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学生网络依赖与人际关系研究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2.32KB
约7页
文档ID:257050201
大学生网络依赖与人际关系研究_第1页
1/7

          大学生网络依赖与人际关系研究                    牟生爱摘要:目的考察大学生网络依赖的状况及其与人际关系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网络依赖程度与人际关系综合量表对393名有互联网使用经历的大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在网络依赖程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相关分析表明,网络依赖与人际交往现状,人际信任呈现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表明,人际交往现状和人际信任对网络依赖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人际交往现状和人际信任是影响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的重要因素关键词:大学生网络依赖人际关系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条件,人际关系的质量对其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以及日后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目前电脑成为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必备工具,在我国上网用户中,大学生已经成为主力军并且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各高校大力发展校园网络建设,也为大学生网络使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然而,各种调查结果显示,在高校中普遍存在学生因迷恋网络使用而影响正常生活的网络依赖现象,那么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交往媒介,它和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关系呢?本研究希望通过调查研究大学生的网络依赖情况,探索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与其现实人际交往的关系,以便有效地指导学生合理运用网络,并在现实世界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促进其社会化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1.研究方法1.1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选取西安某民办高校具有互联网使用经历的大二学生393人,发放问卷393份,获得有效问卷393份(有效率100%)其中男生226人,女生167人理科生189人,文科生204人1.2研究工具参考白羽和樊富珉修订的大学生网络依赖测量工具以及钱铭怡等编制的大学生网络关系依赖倾向量表后,在以往有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开放式问卷和访谈,自编了《网络依赖程度与人际关系综合量表》,将大学生的网络依赖与人际关系状况分为对网络依赖程度,人际关系现状,人际沟通能力,交往主动性和人际信任等五个维度的测量初始问卷由38道题目组成,5级评分1.3测试程序与数据处理将问卷装订成册,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发放,当日收回收集到的数据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整理与统计处理2.结果2.1因素分析与量表的信效度分析首先对量表进行了内部一致性检验,整个量表的Cronbach信度系数a为0.78,大于0.7,表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同时在因素分析前进行的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78,Bartlett检验结果小于0.001,表明该组数据适合做因素分析在因素分析过程中,提取因子的个数既与理论构思有关也与数据特点有关。

根据理论构思,量表设置了38个题目,分别归属于5个方面的内容,预试因素分析时,删除掉不符合测量学要求和载荷不明确的项目,最终得到了30项构成正式问卷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因素旋转方法选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Varimax),结果如表1所示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这5个因素共解释了43.83%的变异各个因素的内部一致性及其对应的项目见表2根据之前的构想,以及因素分析的实际归类情况,对五个因素的命名及解释如下:(1)网络依赖程度:对网络的依赖和沉湎程度;(2)人际关系现状:指目前感知到的现实人际关系的良好程度; (3)人际沟通能力:指遇到人际关系困扰时积极沟通解决的能力; (4)交往主动性:指人际交往中的积极性和踊跃性; (5)人际信任:指人际交往过程中对他人的信赖在各个因素上得分越高,程度越高2.2大学生网络依赖的特点为了比较大学生在网络依赖上的性别和学科差异,对性别和学科分别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男生在网络依赖程度上显著大于女生(见表3)在网络依赖程度上,理科生和文科生的差异不显著(见表4)2.3大学生人际关系与网络依赖的关系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的统计方法,对大学生的网络依赖与人际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5。

可知,网络依赖程度与人际交往现状以及人际信任均呈现显著负相关;在人际关系各因素中,人际交往现状与交往主动性以及人际沟通能力均呈现显著正相关;交往主动性与人际沟通能力也呈现显著正相关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网络依赖与人际关系的内在联系,本研究以网络依赖为因变量,人际关系各因素为预测变量,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考察预测网络依赖的人际关系因素由表6可知,人际交往现状,人际信任是大学生网络依赖的有效预测因素,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1 30-/0并且人际交往现状和人际信任对网络依赖程度具有负向的预测作用3.讨论3.1大学生网络依赖的特点分析在本研究中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在网络依赖程度上均有显著的差异,这与以往研究翻是一致的,表现为男大学生的网络依赖程度高于女大学生以往有研究表明,许多依赖行为与感觉寻求这一特质有关,感觉寻求是指追求变化,复杂与强烈的感觉和体验,并甘愿冒身体,社会,法律和经济上的风险去寻求这种体验对中国被试的研究发现,男性比女性具有更高的感觉寻求倾向,因此,与女大学生相比,男大学生具有更高的感觉寻求倾向,网络作为一种能够提供新奇体验的事物,对于男大学生也就更具有吸引力,这就使得他们更早接触网络,更可能沉湎于网络,对网络依赖程度较高。

也有研究发现:女生比男生更加重视网络的实用性,倾向于将网络看作是工具或者是技术,而男生更注重从网络获得快乐,将网络看作是一种玩具,这也是导致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更高的原因本研究中,大学生的网络依赖在学科上没有显著差异,这与以往有些研究不一致,以往研究表明理科生相对文科生对网络有更高的需求,其网络依赖程度更高这可能与本研究的样本来源有关3.2大学生人际关系与网络依赖的关系分析对网络依赖和人际关系各因素的相关研究发现,网络依赖程度与人际交往现状以及人际信任关系密切,这与以往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人际信任是个体通过交流互动形成对交际对象行为稳定性的准确的预测与判断,网络交往具有匿名性,虚拟性以及个人身份的多边性,容易造成人际信任度下降;网络依赖程度越高,越沉迷于网络,越容易导致个体从集体生活中游离出来,表现为“回避参与”的行为模式,面对现实中活生生的交往对象时,往往难以适应,影响了现实人际交往水平进一步做人际关系对网络依赖的回归发现,现实人际交往状况越好,人际信任水平越高,对网络的依赖就越低,而现实人际交往状况越差,人际信任水平越低,网络依赖程度就越高,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也是一致的这是由于大学生在本科阶段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特殊的年龄特征,特殊的身心发展状况和特殊的学习生活环境决定了大学生渴望交往交流,渴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由于人格发展不健全,自尊心易受伤害,缺乏人际交往技巧等,现实生活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大学生容易产生人际困扰而网络以其开放性,虚拟性及间接性等不同于现实生活的特点,提供了一个能安全与外界进行平等的,深层次情感交流的平台和可以避免面对面,自由地学习社交技能的场所,满足了大学生排解孤独情绪,缓解现实压力和满足情绪宣泄的需要,从而[来自www.lW5U.coM]容易产生网络依赖网络依赖对人际交往有负面的影响,人际交往困扰又进一步加重了网络依赖的程度,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因此如何引导鼓励大学生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为自己创造机会在现实中与人交往,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构建和谐的现实人际交往关系,降低和杜绝网络依赖甚至网络成瘾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课题参考文献:[1]钱铭怡,章晓云等.大学生网络关系依赖倾向量表(IRDI)初步编制,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 (6):802-807.[2]白羽,樊富珉,大学生网络关系依赖测量工具的修订与应用.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4:99-105.[3]王弘,金艾裙等.芜湖市大学生网络依赖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 中国学校卫生,2008,29 (8):739-741.[4]李卉,王福兴.中学生网络依赖状况调查.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 (6):664-666.[5]张敏,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20 (2):159-163.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