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弯点法得到的 D 值和 D 值法的 D 值得物理意义是什么?有何区别?分别 在什么情况下使用?D 值 都是指柱子的抗侧移刚度,反弯点法中 D 值是指直接有结构力学确定的柱子的刚度, 而 D 值法中的 D 值是指经过 梁柱线刚 度的比值修正过的,也就是在前者的基础上乘了一个 修正系数(当然,这个修正系数由梁柱线刚 度的比决定)其实反弯点法等于是 d 值法的一个特殊情况 只是在计算层间 位移的地方计算不同 如果你 发现的话反弯点法柱的弯矩为 0 的地方一般为 1/3 柱高的位置,便于计算 而 d 值法的话就比较麻烦 要计算弯矩分配情况 明白吗?柱的抗侧移刚度不但与柱的线刚度和层高有关,而且还与梁的线刚度有关,另外,柱的反弯 点高度也与梁柱线刚度比、上下层横梁的线刚度比,上下层层 高的变化等因素有关日本武 藤清教授在分析了上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对反弯点法中柱的抗侧移刚度和反弯点高度进行 了修正修正后,柱的抗侧移刚度以 D 表示,故此法又称“D 值法”,也称为修正反弯点法 D 值法有四项假定:1.假定计算目标柱及与其上下相邻柱的线刚度均为 ic2.假定计算目标柱及与其上下相邻柱的层间 水平位移均为3.假定计算目标柱两端节点及与其上下左右相邻的各个节点的转角均为4.假定与目标柱相交的横梁的线刚 度分别为 i1,i2,i3,i4反弯点法适用于梁柱线刚 度比大于 3 的情况,它不考虑由于层高的变化及梁柱截面尺寸的 变化对反弯点高度的影响。
而 D 值法考虑了以上因素的影响并对反弯点高度进行修正2D 值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具有相同截面的边柱和中柱的 D 值是否相 同?具有相同截面及柱高的上层柱与底层柱的 D 值是否相同 (假定混凝土弹性模量相同)? 3物理意义:对反弯点法中柱的侧向刚度和反弯点高度的计算方法做了改进4 影响因素:具有相同截面的边住和中柱的 D 值不相同, 因为边 柱只有一根梁约束, 中柱有两根梁约束; 、 具有相同截面及柱高的上层柱与底层柱的 D 值不相同,因为底层柱底端固定D 值法中 D 值不但与柱刚度有关,而且跟与柱相连接的梁刚度也有关系影响柱反弯点高度的主要因素是柱上、下端的约束条件柱两端的约束刚度不同,相应的柱端转角也不相等,反弯点向转角较大的一端移动,即向约束刚度较小的一端移动D 值值法中柱的反弯点位置就是根据这种规律确定的 1(5)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各层产 生层间 剪力和倾覆力矩层间剪 力使梁、柱产生弯曲变形,引起的框架结构侧移曲线具有整体剪切型变形特点; 倾覆力矩使框架柱(尤其是边边柱)产生轴向拉、压变 形,引起的框架结构侧移曲 线具有整体弯曲型变形特点当框架结构房屋较高或其高宽比较大时, 宜考虑柱 轴向变形对框架结构侧移的影响。
如何根据框架结结构的弯距图计图计 算剪力图图和轴轴力图图? 分享| 2016-05-11 09:50sangong2oo9 | 浏览 29 次 悬赏:100 来自:知道 土木工程结构力学2016-05-11 18:13 网友采纳在计算出各控制截面的弯矩 M 后,先作出 M 图;再由 M 图截取杆件, 考虑杆端弯矩 M(M 按实际 方向作用于杆端)和杆件上的外荷载,利用杆 件平衡求出剪力 FQ,作出 FQ 图;再由 FQ 图截取结点,考虑 FQ (FQ 按实际 方向画出)和结点荷载,利用结点平衡求出轴力 FN,作出轴力 F N 图 梁 板 结 构 ) 混 凝 土 结 构 设 计 复 习 题 及 答 案 _ 百 度 文 库 http:/ xuKRL4SBwCg0Bv9moWumlK1qZDKZWWOPjotScVJpKo_47GiF4AWpxWd6w00DyPTBe cGG3u18X_11、什么叫弯矩调幅法?答:弯矩调幅法就是在弹性理论计 算的弯矩包络图基础上,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构 件控制截面的弯矩值加以调整12、弯矩调幅法的具体步骤是什么? 答:具体计算步骤是:(1)按弹性理论方法分析 内力;(2)以弯矩包络图为 基础,考虑结 构的塑性内力重分布,按适当比例对弯矩值进 行调 幅; (3)将弯矩调整值加于相应的塑性铰截面,用一般力学方法分析对结 构其他截面 内力的影响;(4)绘制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弯矩包络图; (5)综合分析,选取连续梁中各控制 截面的内力值; (6)根据各控制截面的内力值进行配筋计算。
截面弯矩的调整幅度为:eaMM1式中为弯矩调幅系数; aM 为调 整后的弯矩设计值 ;eM 为按弹性方法计 算所得的弯矩设计 值13、设计 中为什么要控制弯矩调幅值?答:若支座负弯矩调幅过大,则塑性铰形成前只能承受较小的荷载,而在塑性铰形成后还要 承受较大的荷载,这就会使塑性铰出现较 早,塑性铰产生很大转动,即使在正常使用荷载下2也可能产生很大的挠度及裂缝,甚至超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GB50010-2002)的允 许值因此应控制弯矩调幅值14、使用弯矩调幅法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使用弯矩调幅法进行设计计 算时,应遵守下列原则:(1)受力钢筋宜采用延性较好的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宜在 C20C45 范围内选 用; (2)弯矩调整后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 0hx 不应超过 0.35,也不宜小于 0.10; (3)截面的弯矩调幅系数 一般不宜超过 0.25; (4)调整后的结构内力 必须满 足静力平衡条件;(5)在内力重分布过程中还应防止其他的局部脆性破坏,如斜截面抗剪破坏及由于钢筋锚固不足而发生的粘结劈裂破坏, 应适当增加箍筋, 支座负弯矩钢筋在跨中截断时应有足够 的延伸长度;(6)必须满 足正常使用阶段变形及裂缝宽度的要求 。
15、使用弯矩调幅法时,为什么要限制?答:因为为相对受压区高度,值的大小直接影响塑性铰的转动 能力b时为 超筋梁,受压区混凝土先破坏,不会形成塑性铰b时为适筋梁,可以形成塑性铰值越小,塑性铰的转动 能力越大,因此要限制,一般要求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