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6310663 上传时间:2022-02-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9.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绥化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绥化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绥化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绥化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铁拐李”传奇陈圣芳他,拄着拐杖,个子瘦瘦高高的,是一个流浪乞丐,身背很多口袋的褡裢,每天走村串户地乞讨,像一个行脚僧,人们背地里都叫他“铁拐李”。“铁拐李”讨米很特别,用手抓的米他是断然不会要的。原来一个刁顽尖滑的大嫂,把一只紧捏的空手放进米袋子,然后从他袋子里面带出一大把米来。铁拐李乞讨没有定性,走哪是哪。天黑了,随便睡在学校或者队屋廊檐下,将身子蜷缩成大虾米,囫囵睡去。当天放明时,又不知所踪了。而一方方的墙壁上,却用土坷垃划写满了诗文。湾子里的斋儒老先生曾经教过私塾

2、,他一手捻着他那稀稀落落的几缕白胡子,一边摇头晃脑地吟哦着,一脸的陶醉。“铁拐李”他有时也会给湾里的剃头匠几分钱,让剃头匠将他那乱茅草一样的头发理得顺顺当当的,但是他那飘然若仙的胡子他是一定不会剪的,而且,他每次去河边洗碗时,都会把胡子润湿,对着水面捋了又捋。然后把碗刷的贼亮,像猫子舔了似的。“铁拐李”虽然疯癫时六亲不认,举起拐杖见人就打,见狗就追。一旦安静下来,他又特别喜欢孩子。那天他在苕货家门口发现苕货在写字,便蹑手蹑脚笑眯眯地走了过去,在后面认真地端详着,并且细声细气地告诉苕货:你发倒笔了,这个勾是“利刀勾”,这个不是这样的,是“宝盖头”,上面没有一点他告诉苕货很多以后,当再遇见苕货时,

3、他还不忘在他的草稿纸上教几个字,过几天他回来时,他一定会考考苕货,如果苕货回答正确了,他会像变戏法一样,变出一把把花花绿绿的豌豆糖来,赏给苕货。有段时间,“铁拐李”突然不疯癫了,他居然背了一个上面印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毛泽东”的书包,一步一拐地走学校赶乡集,卖他用澴河潭坡上的泥巴做出来的口哨。那泥巴做的口哨的确精妙绝伦,有高音的,有中音的,也有低音的,五颜六色,煞是好看。如果哪个小朋友吹的好,他会摸摸他的小脑袋,笑眯眯地说,拿去吧,不要钱。得到哨子的孩子像过年般的高兴,于是刹那间,满湾子从南到北都是“蛐蛐”般忽高忽低的泥巴口哨声。不过,他尤其喜欢苕货,他看见苕货往往会送他几个五颜六色的泥巴哨,

4、并且还要当面给苕货做示范,同是“蛐蛐”几声,却别有一番韵味。等到学生上课后,他就默默地站在教室的廊檐下,看着琅琅读书的孩子,一脸笑意。有一次,他在走廊小黑板前伫立良久,然后捡起地上的粉笔头,在黑板上涂改起来。一个老师发现了,便吼了几声,吓得铁拐李一溜烟跑了。那老师过来一看却愣住了,原来他修改了一处语法错误。从此以后,这位老师便特别关注起铁拐李来。有一天,他路过铁拐李寄住的废砖窑时,看到一个漂亮的城里女子,对着铁拐李声泪俱下地说着什么,而他却有滋有味吃着讨来的米饭,理也不理。后来那女子伸手去拉铁拐李,不料一下子惹恼了他,他挥舞着拐杖,吼道:“你滚,你滚,我不要你管”那位老师忙躲到一边,看见那女人

5、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废砖窑。后来听人说铁拐李原来是一所大学的教授,因为说错了一句什么话划成右派,加上妻子闹离婚,所以就成了流浪的疯子;还有的人说,那个女人是他的学生,很是崇拜他,知道了恩师落脚地后,踏破铁鞋不远千里赶到这里打这天起,铁拐李就突然从人们的视线里悄然消失了。开始还有人念叨一下:铁拐李好长时间没有来讨饭哩?再后来,铁拐李这个名字就像从澴河上游冲下来的一截树枝,在河湾汊里打个转顺流而下,一去无踪。而当“铁拐李”这个名字,再次被人提起时,已是十几年后的一天了。那天,已考取博士生的苕货,给家里寄来一张他和导师以及师母的合影。邻居们呼啦一下子围过来看,马上有人说:“咦!师母好年轻啊,怕要比导师

6、年轻不少哩。”突然有人叫了一声:“这苕货的导师,有点像铁拐李呢。”大伙围过来一看,“呵呵,别说,还真有点像哩!”马上就有人说了:“瞎说,一个要饭的,一个是导师,八竿子也打不着呀!”苕货娘说,那好办,我打电话问问就知道了。于是苕货娘在一圈人的注视下,拨通了电话:“喂,苕货,我问你一件事情哈”(选自2015年中国小小说精选)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小说第一段,运用白描手法,简要勾勒了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和生活状况,并交代了“铁拐李”这一外号的由来。B小说中的“苕货”其实并不“苕”,是理解作品的重要线索人物。“铁拐李”教他写字,送他泥巴哨子等情节,很好地凸

7、显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C“铁拐李”虽以乞讨为生,但却不要手抓的米,还在墙壁上写满诗文,表现了他的孤高自傲以及与时代的格格不入。D小说中的多处细节描写,如“铁拐李”背的书包、漂亮的城里女子的出现等,暗示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揭示了“铁拐李”人性扭曲的社会原因。E该小说讲述了“铁拐李”颠沛流离的生活。全文结构紧凑,情节不蔓不枝,语言朴素精炼,体现了作者较高的叙事技巧。8“铁拐李”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9这篇小说在构思上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参考答案:7CD 8不修边幅,举止特别。瘦高个,居无定所,以乞讨为生,头发虽理得顺当,却不剪胡子。 能诗能文,学识渊博。经常在墙壁上题写

8、诗文,还帮学校老师改正语法错误。 对孩子有爱心和耐心。一笔一划地教“苕货”识字,用豌豆糖奖励孩子的进步。 富有生活情趣。潦倒落魄时,用泥巴做口哨,还吹出不同的声音。 9伏笔设置巧妙自然。能写诗文暗示“铁拐李”与众不同,纠正老师的语法错误再显人物特别,漂亮的城里女子的来访,更为人物身份的揭示与命运的转变设伏。 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主人公“铁拐李”乞讨时的艰难处境让人怜悯,帮助孩子时的满足让人心生敬佩,突然的消失让人忧虑,“苕货”寄来的照片让人释然。 结尾留白耐人寻味。“铁拐李”如今的境况并不直接说出,而是通过一张照片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使小说更有可读性,使作品的主题更加深刻。8试题分析:本题是变相

9、的考查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不修边幅,举止特别;能诗能文;对孩子有爱心和耐心;富有生活情趣。9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探究题,探究小说的构思特色。主要是设置悬念,阐述的时候有波折,结尾留下想象的空间,耐人寻味等。点睛:小说的结构特点: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2.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离 婚 鲁迅庄木三和他的女儿爱姑刚从木莲桥头跨下

10、航船去,船里面就有许多声音一齐嗡的叫了起来。“木公公上城去?”一个蟹壳脸的问。“不上城,”木公公有些颓唐似的,“就是到庞庄去走一遭。”“也还是为了爱姑的事么?”好一会,八三质问了。“还是为她。这真是烦死我了,已经闹了整三年,打过多少回架,说过多少回和,总是不落局。”“这回还是到慰老爷家里去?”“还是到他家。这回连城里的七大人也在。”“七大人?”八三的眼睛睁大了。“他老人家也出来说话了么?那是。其实呢,去年你们将他们的灶都拆掉了,总算已经出了一口恶气。况且爱姑回到那边去,其实呢,也没有什么味儿。”他于是顺下眼睛去。“我倒并不贪图回到那边去,八三哥!”爱姑愤愤地昂起头,说,“我是赌气。你想,小畜生

11、姘上了小寡妇,就不要我,事情有这么容易的?老畜生只知道帮儿子,也不要我,好容易呀!七大人怎样?难道就不说人话了么?他不能像慰老爷似的不通,只说是走散好走散好。知书识理的人是讲公道话的,我倒要细细地对七大人说一说我这几年的艰难,且看七大人说谁不错!哼!要撇掉我,是不行的。七大人也好,八大人也好。我总要闹得他们家败人亡!慰老爷不是劝过我四回么?连爹也看得赔贴的钱有点头昏眼热了。”八三被说服了,再开不得口。船在寂静中前进,“木叔,你老上岸罢,庞庄到了。”船家说道。木三跳上岸,爱姑跟着,向着慰老爷家走。他们跨进黑油大门时,爱姑不由得局促不安起来了,连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不一会,她已经和她父亲跨进慰老爷

12、家客厅的门槛去了。客厅里有许多客,在这中间第一眼就看见一个人,这一定是七大人了。虽然也是团头团脑,却比慰老爷们魁梧得多。再向四处一看望,只见她后面,紧挨着门旁的墙壁,正站着“老畜生”和“小畜生”。慰老爷转脸向庄木三说话:“我没有这么大面子,说不通。七大人是最爱讲公道话的,你们也知道。现在七大人的意思和我一样:走散的好。七大人说,两面都认点晦气罢,叫施家再添十块钱:九十元!”“”“九十元!一添就是十块,这话只有我们的七大人肯说。”七大人睁起细眼,看着庄木三,点点头。爱姑觉得事情有些危急了:“七大人是知书识理,顶明白的;”她勇敢起来了,“不像我们乡下人。我是有冤无处诉;倒正要找七大人讲讲。自从我嫁

13、过去,真是低头进,低头出,一礼不缺。”七大人对她看了一眼。“我是三茶六礼定来的,花轿抬来的呵!那么容易吗?我一定要给他们一个颜色看,就是打官司也不要紧。县里不行,还有府里呢我就拼出一条命,大家家败人亡。”“那倒并不是拼命的事,”七大人这才慢慢地说了,“公婆说走!就得走。莫说府里,就是上海北京,就是外洋,都这样。”爱姑觉得自己是完全孤立了;爹不说话,弟兄不敢来,慰老爷是原本帮他们的,七大人又不可靠。但她在胡里胡涂的脑中,还仿佛决定要作一回最后的奋斗。可她打了一个寒噤,连忙住口,因为她看见七大人忽然两眼向上一翻,圆脸一仰,细长胡子围着的嘴里同时发出一种高大摇曳的声音来了。“来兮!”七大人说。她觉得

14、心脏一停,接着便突突地乱跳,似乎大势已去,局面都变了;她这时才又知道七大人实在威严,先前都是自己的误解,所以太放肆,太粗卤了。她非常后悔,不由的自己说:“我本来是专听七大人吩咐。”全客厅里是“鸦雀无声”。她的话虽然微细得如丝,慰老爷却像听到霹雳似的了;他跳了起来。“对呀!七大人也真公平;爱姑也真明白!”他夸赞着,便向庄木三,“老木,那你自然是没有什么说的了,她自己已经答应。我想你把当年的红绿帖(旧时男女订婚时两家交换的帖子)是一定已经带来了的,我通知过你。那么,大家都拿出来。”慰老爷将两份红绿帖子互换了地方,推给两面,算是离了婚。庄木三数着洋钱。爱姑见一木棍似的那男人进来了,将小乌龟模样的一个

15、漆黑的扁的小东西(鼻烟壶)递给七大人。 (有删改)一九二五年十一月六日10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七大人知书达理,讲公道话,让施家给了庄木三和爱姑九十元的赔贴的钱,便使原本仗着有理、准备大闹的爱姑,依从了七大人的调解,无声地降伏了。B. 爱姑理直气壮,因她是三茶六礼定来的,花轿抬来的,到了婆家又“低头进,低头出,一礼不缺”,对方没有理由“撇掉”她。她所依据的是自己的婚姻和行为完全合乎传统的“礼”,而不是男女平等、婚姻自主。C. 在结尾处,爱姑与出场时桀骜不驯的形象完全不同,临末乖乖地说“我本来是专听七大人吩咐”,这些场景,无不充满讽刺。D. 庄木三早就带来了红绿帖,可知事先庄木三已经同意女儿离婚,他和慰老爷业已通好了气,这次是专程来拿钱的,可见庄木三比爱姑要通情达理。E.“来兮!”七大人说。这句话表明七大人见爱姑振振有词,是想叫人来威吓她。11.赏析文中划线句子。(6分)七大人忽然两眼向上一翻,圆脸一仰,细长胡子围着的嘴里同时发出一种高大摇曳的声音来了。12.请依据小说相关内容,概括爱姑的形象的特点。(6分)13.结合全文,分析爱姑最终屈服的原因。(8分)参考答案:10.B、CA、七大人那句“公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