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育心理学7-9章

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6.42KB
约11页
文档ID:256705501
教育心理学7-9章_第1页
1/11

教育心理学7-9章 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第一节 技能的一般概述1. 技能及其特点〔1〕含义: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符合法那么的活动方式 〔2〕特点? 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历,不同属于认知经历的学问 技能中的各种要素及其执行依次要表达活动本身的客观法那么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2. 技能的种类〔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1〕操作技能? 定义: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那么的操作活动方式 ? 特点:a) 就动作的对象而言,操作技能的活动的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客观性 b) 就动作的进展而言,操作动作的执行是通过肌体运动实现的,具有外显性c) 就动作的构造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需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构造上具有绽开性? 分类a) 就依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微小型操作技能与粗放型操作技能; b) 依据动作的连贯与否:连贯型操作技能与断续型操作技能;c) 依据动作对环境的依靠程度:闭合型操作技能与开放型操作技能; d) 依据操作对象:徒手型操作技能与器械型操作技能。

〔2〕心智技能? 定义:心智技能也称为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那么的心智活动方式 ? 特点a) 对象具有观念性 b) 执行具有内潜性 c) 构造具有简缩性 ? 分类a) 受意识明显限制的程序性学问,界定为认知策略如解题和阅读b) 把以程序性学问为根底,经过学习和训练能到达高度自动化的认知活动,界定为心智技能如读、写、算3. 技能的作用? 技能是合法那么的活动方式,能够对活动进展调整与限制 ? 技能是获得经历、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其次节 操作技能的形式1. 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操作定向;操作效仿;操作整合;操作娴熟〕 〔1〕操作定向? 含义:操作定向是指了解操作活动的构造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 包括两方面a) 有关操作动作本身的各种信息;b) 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在刺激的认知与区分 〔2〕操作效仿? 含义:操作的效仿是指实现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效仿的实质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 ? 动作特点a) 动作品质:动作的稳定性、精确性、敏捷性较差b) 动作构造: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相互干扰,常有多余动作产生 c) 动作限制:主要靠视觉限制,动觉限制水平较低,不能主动发觉错误与订正错误 d) 动作效能: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经常感到疲惫、惊慌 〔3〕操作的整合? 含义:把效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 动作特点a) 动作品质:动作表现出必须的稳定性、准确性和敏捷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b) 动作构造:动作各个成分趋于分化、准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削减,多余动作也有所削减c) 动作限制:视觉限制不起主导作用,渐渐让位于动觉限制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楚、精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整器d) 动作效能:疲惫感、惊慌感降低,心理能量的不必要的消耗削减,但没完全消退 〔4〕操作的娴熟? 含义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改变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到达高度的完善化和动作化 ? 动作特点a) 动作品质:动作具有高度的敏捷性、稳定性和精确性,在各种改变的条件下都能顺当完成动作b) 动作构造: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逝,连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多余动作消逝c) 动作限制:动觉限制增加,不须要视觉的特地限制和有意识的活动,视觉留意范围扩大,能精确地觉察到外界环境的改变并调整动作方式d) 动作效能:心理消耗和体力消耗降至最低,表此时此刻惊慌感、疲惫感削减,动作具有轻快感 2. 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 精确地示范与讲解 ?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a) 练习曲线 i. 一般来说,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动作的准确性、速度、协调性等会逐步提高。

ii. 练习曲线的特点:第一,起先进步快;其次,中间有一个明显的、短暂的停顿期,即高原期;第三,后期进步较慢;第四,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短暂的退步b) 练习方式:依据练习时间的不同,分为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依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的不同,分为整体练习与局部练习;依据练习途径的不同,分为模拟练习、实际练习与心理练习? 充分而有效的反应a) 内部反应: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供应的感觉b) 外部反应: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赐予的反应,有时也称结果学问 ? 建立稳定清楚的动觉第三节 心智技能的形成1. 有关怀智技能形成的理论探讨〔1〕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加里培林最早对心智技能进展系统探究〕? 观点:心智技能由一系列心智动作构成,心智动作是通过实践动作的“内化”而实现的 ? 阶段a) 动作的定向阶段;b) 物质与物质化阶段;c) 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d) 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e) 内部言语动作阶段〔2〕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 认知阶段〔了解问题的构造〕? 联结阶段〔应用详细方法来解决问题,主要表此时此刻把描述性学问转化为程序性学问,即程序化过程〕? 自动化阶段〔3〕我国心理学家分法 ? 原型定向 ? 原型操作 ? 原型内化2. 心智技能原型的模拟 〔1〕方法:心理模拟法 〔2〕步骤? 创拟确立模型:把专家头脑中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经历“外化”为物质的、外显的、绽开的“心理模型”的过程。

也称“物质化”过程 ? 检验修正模型〔3〕留意:所模拟的心智技能原型不是原始的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型,而应是对志向的科学思维过程的模拟过程即原型不应当是某一个专家的心智活动原型,而应是对一批该领域专家心智活动模型的总结与经历的概括化与系统化 3. 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 〔1〕原型定向? 相当于加里培林的“活动的定向阶段” ? 主要学习任务a) 确定所学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b) 要使这种实践模式的动作构造在头脑中得到清楚的反映 ? 老师的任务a) 使学生了解活动的构造,即了解构成活动的各个动作要素及动作之间的执行依次,并了解动作的执行方式b) 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行依次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c) 采纳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d) 老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准确,动作指令要明确 〔2〕原型操作? 含义:它是指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打算,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 ? 老师任务a) 要使心智活动的全部动作以绽开的方式呈现b) 要留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表象 c) 要留意活动的驾驭程度,并知时向下一阶段转化d) 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当内化,动作的执行应留意与言语相结合,一边进展实际操作,一边用言语来标记和组织动作的执行。

〔3〕原型内化? 含义:指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绽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主要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内部言语阶段 ? 老师任务a) 动作的执行应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依次,不行颠倒 b) 在起先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绽开,然后渐渐缩减c) 留意变换动作对象,使活动方式得以进一步概括,以便广泛适用于同类课题d) 在进展由出声到不出声、由绽开到压缩的转化过程,也要留意活动的驾驭程度,不能过早或过迟,应适时4. 心智技能的造就要求? 激发学习的踊跃性与主动性? 留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 适应造就的阶段特征,正确运用言语〔言语在原型定向与原型操作阶段,其作用在于标记动作;在原型内化阶段,其作用在于稳固形成中的动作表象,并使动作表象得以进一步概括,从而向概念性动作转化〕? 此外,要留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并针对学生存在的详细问题采纳有针对性的协助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开展学生的心智技能例年大题1.操作技能造就有哪些要求〔08·7, 10·7 〕 2.简述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08·1〕 3.简述怎样造就学生的心智技能〔06·7,04·7 〕 4.心智技能的特点有哪些〔06·1〕 5.心智技能三阶段〔 02·1 〕 6.操作技能四阶段〔03·1〕第八章 学习策略第一节 学习策略概述1. 学习策略概述? 定义: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困难的方案。

? 特点a)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踊跃主动地运用的 b) 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 c) 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d)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打算,由规那么和技能构成 ? 种类 其次节 典型的学习策略1. 认知策略〔知道每种策略及策略底下方法的含义,能举例子说明〕 〔1〕复述策略? 含义:它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 方法:a) 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b) 解除相互干扰〔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 c) 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驾驭采纳的条件〕d) 多种感官参加〔人的学习83%通过视觉,其次是听觉和嗅觉〕 e) 复习形式多样化〔在实践中应用所学学问是对学问的最好复习〕 f) 画线〔阅读时常用的一种复述策略〕 〔2〕精细加工策略? 含义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学问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 常用的策略a) 记忆术〔包括:位置记忆法;缩简和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想像;语义联想〕 b) 做笔记〔是阅读和听讲时常用的一种精细加工策略〕 c) 提问d) 生成性学习e) 利用背景学问,联系实际 〔3〕组织策略? 定义:是整合所学新学问之间、新旧学问之问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学问构造。

? 常用策略a) 列提纲b) 利用图形〔包括系统构造图,流程图,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也叫概念图〕 c) 利用表格〔一览表和双向表〕 2. 元认知策略 〔1〕元认知? 元认知含义: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详细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学问和调整这些过程的实力 元认知成分:对认知过程的学问和调整这些过程的实力,即元认知学问和元认知限制a) 元认知学问:包括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相识;对任务的相识;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运用方面的相识b) 元认知限制:包括制定认知打算、监视打算的执行以及对认知过程的调整和修改 〔2〕元认知策略 ? 打算策略元认知打算是依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打算各种活动,预料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 ? 监视策略 在认知活动进展的实际过程中,依据认知目标刚好评价、反应认知活动的结果与缺乏,正确估计 自己到达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且依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 ? 调整策略依据对相识活动结果的检查,刚好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3. 资源管理策略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1页 共11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