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平端鼓腔仪式初探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56069509 上传时间:2022-02-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8.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东平端鼓腔仪式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东平端鼓腔仪式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东平端鼓腔仪式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东平端鼓腔仪式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东平端鼓腔仪式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东平端鼓腔仪式初探(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山东东平端鼓腔仪式初探 摘要:山东东平端鼓腔作为一种集音乐艺术和祭祀用途于一体的曲艺品种,具有鲜明的仪式特征和浓厚的人类学价值。从伴奏乐器探讨了端鼓腔的来源,分析了续家谱仪式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卜法仪式中的人类学价值,认为端鼓腔采取一种类似于宗教的仪式,起着劝导民众实现道德理想的作用,它通过民众的广泛参与,发挥着净化灵魂、控制不满或反抗情绪、促进和整合社群团结、巩固社会规范、达成社会和谐和反映人民祈求幸福安康和子孙繁衍的作用。关键字:端鼓腔;羊皮鼓;仪式;文化人类学;传承:J607 :A:CN61-1487-(2019)11-0052-05端鼓腔又名“端供腔”或“端公腔”,是流行于山东省东平县

2、一带的曲艺品种,故东平湖一带又俗称之为“敬河神”。2010年5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审委员会对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举项目进行了公示,“端鼓腔”位列此中。端鼓腔承载着湖区庞大文化信息和原始影像,保留着濒临失传的湖区民间艺术及民间风尚,是历史文化的见证。研究端鼓腔的用具、分析和阐释端鼓腔仪式的象征意义,对于更好地弘扬和保护当地传统民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一、从伴奏乐器探端鼓腔来源今天我们所见的端鼓腔,一般都是由演唱者一手持羊皮鼓、一手拿竹鞭敲击鼓面进行伴奏的。削好了的竹鞭,有节奏地敲击在羊皮鼓面上,加上握柄上的九环碰撞发出的声音,就形成了端鼓戏的伴奏乐。说起羊皮鼓,人们首先会想到

3、羌族人民祭祀仪式时使用的羊皮鼓。羌族人民的羊皮鼓早在夏商周时期就有使用,在羌族民俗介绍中描写羊皮鼓的特征几乎与泰安市东平县端鼓戏的伴奏乐器完全吻合:羌族宗教仪式打击乐器,又名“铃鼓”,羌语称“切欧兀”“切热别日木”。有两种外形,一种是圆形鼓面的铃鼓,直径约3040厘米,鼓边宽约15厘米,鼓柄置于正中,抓柄的长度与鼓面的直径无异,左手从背面握柄。另一种是扇子外形的铃鼓,鼓框和鼓柄为铁制,抓柄端有一环圈,圈内串以数个铜钱。两种形制鼓面均蒙羊皮,各鼓音凹凸纷歧,鼓锤为竹制,敲击的一端稍微呈弓形1303。除了鼓面材料相似,在羌族的一个聚集地理县一带,人们以柳条作羊皮鼓的鼓圈,而今日东平的端鼓也是用柳条

4、箍的。同样的,羌族的羊皮鼓和东平端鼓的羊皮鼓在使用时都有祭祀的意味。此中是不是有什么关联?在汉书宋书的地理志中,有“汉中之人,不甚趋利好祀鬼神,尤多忌怨,崇奉道教,犹有张鲁之风”的记载,说汉中地区的人祭祀传统浓厚,陕南作为羌族的聚集地,祭祀端公也是经常的事情。但是东平在历史上并不属于或者毗邻汉中区域,周边也没有像东平这样如此浓厚的端鼓文化。那么是历史上羌族的迁移而带来的这类文化吗?后汉书西羌传载:“至爰剑曾孙忍时,秦献公初立,将其种人附落而南,出赐支河曲西数千里,与众绝远,不复交通。其后子孙分别各自为种,任随所之,或为旄牛种,越嶲羌是也;或曰白马种,广汉羌是也;或为参狼种,武都羌是也。”228

5、42秦献公期间,西北的羌人迫于政治的压力,进行了大规模、远距离的迁移。这种大规模迁徙,也许有部分羌民流入东平地区,由此带入了羌族羊皮鼓文化。此外在汉朝,羌人大量归附,散布很广,部落繁多,从地区上分为东羌和西羌。进入华夏的东羌附居于塞内而与汉族混居、通婚,从事农业生产。东平端鼓腔也可能是西汉时期羌族流入中原地区而带来的一种祭祀仪式。关于端鼓腔的真正来源问题尚未得到完全的考证,实证资料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从羊皮鼓的来源入手进行初步分析,为研究端鼓腔的来源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不失为一次积极的尝试。二、由续家谱仪式看其中的象征意义人的一生,从生老到病死,都离不开仪式。社会各种群体及其各类活动,也都离不

6、开仪式,仪式是一种信仰和力量的象征,是人类基于生命意识和生存意识而进行的表露愿望、规范行为的行为模式。端鼓腔的仪式表演具有深刻的象征意味。湖区渔民在具体的时空坐落中使用一定的象征符号,由于人具有社会归属性,端鼓腔仪式与村落的政治经济组织和人际关系存在深层的互动。具体而言,家族之间的关系会影响到端鼓腔仪式的表演。同时,在端鼓腔表演的过程中,仪式被村民利用起来进行社会秩序的建构。以下分析续家谱中“邀家前”“神进棚”“开坛”“交坛”“敬财神”“斩脚神”等仪式所代表的象征意义。(一)邀家前“邀家前”是续家谱的第一个程序,也是续家谱唱端鼓腔的第一个程序,亦被称作“唱家前”。“家前”也称家先,即祖先,也就

7、是祖先的排位,所谓“邀家前”即各家请出各自祖先牌位。“唱家前”也是续家谱时端鼓腔演出的一部奇特剧目。通常由族中一名辈份较高的老者饰演家前,内容首要陈述先人昔时艰辛求生的履历,如逃荒要饭、糊口发财等,并在先人牌位前陈述续家谱的起因及各项法式。这时候有一重要环节为“走灯”演出,端公手持端鼓边走边唱,绕五盏油灯走“8”字步。“走灯”的意义类似于招魂,将分离于各方的先人灵魂招来享受子孙供奉。“唱家前”完成后,由族人在香案前下跪祭奠先人,并在簸箕内占卜看先人是不是合意,如果吉卦,则人人都叩首谢过先人;若不然,则要不停跪着,等坛头卜出吉卦来才可起家。这个风俗意在告诫子孙后代,不要忘记祖先艰难奋斗的经历,珍

8、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当然也有向祖先汇报家族的近况、祈求祖先保佑家族平安顺利的意思。(二)神进棚“神进棚”以前须得先给内坛的香案前换上一桌有猪头的大供,外坛放上十几张矮方桌,各房支将自家的斗抬到外坛放在桌上。长房的斗在最前面,正对内坛的香案,别家的斗遵照老小远近顺次在后面排开。零点一到,各家将自家的老祖神像抱到神棚门口,按老小挨次顺次站定。现在靠近阴阳交会之时,神像用红布裹着,还有子孙打着红伞遮住抱神像者,避免邪气触犯。然后族人从火把上面跨过去,进入棚内,打开绘有观音的主神挂于本支斗上,别的神像放于斗内及周围。族人退开,由端公手持端鼓边唱边绕行,端公唱完后,各房依照以前的挨次将斗抬入内坛,每斗

9、所属各房支的族人将自家的神像也一起抱进去。大部分时辰神像太多,偶然来续谱的有上百堂神,每堂神近十张神像,便有上千张神像,内坛底子不可能挂得下。主事者只能请族人包涵,提议其只挂主神一张就好,其他神像安置于斗四周,同樣可以接管香火的供奉。其中有“坐五方”的仪式。“坐五方”就是一手拿公鸡,一手拿“并齐”(一种类似鱼骨形状的丝带,上面画着祥云等图案),将“并齐”往鸡脖子上绕,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各绕一遍。这个仪式和“招魂”类似,意在将分散在四面八方的祖先灵魂召集在一起共享子孙的香火供奉。“神进棚”是整场仪式的高潮,是指族人将自家供奉的神像请进神坛挂起,以供子孙祭拜供奉香火。在仪式中享受祭祀的主神是天地老

10、爷、金龙四大王和财神,在渔民的心中河神和财神的地位很高,体现了渔民的整体认知及文化风俗受生产生活方式及地理环境制约和影响。副神是灶君、三十六家大王、七十二家将军等。这种多神现象,则反映了渔民信仰的庞杂和民间环境文化元素的复杂,也说明渔民在水上生活的时候,祭祖和祭神是融为一体的,祖先和神灵共同构成了渔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三)开坛关于“开坛”的“坛”:在全部续家譜典礼中,搭建的神棚一样平常分为内坛和外坛两部分。内坛是端公换装和休息的地方,也是摆放供品和悬挂神像的场所,据民间说法具有神性,严禁女性入内。如果主妇不小心突入,还需要用焚烧的秤砣围着神棚转一圈,谓之“打砣”,以驱除秽气。外坛正对内坛供

11、桌,作为端鼓腔表演舞台。开坛是一个重要的程序,在百神赴号中,先要请救苦扒难的观音奶奶:“哪吒其实噢好神仙哪,星不得睡哟,月不眠,伸腿不蹬蹬腿睡,蹬倒了乾坤塌了天,开坛来!先要请金吒、木吒、哪吒来三神仙。灌州城里的杨二郎噢,身穿着一身淡鹅黄,斧劈桃山,救过了母,朝阳洞里,儿救娘,开坛来!先要请好道真君杨二郎。观音奶奶出洞来,脚穿着莲花藕色鞋,金佩霞披头上戴,金色的钮扣扣满怀,人人都说风流女,不知道修仙哪里来,开坛来!”在这里,不断重复的“开坛”,就是一个端鼓腔正式开始的号令。祭典中所需物品,也要置备齐备,此中尤以“斗”最为主要。斗,全称“财神斗”,先人请回后就坐的处所,在全部续家谱典礼中斗很重要

12、,而香案是给各路仙人坐的。族内每房一个斗,传自先人,斗上写着这一房长支的名,是以斗有该房代表的意味。其他没有斗的,或没有来加入祭典的,就将名字写于红纸并挂靠在与本身是同一支的斗上。斗要放在内坛,长房的斗放在中心,正对香案,别家的斗依照老小挨次在两方从东向西摆列。斗越接近香案,就越能享受到族人的供奉,也就意味着这一房越能获得先人的庇佑,因此大家对斗的位置很是在乎。长房经常没有贰言,其他房支跟着代续的推移,逐渐显示了远近干系,故而斗的摆放经常激发抵牾。(四)敬财神“财神老爷坐正东,摇钱树上乱哄哄,我问财神哪里去,我给东家添财又威风。”这是端鼓腔的唱词。关于敬财神的仪式,有的唱两个曲目,也有的唱三个

13、曲目。财神的信仰在中国比较普遍,过年过节我们都可以看到家家户户都在拜财神,期望在新的一年里财运亨通,渔民也一样。在这里有一个重头戏:张相休妻。这个故事是这样讲的:郭丁香长得很漂亮,张相对她一见钟情,并得偿所愿,娶了郭丁香。后来张家富裕了起来,可惜郭丁香三年未能生育。张相去洛阳城里算卦,算卦的结果是郭丁香得另嫁他人。两人分隔以后,郭丁香嫁给了范三郎。范三郎和母亲住在半山坡窑洞里,以打柴为生。郭丁香嫁过去以后,范家也富裕起来。张相家境却逐渐没落,最后他双目失明,到处乞讨。后来,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张相到郭丁香家里要饭。郭丁香做了两碗她的拿手饭八宝龙须面,并把她的耳环摘下来放到了碗底。张相吃了面之后

14、,说:“大娘再来一碗吧。”郭丁香说:“柳条子插瞎了你的眼,你把前妻叫大娘。”张相发现碗底的耳环,这才知道是前妻郭丁香。后来郭丁香、范三郎、范三郎的母亲、张相都死了,并且相继封神。这个故事又见于民间传说和其他戏曲剧目,山东传统地方戏剧茂腔中也有这个段子。茂腔是流行于山东省青岛、潍坊、日照等地的传统地方戏曲,最初为民间哼唱的小调,称为“周姑调”,传说系因一周姓尼姑演唱而得名,又称“肘子鼓”。“肘子鼓”的称呼是指曲调演唱时的伴吹打器及吹奏方式。“鼓”据考据有两种,一是“单皮铁环鼓”,一是“鼗鼓”,它们在吹奏时都需要通过“扭”或“拧”的动作来发出声响,这两个动作在山东方言中念“肘”(借用字),由此而发

15、展出了“肘鼓子戏”的叫法。3虽然茂腔和端鼓腔的由来是有一定的差别的,茂腔是土生土长的民间曲目,而端鼓腔的由来在民间传说中与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定的关系。但茂腔的演奏方式和端鼓腔极为相似,都是仅靠一个简单的打击乐器,然后配合演奏者高超的唱功给台下观众一种极强的节奏感,且二者的历史渊源相似,茂腔最初流行于农村,而端鼓腔则最初在渔民中流传。所以,可以通过将端鼓腔与茂腔的曲目作出一定的比较,以帮助我们打开思路。(五)斩脚神至于斩脚神,在民间文化中其实不常见。脚神,顾名思义便是长脚的仙人,它的任务是在神棚内看住被请来的先人和神灵,避免他们跑掉。东平湖地区与微山湖地区的斩脚神仪式有异。在东平湖地区仪式是这样的

16、:找一块木头,将两个顺治铜钱放在上边,拿一根筷子横放在两个顺治铜钱上边,然后一人拿起斧子,将筷子和两个顺治铜钱斩为两半,这就是斩脚神。这个仪式的意义比较容易理解,用顺治铜钱表达的就是顺利的意思,而这个仪式就是说把阻碍主家顺利的东西斩断了。自古到今,中国人特别喜欢关于与“顺”有关的词语,表达顺顺当当地过日子以及心中种种美好的期望。在这里,村民将顺治铜钱当作一种自家顺利的阻碍,然后将其斩为两半,寓意斩断了这一年通往顺利之路的荆棘。斩脚神结束后,各家会将各家的神请回去,摆坛祭奠。这是同姓族人沟通感情,商讨家族事务的重要机会。另外,还要唱“鸡来鸣”,也叫“京鸡啼”,鸡鸣,寓意是开始发财、平安。前人以为鸡是上天降临人世的吉祥物,鸡鸣报晓,呼唤太阳。因为鸡的神圣意义,在盘古开天神话里,盘古的形象也以鸡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