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咬文嚼字教案

上传人:jx****3 文档编号:256785051 上传时间:2022-02-2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咬文嚼字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咬文嚼字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咬文嚼字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咬文嚼字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咬文嚼字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 咬文嚼字教学目标: 1.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懂得明白咬文嚼字在文中的含义。2.揣摩体味文中所举例子,对比“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这两种读书方法的区别,体会咬文嚼字的重要性。3.增强学生学习文艺评论的兴趣,提高其文艺评论能力;学习鉴赏诗文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教学重点:概括文章基本观点;体会咬文嚼字的重要性。教学难点:领会咬文嚼字与思想情感的关系,明确咬文嚼字在文章中的含义。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由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有关风雪描写的“紧”字导入。阅读中要反复咀嚼理解字词的含义咬文嚼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朱光潜先生的文艺随笔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是个成语,它在平时

2、的语言运用中是什么意思?提示:指过分地斟酌字词或死抠字眼,讽刺不必要的抠住字眼不放,不领会文章精神,或者当众讲话时炫耀自己的学识。二、作者简介 多媒体展示:朱光潜(1897年1986年)安徽桐城人,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清代,桐城派出了以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学家,称为“桐城派”,其文章特点在于简洁,朱光潜早年曾在桐城派古文家私塾中读书,旧学功底很深。三、课文分析1.第8段的第一句话“以上只是随便举了几个实例,用来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对于这句话,我有疑惑,作为朱光潜老先生这样一位大家,阅读和写作都要坚持谨严的精神,那么他会是“随便举几个实例”么?问1:“随便举几个实例”,那么在文章

3、当中作者到底运用了几个例子来证明咬文嚼字的道理?提示:郭沫若改台词;王若虚对史记的改动;“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字的联想意义;“柳腰桃面”等套语 。问2:是随便举的几个例子吗?提示:举例并不随便,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有诗歌中的,也有文章中的,涉及的面更广,说服力也更强。2.既然作者并不是随举例,那么举这些实例的目的是什么呢?分析第一个实例,郭沫若改台词,通过分析“是”和“这”两个字带来的不同效果,得出结论:文字更替,情感不同(板书)。同时补充课外事例。 剩下的四个实例,学生分为四组,每组分析一个例子,总结出此实例是要达到什么目的。明确目的:文字增减,意味不同 文字不同,意境不同 善于联想,点

4、铁成金 套语滥调,落入下乘 3.总结:本文是一篇文艺评论,朱老先生很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观点,那我们读这篇理论性的文章为何不觉得枯燥?文中,朱老先生运用了大量的实例,全方位、多角度地给我们证明了咬文嚼字的重要性。这些实例大多源于名家名篇,又是紧紧围绕阅读和写作展开的,所以很适合学生阅读和体会,正是这些例子让我们不觉得文章议论的部分枯燥了。那日后,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是不是也可以借鉴这样的方法呢? 四、课堂小结文学确实是件艰苦的事情,希望我们在阅读与写作的过程中也能秉持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以提升我们的审美水平,也希望同学们能学习朱光潜先生这种谨严、不迷信、不盲从的求学态度。五、课堂练习 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其中“近乡情更怯”,“怯”可不可以替换成“切”或者“深”?板书设计:咬文嚼字 朱光潜文字更替,情感不同文字增减,意味不同文字不同,意境不同善于联想,点铁成金套语滥调,落入下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