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诗词赏析:秦观《长相思·铁瓮城高》

碎****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6.07KB
约6页
文档ID:256094433
诗词赏析:秦观《长相思·铁瓮城高》_第1页
1/6

诗词赏析:秦观《长相思·铁瓮城高》 长相思·铁瓮城高 宋代:秦观 铁瓮城高,蒜山渡阔,干云十二层楼开尊待月,掩箔披风,依旧灯火扬州绮陌南头,记歌名宛转,乡号温顺曲槛俯清流想花阴,谁系兰舟? 念凄绝秦弦,感深荆赋,相望几许凝愁勤勤裁尺素,奈双鱼难渡瓜洲晓鉴堪羞,潘鬓点、吴霜渐稠幸于飞、鸳鸯未老,不应同是悲秋 译文 在镇江城楼头、西津渡口,楼有十二层高入云霄在楼上的阁房里,品着酒以待赏月,夜寒了,就放下帘子挡挡风居高临下,看着黄昏时镇江城的万家灯火,就像看到了扬州城于是想起了以前在扬州的一段欢娱生活歌*唱着《宛转歌》,很温顺,惬和人意那座*楼依河流而居,我曾乘着兰舟寻访美色 我估量着,自分别以后,你肯定每每弹着凄凉的曲调,思念着我;而我呢,也每每吟哦着哀怨的词句,思念着你;山山相隔,我们相望了多少次都看不见,只能把愁恨分散在乐曲里和词章里我屡屡想给你写情书,无奈山高路远,到不了你那边早晨临镜,白发日渐见多,老态堪羞。

有幸的是,你尚未见老,不应像我这样,为年轻而哀痛秋,寓有年轻意 解释 相思:《疆邮丛书》本《贺方回词》此调作《望扬州》,“掩箔”作“卷箔”、“绮陌”作“绣陌” 铁瓮(wèng):镇江(今属江苏)古城名,三国时孙权所筑子城,指附属于大城的内城 蒜山渡:蒜山渡口 干云十二层楼:镇江城楼有十二层高,故曰干云干云:冲云 开尊待月:斟上酒等待月亮升起尊同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掩箔(bó)披风:放下竹帘,当风而立箔,竹帘子披风,挡风披,本指分散,此处引申为遮挡 绮(qǐ)陌:纵横交叉的道路 歌名宛转:指《宛转歌》,一名《神女宛转歌》 乡号温顺:即温顺乡 兰舟:即木兰舟任坊《述异记》卷下:“木兰川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唐马戴《楚江怀古》诗:“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宋晏几道《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 秦弦:即秦筝,古代弦乐器,音调凄苦相传为秦时蒙恬所造秦李斯《谏逐客书》:“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

唐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五十五:“齐瑟弹东吟,秦弦弄西音 荆赋:指《楚辞》楚,古称为荆联系结句,知此指宋玉《九辩》 凝愁:《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凝,为一往情深专注不已之义,犹今所云‘发痴’、‘发怔’、“出神’、‘失魂’也,……柳永《八声甘州》词:‘争知我,凭阑干处,正恁凝愁’凝愁,愁之不已,犹云‘深愁’也 勤勤二句:尺素,指书信,古代以生绢作书,故名双鱼,指鱼形信函 瓜洲,在今江苏扬州南四十里长江边,隔岸与镇江相对,亦作“瓜州” 晓鉴:早起临镜唐李商隐《无题》诗:“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吴霜,唐李贺《还自会稽歌》:“吴霜点归鬓,身与塘蒲晚 幸:幸亏之意 于飞:指夫妇好合于飞,比翼而飞,喻夫妇好合鸳鸯,指情侣或夫妇 悲秋:秋气萧森,令人伤感,故称 创作背景 秦观曾于熙宁九年访湖州李公择归来,经镇江;宋元丰七年(1084年)八月十九日与滕元发等会苏轼于金山,十月复来,作《宿金山》《金山晚眺》二诗,可见对镇江形胜甚为熟识此词至迟作于宋元丰七年(1083年)之秋 赏析 词人故里高邮,南距镇江仅缺乏二百里。

他在宋元丰七年(1083年)前,曾数次到镇江,因此具有较丰厚的生活积存,写来非常真实可与前面的《望海潮》“扬州怀古”、“越州怀古”相比,词之意境有过之而无不及 此词上阕涉及往昔欢娱,记忆犹新;下阕“感深荆赋”,托讽《九辨》而《九辨》中有“坎凛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而无友生”之句,似与词人之坎坷遭受相合考少游生平,宋元丰元午(1078年)、五年(1082年)考进士,皆不中六年(1083年)作《精骑集序》,曰:“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慧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词云“感深荆赋”,又曰“潘鬓点、吴霜渐稠”年轻之感,不遇之情,隐然而见 词之特点,是在宏伟壮美的背景中寓有潇洒之致,柔婉之情,可谓豪放中有婉约,沉郁顿拙,感慨万千起首三句,写镇江形势,备极壮美镇江北濒长江,中贯水道,四周有山,在历,除金、焦、北固外,以蒜山为词云“铁瓮城高,蒜山渡阔”,以雄浑之笔,勾画了这座古城的风貌干云十二层楼”,以夸大语气,描写了城内高楼直插云霄的气概开尊”二句谓斟满芳酒,等待月上东山;放下湘帘,迎风而立,布满了豪情胜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黄庭坚《念奴娇》“万里青天,垣娥何处,驾此一轮玉”?皆写待月,方之此词,可谓异曲而同工。

苏黄之词超旷豪迈,秦观此词,则潇洒出尘接着一句,由润州待月,而及扬州灯火,乍看有些突兀,实亦自然宛转扬州在长江之北,距润州仅四十余里,唐宋时甚为繁华,词人故里,在其属下此时他在润州“开尊待月”,忽见不远处灯火阑珊,于是情不自禁地忆起在扬州时的冶游可见此句颇似今日电影之“暗转”,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自此以下,乃回忆扬州时的*所谓“绮陌”,实乃“春风十里扬州路”所谓“宛转歌”、“温顺乡”,实乃指在扬州青楼听歌赏舞之事何以见得?试以《梦扬州》一词下阕印证:“长记曾陪宴游,酬妙舞清歌,丽锦缠头滞洒困花,十载因谁淹留?”与此词所写,何其相像乃尔!歇拍三句,又写到在镇江时情景:他凭栏俯瞰长江,想象扬州旧游之地,此刻花阴之下,不知是谁系着兰舟语意含蓄,布满惆怅迷惘之情 过片三句,以一“念”字领格,于凝想旧情之中,打并人“身世之感”当时他在青楼听着凄凉怨慕的筝声,引起“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感慨所谓“感深荆赋”,乃以宋玉自况宋词中往往寓有《骚》《辩》之意清代词论家张惠言《词选·序》说词是“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就是指的这一点少游此词,足以当之所谓勤裁尺素,双鱼难渡,外表上是说他修了很多情书,却难以寄到所思者的手中。

镇江扬州不过一江之隔,传书送信断不会如词中写得困难这不过是一种遁辞而已,实际上是说他的一腔抱负,无由上达因而进出“晓鉴堪羞,潘鬓点、吴霜渐稠”二句当时秦观年约三十五、六,却发出叹老嗟卑之词,实乃抒不遇之情也 下阕歇拍,惆怅自怜,对将来犹未丢失信念鸳鸯未老,反衬“潘鬓吴霜”,是一大转折,盖喻遇合有时不应悲秋,说明词人欲拂去覆盖心头的阴云,重新振作起来,去争取美妙的前程亦复自励,词情一波三折,令人抚绎不尽,一本结句仅作“绸缪”二字,可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