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3课二里头文化与认识夏史同步练习(I)卷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257034287 上传时间:2022-02-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3课二里头文化与认识夏史同步练习(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3课二里头文化与认识夏史同步练习(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3课二里头文化与认识夏史同步练习(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3课二里头文化与认识夏史同步练习(I)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3课二里头文化与认识夏史同步练习(I)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3课二里头文化与认识夏史同步练习(I)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3课二里头文化与认识夏史同步练习(I)卷(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3课二里头文化与认识夏史同步练习(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题 (共22题;共44分)1. (2分) 二里头遗址第一号宫殿基址平面示意图,对于该宫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时间最早、保存较好的宫殿遗址B . 在基址内发现了水井C . 还没有地下排水设施D . 布局合理,结构严谨,规模宏大【考点】 2. (2分)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其活动区域主要是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1959年中国考古学家徐旭生在河南偃师二里头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夏朝文物,从而证明了一些历史文献的正确记载,这些文献可能包括( ) 史记 礼记

2、论语 资治通鉴A . B . C . D . 【考点】 3. (2分) (2016上海) 公元前1046年,武王率兵在牧野打败商军,建立周朝。这一年处在( )A . 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B . 公元前10世纪下半叶C . 公元前11世纪上半叶D . 公元前l1世纪下半叶【考点】 4. (2分) 下列关于商朝历史的各项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 . 殷是商朝前期的都城B . 殷是商朝后期的都城C . 迁殷使商统治不稳固D . 二里头文化反映商代【考点】 5. (2分) 完整地说,我国的“青铜时代”应包括( ) A . 夏、商B . 商、周C . 西周、春秋、战国D . 夏、商、周【考点】 6.

3、(2分) 二里头文化距今年代和地域与史书上记载的夏朝相符;二里头的宫殿遗址面积相当大,有殿堂、庭院等建筑遗迹。据此分析二里头文化遗址在今( ) A . 河南省B . 山西省C . 陕西省D . 河北省【考点】 7. (2分) 1997年7月,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庆典音乐会上,“国之重器”编钟奏出了中华民族的世界强音。这套编钟出土的地点是( ) A . 河南二里头B . 河南安阳C . 四川三星堆D . 湖北随州【考点】 8. (2分) 2011年12月13日洛阳晚报消息:偃师二里头又发现大型宫室建筑遗址,从195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考古学者对这里进行过挖掘的次数是( ) 5号基址全景鸟瞰

4、图A . 10B . 20C . 30D . 40【考点】 9. (2分) 中国古代有“禹铸九鼎”的传说。考古工作者在属于夏王朝的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了铜斝。另外在该遗址也发掘了不少铜渣和铜镞、铜锥等。这表明夏王朝已进入了( ) A . 旧石器时代B . 新石器时代C . 青铜时代D . 铁器时代【考点】 10. (2分) 2011年12月11日二里头遗址新发现的巨型坑编号为五号基址,先前发掘的第一号宫殿基址在二里头遗址的( ) A . 东部B . 西部C . 中部D . 北部【考点】 11. (2分) 下列哪些途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商朝的历史( )青铜器司母戊方鼎 二里头遗址 殷墟 甲骨文 A

5、. B . C . D . 【考点】 12. (2分) 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新一轮勘探与发掘工作又取得重要进展:距今约3600年、保存最好的二里头早期宫室建筑问世,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主要包括( ) 遗迹 遗物 墓葬A . B . C . D . 【考点】 13. (2分) 下表“史实”与“推论”适切度更高的应该是( ) A . AB . BC . CD . D【考点】 14. (2分) (2017山东模拟) 有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邑。以下考古发现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A . 宫殿遗址B . 家畜遗骨C . 青铜礼器D . 石制农具【考点】

6、15. (2分) 在没有文字的时代,考古发掘就成为今天了解那段历史的最主要方式。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了用于盛酒的青铜酒器,这说明 ( ) A . 早在公元前3000年,中国人就掌握了酿酒技术B . 商朝的青铜铸造工艺相当发达C . 夏朝的农业耕作水平日趋成熟D . 酒已经成为当时人们普遍的饮品【考点】 16. (2分) 青铜铸造是商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由此,夏、商、周三代被称为“青铜时代”、关于“青铜时代”的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 . 司母戊鼎是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B . 商周时代有大量青铜器农具C . 商时出现大量青铜铭文D . 广汉三星堆大型青铜铸像是该时代青铜艺术的杰作【考

7、点】 17. (2分) 夏朝没有留下直接的文献史料,有关记载多为转手材料,有些具有传说性质,所以夏的存在引起学者的怀疑。二里头遗址发现后,怀疑的看法逐渐减少。这是因为( ) A . 该遗址的发现证明夏的传说有一定真实性B . 该遗址的考古发现与有关夏的文献记载一一对应C . 该遗址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夏的存在D . 该遗址的考古发现属于原始材料【考点】 18. (2分) 夏、商、周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其最主要依据是( )在二里头遗址发现了最早的夏朝青铜器 青铜铸造是商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 西周青铜产品趋向生活化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青铜农具A . B . C . D . 【考点】 19. (2分

8、) 位于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存距今约35503850年,相当于古代的夏商时期。以下文物中与二里头文化处于同一历史时期的有( ) A . 交子B . 清明上河图C . 司母戊鼎D . 青花瓷【考点】 20. (2分) 考古工作者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可以直接证明( ) A . 国家体制完备B . 手工业技术先进C . 农业生产发达D . 已有成熟文字【考点】 21. (2分) 下图是二里头遗址平面示意图,对于进一步探索二里头夏朝文化遗址有效方法是( ) 进一步研究考古资料 研究史记等文献研究资治通鉴等文献 研究先秦故事传说A . B . C . D . 【考点】 22. (2分) 史

9、记夏本纪是关于夏朝的记载,质疑夏史“传说”的是( ) A . 裴文中等学者B . 顾颉刚等学者C . 徐旭生等学者D . 郭沫若等学者【考点】 二、 材料分析题题 (共3题;共30分)23. (15分) 遗址作为人类活动的遗存,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里头遗址)经半个世纪的田野工作,在这里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宫城,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封闭式官营手工业作坊区,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兵器群以及青铜器铸造作坊、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最早的使用双轮车的证据,等等。这样的规模和内涵在当时的东亚大陆都是独一无二的,可以说,这里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早的具

10、有明确城市规划的大型都邑。许宏二里头:华夏王朝文明的开端材料二 (二里头遗址)觚、爵、盉则比较常见,而且经常成套出现。早商(即二里冈文化)文化中,很少见到盉,而斝则是常见的。由此看来,觚、爵、盉与觚、爵、斝这两种不同的组合,应该是代表了夏、商两种文化不同的礼俗。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试论夏文化材料三 对二里头的族属和王朝归属问题,学术界还没有定论。出土文字材料的匮乏、传世文献的不确定性等因素,都导致我们对早期中国的纪年只能作粗略的把握。“疑则疑之”即出于不得已,也是一种科学的态度。暂时不知道二里头姓夏还是姓商,丝毫不影响它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分量。许宏二里头:华夏王朝文明的开端(1) 据

11、材料一、二,概括二里头遗址所体现的历史信息。 (2) 据材料二、三,关于二里头文化姓夏还是姓商,邹衡和许宏有怎样的观点,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3)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二里头考古发掘的意义 【考点】 24. (1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 “昔伊洛竭而夏亡。国语周语材料2:二里头揭秘经过:正式发掘自1959年秋季开始,至1978年春季告一段落,共计二十次。工作分前后两个阶段。1959年秋季至1964年春季,发掘九次。1972年秋季至1978年秋季,发掘十一次。摘自历史【注释】伊洛(河)在现今的偃师西部。(1) 你能找出两则材料之间的联系吗?(2) 通过材料2我们对二里头遗址有哪些了

12、解?【考点】 25. (5分) 列表比较四大文明的异同 文明区域(国家 )所在河流流域自然环境的共性国家形成的时间早期兴起城市文字都是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志。 古代埃及孟菲斯古代巴比伦约公元5500年前后古代印度古代中国二里头【考点】 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题 (共22题;共44分)答案:1-1、考点:解析:答案:2-1、考点:解析:答案:3-1、考点:解析:答案:4-1、考点:解析:答案:5-1、考点:解析:答案:6-1、考点:解析:答案:7-1、考点:解析:答案:8-1、考点:解析:答案:9-1、考点:解析:答案:10-1、考点:解析:答案:11-1、考点:解析:答案:12-1、考点:解析:答案:13-1、考点:解析:答案:14-1、考点:解析:答案:15-1、考点:解析:答案:16-1、考点:解析:答案:17-1、考点:解析:答案:18-1、考点:解析:答案:19-1、考点:解析:答案:20-1、考点:解析:答案:21-1、考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