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阅读答案参考 导语:了关于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以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希望对于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也祝同学们的阅读理解的技巧更好,祝大家学习进步!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岑参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注]①碛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库车附近;②寻河:史载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去寻找黄河源头 (1)“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运用了多种手法,请列举其中的一种,并简析其艺术效果 (2)请简要分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 ①运用拟人的手法诗歌把无生命的月亮人格化,生动地描写了在长安与家人见惯了的一轮明月,此时却挂在沙漠上,显得有几分愁惨,仿佛在对人垂泪一样 ②运用主客换位的方法诗人不说自己因对月思乡而垂泪,却反说明月对己垂泪而自己的思乡之念,已形象地寄托于月亮这个物象之中 ③融情于景汉月”高照,“胡沙”无边,遥相对应,天上地下的景物融成一片,更衬托出孤身一人在苍凉沙漠上行进的困难 ④“费”字炼字极佳诗人没有直接写沙漠夜行的困难,而用“费马蹄”间接表达,“马蹄”之“费”,明指对马蹄的磨损,暗含沙软难行,足见行进的困难。
⑤运用对偶的手法两联对仗工整,而且上下句意义互补,上句“汉月”,下句“胡沙”,点明了月照沙漠的情景(或,“愁地尽”与“觉天低”互补,点明沙漠的广袤,路途的遥远),丰富了表达的内涵 ⑥用典贴切,内涵丰富一是点出张骞出使西域与诗人戍边的自然环境接近,二是用这个典故寓指简直要走到天地的尽头,表现路途遥远 (2)诗人通过自己由长安人安西时的情景和在军帐中与临行的李判官痛饮,以及酒酣作书,托李判官带回的细节描写,表达诗人不畏困难、远戍边疆的报国之心(或暗含了李判官人京,旅途困难,须多保重之意),抒发了思念亲友的乡思 这首诗本为送李判官入京,却先从自己从长安入安西着笔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说自己在天宝八年受高仙芝之聘,不远万里,从长安来到安西安西,在唐代是一个十分遥远、荒凉的所在,不少人视为畏途,而诗人为实现一身报国志心甘情愿地前往这个遥远荒凉的地方在“一身”与“万里”的悬殊中,表现出作者惊人而又超人的胆魄和勇气;同时,“一身”也包含离别家乡亲人之意,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从”、“向”二字的连用,又表现出作者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的气概两句起得十分有力,着墨不多,但却内涵丰富而又形象鲜明,为下面详细描写安西情形作了自然的导引。
中间两联,是全诗的重点,作者着重写了来安西途中的所见所感颈联“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写星夜兼程赶路的情形在长安与家人见惯了的一轮明月,此时却独挂在沙漠上,显得有几分愁惨,仿佛在对人垂泪一样这里不说自己因对月思乡而垂泪,却反说明月对己垂泪而自己的思乡之念,已形象地见于言外这也是将明月拟人化,赋予无生命的月亮以活泼的人格,给在沙漠上行进的孤身一人作陪衬,使得天上地下的景物融成一片,遥相对应,别有情致在夜中行进,松软的沙子使坐骑格外吃力,“费马蹄”三字,既指对马蹄的磨损,更有沙软难行之意,足见行进的困难,但作者仍然奋进不息接着,颔联一方面承接颈联,继续写行进,同时又一转,从夜间过渡到白天:“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这一联景象十分逼真、壮阔上句用张骞出使西域寻找黄河源头的典故,意喻简直要走到天地的尽头;通过沙漠时,觉得天也格外低矮了这里面,既有对旅途艰辛的描写,但更多的却是从一个刚从内地来到西北边陲的人的眼中,以惊愕的神情,来描写那未曾见过的新奇而壮阔无比的景象,其中饱和着作者对新鲜生活的追求和对边疆的热爱,充满着由衷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