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思修考试重点整理

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5.66KB
约10页
文档ID:256674816
思修考试重点整理_第1页
1/10

思修考试重点整理 第一节1.造就和提高自己的独立生活实力P3 A.确立独立生活意识. B.提高超辨是非的实力 C.虚心请教,细心体察 D.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历 2.大学生应树立的学习理念?P4 自主 全面 创新 终身 3.大学生的优良学风?P5 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4.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P6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立者和接班人 〔1〕德是人才素养的灵魂〔2〕智是人才素养的根底 〔3〕体是人才素养的条件〔4〕美是人才素养的重要内容 5.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P6~7 〔1〕志向远大,酷爱祖国〔2〕追求真理,擅长创新 〔3〕德才兼备,全面开展〔4〕视野开阔,胸怀宽广〔5〕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其次节6.思想道德与法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表达着精神文明建立的性质和方向,对经济社会的开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所表达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观念为社会主义法律供应了价值准那么和道义根底 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立供应了制度保障。

7.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是人的根本素养〕【思想政治素养〔最重要的素养〕、道德素养〔人们的道德相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11~13〔是兴国之魂,确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展方向〕 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最根本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及其遵循的根本原那么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志向〔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 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华〕,社会主义荣辱观〔根底〕科学内涵: 〔1〕稳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1〕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志向凝合力气〔2〕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3〕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气,稳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根底。

1 第三节1.学习思修的重要意义A.有助于大学生相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B.有助于大学生驾驭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学问,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学问根底 C.有助于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开展 2.学习思修的根本方法A.注意学习科学理论B.注意学习和驾驭思想道德与法律的根本学问 C.注意联系实际 D.注意学以致用第一章 追求远大志向 坚决崇高信念第一节志向的涵义与特征?P15-16〔1〕含义:志向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将来社会和自身开展的憧憬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表达〔2〕特征: 目标性 现实性 预见性 实践性〔超前性 阶级性 时代性 差异性 〕 〔3〕类型:性质划分:科学志向/非科学志向 时序划分:长远志向/近期志向 主题划分:个人志向/社会志向 内容划分:社会政治、道德、职业、生活等 〔4〕志向与实践的关系: 实践产生志向,志向指引实践,志向与实践相互作用、不断循环上升的过程,推动着人们立足现实、着眼将来,在奋斗中追求。

在追求中奋斗 2.信念的涵义?P17 〔1〕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必须的相识根底上确立的对某种志向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看法和精神状态信念是对志向的支持,是人们追求志向目标的强大动力 〔2〕特征:稳定性、多样性 〔3〕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3.志向与信念的关系:志向与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志向是信念的依据和前提,信念那么是实现志向的重要保障4.志向信念的作用?P18-19 宏观:〔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2〕供应人生的前进动力〔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微观:〔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2〕引导大学生走什么路〔3〕鼓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志向信念是鼓励人们迎接挑战、克制困难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力气。

2 其次节一、历史使命与挑战: 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在现实的根底上迎接挑战 〔1〕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开展的挑战 科技文化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2〕面临困难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3〕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开展新任务的挑战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P23-25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2〕马克思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志向:P25-2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志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1〕坚决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坚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开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开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 〔3〕坚决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信念 第三节一、坚持个人志向与社会志向的统一 P29-31 1.个人志向的含义:是指处于必须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将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憧憬和追求它包括个人详细的社会政治志向、道德志向、职业志向和生活志向等 2.社会志向的含义: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志向,指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特征:包涵性、方向指导性 3.个人志向和社会志向的关系: 个人志向和社会志向二者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区分、相互制约。

〔1〕社会志向确定、制约着个人志向 个人志向是由社会确定的个人志向的实现,必需以社会志向的实现为前提和根底个人志向确实立要以社会志向为指导,个人志向的实现依靠于社会志向的实现 〔2〕社会又是个人志向的凝炼和升华二、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P31-32:立志当高远 立志做大事 立志须躬行 3 三、认清实现志向的长期性、艰难性和曲折性:P33-34 〔1〕志向的实现是一个过程〔2〕正确对待实现志向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四、在实践中化志向为现实:P36-38 〔1〕正确相识志向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志向的思想根底 a.志向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二者又是统一的。

b.志向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梦想将来 c.现实是志向的根底,志向是将来的现实d.在必须条件下,志向就可以转化成为将来的现实脱离现实而谈志向,志向就会成为空想〔2〕坚决的信念是实现志向的重要条件 a.自信和毅力来源于对志向的执着追求,也是实现志向的强大精神力气 b.为志向而献身,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实现志向的重要条件c.大学生应当树立起为国家和民族的社会志向而献身的精神,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和毅力,在追求志向的过程中进一步坚决志向信念 〔3〕勇于实践、艰辛奋斗是实现志向的根本途径其次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主精神第一节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P40 科学内涵:爱国主义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它是调整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那么和法律标准,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的根本要求P40 〔1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2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3 爱祖国的绚丽文化〔4 爱自己的国家 爱国主义的特征:历史性、详细性、阶级性二、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P41 〔1酷爱祖国,矢志不渝〔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4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P42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动力〔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气源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