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大全150字?篇一:成语故事大全 成语故事大全(摘录) 1、爱屋及乌 这个典故出自《尚书大传.大战》殷商末代的纣王是个残忍无道的昏君当时的西部诸侯之头领姬昌,因反对纣王被囚禁出狱后,姬昌回到周的都城岐山,称周文王,要推翻商朝他聘请姜尚(姜太公)为军师,起先扩军备战,并迁都丰邑(今陕西省)不久,周文王去逝,其子姬发继位,称周武王他联络几个诸侯,出兵伐纣大军渡过黄河,直逼商朝京城朝歌商纣王早已失尽人心,朝歌很快被攻克,纣王自杀纣王虽死,敌人并未完全肃清周武王召见姜太公,请教如何处臵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能否使局面安定下来姜太公答道: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之鸟;不爱人者,及其胥余就是说,假如宠爱那个人,就连他屋顶上的乌鸦也喜爱;假如不爱那个人,就连他住处的墙壁也厌烦姜太公的主见是要把敌对分子彻底歼灭 后来,这个典故常被人们用作描述因为深爱某人,连带也宠爱他的亲属挚友等人这种现象 2、安乐窝 这个典故出自《宋史.列传.道学一.邵雍》邵雍字尧夫初到洛阳的时候,住在四面透风的破房子里富弼、司马光和吕公著等各位贤人,被罢官以后也住在洛阳平常他们很敬重邵雍,常常跟邵雍来往,而且为邵雍买了园田与住宅。
到了农时,邵就自己去园田耕种与收割,但收获下来的粮菜,只够一个人的吃用和换取必备的衣裳为表示安贫乐道,不求荣华富贵,邵雍把自己的住处叫作安乐窝早晨起来,点好香坐着休息,到了傍晚,自己便斟上三、四杯酒喝下,略微有一点酒意就行了,但从不喝醉爱好来了,他就吟成诗章,然后又放声朗诵每到春天和秋天,邵雍就到洛阳城里去游玩刮风下雨是不出门的出去的时候,就坐一辆小车,让一个人拉着,心里想到哪儿,就到哪儿官宦人家的 人一听出他的车音,就争着出门等候迎接这些人家的小孩子与奴仆,也喜爱他来,相互说:我们家的先生来了他们就不再称呼邵雍的姓名了他在这些人家,有时竟一连住上两宿方肯离去有一些好多事的人,便在自己家里仿照邵雍的安乐窝,盖一处房舍,等邵雍来了住,他们把这房子称作邵雍的行窝 现通常用此典故比方安逸舒适的生活 3、暗中摸索 这个典故源于于唐.刘束的《隋唐佳话》唐朝时,大臣许敬宗为人特别自傲轻慢,凡属他见过的客人,尽管经人介绍,也经常遗忘很快,假如再见面犹如生人一样有的人就讥讽他记性太差了许敬宗则回答说:像你这样的人,我当然很难记住但是假如遇到像南朝的何逊、刘季绰、沈约、谢兆等闻名学者,我即使在黑暗中摸索,也能分辨出来。
现通常用此典故比方没有师傅或门径,独自探究学问或技术的驾驭与创建 4、按图索骥 这个典故载于《汉书.梅福传》在春秋时代秦国,有个相马专家叫伯乐,原名孙阳他擅长识千里马并写了一本《相马经》伯乐的儿子死读《相马经》,根据书中所说的马的样子去找寻骐骥良马有一天,在望见一只大蟾蜍,他便兴奋地对伯乐说:爸爸,这是一匹良马,眼睛和额头跟你书上描述的差不多,就是蹄子不大一样伯乐知其子之愚,转怒为笑地说:此马好跳,不堪御也(无法驾驭) 这个典故比方做事情拘泥教条,不能理论结合实际 5、鳌戴 这个典故出自《列子.汤问》渤海的东面,不知几亿万里,有一大壑,其实是无底之谷,把它叫作归墟八方及中心的水、天河的水,都流入其中,而水无增减其中有五座山:一座叫岱舆、二叫员峤、三叫方壶、四叫瀛州、五叫蓬莱这山凹凸四周达三万里,其山平顶达九千里五山相隔的空间有七万里广远,这样相与为邻居其山之上看到的都是金玉,山上的鸟都是白色像珠玉般光彩的树木丛生,花朵和果实都有味道,吃了都不老不死所居住的人都是有道的仙人的后代,一早一晚飞来往去的仙人不行胜数而五座山的根没什么附着,常常随潮水的波涛上下波动,不能短暂停自动荡。
仙圣认为五山动荡担心是患害,告知了天帝,天帝担忧五山随波流往西极,仙人们失掉居所于是吩咐人面鸟身的禺强神,让海中的十五只大鳖抬头背负大山,一再轮换,六万年一替换,五座大山才停息不动 后遂以鳌戴比方负荷重任,或以表示感恩戴德 6、阿娇失宠 这个典故出自《昭明文选》卷十六《赋.长门赋》汉武帝刘彻的妻子陈阿娇特别得宠,被立为皇后但后来陈皇后始终未生下独生子,她又嫉妒别的宫妃得宠,便暗中搞媚术和巫盎(用巫术诅咒的方法)害人所以被汉武帝废弃,逼令住在长门宫中她悲苦愁闷,想复原过去皇后的地位听说蜀郡成都人司马相如,是妙笔生花的大作家,就奉献一一百零一零一斤黄金给司马相如和他妻子卓文君,请他们买酒喝托司马相如为她写一篇能解脱苦闷生活的文章司马相如就写成了《长门赋》,呈献给汉武帝,劝导他不记旧怨,重新和好由此,陈皇后又得到汉武帝的宠爱 现通常用此典故比方有美无人赏、有才无人用的冷落境遇 7、安步当车 这个典故原载《战国策.齐策》战国时,齐国有个叫颜蜀的人,很有才能,不愿做官,宁愿隐居在家有一天,齐宣王召见他并用非常高傲的口气说:蜀,过来!蜀站立不动,也叫道:王,过来,齐宣王大怒,高声喝道:究竟是国君名贵还是文士名贵?蜀笑道:当然是文士名贵,国君有什么名贵的。
颜蜀讲了一个例子:从前秦国攻打齐国,路经鲁国,为了爱护名士柳下季的坟墓,秦国号令全军:谁要毁坏坟墓五十步以内的草木,马上处死进入宋国时又下令:谁要杀了齐王,封他为万户侯,赏金千镒可见,一个活着的国王还不抵一个死去名士之墓齐宣王无话可话,表示非常敬佩,接着便改换笑脸请颜蜀收他为弟子,劝颜蜀住到宫里,每餐都有肉吃,出门有车坐,荣华富贵享受不尽颜蜀回答道:我不要荣华富贵,宁愿\'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净贞正以自娱\'!意思是说:吃不起肉,可以晚一些吃饭,肚子饿了,饭自然就香;步行只要走得平稳,就好比坐车;只要不犯罪,清白正直就是名贵,不当官,可以自由自乐 这个典故旧时表示文人安于贫苦生活费的清高思想现在只用其字面意义,形容不乘车而从容步行的乐趣 8、安稳无恙 这个典故源于《国策.齐策》战国时,齐王派使臣出访赵国赵威后接见了这位使臣,一见面,赵威后便问:今年你们齐国年成好吗?老一百零一姓好吗?齐王好吗?齐国的使臣一听心里很不兴奋,就对赵威后说:我是奉齐王之命来贵国的,现在你先我年成,再问一百零一姓,最终才问到国君,这不是先贱后贵,贵贱倒臵吗?赵威后听了连连摇头:不!假如没有好年成,老一百零一姓就过不上好日子,假如没有老一百零一姓,哪里还有什么国君?我不这样问你,莫非让我舍本问末,本末倒臵吗? 现通常用此典故,形容很平安,没有受到什么损害。
9、安如泰山 这个典故见于《文选.枚乘<上书谏吴王>》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分封了一些同姓诸侯王其目的是想以血缘关系作为政治支柱,加强西汉王朝的统治但结果适得其反,诸侯拥有地盘,又有征收赋税、铸造钱币和任免相、太傅等以下官吏的权力,加之有的恃亲骄横、贪得无厌,野心膨胀,对中心政权形成了严峻威逼在分封的诸侯王中,刘邦的侄子刘濞被封为吴王他招天下亡命,冶铜铸钱,占城五十多处并宣布吴国不收农夫的赋税,引诱西汉政府直辖区的农夫到吴国谋生,在势力与野心越来越大的状况下,刘濞打算谋反这时吴王手下的一个郎中(官名)枚乘上书劝阻书中说:你(想谋反)的想法是很危急的,难于实现但假如变更想法则易于反掌,安如泰山但吴王刘濞不听枚乘的劝千枚乘便投奔了梁孝王 现一般用此典故比方事物的稳固、牢靠,不行动摇 10、按兵不动 这个典故见于《吕氏春秋.召类》春秋时候,晋国的赵简子打算进攻卫国,令部下史默去卫国探听状况,规定一个月之内必需回来但是始终过了六个月他才返回来赵简子问史默:你去卫国,怎么用了这么长的时间?史默回答:想得到利益,却会召来祸害,你还没有视察出来吗?现在卫国有蘧伯玉做相国,史鳅辅佐,孔子也在那里做客,子贡又在国君的面前谋划大事,国君很能听取他们的看法,可见卫国国君的助手多是很有才能的人。
赵简之一听这话,就打消了进攻卫国的念头,吩咐部队原地待命 现一般用此典故说明在军事上由于某种缘由,而不实行进攻或反抗的行动也用来比方对眼前事物抱着观望的看法,而拿不出方法来 篇二:成语故事大全 成语故事庸人自扰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成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成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忧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假如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损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假如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积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动,成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忧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说明,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兴奋;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兴奋 这个故事告知我们,不要有不必要的或缺乏依据的忧虑和担忧 毛遂自荐 公元前257年,秦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到 楚国去恳求援兵,同时缔结联合抗秦的盟约。
平原君确定带20个文 武双全的勇士同去,但挑来挑去,还缺一个人一个名叫毛遂 的门客自己举荐自己平原君觉得平常对他毫无印象,考问了他一 番后,牵强同意他一起去 貌不惊人的毛遂,其实是个能言善辩的人到楚国后,他和同行 的19个人谈论起天 下大事,井井有条,大家对他的学问和辩才都佩 服不已 平原君与楚平王会谈那天,两人从早晨始终谈到中午,还未谈 出结果19个门客十 分着急,毛遂便自告奋勇上殿去看看状况毛遂 按着剑镇定自若地走上了台阶楚王瞧不起他,要他退下去,他却 紫握剑柄,大步走到楚王面前说:“大王敢当着我主子的面对我如此 无礼,不过是倚仗楚军人多势众罢了但现在您跟我距离不到十步, 大王的性命驾驭在我手里,楚军再多也没有用: 接着:毛遂义正词严地从历史到现实分析了楚、赵两国的关系 ?说明赵国派使臣来缔约联合抗秦,乃是为了救助楚国,而不只是 为了赵国自己 楚王觉得毛遂说得有理,就与平原君一起实行了缔约仪式这 样,联合抗秦的大事圆满办成 平原君带一行人回到赵国后,和人谈起毛遂这次的功劳,感慨 万分他说:“我今后再也不敢谈论识别人才的事了我识别过的人 才,多达上千人,少说也有几一百零一人自以为天下真有本领的人都逃不 过我的眼睛,但却偏偏没有识别出毛遂先生的才能,毛先生一到楚 国,就使赵国的地位重于九鼎等国宝。
毛先生对楚国的那一席话,胜 过了一百零一万雄师!” 从今,毛遂受到了平原君的重用,被奉为上宾 这个故事告知我们,做人要懂得自己的优点,学会自己举荐自己,要有自信念,方能呈现自己的才能 画龙点睛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 超群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许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传闻,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 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活灵活现,惟 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栩栩如生 张僧繇画好后,吸引许多人前去观看,都赞扬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 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觉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恳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张僧繇说明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 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谁都不信任,认为他这样说明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 日子长了,许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张僧繇被逼得没有方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条白龙,只肯为另外两条白龙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