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模拟题及答案

上传人:鑫** 文档编号:256459799 上传时间:2022-02-1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5.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政策学模拟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公共政策学模拟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公共政策学模拟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共政策学模拟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学模拟题及答案(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政策学模拟题及答案 综合模拟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在此题的第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项选择不给分。每题1分,共25分1公共政策学的探究对象是公共政策 公共组织 。 非强制型公共组织 半强制型公共组织 。 政策系统 公共权力机构2经济仲裁委员会属于强制型公共组织 司法机构 3、现代公共政策分析的定性方法主要依靠政策分析和决策参加者的学问、经历和判定,这一方法的核心是 专家技术或称智囊技术 价值分析理性分析 效果分析4在决策探究中指出“决策的科学根底,一是它的科学程序,二是科学方法,三是牢靠的信息”的是 。德洛尔李铁映 药师寺泰藏

2、张金马 。5、国家权力履行其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是通过 阶级压迫 对外扩张 制定公共政策 开展经济 6、现代政府的根本活动方式就是 制定和实施政策 制定和评估政策 公布法令 管理社会 7、从当前我国的现实状况看,制定公共政策的最重要主体是 中国共产党 国务院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 最高人民法院8、政策法律化事实上是一种什么过程 。 立法过程 行政过程 司法过程 政策制定过程 。 1 / 23 9“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存在差距”导致 。社会问题 公共问题 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10、要到达真正的方案多重化要求,使政策方案的设计合理,就要求所设计的多重方案 。 尽善尽美 彼此独立 相互穿插 相

3、互影响11、方案评估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它是事前评估,政策方案评估的一种最根本的方法是 。 事后评估 可行性评估 预料性评估 效益评估12、为在必须程度上表达理性决策模式的应用,须要最终选择者充分重视 。 个人决断的作用 各方面利益的平衡 科学分析的价值 伦理道德 13、在当代中国行政决策一般实行的是 。 民主集中制 行政首长负责制 全民公决制 集体确定制14、在政策执行机构和人员之间出现“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等步调不一、协调困难主要是因为 。政策问题的困难性 执行打算不充分 执行者的利益驱使 监视机制不健全 。 15、当代公共政策分析的主流为 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理性分析 辩证分析16、

4、脚本写作的根底为 一系列假设 。 某一个假设 政策 将要实现的环境和各种条件 17在公共政策学开展的其次阶段,以德洛尔为代表的学者对拉斯韦尔等学者倡议的如下方法论作了全面指责 渐进主义 系统分析 2 / 23 行为主义 统计分析 18提出有限理论性的学者是 德洛尔 西蒙 拉斯韦尔 韦伯19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的是 公共问题形成 政策方案的制定 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20关于政策与理论的关系、政策与实践的关系的不正确表述是 政策的理念依据是社会实践 实践须以政策为启程点 政策是理论的详细化 理论是政策的指导思想21不属于政策实施阶段的环节是 政策执行 政策宣示 政

5、策调整 政策修正 i22以下四项,不属于政策方案设计原那么的是 方案为多数人认可 方案紧扣政策目标 方案切实可行 规划多重方案。 23价值分析法属于公共政策分析方法中的系统分析方法 定量方法 现代实性方法 类别分析法24公共政策探究组织的最主要作用是开展根底理论探究 作为决策支持系统 。进展国内外学术沟通 执行公共政策。25在朝鲜斗争爆发前,曾对中国出兵作出精确预料的美国公共政策询问机构是美国经济开展委员会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 兰德公司美国总统科学询问委员会二、多项选择题在此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正确答案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少选、多项选择不给分。

6、每题2分,共10分。1公共政府问题的根本内容有 。客观的社会现实 问题的觉察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团体与组织活动 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3 / 23 2公共政策问题的根本属性有 。关联性 历史性主观性 动态性 。 人为性3、行政手段作为一种重要的政策执行手段,其显著特点有权威性 标准性强制性 稳定性对象的有限性与时效性4、从政策评估标准的详细内容来说,事实标准的详细内容有 。政策效率 政策效能 执行力 政策效益回应的充分性5、决策询问的功能有 。 探究询问功能 政策分析功能 培训人才功能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决策过程与决策行为的关系。答:政策过程与决策行为的关系

7、:决策行为,就是政策的干脆的主体确定做什么和怎么做,并预料和设计行为的结果,也就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政策过程探究就是分析政策主体如何认定政策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要到达什么目标或目的,为到达目标拟采纳什么样的行动方案,该方案的组织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如何,哪些因素对方案的实施造成影响,实施结果与政策目标是否相同以及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缘由。综上所述,公共决策行为是一个由一连串相互连接的阶段、环节或程序组成的完整的政策过程。政策过程是一个自始至终不断地进展选择的过程。2、简述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答:管制功能:政策主体要制约,制止对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或者说要使政策对象不发生政策主体不

8、愿见的行为,就须使政策对政策对象的行为具有管制功能,这种功能通过政策的条文表现出来。 引导功能:为了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开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 调控功能:政府运用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所出现的各种社会冲突进展调整和限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安排功能:公共政策具有价值或利益的安排功能。 参加决策功能 政策协调功能 4 / 23 3简述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答: 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有:1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2政策影响的广泛性;3政策资源的混合和政策重叠;4政策主体有关方面人员的抵抗;5评估者主观动机上的错误;6政策信息系统不完备

9、;7政策评估所需经费获得不易;8决策目标的意识形态性。四、论述题20分论述国家机构、国家权力、国家职能与公共政策的关系。答:作为国家公共政策制定主体,国家机构是公共政策的最主要的、最干脆的制定者和生产者,它确定公共政策的层次、构造及效力范围;而内在于国家机构的公共权力的大小和职能的多寡那么制约公共政策的种类和数量。1国家机构确定公共政策的构造和效力范围。第一,国家的纵向组织构造确定着公共政策的层次。其次,国家的横向组织构造确定着公共政策的效力范围。第三,不同规格的国家机构所制定的政策在权威性方面是有差异。2公共政策的二重性由国家权力、国家职能确定。公共政策本质上其“二重性”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是

10、由国家权力、国家职能的二重性所规定的:国家不仅要履行其阶级统治职能,还要对社会公共事务进展政治管理。从根本上说,公共政策是国家推行政治统治的重要工具,也是国家对社会实施政治管理的重要手段。三公共政策的种类和数量由国家权力、国家职能所制约。国家职能与国家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的开展、社会的进步不断开展改变的。国家职能改变的总趋势是政治统治职能不断弱化,社会管理职能不断得到加强。与国家职能这一转变相联系,国家权力也经验了一个从专制性权力向根底构造性权力的转化。这两个改变从根本上确定公共政策类型上的改变:有关政治统治的政策数量相对稳定,而有关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政策日益增多。同时,随着国家职能

11、的膨胀,国家权力的大力扩张,公共政策的数量也随之剧增。五、案例分析题15分11019年6月初,某市一名初三学生因不堪承受过重的学习压力在家中自杀身亡。此事务在广阔市民中引起剧烈反响。中小学学生负担重、压力大的问题一时成为公众争论的中心话题,也成为媒体关注的重点。该市的日报、晚报、电视台、电台就此事务做了大量报道,反映了学生、家长、老师、中小学负责人以及有关专家等多方面的看法。尽管对此事务见仁见智,看法不完全相同,但大家普遍认为,政府应尽快采纳适当措施切实减轻中小学学生负担。为此,该市政策就此问题特地召开了一次会议,指示市教育局在两个月之内拿出一个减轻中小学学生负担的详细方案。11019年8月末

12、,在征求 5 / 23 第五,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吩咐。2、中国公共政策在纵向构造上的形式构成为:中国政策国家政策、地方政策、基层政策。1依据现行宪法,当代中国根本政策的制定权属于中心,地方政策的制定须在中心指导下进展,地方政策只是中心政策的详细化。2从形式上看,我国的地方政府有省、市、县、乡四级,鉴于乡政府不具有政策制定的功能,而根本上是执行政策,我们将乡政策从地方政府中划出“基层政策”,其它三级政府的政府为“地方政策”。 3地方政策、基层政策仍具有必须的能动性。4中心政策具有明显的全局性,称之为宏观政策,地方政策具有明显的中观性,基层政策那么是微观政策。五、案例分析题15分市依据国务院11016年公布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第19条的规定“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对利用贷款或者集资建立的大型桥梁、隧道等,可以在必须期限内向过往车辆军用车除外收取通行费,用于归还贷款或者集资款”。于2002年7月1日凌时起,对其主城区7座跨江大桥实行收费年票制,其中由该市路桥公司管理的3座桥中的一老桥属政府税收拨款于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