的现现象,主要由燃烧烧煤和石油类类物质产质产生影响人类类和动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见度,引发发温室效应应、_、酸雨等气溶胶状态污态污 染物和气体状态污态污 染物。

常见见的有_、硫化氢氢、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工业废水二氧化硫臭氧层空洞第一节 课前梳理成因危害污污染源或污污染物类类型土壤污污染人类类活动动所产产生的污污染物质质通过过各种途径进进入土壤,其数量超过过了土壤的容纳纳和自净净能力使土壤的性质质、组组成及形状发发生变变化,并导导致土壤自然功能失调调、_的现现象有机物污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元素、病原体土壤质量恶化 后果:危害人体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第一节 课前梳理 思考 如何区分环环境污污染和生态态破坏? 答案 环环境污污染的原因是污污染物过过量排放,表现为环现为环境恶恶化;生态态破坏的原因是人类类活动动直接破坏生系统统、割断生物链链,表现为现为 生态态失衡第一节 课前梳理第一节 要点探究探究点一环境问题产生的机制和主要原因 1环环境问题产问题产 生的机制 环环境具有自净净能力,但具有一定的限度,当人类对环类对环 境施加的影响超过过一定的程度,超出环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围,就会产产生环环境问题问题 具体过过程如下图图所示:要点探究第一节 要点探究第一节 要点探究2环环境问题产问题产 生的主要原因 (1)人口压压力过过大: 第一节 要点探究(2)资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由于对对自然资资源的过过度开发发利用和浪费费,造成资资源短缺,出现环现环 境污污染和生态态破坏。

具体如下图图所示: 第一节 要点探究 (3)片面追求经济经济 的增长长:以损损害环环境为为代价来换换取经经济济增长长的发发展模式,在全球范围围内引起严严重的环环境问题问题 具体如下图图所示: 第一节 要点探究例1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读我国某地区地理要素关联图(图415),回答(1)(2)题 图415第一节 要点探究(1)下列叙述符合图中所示地区景观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D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 (2)该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多,增长快 B不合理利用资源 C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D工业化快速发展答案 (1)B(2)A 解析 第(1)题,图示内容主要反映的是我国南方地区,只有选项B符合第(2)题,四个选项均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环境问题突出的原因,其根本原因是人口多、增长快第一节 要点探究第一节 要点探究探究点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 1人类类面临临的环环境问题问题 :当前人类类面临临的环环境问题问题 很多,主要有以下四类类: 表现现原因具体内容环环境污污染问题问题工业业“三废废”和化肥、农药农药 的任意排放大气污污染、水体污污染、土壤污污染、生物污污染工业业生产产和生活中大量垃圾随意堆放固体废废弃物污污染交通运输输、工业业生产产噪声污污染放射性物质质泄漏放射性污污染各类污类污 染物排入海洋海洋污污染第一节 要点探究表现现原因具体内容由环环境污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问题题大量燃烧烧石油等产产生的酸性气体酸雨大量燃烧烧煤和石油产产生的大量温室气体全球变变暖氟氯烃氯烃 气体的排放臭氧层层破坏生态态破坏问题问题滥滥伐森林及毁林开荒森林砍伐、森林的环环境调节调节 功能下降自然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剧不合理灌溉溉等原因土壤盐盐碱化生物的生存环环境遭到破坏或过过度捕猎猎生物多样样性减少第一节 要点探究表现现原因具体内容自然资资源衰竭问题问题人类对类对 水、土地、森林、草原、矿产矿产 等资资源的过过度索取、使用不当,以及各种资资源的浪费现费现 象水资资源、土地资资源、森林资资源、草地资资源、矿产资矿产资 源、能源短缺,甚至枯竭第一节 要点探究 2.四类环类环 境问题问题 之间间的关系(如下图图所示) 第一节 要点探究例一些干涸湖底,常因干缩龟裂,定向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使之日益增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形成许多不规则的浅槽和槽间垄脊,这种地貌称为雅丹地貌。

读雅丹地貌示意图(图417),回答(1)(2)题 图417第一节 要点探究 (1)我国雅丹地貌典型分布地区湖泊干涸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水资源利用不当 B围湖造田 C过度樵采 D过度农垦 (2)下列环境问题,与湖泊干涸类型相同的是() A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B森林锐减、臭氧层破坏、过度捕猎 C海洋污染、噪声污染、物种灭绝 D土壤盐渍化、全球变暖、放射性污染答案 (1)A(2)B 解析 第(1)题,从材料中可判断,我国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区,该区域湖泊补给水源主要是来自冰山上的河流;从人为原因方面分析,若河流沿线过度使用水资源,就会使流入湖泊的水量减少,严重时会导致湖泊干涸第(2)题,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湖泊干涸属于生态破坏要特别注意臭氧层破坏和全球变暖属于生态破坏第一节 要点探究第一节 图表解读 图表解读 1教材P87,图43 由图片推断,破坏的土地上曾经覆盖的是森林植被,由于过度开矿,大面积的植被被砍伐、土地被碎石所覆盖鉴于此,在矿区开矿以后应做好回填采矿区,覆盖表土层,要注重矿区的土地复垦和植被绿化工作 第一节 图表解读 2教材P89,图44 本图包含的内容: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具有净化空气、调节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美化环境等环境效益。

森林破坏后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森林的破坏,使局部地区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变大,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降水总量减少 第一节 图表解读 3教材P91,图45 (1)本图反映的是环境污染水污染问题以及由于水体污染使人类的生存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 (2)本图包含的主要内容: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废水是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水污染的形式:生产生活排放的废水和有害物质,通过降水、径流、沉降等形式进入地表水或地下水污染水源淡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同样有水危机,因为,如果人们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开采量超过了水资源循环更新的数量,或者水资源遭到污染,就会出现水资源紧缺 第一节 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第一节 教材活动 教材活动【教材P87活动】 按环境要素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按生产类型分为:工业环境问题、农业环境问题、生活环境问题;按地理空间分为:全球环境问题、区域环境问题、局部环境问题第一节 教材活动 【教材P88活动】 1(1)人类对土地资源的破坏主要形式有:农田不合理的种植结构和耕作制度;大规模的毁林、毁草、开荒;草场过度放牧;工业、交通建设和住房用地(房地产业)扩大。

(2)对森林资源的破坏主要形式是:林区集中采伐,采伐速度大于更新速度;毁林开荒,乱砍滥伐;造林保存率低;由于无意识留下火种导致森林火灾;森林产品使用上严重浪费第一节 教材活动 2(1)地球的空间是有限的,世界人口在不断地增长,因此,从土地资源来看,全球人口密度不断增加,人均土地面积不断减少 (2)地球上各种资源是有限的一方面,某些资源的总量虽然巨大,但人类可利用的部分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第三,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和范围是有限的,因此,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资源占有量不断减少 (3)环境容量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环境对污染物的容量是有限的,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环境容纳量时就会出现严重的环境污染第一节 教材活动 【教材P90活动】 1如下图所示:第一节 教材活动 2哺乳动物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栖息地的丧失,两者的比重达60%以上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比重达60% 3渡渡鸟的灭绝启示我们要保护生物资源,一方面要禁止捕猎野生动物,另一方面要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教材P91活动】 该造纸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原料切碎环节产生的噪声会造成严重的噪声污染;而蒸煮、分离黑液等生产环节会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第一节 教材活动 【教材P92活动】 1当地大气污染源是工业生产、燃料燃烧和交通运输等,污染形式主要是烟尘和汽车尾气,污染程度可参考当地环境质量报告 2大气污染对当地环境造成的危害可从大气能见度降低、动植物生长受损等方面回答如SO2增多可能形成酸雨,酸雨降落地面对动植物和土壤会造成危害,加重对建筑物的腐蚀;酸雨落到河流湖泊里,会造成水生生物死亡;酸雨还会诱发人体各种疾病 第一节 教材活动 对大气污染的治理要采取的综合措施: (1)治理在燃烧中排放的污染物,主要采取:改变燃烧物的结构组成(或改进能源结构),发展煤气;尽量采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和潮汐能等;改进燃烧装置和燃烧技术,尽量使燃料充分燃烧,消除燃烧不充分的污染物;采用集中供热方式,减少烟雾的排放量;采取吸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