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历史地理 湖北地跨长江,是中国地势其次级阶段和第三级阶段的过渡地带,形成这样一个地域空间的历史并不很长,大约从北宋以后逐步完成,北宋至道三年〔1017〕分天下为十五路,于荆湘间置荆湖南、北路,“东界鄂渚,西接溪洞,南抵五岭,北连襄汉”,始有湖北之称谓湖北地势西高东低,西、北、东三面被山地和丘陵环绕,中南部为低湿平原,略成盆地之势大致以光化〔老河口〕经南漳到南昌一线为界分为鄂东、鄂西两大局部西部为鄂西山地,其中又以长江为界,分为由秦岭东段、武当山、大巴山东段等山脉组成的鄂西北山地,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等山脉组成的鄂西南山原鄂西北山地群峰耸产,海拔均在1010米以上,森林密布;鄂西南山原山高谷深,一般海拔虽然也在1500米左右,但是山顶平广,具有高原性山地特征,适合旱作农业的经营鄂省东部是以长江、汉水冲积而成的江汉平原为主体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网交织,湖泊密布,堤垸纵横,历史时期以来就是重要的农业经济富庶之地江汉平原的东部因受地质构造的影响,在与河南、安徽两省之间由大洪山和大别山组成鄂东北丘陵地区,在与湖南、江西两省交界处有幕阜山构成的鄂东南丘陵湖北省水系以长江为骨干,受地形影响,武汉以上各支流从两侧汇注,构成向心状的长江水系。
长江干流自湖北宜昌脱离峡谷,水流减缓,在枝江至城陵矶之间形成荆江河曲,有如“九曲回肠”,历史上屡次发生裁弯取直的变故,新旧河道变迁不定,也影响了这一段长江的津渡汉水从陕南流入本省,自宜城进入江汉平原,水势同样减缓形成曲流,故有“曲莫如汉”之称湖北是全国湖泊最多的一个省份,而且集中在江汉平原,总数超过1010个这些湖泊也有过历史变迁,最闻名者为“云梦泽”春秋时期的文献《国语》、《左传》分别记载楚国有楚王狩猎之区:云梦,狩猎区内的湖沼泽薮为云梦泽1010多年来,古人时时错将云梦指为云梦泽,并与洞庭湖混为一谈经验史地理学者探究证明:云梦是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和湖沼的多种地貌形态的综合体,面积广袤几乎覆盖整个江汉平原而云梦泽仅指云梦狩猎区内的局部湖沼泽薮景观,面积并没有大得能超过长江公元4世纪以来,由于长江、汉水带来的泥沙沉积,云梦泽渐渐消亡成陆,而留下以洪湖为首的众多小湖群早期长江荆江河段曾经以分流的形式穿过古云梦泽地区,随着北面淤高,云梦泽消逝,江水向南汇流,最终发育成典型的曲流河床所以,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河床形态的形成,与云梦泽的历史演化有亲密的关系这个自然地理的历史变迁也影响了江陵荆州地区长江津渡的盛衰。
侯甬坚:区域历史地理的空间开展过程,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1015 周振鹤:中国历史文化区域探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1017石泉:古代荆楚地理新探,武汉大学出版社,11018 蓝勇:长江三峡历史地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鲁西奇:区域历史地理探究:对象与方法----汉水流域的个案考察,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中国历史人文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中国地理丛书《中国综合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11010高等学校教学参考用书《中国自然地理图集》,地图出版社,11014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八卷本,中国地图出版社 中国史稿地图集上下卷,中国地图出版社华林甫编:《中国历史地理学五十年》〔1949--11019〕,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朱玲玲、杜瑜编《中国历史地理学论著索引》,书目文献出版社,11017 中国历史大辞典,历史地理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1018 先秦时期,中原人总结选址筑城的原那么是:“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江南早期城邑根本上也都是遵循这一原那么,在丘陵山冈上筑城,但是随着人类社会折服自然实力的提高,江南地区越来越多的城址移向靠近江、河、湖、陂等水域之区,以满意城市经济开展的须要,有助于充分利用江南兴旺的水上交通运输条件,沟通城市与经济腹地的联系,长江中下游流域城市开展的历史轨迹,有着显明的地域特色。
一、 长江沿岸的城市,大都经验过城址自长江两岸的丘陵岗地向长江支流入江口转移的过程先是依托临水的矶头筑城,一俟城址在长江沿岸确定,其后的开展深化同长江对江岸的侵蚀或积累有着极亲密的关系 二、历史上的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城市,大都经验过由单纯的军事防备职能向行政兼工商业中心双重功能的转化,在水运条件便利的地方更为显著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商品经济和手工业开展,使该区域的城市更具特色 三、四、五、中国历史上有过屡次从北方到南方的移民浪潮,使江南人口增长,土地得到开发随着区域政治、经济的开展,土地的垦辟,地区商品交换的繁盛,城镇渐渐从长江的主要支流向更小的支流上游迈进,呈现出条带状溯源分布的规律,构成流域型城镇分布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荆楚地区经济开发的重心在汉水中游的南阳盆地、襄宜平原和长江北岸的江汉平原西部,先后建立了嫣、郢两座楚都城战国后期,秦占据楚国故地江汉地区后,楚人大规模东徙和南迁,南迁的局部楚人进入长江以南今湖南境内,从而促进了湖南地区的经济开发由于中国尚未统一,楚国以南方数一数二的大诸侯国而自成一局,汲取中原、巴蜀、吴越文化及其他南方少数民族文化精华而渐渐形成丰富多彩、独具一格的地域文化系统。
崇尚自然,放任心灵,张扬特性,驰驰骋想象,富于缔造性和开拓进取,是楚文化独特的性格 长江:巴东鳊鱼溪河口入境,经巴东、秭归、宜昌、枝江、松滋、江陵、沙市、公安、石首、监利、洪湖、嘉鱼、汉阳、江夏、武汉、新洲、黄冈、团风、鄂州、浠水、黄石、大冶、蕲春、阳新、武穴、黄梅,自黄梅滨江出境汉江:原地名漾水,流经沔县〔今勉县〕称沔水,东流至汉中始称汉水,自安康至丹江口段古称沧浪水,襄阳以下别名襄江、襄水由陕西白河县将军河进入湖北郧西县,流经郧县、丹江口、老河口、谷城、襄樊、宜城、钟祥、荆门、潜江、仙桃、汉川、汉阳、至武汉进长江汉江水域广及陕、川、豫、鄂四省 鄂西南包括:恩施、宜昌、五峰、长阳、利川、咸丰 地形:高山、中山,恩施盆地、建始盆地°鄂中包括:南漳,荆门,随州,孝感, 地形:丘陵江流沿岸有开阔的冲积平原,相宜开展农业经济因此,近代工业产生之前的江南城市,只有选建在开阔的河谷地带,才能获得城市成长的持续力 江流对沿岸的侵蚀作用剧烈,便于开展城市商业码头;河流对江岸以积累作用为主,虽不利于开拓码头,却为沿江城市范围的拓展供应了土地条件旧石器时代: 城背溪文化 大溪文化:, 屈家岭文化: 石家河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