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军师联盟42集免费观看 诗词鉴赏网收集诗词鉴赏:江淹《刘太尉琨伤乱》,更多诗词鉴赏相关信息请访问诗词鉴赏网 【导语】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头其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江淹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屡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江淹为建安吴兴县令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下面是大为大家带来的江淹《刘太尉琨伤乱》及赏析,接待大家阅读 刘太尉琨伤乱 南北朝:江淹 皇晋遘阳九,天下横氛雾 秦赵值薄蚀,幽并逢虎据 伊余荷宠灵,感恩狥驰骛 虽无六奇术,冀与张韩遇 宁戚扣角歌,桓公遭乃举 荀息冒险难,实以忠贞故 空令日月逝,愧无古人度。
饮马出城濠,北望沙漠路 千里何萧条,白日隐寒树 投袂既愤懑,抚枕怀百虑 功名惜未立,玄发已改素 时哉苟有会,治乱惟冥数 解释 ①阳九:厄运 ②薄蚀:日月相掩食此指灾难...... 鉴赏 刘琨是西晋末年的爱国将领,也是诗人现存刘琨诗仅《扶风歌》、《答卢谌》等三首,都写于他后期同少数民族入侵者的斗争中,反映的是他立志报国的雄心及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钟嵘《诗品》说他的诗“善为凄戾之词,自有清拔之气”刘勰《文心雕龙》也说他的诗“雅壮而多风猛烈的报国愿望与严酷的现实环境使刘琨诗呈现出大气悲凉的风格特征在当时诗坛上,他的诗是独树一帜的江淹这首拟作试图再现刘琨的这一风格特征 诗题为“伤乱”,这正是刘琨后期诗歌常见的题材诗开首四句点领略诗题中的乱:大晋王朝遭逢厄运,外族入侵,天下纷乱北方秦、赵、幽、并等地灾祸不断,战乱频仍,处于*状态之中这是对当时中原地区形势的概括刘琨《答卢谌》诗中有这样的诗句:“厄运初遘,阳爻在六,乾象栋倾,坤仪舟覆,横厉纠纷,群妖竞逐,火燎神州,洪流华域江淹拟作开首四句就是从这里化出的 紧接着“伊余”二句说明了刘琨报效国家的决心:承受着晋朝的恩宠,国家遭遇厄运时,自然要感奋而起,为国奔波献身。
为了从战乱中拯救国家,刘琨繁重转战,备尝艰辛,甚至遇害前仍念念不忘抗击入侵之敌而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为了国家,他切实做到了奋不顾身 刘琨年轻时就被人目为豪杰,他自己也有远大的志向,在他自己的《重赠卢谌》诗中,他列举了姜尚、管仲、陈平、张良等古代辅佐君王建立功业的人,说明自己的志向是像他们那样建立功名江淹这首拟作也选择了类似典故来表现刘琨的志向:“六奇术”指陈平为汉高祖刘邦六稀奇计张良、韩信是刘邦重要的谋臣武将冀与张韩遇”和刘琨自己说的“想与数子游”(《重赠卢谌》)是一个意思,说明他梦想建立古人那样的业绩宁戚是春秋卫人,因家贫给人挽车,至齐,扣牛角而歌,齐桓公见了,认为他分外人,立刻任用了他用这个典故可以说明刘琨羡慕古人有机遇施展才能荀息是晋献公儿子奚齐的师傅,曾说臣当以忠贞事君献公死后奚齐为君,奚齐被杀后,荀息即以死实践自己的诺言江淹用这个典故很能表达刘琨的献身精神,并且弥漫了悲壮色调国家的*、古人的事迹鼓舞着刘琨诗至此在心绪上是昂扬大气的 然而从“空令”二句起,诗的心绪转入了消极悲凉,紧扣了题中的“伤”字刘琨诗中立志报国的雄心与壮志难酬的悲愤是交织在一起的,江淹这首拟作也如此。
事实上,刘琨未能实现梦想并不是他没有古人那样的才干,而是时势使他难以施展才干眼看岁月无情流泻,内心的痛楚和焦虑也与日俱增刘琨自己诗歌提到古人的业绩一那么是为了说明自己的志向,再那么也是用古人的功成名就和自己的一无所成作对照,以显示出自己内心的痛楚和悲愤江淹对此深有体会,故拟作中的用典和刘琨《重赠卢谌》中的用典分外相像 诗的后半部是写景与直接抒情刘琨《扶风歌》也有不少写景之句,描写了他赴并州刺史任时沿途所见的凄惨景象,反映了他沉重的心情江淹这首拟作也吸取了刘琨诗的这一特点,插入了写景诗句城濠、沙漠、白日、寒树,呈现出一片萧条萧瑟的景象战乱使诗人心情沉重,然而更使他愤懑的是,他的抗敌行动并没有得到晋朝内部的有力支援,统治者中的一些人甚至从自己的利益启程,不梦想他告成,使他往往孤军奋战,屡屡受挫拟作刻画了英雄受困时的情景:投袂即甩袖,这个动作反映了刘琨内心的猛烈悲愤,“抚枕”是说他满怀忧虑以致夜不能寐功名惜未立,玄发已改素”,眼看头发由黑变白,而功名照旧未建,这对怀有远大抱负的人来说是极痛楚的事这两句也和《重赠卢谌》中“功名未及建,夕阳忽西流”如出一辙结果以“时哉苟有会,治乱惟冥数”作结。
可能能够遭逢天时,有所成就,但这终究没有多少梦想,天下的治与乱,是被冥冥之中的命运所操纵着的天下*激起报国的壮志,壮志难酬引起无限悲愤,无奈之余只能归之于命运,结果两句语似宁静,实那么隐含了更深的凄怆,悲剧色调愈浓 将这首拟作和刘琨现存三首诗对照起来看,可以察觉拟作几乎是刘琨后期诗歌的浓缩整首诗从题材、思想感情、用典、布局布局直到字句的运用和刘琨自己的诗根本吻合,而且浑然一体,毫无拼凑之感江淹切实地把握了刘琨当时的心理特征,紧紧抓住了梦想与现实的冲突所造成的痛楚作为诗歌情感起伏进展的线索,因而较告成地再现了刘琨诗歌特有的思想感情和大气悲凉的风格特征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