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哲学考点总结篇一:高二政治哲学学问点总结 高二政治哲学1-6课为1-2单元 第一课:美妙生活的向导 一·四大关系 ? 1哲学来源于生活○2生活须要哲学 生活与哲学的关系:○ 1.哲学的作用?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的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改变和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与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名与利,得与失,进与退,从而为生活与实践供应主动有益的指导哲学的任务,就是找寻光明,在人生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的相识世界改造世界 ?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1. 2. 定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的学问 1哲学肯定是世界观,世界观不肯定是哲学 关系:○ 2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哲学并非人人都有 ○ 3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是世界观的最高表现 ○ ?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 2世界观确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 3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 ? 哲学与各门学科之间的关系 1. 2. 区分:各门科学探讨的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中的特别问题,特别性质和特别规律。
哲学则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探讨的对象,从中概括出万事万物的共同性质和共同规律的学问 1详细科学是哲学的基础,详细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联系:○ 其次课:一百零一舸争流的思想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1思维和存在和这是本源的问题 内容:○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问题 ○ 二·唯物主义. 1.古代朴实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否认世界是神创建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局限和优点: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 归结为详细的物质形态 2.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 基本观点:承认物质确定意识,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源,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局限和优点:在总结自然科学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是把无知归结为自然 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在社会历史领域不能把唯物主义贯彻究竟, 表现为唯心主义历史观 3.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 ? ? 基本观点:物质确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特殊是认为人类社会在本质上也是物质的 1正确的说明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客观历史法杖的客观要求,反局限和优点:○ 映了最广阔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他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把自然观和历史观在唯物辩证 ○ 的基础上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哲学为详细科学供应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 ? 三·唯心主义 1. 主观唯心主义 ? ? ? ? ? 基本观点:把人的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致整个世界都依靠与人的主观精神 典型代表:“存在即被感知” “物是念的集合” 基本观点:把客观精神看做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典型代表:上帝支配着地球的万物,整个世界都是肯定精神的产物 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其根本观点是一样的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质,物质依 赖于意识,不是物质确定意识而是意识确定物质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正确理解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 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1. 2. ? 属于思想文化范畴,是对肯定时代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应,他的内 来源于时代 真正的哲学能够反应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的总觉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阅历和相识成果,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时代变革的先导 1. 2. 哲学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志向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妙的 将来;动员和驾驭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气。
二·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 ? ? ? ? 构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时间:十九世纪三四十年头 探讨对象: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是以详细科学为基础,对世界的普遍本质和规律进行探讨,才是哲学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特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 3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 ? 中国化 1. 1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毛泽东思想:○ 2贡献: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 ○ 3内容:实事求是,群众路途,独立自主;精髓:实事求是 ○ 2. 1马列主义和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邓小平理论:○ 2贡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3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又一成果 3. “三个代表”:○ 2贡献:创建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 3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 1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的产物 4. 科学发展观:○ 2贡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南,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 3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2.客观唯心主义 三者之间的联系:他们的根本观点是一样的,都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是本原,意识其次性,物质确定意识,都是与唯心主义根本对立的。
法是统筹兼顾 四者关系:都是马列主义同中国详细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四者是与时俱进 一脉相承的关系 ? 评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相识发展到肯定阶段的必定结果,是人类思想才智的结晶自 从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便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哲学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 ? 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式哲学史上的宏大变革,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思想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意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我们在相识世 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熬炼思维实力,激发想象力和创建力;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改变和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供应主动有益的指导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1.物质的概念:物质不依靠于人的意识,并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 在性 1紧密联系:物质的详细形态是物质的基础 2.物质与物质详细形态的关系:○ 2物质是永恒不灭的,物质的详细形态是可生可灭的○ 3物质与物质的详细形态是共性与特性,一般与个别,抽象与详细的 ○ 关系 二·1.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确定意 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坚持科学,反 对迷信 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担当者,客观事物是机械运动的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 3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 四·肯定运动与相对静止 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肯定的;静止是相对的,短暂的,有条件的 ○ 2物质世界是肯定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辩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 相对静止会导致和诡辩论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五·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他既不能被创建,也不能被歼灭,具有普 遍性和不行抗拒性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相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 方法论:我们再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敬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反规律,一担 违反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处;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敬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的结合起来。
3. 错误倾向: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 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会使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奇妙 一·物质确定意识的原理和方法论 1. 原理:物质确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应 2.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 3.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动身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阅历主义 1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4.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 能动性,他要求我们不断的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 2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要把发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挥主观能动性和敬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忱同严谨的科学看法结合 3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起来○ 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1人能够能动的相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应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1. 原理:○ 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相识之物而没有不行以相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1.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 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意识的发展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 有调整和限制作用昂扬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 悲观、消沉,丢失斗志 2. 方法论:要求我们肯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气,自觉地树立正确的 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 点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 原理:物质确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 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阻碍作用 2. 方法论: 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精神的力气, 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 错误倾向:反对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 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实践 1. 2. 定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1客观物质性 特点:○ 2主观能动性 ○ 3社会历史性 ○ 二·实践和相识的辩证关系 1. 1实践是相识的基础,相识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实践是相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相识的动力;原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相识的目的和归宿 2相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真理,科学理论对于人们的实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