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荷兰贸易状况

上传人:鑫** 文档编号:256075929 上传时间:2022-02-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6.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7世纪荷兰贸易状况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7世纪荷兰贸易状况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7世纪荷兰贸易状况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世纪荷兰贸易状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世纪荷兰贸易状况(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世纪荷兰贸易状况 17世纪荷兰贸易状况一、17世纪荷兰贸易状况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荷兰是当时欧洲的贸易中心。在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的码头上,堆满了来自比斯开湾的鲱鱼和盐,英国和弗兰德斯的布匹,地中海地区的酒,瑞典的铜和铁,波罗的海地区的农作物和木材以及荷兰自己的腌制鱼、纺织品。欧洲地区各种各样的产品源源不断地流入荷兰,在荷兰完成交易,然后再流入欧洲各个国家。荷兰就像是一个超级大卖场,各个国家就像是商人和顾客,在荷兰这座大卖场中各取所需。在亚洲,荷兰人取代葡萄牙人的贸易垄断地位,完全占有葡萄牙在东南亚香料航线的利益,侵吞了包括南部的班达群岛、中部的安汶和塞兰岛、北部的摩鹿加群岛马鲁古群岛的整个东

2、南亚最负盛名的香料群岛,并在东印度群岛一些地方开拓种植园,种植咖啡等作物,后来成为重要的贸易商品。荷兰也垄断了日本的贸易,占据了中国台湾,最重要的是限制了当时欧洲与中国贸易量最大的茶叶贸易以及瓷器、丝绸等深受欧洲贵族宠爱的奢侈品的贸易。而对于美洲以及非洲,在17世纪上半期,荷兰夺取了葡萄牙在西非沿岸的堡垒,独占了西非的贸易。到17世纪中叶,荷兰垄断了历史上臭名昭著的黑奴贸易,成为欧洲当时最大的人口贩子。同时,荷兰从非洲源源不停地将黄金、白银运到国内,将美洲庄园生产的蔗糖、棉花、玉米等农作物大量地运输到欧洲市场出售。荷兰商人将他们的踪迹印遍了全球每一个角落,于是荷兰在十七世纪获得“海上马车夫”这

3、一形象的称号。二、荷兰旺盛的因素一地理因素荷兰在地理上属于“尼德兰”。“尼德兰”意为“低地”,位于莱茵河、马斯河和斯海尔德河下游,河运交通便利,特殊是在中世纪,由意大利北部翻越阿尔卑斯顺莱茵河而下,及由法国的罗讷河北上,经香槟大道往北就是尼德兰,所以它长期以来就是南北贸易大道的北端。同时,因为低地易涝的原因,为了排涝,荷兰人修建了多条运输河,构成了当时欧洲最兴旺的水上交通网。另外,在海疆上,荷兰位于大西洋沿岸,地处大西洋的海洋交通的十字路口,是欧洲大陆重要的港口国家。在陆域上,从局部来看,荷兰东面面临德国,北接比利时,从整体上来看,荷兰背靠广袤的欧洲大陆。东欧国家以及西欧中部的国家,由于在17

4、世纪连接红海和地中海的苏伊士运输河还没有开凿,其海运的货物绝大局部都要在荷兰的港口卸货,再通过其他交通方式方能到达目的地。这些使得荷兰具备了成为欧洲新的商品集散地的可能。二造船工业兴旺,造船技术先进荷兰人将自己从14世纪起先垄断的北海鲱鱼这一行业中所获得的以及在新航路贸易中所获得的利润的绝大局部投入到本土的造船行业中,大力开展本土的造船业。17世纪时期,荷兰的造船厂林立,并且在充分运用机械的根底上,造船速度相当快,每个造船厂几乎一天可以造一条船,荷兰成为全欧洲的造船中心。 但是荷兰人仍不满意与现状,在海外贸易中养成的精打细算习惯促使他们不断地探究降低本钱的方法。既然国内的造船数量已经无法取得突

5、破性的进步了,于是他们又从造船技术上不断创新。此前,典型的欧洲商船都建立有可以架设火炮的平台,这样做可以有效地防止 海盗攻击。荷兰人第一个冒险建立出了一种仅能运输货物而没有火炮平台的商船,并且将原本建立船只的坚硬的厚木板换成了厚度稍薄的材料。 这样做的代价是,每一次航行都变成了充溢风险的命运赌博,不仅要与天斗,抵挡各种各样的恶劣天气与困难的航海状况,而且还要与人斗,与出没在大西洋、加勒比海的“幽灵”海盗斗智斗勇。但它的好处是造船的本钱低,价格只有英国船只的一半,且船只航行的速度极快,运输周期大大缩短。于是,货物的运费也低。即使这样,荷兰人还不满意,因为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船所缴纳的税取决于甲板

6、的宽度,甲板越窄,付的钱越少。 为了能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他们又在船只上加上了一种特别的设计。他们设计出了一种窄甲板,大船肚的船只如图。 于是,荷兰的船只成为当时名副其实的“海上马车夫”。 早在1670年时,荷兰拥有的商船吨位超过英、法、德、葡、西等西欧主要国家拥有吨位的总和。而在十七世纪初,荷兰拥有的船只数量到达一万条,总吨位占当时欧洲总吨位的3/4。荷兰拥有世界上的最浩大的船队,它也是世界最大的造船基地。三先进的经济体系和强大的资本支持1602年,荷兰建立了高度授权和资本化运作的东印度公司。这是第一个联合的股份公司,依靠国家信誉以近代股份筹资的方法汲取和募集社会资金,以维持对外贸易所须要的

7、浩大资本;同时,建立联合的公司可以削减国内海外探险者之间的恶性竞争,统一组织领导、集中人力与资本从事对外贸易扩张。在东印度公司成立后的短短五年时间里,它每年都向海外派出50支商船队,这个数量超过了西班牙、葡萄牙船队数量的总和。 同时,也是为了真正表达股份的价值,于是荷兰创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股票交易所,给予股票流淌性而缔造价值,也为商人进展融资和投机活动供应便利。同时,由于大批商人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进展交易,集中了大量的资金。为了便利资金的流淌,荷兰于1609年创办了阿姆斯特丹国家银行,它是欧洲国家银行的“始祖”,而后银行在荷兰遍地开花,使得荷兰一跃成为欧洲的储蓄和兑换中心。全部的这些开创都为荷兰

8、的世界贸易活动的开展供应了丰富的资本支持,为荷兰海上贸易霸权奠定了根底。依靠国家信誉以近代股份筹资的方法汲取和募集社会资金,以维持对外贸易所须要的浩大资本四强大的军事实力 上述中描述了荷兰商人为了削减运输本钱,于是改良船只的建立工艺,将用于架设火炮 的平台去除,这样意味着他们每一次出海都存在被海盗攻击的危急,并且出于维护本国海上贸易霸权的设想,荷兰大力开展其海军,最终成为17世纪最强大的海上霸主,为其世界贸易保驾护航。五其他因素荷兰农业、手工业兴旺,为海外贸易的开展供应了丰富的原材料;摆脱西班牙王朝统治成立资产阶级性质的荷兰联省共和国(1581年),为工商业的开展奠定了政治根底;国内有经商的传

9、统,良好的经商气氛促使海外贸易的开展;思想开放,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剪除了他们思想上的束缚,使他们具有大胆的贸易精神和英勇的探险精神等等。三、荷兰与西班牙海外贸易的比拟 荷兰是十七世纪海外贸易的主导者。这里将16世纪西班牙的海外贸易状况与十七世纪荷兰的海外贸易状况进展比拟。将不同时期的两个国家进展比拟是因为十六世纪时西班牙在世界贸易方面占据主导地位,此时西班牙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与十七世纪荷兰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类似,这样比拟可以削减引导我们做出错误判定的因素。 一 一样点1、 依靠强大的武力,推动其商业的开展。十六世纪起,西班牙建立了一支拥有101多艘战舰、3000余门大炮、数以万计士兵的强大海上

10、舰队。这支强大的军队震慑了全部对于满载货物的西班牙货船有抢劫欲望的势力,维护了西班牙在新航路中的垄断地位,爱护了西班牙的贸易利益。据统计,公元15451560年间,西班牙海军从海外运回的黄金即达5500公斤,白银达24.6万公斤。到16世纪末,世界珍贵金属开采中的83%为西班牙所得。同样,十七世纪的荷兰也建立了强大的海军,这干脆促成了荷兰十七世纪海上马车夫地位确实立。1588年,荷兰海军连同英国海军击败了当时的海上霸主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起先接手西班牙海军称霸海洋的地位,而荷兰的海船队也在荷兰海军的庇护下逐步替代了西班牙的海船队,繁忙地往来于通往世界各地的海上航线上。 2、 实行具有掠夺性的商业

11、贸易垄断制度在西班牙殖民者的眼中,殖民地系为宗主国的利益而存在,一切同宗主国利益不相符合的贸易往来,都被列为非法行为,殖民地只限于同宗主国进展交易,即商业贸易由宗主国垄断。因此,西班牙政府对宗主国的船只只许由塞利维亚起运,到达殖民地后,只许在维拉克鲁斯、波托贝略或卡塔赫纳停岸。不但全部的货物必需由西班牙船只装运,而且这些船只必需结成船队,并在必须时期航行。自1534年起,又实行了军事护航的“双船队制“,这样就在幸免外国海盗攻击船队的同时,加强了对贸易的垄断。而荷兰具有掠夺性的商业贸易垄断的代表性政策那么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对于东南亚香料贸易垄断的一系列政策。十七世纪二十年头荷兰通过血腥屠杀独占了班

12、达群岛,从而获得肉豆蔻生产的垄断;十七世纪三十年头至六十年头,荷兰东印度公司通过消灭丁香树以及严厉打击走私活动,获得丁香贸易的垄断权;十七世纪六十年头至八十年头,荷兰通过限制苏门答腊各个胡椒港口,获得绝大多数胡椒的限制。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政策的首要方式就是尽量压低香料的收购价格;其次,荷兰东印度公司通过毁树的政策限制香料的生产。此外,荷兰东印度公司通过抢夺印度棉布,在香料贸易中获得更优越的地位。二 不同点西班牙的商业贸易,是封建主义联合资本主义的贸易,注意掠夺而不是开展商业。在西 班牙的商业贸易中,国家才是最大的商人。国家通过海外贸易获得的利益流到国内成为国王以及贵族享乐的物质根底。而国王以及

13、贵族为了更多的财产,更好的享受,才不断促进商业扩张,而不是注意开展商业而扩张。但是对于荷兰来讲,它的商业贸易,那么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上的真正的资本主义贸易,注意的是开展商业而非掠夺。通过海外贸易获得大量财产,实现资本原始积累,促进国内工商业的不断开展,然后再利用国内工商业开展获得的高生产水平生产的廉价工业品,不断扩展自己的海外市场。四17世纪荷兰的海外贸易同18世纪荷兰比拟十七世纪末,荷兰香料垄断政策造成香料的昂扬价格使得欧洲人对于香料失去了爱好,荷兰最为有利可图的海外贸易因为自身错误的政策而丧失。另外,由于在16521674年间,荷兰同英国进展的三次斗争都以失败告结,荷兰损失了北美的新尼

14、德兰殖民地以及海上霸主的光环,其获利颇丰的黑奴贸易被英国强势夺走;随后荷兰的在印度的殖民势力又被英国排挤出去,荷兰辛苦形成的对东方贸易的垄断刹那间被英国彻底瓦解。 在荷兰衰落的同时,英国通过国内的荣耀革命以及工业革命建立起了强大的、与之不同的工业资本主义的力气,将荷兰脆弱的商业资本主义的“海上马车夫”的美梦彻底击碎,瓦解了荷兰辛苦构架的以荷兰为主的全球商业贸易体系,建立了以自己为中心的日不落帝国,代替荷兰成为世界工厂以及海上贸易的主导者。 18世纪的荷兰从贸易大国快速贬为一个欧洲大路上的二流国家。运输业被英国夺走,国内的手工业被英国的大机器生产无情的摧毁,欧洲的物流中心从荷兰移到了英国。荷兰的贸易量快速萎缩,只有传统的渔业还能够接着维持下去。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