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新北方外国语学院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6068407 上传时间:2022-02-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25.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新北方外国语学院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新北方外国语学院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新北方外国语学院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新北方外国语学院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新北方外国语学院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将弹劾李鸿章的奏章拿给他看,说:“有人谗尔为康党(即维新派)!”李鸿章回答:“臣实是康党。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依据材料及李鸿章的洋务活动,李鸿章可以接受的维新派主张应包括创办近代工业 改革中央机构 建立新式军队 实行民主政治A. B. C. D.参考答案:B 考点:戊戌变法。李鸿章是洋务派代表人物,赞成改革中央机构(如总理衙门、海军衙门的设立)以扩大汉族官僚在中央政府的势力,但反对兴民权、实行民主

2、政治。2. 学者许倬云指出,春秋时期因诸侯争霸形成的霸主制度,不仅减少了华夏诸国的文化差距,同时同化了楚国与吴越,扩大了华夏文化圈的范围。战国时代虽然征伐不已,七强之间几乎不存在华夏蛮夷的区别。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统一的中华民族开始形成B.诸侯国普遍接受大一统理念C.华夏文明进一步发展巩固D.为秦统一全国提供了可能性参考答案:C【详解】材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争霸、兼并战争,使华夏文化圈进一步扩大,华夏蛮夷之别几乎消失,显示出华夏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巩固,故C项正确;统一的中华民族开始形成于秦的统一,A项错误;材料表明,诸侯国之间的争霸、兼并战争发展巩固了华夏文明,但不能说明诸侯国普遍

3、接受大一统理念,B项错误;秦是否能够完成统一的可能性是指其自身的条件,材料没有涉及,D项错误。3. 全球通史中写道:“l7世纪和l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l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工业革命的需求C中西交流的加强 D世界市场的形成参考答案:B4. 晚清时期,一些仁人志士在意识到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同时,却又鼓吹“西学中源说”:如薛福成认为,“所谓西学者,无非中国数千年所创,彼袭而精究之,分门别类,愈推愈广,所以蒸蒸日上,青出于蓝也”。就是作为西方政治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议院,也成了中国

4、的发明,梁启超认为,“洪范之卿士,孟子之诸大夫,上议院也;洪范之庶人,孟子之国人,下议院也”。这种历史现象的出现A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承 B有助于推动当时向西方的学习C为学习西方找到了科学的依据 D受国人盲目排外旧观念的影响参考答案:R1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维新变法思想B 解析:材料中的 “就是作为西方政治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议院,也成了中国的发明”说明此时向西方学习的不仅仅是器物,还要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A项排除;要改变中国落后的状况,“西学中源说”抛出说明西方的学习源自于中国,为向西方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减少了阻力。C、D项材料未体现。故选: B思路点拨:解答本

5、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 5. “近数十年,士大夫诵史鉴,考掌故,慷慨论天下事,其风气实定公开之。”材料反映的“风气”是指A.变法图强 B.民主科学 C.经世致用 D.尊孔复古参考答案:C6.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有惊人的相似。你认为他们崛起的共同原因是( )A和平崛起 B武力掠夺 C制度创新 D民主强国参考答案:C7. 19世纪上半期,英国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代替了传统招贴画、路牌等,成为广

6、告的主要载体,广告成为大众传媒的主要收入来源,广告传播现象和活动逐步发展成为一种职业。这一现象表明A.资产阶级控制大众传媒业发展B.经济对市场依赖程度大大提高C.产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D.报纸杂志的资讯传播功能弱化参考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提高,产品日益增多,广告有利于拓展商品销路,打开商品市场,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对市场的依赖程度加深,故B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并未反映大众传媒受到资产阶级的控制,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产业结构的变化,故排除。D项,材料反映以报纸、杂志的传播为基础的广告业发展迅速,体现了报纸杂志的资讯传播功能的加强

7、,故排除。8. 德国的历史学家曼弗雷德?马伊说:“古巴危机是现代历史中的一个转折。两个超级大国都认识到强权政治已经进人了死胡同:没有哪个国家敢于使用原子武器,如果它不想毁灭自己和整个人类的话。”这说明美苏“冷战”A.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B.威胁到世界和平,使人们生活在恐怖之中C.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D.美苏开始形成对峙的局面参考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美苏“冷战”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根据材料“没有哪个国家敢于使用原子武器”,说明在美苏“冷战”之下,由于核恐怖和核平衡,避免了核大国之间爆发直接的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C项正确;材料是美苏

8、争霸,使世界面临战争的威胁,A项错误;B项“使人们生活在恐怖之中”,表述夸大事实,且材料未体现,排除;美苏开始形成对峙的局面是50年代,D项错误。故选C。9. 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其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他()A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 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C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 D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 参考答案:C10. 钱乘旦,陈意新所著走向现代国家之路一书中指出“从血统上说,王位的新主人是詹姆士的女儿和女婿,这样就保留了

9、斯图亚特的族谱,但王位的内容却因此起了变 化。”下列各项中,对“王位的内容”变化理解、归纳不当的是A、专制王权总统制民主共和制B、个人专制立宪政体C、王在法上王在法下D、国王至上议会至上参考答案:A11. 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放开了国家管理的737种生产资料和交通运输价格中的648种,同期也放开了国家管理的农产品收购60种价格中的50种,与此直接相关的是()A.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B.邓小平“南方视察”与十四大召开C.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重新启动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参考答案:B【详解】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在

10、21世纪初,故A项错误;邓小平“南方视察”与十四大召开推动了改革深化,计划经济比重减少,国家对经济的管制进一步放松,故B项正确;城乡生活水平与题意没有直接相关,故C项错误;1995年加入世贸组织谈判属于对外开放范畴,与国内改革不直接相关,故D项错误。12. 由中央新影音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参考答案:D考察新中国的外交

11、。70年代中国外交可以用一条线一大片来描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同美国、日本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与此相对应,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扬眉吐气,“跨洋握手”中美建交,中日建交“冰释雪融”。13. 17世纪初,一位在华的欧洲人说,“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美洲白银),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 “大西近海一国”指西班牙 “大西近海一国”指葡萄牙 当时的欧洲发生了商业革命 这种现象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A B C D参考答案:B14. 近代美、德、法三国曾先后于1787年、1871年、1875年制定和颁布了本

12、国宪法。三国宪法的相同点主要有政权组织实行责任内阁制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完善议会一般实行两院制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A. B. C. D. 参考答案:C15. 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经验时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这一“不同的办法”是( )A进行全面的改革 B实行新经济政策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建立苏维埃政权参考答案:D16. 近代某条约规定:“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据此判断该条约A.客观上引发了义和团运动B.使清

13、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C.导致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D.刺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参考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马关条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沙市”、“重庆府、苏州府”“杭州府”可知这是马关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该条约签订之后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义和团运动爆发是民教冲突,不是马关条约,排除A项;B项是指辛丑条约的影响,C项中的“开始”表述错误,排除。17. 1917年4月,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主张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1917年7月,列宁又提出取消“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代之以“夺取政权”的口号。列宁政治主张发生转变的历史背

14、景是( )A临时政府统治危机加深 B布尔什维克对夺权政权方式存在分歧C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 D布尔什维克对苏维埃影响力发生变化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是在两个政权同时并存的情况下提出的,但是后在1917年的7月临时政府镇压反对参加一战的群众,制造了七月流血事件,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了,由此列宁提出了“夺取政权”的口号,开始了武装夺取政权的努力,故选C。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夺取政权”的口号 18. 1877年,对西方持否定态度的刘锡鸿作为副使出使英国,抵达伦敦两个月后,他对英国政治评价道:“无闲官,无游民,无上下隔阂之情,无残暴不仁之政,无虚文相応(应)之事。”据此分析,刘锡鸿( )A仍然没有突破传统政治伦理和儒家价值观B肯定了英国政体中体现的民主和法治精神C主张对中国传统政治体制进行全面批判D从反对学习西方向支持学习西方制度转变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