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青剑湖规划及建筑设计说明 - 图文 规划及建筑设计说明 一. 工程建立场地位置及现状 1.1用地概况及分析用地位置:本工程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中新科技城区域内,地块编号为:DK20220074;北临夷浜路、西至展业路、南为青澄路、东至科营路,基地面积534101平方米,容积率0.73 1.2用地现状北临夷浜路、西至展业路、南为青澄路、东至科营路,建筑密度:≤30%,绿地率:≥45%,地块呈矩形,目前整体为平地 二. 设计依据:组织单位供应的地形图、红线图 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及控规业主规划建筑设计任务书及相关看法和指示《住宅设计标准》 〔GB50096-11019〕2003年版 《住宅建筑标准》 〔GB50368-11019〕2005 《建筑设计防火标准》〔GB50016-200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GB50180-93〕 2002年版 《苏州工业园区住宅区规划限制技术规定补充规定》 《苏州工业园区住宅区规划设计技术规定》〔试行〕 苏州市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标准 1. 苏州市自然气象资料与水文地质条件 三、规划理念:东片区持续西片区的规划理念,在多形态产品的根底上,以中高端产品为主体。
四、规划设计篇:1、规化布局(1) 东片区为一个低层住宅组团(2) 基地中部的林荫大道串起东西两个组团 2、规划设计原那么 (1) 密度原那么在30%的密度之内,缔造各种形态与尺度的动线网络,包括人、车、水、植物的网络动线的合理重叠布置与规划 (3) 遮挡系统原那么地形营造和绿化植被相互协作形成一套完整的遮挡系统,遮挡系统分为三类: 公共场地遮挡,半私密空间的遮挡,私密空间的遮挡 (4) 因景互借原那么强调第五立面的设计,建筑与景观、建筑与建筑、景观与景观之间相互借景 (5) 均好性+独优性原那么规划设计中,强调均好性,尽量使每一户有它恰到好处的地方,有它独特的景观,有它特有的卖点 (6) 空间原那么 空间层级化3、交通设计在规划上充分考虑地块四周的城市交通,和连接西片区的交通体系,主入口在夷浜路上,在西侧科营路设置次入口,满意小区交通的根底上,削减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五、景观设计篇:1.强化林荫大道特征,充分利用人工水体、绿化,形成生态走廊;集中绿地结合户外活动空间形成聚会沟通场所;着力营造以森林绿化为主景,以绿地为依托,以步行景观为线索的网络化、立体景观系统 六、建筑设计篇在建筑的造型设计上,我们采纳托斯卡纳的设计手法。
与西片区保持风格相同其特征在于:吸取经典托斯卡纳建筑的比例和尺度,并截取其经典符号,吸取经典中的精华,缔造充溢美感的建筑造型 七、交通设计篇东片区交通采纳分流设计,人流通过抬高的独立入户景观路进入各单元. 车行道路到达设于每户底层的地面车位除满意每户的停车要求外地面消防道路和景观结合设计,增加了绿化面积 八、消防设计 1.总平面消防设计:东片区地面车道兼消防道消防车道最小宽度不小于4米,最小转弯半径为12米,消防车道能承受消防车荷载要求 各建筑间间距均符合标准要求 2.建筑消防设计1) 住宅设计符合国家和江苏地方标准 2〕 其他防火构造均按标准处理 九、安保设计:东片区除与西片区共用的夷浜路主出入口外,还在科营路设置一个次入口各出入口须经登记进入入户设门禁系统与安防系统与小区物业中心相连小区四周设围墙及红外报警系统,与物业中心相连 十、无障碍设计规划与建筑单体设计符合无障碍设计标准《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DGJ08-103-2003 二. 技术经济指标: 构造设计 1. 工程简介本工程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中新科技城区域内,地块编号为:DK20220074,总占地面积534101m2。
本次工程为DK20220074地块东片区联排住宅,总建筑面积为20744.17 m2建筑形式均为联排住宅,底部设半地下放开式停车位,无地下车库详细参见建筑总图及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2、 构造体系及概念设计1.1 本工程共17个单体,均为六连拼联排住宅,构造形式均采纳混凝土框架构造1.2 依据地勘报告,本工程建筑场地属III类,地势较平整,土层分布匀称,无液化层 一、设计依据1. 执行的标准、规程和标准《建筑构造荷载标准》〔2006年版〕 GB50009-2001 《建筑抗震设计标准》 GB50011-2022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22 《混凝土构造设计标准》 GB50010-2022 《建筑地基根底设计标准》 GB50007-2022 《建筑桩基技术标准》 JGJ94-2022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标准》 GB50108-202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标准》 JGJ106-2003 《高层建筑混凝土构造技术规程》 JGJ3-2022 2.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本工程依据地勘提醒的土层分布,及土层承载力,考虑到经济性,根底形式采纳柱下桩基承台,柱下独立根底,筏板根底,共三种根底类型。
3. 主要设计参数3.1 本工程设计运用年限为50年,构造平安等级为二级〔构造重要性系数γo=1.0〕3.2 本工程地基根底设计等级均为丙级〔依据GB50007-2022之3.0.1条,考虑为荷载分布匀称的七层及七层以下民用建筑〕3.3 本工程耐火等级〔地上、地下〕:一级3.4 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依据《GB50223-2022》划分: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即丙类〕3.5 楼屋面均布活荷载取值表5.6名称 活荷载标准值 (KN/ M2) 组合值系数 频遇值系数 准永久值系数 住宅 2.0 0.7 0.5 0.4 卫生间(带浴缸) 2.5(4.0) 0.7 0.5 0.4 阳台(人员密集时) 2.5(3.5) 0.7 0.6 0.5 贮存室 5.0 0.9 0.9 0.8 厨房 2.0 0.7 0.6 0.5 走道、门厅 2.0 0.7 0.5 0.4 不上人屋面 0.5 0.7 0.5 0 楼梯(消防疏散楼梯) 2.0(3.5) 0.7 0.5 0.4 首层楼面〔±0.00标高〕 5.0 0.7 0.6 0.5 设计中考虑活荷不利布置,柱、墙活荷不折减,传到根底的活荷考虑折减。
3.6 根本风压按地面粗糙度B级50年重现期根本风压值W0=0.45KN/m2 3.7 50年重现期根本雪压值So=0.40KN/m2二、主要构造材料1.混凝土: 砼垫层:C15 竖向构造的墙、柱:C30 梁、板:C30 2.钢筋: 采纳热轧钢筋 HPB235〔fy=210MPa〕、HRB335〔fy=300MPa〕、HRB400〔fy=360MPa〕 3.钢材和防火涂料: Q235B、Q345B〔大于40mm应满意厚度方向性能钢板〕,采纳厚涂型钢构造防火涂料,梁和柱的耐火极限分别为不少于2.0小时和3.0小时 4.焊条: E43型〔Q235〕、E50型〔Q345〕 三、 构造计算软件1. 上部构造整体分析采纳SATWE〔2022年03月版〕 2. 根底采纳PKPM系列之JCCAD程序电气方案设计说明 一、 设计依据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 JGJ16-20222.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标准》 GB50045-95〔2005版〕 3. 《建筑设计防火标准》 GB50016-2006 4.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标准》 GB50067-97 5. 《住宅设计标准》 GB50096-110196. 《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 〔DBJ32/J26-2006〕 7. 《低压配电设计标准》 〔GB50054-95〕 8. 《建筑物防雷设计标准》 〔GB50057-94〕〔2000年版〕 9. 建筑供应的总体布置及面积指标 10. 地方供电部门相关要求规定 二、设计范围本次设计范围包括户内照明、动力配电、有线电视系统、系统、防雷接地、爱护接地系统的设计,不包括供电局公用变配电所设计及人防局部设计,小区内供电线路外网设计及电信外网线路、有线电视外网线路分别由当地供电局、电信局、有线电视台设计。
三、负荷等级本工程为低层住宅楼,建筑物内消防及重要用电设备动力、照明、空调按三级负荷供电 四、负荷计算 低层住宅:80W/m2×37959 m2=3036KW 配套用房:150W/m2×1094 m2=164KW 1. 室外照明:Pe=300KW〔含景观照明、水景灯、泵等〕,Pjs=300KW 2. 合计:Pjs=12275KW,Sjs=13640KVA3. 变电站设置〔由供电局设计施工并最终确定,本处仅供参考〕: 依据负荷计算状况,拟在全区设2x800KVA变电站2座 五、 供电电源小区内每一变电所均由供电局供应两路20KV环网电源同时供电,由变电所引出低压回路,埋地引入电缆分支箱及计量箱,再由计量箱引入各单体住宅 六、计量方式1. 住宅在底层设集中表箱,每户一表 2. 采纳适合物业管理方式的集中抄表系统 七、低压配电系统1. 线路敷设:整个小区室外高压线路、低压配电线路及道路照明线路均采纳铠装电缆埋地敷设,以改善住宅区景观及供电平安性,建筑内采纳交联电缆给各层住户配电箱供电,电梯、水泵等采纳交联电缆供电2. 配电桥架尽量采纳梯级式,明敷消防用桥架采纳槽式。
八、 接地本工程均采纳TT制接地,有二类接地系统,并应相互绝缘 〔一〕爱护接地〔PE〕1. 全部住宅设置总等电位联结,每个卫生间设局部等电位联接 2. 楼内全部不带电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均应与PE线作电气联接 3. 用户配电箱插座回路均设电子式漏电断路器爱护 〔二〕电源进线中性线重复接地,接地电阻R≤10欧 九、防雷措施1. 19层以下按三类防雷设防雷措施2.利用建筑物外围柱内钢筋作为引下线,利用建筑物桩基及承台内主钢筋作为接地极45米以上楼层设置防侧击雷措施,外墙金属构件及门窗均同防雷装置连接,各层做等电位爱护措施 十一、节能住宅公共楼道采纳轻触延时自熄开关,公共局部照明采纳高效节能灯光源 十二、环境爱护办公等房间日光灯采纳无噪音的电子镇流器或高质量的电感镇流器 弱电设计 一、 设计依据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 JGJ16-20222.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标准》 GB50045-95〔2001版〕 3. 《住宅设计标准》 GB60096-11019 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标准》 GB50200-94 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标准》 GB50116-101 6.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07. 各工种供应的技术资料二、 设计范围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可视对讲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其余小区智能化及安保系统由业主另行托付完成。
三、 系统1. 每户2对用户线,其中主卧房及其卫生间可为主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