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时期标语文化探析兼介福建永安发现的上千条红军标语 采取多种形式最广泛地宣传和发动民众,历来是我们党开展革命斗争并能以少击多、以弱胜强的重要法宝,而标语以其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便于传诵、感召力强的特点,一开始就成为开展宣传教育、发动民众最为便捷、最为普遍采用的手段特别是在红军行动打仗时,始终是走到哪里,打到哪里,革命标语就写到那里,正如史料所记载的, “红军一到满街鲜红,等于过年”,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在广大民众产生巨大的影响近期在福建永安山区小村落的几幢残破旧式民居粉墙上,发现上千条的红军标语群正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一、标语在红军宣传中的重要位置“军阀个个有枪炮,工农手里无寸铁阶级战争一开始,恐怕工农枉流血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后,中国革命进入了创建革命武装——红军,开辟农村革[来自wwW.lw5u.CoM]命根据地的新阶段作为第一支进入广大农村开创革命根据地的红军队伍——红四军,为了唤醒和发动长期被封建主义压迫和蒙蔽的劳苦大众,对于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对民众进行宣传教育高度重视早在1928年11月25日,毛泽东就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指出:“文字宣传,如写标语等,也尽力在做。
每到一处,壁上写满了口号为了适应革命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红四军很快在军中建立了专门的宣传兵制度,“凡军队每一个机关(如连部,营部,或政治部,卫生队等)均须派五个人担任宣传工作,这五个人不背枪,不服勤务名叫宣传兵”其中“一组为文字宣传组,两个人每人提一个石灰桶,大小笔各一支,凡军队经过的地方,墙壁上要统统写满红军标语,写字要正楷,以愈大愈好,要用梯子写的高使反动派不能随便涂抹红四军进入赣南闽西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后,于1929年4月,红四军政治部根据斗争的需要专门拟订了134条红军标语,内容十分广泛,其中宣传打倒帝国主义的9条,推翻军阀国民党政府的17条,建立工兵代表会议政府的6条,工人利益的5条,土地革命的14条,士兵利益的16条,红军的6条,商人的12条,共产党的11条,共青团的6条,青年与妇女的14条,时局的19条,地方口号的5条同时还规定了134条标语的不同写法:“在县城及大市镇,须把一百三十四个全部写完,不可缺一个”,“县城市镇和大村庄,须写大字标语,凡有‘★’记号都要写(共九十二个),因为大字标语的效力比小字大得多行军沿路写的标语以‘6’为记号(共六十六个),没有这个记号不必写”。
而且在标语[来自wWw.LW5U.com]的书写上也有十分严格的要求:“(1)不要写草字省笔字;(2)慢一点写,力求写得好看,不要性急乱涂;(3)不要写错,不要遗落字,一个标语写完需查看一遍才走;(4)除各纵队政治部得制定地方口号之外,宣传队不得自有创造新鲜标语;(5)军部直属队,一二三纵队,四个单位,每个单位均负担标语全部,各单位由政治部负责自行分工;(6)-律用笔写上墙壁,不准偷懒改用纸贴;(7)署名一律署红军两个字,不准署杂色名义标语落尾废止感叹号,改用断句号凡比较语气标语,如国民党共产党比较等,只可连写,不可分写此次在永安发现上千条红军标语群,这与永安所处的历史方位有直接的关系由于该地处于福建的西北部,这里山高林密、物产丰富,是毛泽东描述的地势偏僻、山地纵横、无河川阻隔,同时又有款可筹、有充足兵源,适合红军长期工作的典型区域,毛泽东将之列为重要的“筹款区域”,主力红军在这里活动十分频繁,所以红军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标语分析这上千条的红军标语,可以看出这些标语从内容到形式基本上是沿用红四军政治部所规定的要求在内容上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抗日等方方面面,标语的文字精炼文体对仗,极具鼓动性和感染力,如“北方的白军兄弟,日本人正在奸淫你们的老婆、妈妈、姐妹们,你们马上开回北方打日本”,“北方的白军兄弟,日本人正在屠杀你们的父母、兄弟、亲戚、朋友,请马上开回北方打日本”。
标语的落款也极为规范明确,在永安发现的上千条标语,大多都标有明确的落款,如红军宣,红军思宣,红军干宣,红军机宣,红军农宣,红军支宣,红军卫宣等由于永安的上千条红军标语都是在偏僻的小山村发现的,所以基本上都是用小字写的,这也符合城镇大村庄用大字,小村庄用小字的要求正由于是用小字写的标语所以容量相当可观,仅永安的三个小村就发现标语600多条,达2万多字在福建永安发现的上千条红军标语,以事实再次证明了在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党和红军十分重视对广大民众的宣传和发动工作,标语成为宣传和发动民众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和宝贵传统,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二、标语发挥着红军第二武器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便旗帜鲜明地提出是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广大劳动群众根本利益的政党,革命的主体是广大的劳苦大众,只有广大劳苦大众踊跃地参加革命,积极地支持革命,才能使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特别是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国民党为了消灭红军,摧毁革命根据地,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会剿”、“围剿”,在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不利条件下,只有充分发动民众的力量,使广大民众“如同铁屑之追随于磁石”一样,凝集在党和红军的旗帜下,才能陷敌于人民群众的战争中,才有可能发挥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打击敌人粉碎敌人的进攻。
所以,广泛的宣传和发动民众是革命斗争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而标语虽看似无形却在革命斗争中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对于宣传标语口号的巨大作用,红一方面军前敌委员会的宣传动员令曾有这样描述: “工农同志们,红军兄弟们,敌人为了最后的挣扎,又在大举对工农红军压迫了,我们这回一定要战胜他们,一定要消灭他们的主力,要缴得他们几万支枪械我们拿什么武器呢?我们拿下面那十二个口号作武器,我们要坚决相信那是十二个口号的力量,每个抵得红军一军,我们提出那十二个口号,就立即增加了十二军红军的力量正因为如此在开展反“围剿”斗争过程中,要求在红军的“宿营地,前壁后壁左壁右壁都要将标语写得满满的,不要怕写坏了房子不好看,乡村由苏维埃领导写,城市由工会领导写,红军由士兵会领导写,这是为了革命胜利,为了工农兵大家的利益,所以人人都要动手写”充分发挥“标语是红军的第二武器”的作用红军标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对广大民众的发动,在民众中树立起革命的信心,进而促使民众大力地支持革命;其次是对红军指战员的宣传鼓动,进一步增强革命斗志;再次是对敌军的强大宣传攻势,以瓦解红军的意志和气焰福建永安发现的上千条红军标语群中,集中围绕这三方面的内容,如对民众宣传发动的有: “工农群众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工农兵苏维埃政权”、“打土豪分田地,地主的谷子不要钱,分给贫农吃”、 “工农群众起来配合红军来保卫福建而战”、“反对国民党军阀拉夫”等;对红军的宣传鼓动有: “扩大百万铁的红军”、 “为苏维埃而战”“消灭蒋介石主力”、“活捉土皇帝卢兴邦”等;对敌人的宣传瓦解有:“白军士兵你是工农出身,不要拿枪来打工农红军”、“欢迎加入大刀会民团的群众回来耕田营业”、“白军士兵兄弟们,你们买烟草的钱都被你们长官剥削去了”等等。
在永安小陶镇的几个小山村中,这里的祖屋、宗祠、民房的厅堂、过道、房屋四壁、石碑、门板、门楣乃至于茅房(厕所),都写满着各种各样的红军标语,完全再现了红一方面军宣传动员令中关于“前壁后壁左壁右壁都要将标语写得满满”的场景,由此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标语是红军的第二武器”的作用北上抗日先遣队途经福建永安时写下的大量标语,可谓是“标语是红军的第二武器”的典型范例1934年7月,为了牵制国民党军队、策应中央红军的反“围剿”斗争,以及宣传党的抗日救亡政策,中共中央抽调主力红军一部,组建抗日先遣队北上中共中央组建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战略意图,决定了该队伍有着十分重要的宣传任务中央不仅要求“各级党的组织应该经过各种文字与口头的宣传,在群众中最广大的解释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行动的政治意义”,而且让北上抗日先遣队带上了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央军委的文告、传单、标语等达160万份之多北上抗日先遣队抵达福建永安外围后,即大造声势,形成将要攻打永安城之势永安城中敌守敌慑于红军声势,急忙紧闭城门请求援兵为解永安之围,国民党派出3个师又18个团的兵力急驰永安北上抗日先遣队在达到迷惑敌人、牵制敌军的目的后,迅速撤离继续北上当国民党援兵赶到时,早已不见红军踪影,只见到在永安城外村庄中红军写下的铺天盖地的宣传红军北上抗日、揭露国民党政府卖国内战政策、鼓动国民党兵士起来抗日的标语。
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福建永安可谓是将标语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既起到了吸引敌人牵制敌军的作用,又大力地宣传了党的抗日救亡政策,起到了教育民众、震慑敌军的作用,红军标语不愧为是红军的第二武器三、穿越时空的红色文化符号历史证明,岁月是无情的,岁月也是无敌的,只有那些具有顽强生命力和超强适应力的东西,才能挡住那锋利的岁月风霜,顽强地保存下来在革命战争年代发挥过巨大作用的红军标语,历经七、八十年,穿越了悠悠的时空,至今仍能以独有的文化符号展现在人们面前,震撼着人们的心灵福建永安上千条红军标语一经发现立即引起轰动,前往考查的党史、革命史专家络绎不绝,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日报》等众多媒体竞相报道古人云:“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红军标语犹如一本厚重的历史教科书,依然在教育和感动着今天的人们第一、红军标语以其特有的文化形式再现着纷繁复杂的历史经考证永安的上千条红军标语,以不同的语境和不同的内容,反映着土地革命时期不同时段红军斗争的历史有朱毛率红四军入闽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时红军写下的“革命军老百姓的军队”;有“中东路事件”前后写下的“反对帝国主义武装进攻苏联”、 “反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九一八”事件后的“援助东北抗日人民革命军和义勇军”、 “欢迎十九路军抗日士兵”;更有建立苏维埃政权、实行土地革命时写下的“农民起来实行土地革命”、“工人农民一致团结起来打土豪分田地”、 “打倒一切豪绅地主”、“建立工农兵的农会和苏维埃政府”等;有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写下的“扩大百万红军”;有北上抗日先遣队写下的“白军官长弟兄们,打不倒日本,中国永远不太平”、“白军弟兄们,国民党把北方出卖给日本人了宣统皇帝快要进门,中国军队已经撤回,要亡国了,马上开回北方打日本”等等,几乎贯穿了土地革命时期的整个过程。
有的仅在一面墙上就有跨度几年的不同标语,反映着红军不同时期的斗争历程第二、在一个地方就发现上千条标语,充分体现了党和红军的文化自信用碳汁、墨汁、锅灰、石粉等写成的标语,历经七、八十年得以保存下来,不仅要经受岁月风雨的侵蚀冲刷,更要经受国民党反动派的涂抹破坏在永安的标语群中清晰可见有被涂刮的痕迹,也有被恶意纂改过的标语如将“农民起来打土豪分田地”改为“农民起来打土匪守田地”,将“红军是工人农民的军队”改为“红军是工人农民的残贼”,将“欢迎白军士兵当红军”改为“欢迎白军士兵打红军”等,但更多的标语是完好无缺地保存下来由此可见,面对满目皆是、随处可见的标语,国民党军队先是涂刮,涂刮不及又试图纂改,最后在涂不胜涂、改不胜改之下,无可奈何只得听之任之这正是红军标语强大宣传攻势之所在,也是文化自信的一种典型体现第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红色文化的深深认同在土地革命时期,广大苏区历经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和反复“清剿”,人民群众倍受革命国民党军队的迫害和洗劫,不少的革命群众因此献出了生命然而,人民群众对革命的信念和感情始终未变,几十年来一直保存在民房上的红军标语正是最好的写照红军来时,人民群众不怕“写坏了房子不好看”,让红军将标语写在自家的房屋上;红军走后,人民群众想方设法保护着红军的标语,并伴随着红军的标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春秋。
福建永安发现的上千条红军标语,以写在宗祠、厅堂上的最为集中也最清楚,对于这种现象,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