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徽省阜阳市腾达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6555208 上传时间:2022-02-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安徽省阜阳市腾达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年安徽省阜阳市腾达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安徽省阜阳市腾达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安徽省阜阳市腾达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安徽省阜阳市腾达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甘惜分的探路人生1716年,廿惜分出生于四川省邻水县的一个穷苦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年仅16岁的他就不得已辍学,成为一名乡村小学的普通教员。年轻的甘惜分求知若渴。为了与先进思想保持同步,他倾尽微薄的工资,多方订阅来自上海的进步读物。在这里,“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与甘惜分邂逅,并在这个历经苦难的年轻人心底触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还在山沟里时,我就已经从上海的进步书报里面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那时候上海都是些进步知识分子,比如说李公朴等人。”如果说进步书报为

2、甘惜分提供了影响深远的价值观启蒙,那么两位重要人物的引导则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他的人生选择和价值观形成。其一便是甘的表哥、知名共产党人熊寿祺,彼时已投身革命多年的他,经常以通信的方式教甘惜分学习马克思主义;而另一位便是甘中学时代的老朋友熊复,这位初中毕业后便去上海读书的伙伴,不仅与甘惜分志趣相投,而且也通过书信拓宽了好友的革命视野。进步书报与良师益友,潜移默化地促成了甘惜分的思想转变,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甘惜分从事的新闻工作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血气方刚的甘惜分开始以实际行动“闹革命”。1946年,马歇尔、张治中、周恩来和谈期间,甘惜分跟随军代表前往大同采访,初入新华社不久的他为了获得新闻线索,冒

3、着被特务发现的危险行走街市,观察各方动向。“在大同,我看见日本鬼子穿着军装在街上大摇大摆地走,我二看就生气了,日本鬼子不是投降了吗,还这么神气?”在一篇回忆文章中,甘惜分回忆起这个令他义愤填膺的片段,“这件事让我觉得,新闻不一定要采访什么人物,有时候,就是用眼睛看一看,到处走一走,就会发现新闻。”回到后方以后,甘惜分很快写出了(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作为乡村小学的普通教员,甘惜分积极上进,求知若渴,倾其所有,订阅来自上海的进步读物,以求让自己的思想与先进思想保持同步。B.作为新闻记者,甘惜分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观照现实,而没有熊寿祺、熊复等早期革命者对

4、他的引领,他就不可能拥有这一视角。C甘惜分在大同街头目睹了已经宣布投降的日本鬼子依旧神气的样子,有感于此,撰写出一组引起广泛重视的通讯,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新闻采写观。D“不会纵横捭阖,不会上下其手”,与其说是表现甘惜分对不务学术专事权术者的不满,不如说是表现他潜心学术与教学的自觉。E甘惜分能辩证对待“民间报纸”这种说法,既认为它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党报的地位,又在很大程度上认可这种说法接地气的特点。(2)甘惜分具有怎样的新闻价值观?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促使甘惜分形成自己新闻价值观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甘惜分在新闻学界享有崇高地位,其中的原因很多,

5、请从甘惜分个人素质方面谈谈你的理解。(8务) 参考答案:(5分)选择C项3分,选择A项2分,选择D项1分。D项“与其说M不如说N”这种句式,含有对“M”的否定。B项中“没有就(不能)”句式,夸大了良师益友的引领作用。E项“辩证看待”“降低”等概括失实。(6分)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新闻采写的指导思想;深入生活生产实际,是新闻采写的好方法;新闻要多一些“地气”,少一些“官气”。(每答出一点2分)(6分)进步书刊的启蒙:倾其所有,订阅进步书刊,接触马列主义。良师益友的引导,让他获得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机会。新闻一线工作培养起他的专业嗅觉,从实践中总结,形成自己的新闻价值观。(每答出一点2分)(8分)爱好

6、阅读,读书严谨:对待有较大难度的读物,他有一种钻劲,阅读资本论就是生动的示例。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冒着生命危险,深入生活现场,捕捉新闻素材,撰写有影响的新闻,总结属于自己的新闻方法论。潜心新闻,务求实效:一生从事新闻的采写、研究和教学工作,建立新闻理论,培养一批新闻卓越人才。一生致力于追求真理:从家乡四川到延安,从记者到教师,他把探寻真理当作毕生的追求。谦逊低调:反对别人把他称为“泰斗”。不断创新:每天研究新事物,自认为是务求创新的人。(每答出一点2分)2.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习俗品性说 中国习俗内容浩如烟海,直到今天仍是一座远远没有得到充分

7、开发的文化宝库。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习俗是民族文化的一种积淀形式,年长日久,所积必多。而且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未曾发生重大的文化断层。断层未必是坏事,但于习俗而言,断层就无法保留完整的文化。再者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则习俗异彩纷呈,民族不同,其习俗必有不同。中国人对各种文化类型能够兼容并蓄。中国人喜欢中庸,既不轻易为他人所动,也不喜欢过激的行为。所以外来文化进入中国,会有冲突,但能生存。既能生存,就会形成新的文化因素,而这些新的文化因素一经积淀,又成为新的习俗。总体上说,中国历史上虽然有战乱,但其习俗的演变还是以不断丰富为特色,以渐变形态为主流,逐步开展其历史性大演化

8、的社会行为过程。 中国习俗内容丰繁,它好像一面巨大的宝镜,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中国习俗的形成,政治因素影响极大,尤其自春秋战国之后,在整个封建时代,其影响几乎无所不在。习俗反映的常常是人生琐事,而又往往与政治生活发生复杂的关系。不仅一切吃穿住用,连头发都是一种政治标志,儒学观念中,肤发受之于父母,是万万不能动的。传统的习俗中有中国人的社会心理模式。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特色之一是相信三教同源,儒道佛能够共存共荣。中国地大人多民族各异,但总的态度趋于宽容,对于不同文化类型能够平等对待,而且相信他们彼此道旨相近,一气相通。另外习俗也可以说是一种处事方式,一种约定俗成的方式,也就是人生哲学

9、。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在许多社会行为方面可以有所遵循,比如中国人一般是“摇头不算点头算”的,因此到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要入乡问俗,入乡随俗。习俗往往能够反映出一个民族的人生智慧,中华民族就是特有智慧的民族,可以通过某些习俗方式,找到既能解决问题又能保住面子的方式。 中国习俗中既有社会学问,礼仪学问,也有科学方面的学问,例如中国人的很多饮食习俗,就与现代科学相吻合。本质上,特定的历史经济形态决定了习俗方式,习俗看似出于人们的生活习惯,但生活习惯终究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特定的经济形态的制约。中国许多古老的习俗本质上也是经济生活的特有产物,比如,当亲朋好友办理各种红白喜事时,须积极参加,而且要交一点钱

10、出来,俗称“凑(出)份子”。现在很多人认为这是多此一举,但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在彼此无力单独承担某些特殊事情的时候,通过这种方式,由大家伸手援助一下很有必要,而且使之成为一种礼仪情感交流的方式。习俗不仅具有实用品格而且具有审美品格,比如汉族的春节习俗中,年画、窗花和对联都是一种美。所以,习俗是民族历史的一种文化积淀,通过对习俗的深入了解和体味,往往就能把握该民族的文化品位与历史精神。 (摘自史仲文文化中国的十大品性)1下列关于“中国习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习俗之中有政治。它反映出来的人生琐事从衣食住行到头发都和政治生活有着难以言说的复杂关系。B中国习俗之中有文化和艺术审美。从文化

11、角度看,它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社会心理模式和文化特色;而年节习俗则可体现出其审美品性。C中国习俗之中有哲学和学问。其哲学内涵反映出的是当事人双方约定的处事方式和民族的人生智慧,其学问内涵反映出了祖先有关社会、礼仪或者科学方面的知识。D中国习俗之中有经济。它和经济生活息息相关,本质上都是经济生活的特有产物。2下列不属于中国习俗丰富而源远流长的原因的一项是 ( )A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积淀丰厚,民族众多,其习俗内容丰繁,折射出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B虽然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众多的朝代,但不管是汉族统治时期,还是少数民族统治时期,甚至是外国入侵时期,中国习俗都没有出现过与原有文化的严重割裂。C中国人的文化特质决定了对各种文化类型的兼容并包,其习俗的演变以不断丰富为特色,形成新的文化因素,经过沉淀成为了新习俗,补充和丰富了习俗的内容。D当外来文化进入中国之时,和本土文化有冲突,但能生存。正因为能够生存,也就决定了中国习俗的演变以渐变形态为主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