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曾国潘家书》后的读书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曾国潘家书》后的读书心得(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曾国潘家书后的读书心得 曾国藩家书并不是长篇大论,也没有精工巧思,但是到处充溢了朴实的人生哲理,是一本可以坐下来细细品读的好书。下面我给大家带来阅读曾国潘家书后的读书心得,盼望大家喜爱! 阅读曾国潘家书后的读书心得1 曾国藩是晚清中兴之名臣,近代圣学之儒宗,“文章道德,冠冕一代”,被后人称“半个圣人”。读曾国藩家书可以深刻体会到曾文正公在“修身齐家,治兵用人”等方面的成就,亦可以深刻感受到曾文正公不懈奋斗的一生。十年的太平天国运动,他成就了自己,也扶晚清大厦之将倾,最终虽未能出将入相,但亦可称得上一代之名臣儒宗。 首先,在修身方面,讲求“勤敬”,勿傲勿惰,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且要做一个“劳
2、谦廉”的君子,后来又讲“倔强明强,崇俭虚心,豁达冲融”等内圣之法。 其次,在治学方面讲究“专恒”,曾文正公说:“用功譬如掘井,多掘数井而不及泉,不如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在读经史方面,他教育子弟:“要打算好,每天至少读二十页,不必穷尽经义,幸免两天打渔三天晒网的状况,有的人甚至一生也未能读完十三经。”教育子弟用功读完经书。他还说:“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第三,在治家方面。有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有持家八字决:早宝考扫书蔬鱼猪。还讲,人生并不是总以功名为第一,孝劳亦可也。教育子弟间和谐时讲,“未闻有兄弟不和而家业兴隆者,未闻有兄弟和而家业不兴者”总之,治家第一要孝
3、,其次要兄弟和谐。 第四,在用人方面。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天国之时,但凡自己亲自带着打的仗,是“屡败屡战”,而但凡他手下大将打的仗多数都是成功的。石达开曾经评判曾国藩:“虽不善战,而能识拔贤将,规划周密,起事以来未曾闻也。”曾所编冰鉴即是观人识人之书。 曾国藩的经世致用之学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问源泉。假设能善学善用,那么对我们来说将是受用无穷的。 阅读曾国潘家书后的读书心得2 说起曾国藩,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在清朝的政治作风,想到的是他政治方面的成就。然而,其实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即将崩溃倾倒的清
4、王朝又持续了60多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表达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曾氏家族,素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训诲。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很多可取之处。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简朴、独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这是近代志士仁人喜闻乐见公认的一句名言。自近代以来曾国藩
5、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了一整套“守穷”的官场绝学。“穷为保官之道,穷为善身之道”这是他的一个信条,这信条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写一副对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来鼓励自己,一生做个“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的守穷廉政的好官。在家书里可以看出,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能教育和照看好弟妹,爱护入微;曾国藩更是慈爱的父亲,是儿女的好典范。 他的家书讲求人生志向、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今人看来高不行攀的。在骨肉亲情日渐冷淡、邻里亲戚形同陌路、人情冷漠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里,谨慎地读读曾国藩家书的确有劝世化俗的价值
6、,真是值得每个人一读,尤其对当今的富二代教育大有裨益。自古看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多因纨绔子弟的“文官爱财、武官怕死”丢了世袭荫泽。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一批闻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管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学理论,他写出的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个朝代的文坛,可谓是道德文章冠冕一生的人物。 读罢曾国藩家书,我油然而生的除了钦佩还是钦佩! 阅读曾国潘家书后的读书心得3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他一生严于治军、治
7、家,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治理湘军、洋务运动)和最有争议的人物(天津教案、镇压太平天国)。作为汉族人,他能在满清的统治下官至一品,同时言、行、德又为后人所传颂。因此,作为这样一个影响深远的人物,他的思想和学识都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其中曾国藩家书作为其代表作,与傅雷家书、一生忠告并称三大家书。曾国藩家书分为修身篇、劝学篇、治家篇、理财篇、交友篇、为政篇及用人篇。 修身篇中:“凡人作事,便须全部精神往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行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忧为用。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通,行得通也” 劝学篇中:“盖世人
8、读书,第一有志,其次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那么断不敢为下流,有识那么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那么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行。” 交友篇中:“凡事皆贵之,求师不专,那么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那么博爱而不亲,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涂以扩其只,亦无不行,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那么大不行。” 当然,曾国藩是功还是过,后人如何评价,历史终究是客观和公正的。正如丘吉尔所说:“建筑师造就了建筑物,建筑造就了建筑师。”对于曾国藩,历史造就了曾国藩,曾国藩也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 阅读曾国潘家书后的读书心得4 本学期,有幸读了曾国藩家书,让我感受颇深,曾国藩的家书行文沉着镇静,随想而至,挥笔
9、自如,在看似平淡的家常中隐藏真知灼见,极具劝服力和感召力。从中,可以感知其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理财、治学、治军、为政等各个方面,真实而又细密,平常而又深化,可谓字字良言,句句妙语。 在家书中让人感觉他是一个对子女的学习教育特别严格的父亲。他许多家书中都要求其子,把日常练习的字,诗词等作品寄给他看,然后,他再依据他们的学习状况加以指导,他指出“读书宜专,习字宜恒”。同时他也是一个慈祥的父亲。一次其子久病不愈,他信中细致询问有没有在吃药,吃了什么药等等。还建议要想身体安康关键是平常要加强熬炼,不能一味的靠吃药,“饭后千步走”是个不错的健身方法。 曾国藩作为国之栋梁,人们眼中最好的儿
10、子、最好的哥哥、最慈爱的父亲,其后世子孙中大师级人才辈出,遍布海内外。曾国藩的家教或许给出了答案。在曾国藩的330多封家书中讲求人生志向、道德修养。他说:“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的君子”。与曾氏家教比拟,我们不难发觉我们的教育目标发生了偏差,我们过分的重视了“才”的教育,无视了“德”的教育。什么是曾国藩所说的“君子”呢?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已有定论:“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皆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者谓之君子,才胜德者谓之小人”。愚人缺乏为社会患,小人却是社会的大患,“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缺乏,以至于颠覆者多矣!”。振聋发聩,值得我们深省呀。 我们的小学
11、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的“重负”主要来源于学数学、学写作、学英语、学各种各样的特长与曾氏家教比,我们的道德教育大都停留在空谈、口号的层面。小学教育应当是生活教育,教育孩子们明白人与人的关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兄与弟的关系,知道人与人的关系才能把人做好。让孩子们明白自己的身份,应当尽什么义务,应当行什么礼节,这就是教育。曾国藩家书中对弟子的教育也是从生活行为入手,着眼道德造就。而我们今日的教育却把这些忽视掉了。再穷也要富孩子,致使很多孩子生活不能自理,不知道生活的艰辛,追求享乐,攀比虚荣。很多孩子也习惯了自己的中心地位,人人为我,我还为我,极度自私。这样的孩子都不懂也不会去尊敬自己的父母,“
12、孝”是“仁”的根底,不懂得尊敬自己的父母,又怎么会爱他人、爱祖国。对家庭失去责任感,又会去担负什么社会责任呢?不“修身”怎能“齐家”何谈“平天下”。 我建议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挚友都来读一下曾国藩家书,这些书信中富含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阅读曾国潘家书后的读书心得5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不缺食物,不缺科技,不缺上帝,每一个智人就是自己的“智神”,对神的崇拜早已转为对人的崇拜。可还是觉得我们这个时代缺了点什么。 读完曾国藩家书,我找到了答案:我们不乏时代弄潮的志气,却缺少对优秀文化传统的坚守。 曾国藩在写给父母及后代的家书中无不流露出对家族的深情,秉承先人遗训,温顺敦
13、厚的家风和管用有效家训,让他在云谲波诡的近代社会矗立不倒,对家族的坚守和责任敦促他思索使家族得以兴隆持续的方法,并在这样的思索中不断省察自身,使得自己既保存了中国传统文人的倔强风骨,也能很好地顺应了时代的开展的趋势,从而成为洋务派的主要领导者。 曾国藩教育儿孙“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其次要有识,第三要有恒。”这是对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当时他身处的时代的重新解读。他告诫儿孙要有志,存图强报国之志;要有识,要放眼世界,广学博览;要有恒,做人做事不得心浮气躁,勿被西方崇尚效率的思潮磨灭了韧性。这既是曾国藩对传统士人精神的坚守,又对其给予时代精神的表达,可以说,这是一种顺应时代潮流改变的
14、文化自信,也是一种既不自暴自弃也不妄尊自大的中庸平和的才智。 回望曾国藩身处的时代,那是一个如分娩般剧痛与盼望并存的时代;注视当下我们自己的时代,不也同样是超越与危机并存的时代吗?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历史,而又如何不被时代裹挟,“从自己身上超越这个时代”?这是值得每一个当代人深思的问题。 我想,那就是要坚守优秀的文化传统,要以一种创新的不迂腐的看法去坚守和传承,不忘过去,与时俱进,方得始终。 尤瓦尔赫拉利在将来简史中说:“探究历史最好的理由:不是为了预料将来,而是为了摆脱过去,想象另一种命运。”此言道出了人类渴望超越过去的看法,但或许我们在回望历史时,也须要在其中沉淀一些如金子般宝贵的东西,以一种宏大的历史观活着,人才不至于在新时代洪流中被沉没或埋汰。 读曾国藩家书,回望历史,立足自身,坚守优秀的文化传统,我们更能在无限延长的时代里找准自己的价值和定位,才能不负时代不负国。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