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教案模板6篇

上传人:wd****9 文档编号:256153774 上传时间:2022-02-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6.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教案模板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水教案模板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水教案模板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水教案模板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水教案模板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教案模板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教案模板6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热门】水教案模板6篇【热门】水教案模板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水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水教案 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增长如何保护水资源的社会知识,掌握节约水、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过程与方法:在能力上,通过学生实践中的调查,培养学生简单的考察、研究能力。用做一做、算一算的活动,培养学生调查能力、处理信息和计算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懂得防止水资源的浪费和破坏是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单位的责任,增强节

2、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活动重点增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活动准备地球上水的分布、淡水比例挂图;调查生活中浪费水、污染水的现象。搜集一些水污染的图片。活动时间一课时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的特性和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今天在此基础,我们来学习主题活动三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二、学习新课:(指导学生了解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1、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水与陆地所占面积发现地球上的水很多,水的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2、探讨地球上可饮用的水的多少(1)师:我们地球上的水很多,是否都能饮用呢?(2)学生讨论(3)教师讲述: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地球上到处都是

3、水,但绝大部分是海水。淡水只占地球上水的百分之三,而这很少一部分淡水又主要分布在寒冷地区,变成冰川,南极是全球最大的淡水资源,能直接利用的淡水更少。(这里边讲解边用图表示)我国是一个贫水国家,南北水资源分布不均,西北地区由于水资源缺乏,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我们江苏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但人为污染严重,如果水资源得不到保护,结果将会怎样?3、调查研究(1)在生活与生产中,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和污染水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使用水的地方呢?(学生交流)(2)你们调查中发现了哪些浪费水和污染水的现象呢?(学生汇报课前的调查结果)4、教师小结: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很少,如果人为污染不加以控制,居民向水中

4、倾倒垃圾,工厂向水中排放有害废水,船只航行泄漏油污,农民使用的农药渗入水中,导致水污染越来越严重,可饮用水越来越少,人就会像沙漠中的旅行者,因缺水而死亡。动植物需要水,如果动植物饮用和吸收了受到污染的水,人食用了被污染的动植物,也会中毒甚至死亡,世界上曾发生过好几起重大的水污染事件。5、出示水污染的图片三、明理导行(进行保护水资源的教育)1、结合课本第45页的插图讨论:他们的行为对不对?为什么?2、你怎样来保护水资源?3、学生交流。四、活动延伸用手抄报、板报、宣传画、义务劳动的形式,做宣传活动,让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淡水资源、减少污染和浪费的现象。水教案 篇2导入1、认读生字卡片。2、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读思学习四五自然段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交流a、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1、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2、想像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b、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1、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2、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c、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

6、祝福他健康长寿。1、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总理祝福什么?3、练习说话:“一手一手”、“一边一边”【抓住重点词语深入思考,适时想象,使学生感受到总理的平易近人、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情谊。】朗读1、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2、指导读:练习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实践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

7、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写字练习书写其他六个字。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示范书写。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伴教锦囊1、傣族有人口162万多人,主要聚居在西双纳州和德宏州。临沧的.耿马、孟宝、思茅的孟连、玉溪的新平等30多个县也都有分布。傣族历史悠久,在近年发现的傣文史籍中,记述着远古时期傣族先民的活动。“傣”,意为热爱自由和平的人。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建国前,傣族地区处于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经济发展的过程。不同地区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西双版纳为代表的领主经济保存比较完整;德宏、孟连、耿马是代表领主经济向地主经济过渡的地

8、区;景谷、新平、元江等内地的傣族地区地主经济已经确立。2、傣族的节日主要有开门节、关门节、送龙节等,其中最隆重的是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人们认为互洒清水可以消灾弥难,互相祝福。节日里还举行堆沙、丢包、放高升,赛龙舟等活动。3、漫话竹楼傣族人住竹楼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顾名思义,竹楼是以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西双版纳是有名的竹乡,大龙竹、金竹、凤尾竹、毛竹多达数十种,都是筑楼的天然材料。阅读在线:绿色的竹楼西双版纳,一片翠绿。那儿的房屋很怪,不用砖,不用石,是用绿色的竹子建造的。竹楼是悬空的,由粗大的竹子支撑着。把竹楼架高,

9、不但能防潮,还能在楼下养牛喂猪呢!据说,这种建房子的办法,还是当年诸葛亮教给傣族人的呢!进竹楼,先得把鞋脱下放在楼梯边,光着脚走在用竹子铺着的地板上,凉丝丝怪舒服的。人们盘腿坐在竹楼里火塘边的竹席上。老年人手拿一根二尺来长的大竹筒把一根小竹签在火塘里点燃,嘴斜着埋进竹筒里,呼噜噜地抽着。原来这是“水烟筒”。吃饭时,人们围坐在竹编的圆桌旁。摆在桌上的菜更新鲜。什么“蚂蚁蛋拌酸笋”啦,“油炸青苔”啦,而鸡肉是用香茅草裹着在火上烤熟的。走出竹楼,满眼是绿树、鲜花,连围寨子的墙,都是长得又高又绿的仙人掌。西双版纳真是绿色的土地水教案 篇3教学目标1、认识八个生字,学会九个生字。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

10、诵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分。3、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1、学会九个生字。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分。教学难点1、“瓦”、“脆”的记忆和书写。2、培养学生主动帮助别人的意识。教学用具生字词卡片,媒体资源:视频泉水,动画泉水:生字学习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自读识字1.导入新课春天里,泉水唱着欢快的歌儿流进小池,流过平地,流到果园,穿过山谷,它给别人带来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板书并齐读课题。2、自读课文。利用视频泉水进行听读,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生字词多读几遍。二、合作交流1、卡片认读生字(注意“哦”和“我”读音的不同;“脆”是平舌音。):哦、股、缝、罐、

11、塔、杜、鹃、脆教学方式:自读、齐读、指名读注:“哦”的音是“”,不是“w”;脆的音是“cu”,不是“chu”2、自读课文。要求: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读一读。(先自读再小组互读)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在组内展示朗读,互相评价打等级。4、泉水都流过了那些地方?(板书:山腰平地果园山谷)【低年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此环节充分发挥组内资源优势,互补共享。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体验到读书的乐趣,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三、品读领悟、理解课文,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组内学生轮流读课文,做到读音正确,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读不好的句子大家共同指正,反复多读几遍。)。1、小组读课文,讨论:泉水

12、快乐吗?为什么?2、在学生的回答中指导读好泉水说的四句话:(1)泉水(高兴地)说:“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2)泉水(快乐地)说:“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3)泉水(愉快地)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4)泉水(兴奋地)说:“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注:1、括号中的词语为教师所加,教师在教学中相机提示,可让学生填空,也可自己引导。3、引读二、三、四、五自然段。4、学生选读二、三、四、五自然段。(方式:自读、挑战读。)5、学生选背二、三、四、五自然段。6、这股泉水是

13、从那里来的呢?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重点指导读好“冲出来”。7、读好六、七两个自然段。(方式:跑呀,跑呀做重点指导。问:泉水要流到那里去?你从那里看出来的?读一读。)【让学生参与评价,利于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写字质量。同时教师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学生活动,更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8、通读全文。第二课时四、巩固延伸1、丁冬的泉水还会流到哪里?一路上它还会看到什么?为大家做些什么?2、补充说句子:泉水流到,它看见了,泉水说:“”【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训练思维的独创性和合理性,体会泉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一积累:读课文,自愿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还可以仿照书上词句的形式另写几个

14、词语或句子。(如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让学生读、摘、写词语,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二)练习:1、填空()的杜鹃花()的身影()的镜子()的山谷()的歌声()的果子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泉水有()、()、()、()的特点。(2)泉水流过()、()、()、()。(3)、根据课文内容连线:流进山谷流过果园流到平地穿过小池注:本题旨在巩固流进、流过、流到、穿过这4个词的搭配,教师可依据自己实际出其它题型区别这4个词。3、照样子写一写:例:很多很多很多很清很甜很美4.延伸

15、泉水快乐是因为它帮助了姐姐、杜鹃花、果树、画眉鸟,愿大家都能成为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出示名言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奉献和付出。-爱默生-泉水的教学反思泉水是一篇文辞皆美的小散文,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读起来富有音乐感,让人心情舒畅。这样一篇美文无疑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教材。而教师恰到好处的范读更是能把学生引入那欢快的泉水边,和泉水一路欢歌,一路洒下爱心,享受奉献的快乐。因此,在设计这课的教学时,我设计了好几处自己亲自参与的、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朗读过程,有范读,也有引读。我希望自己能带着学生一起去欣赏这篇美文,和他们一起在品读词句中感悟课文内容,接受课文思想的熏染。终于等到上这一课了,然而,因为感冒,我的嗓子嘶哑,几乎发不出声音,更不用说读出泉水“丁冬丁冬”的那份清脆、悦耳与欢乐了。焦急的我努力让自己的情绪放松,再放松,试图借助电教媒体和比较生动的描述让学生展开想象,把他们带到泉水边上,然后让学生自己体会朗读。如此启发,学生终于进入了情境,在互读互评中大多数学生找到了读这篇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