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南省娄底市涟源白马乡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5906278 上传时间:2022-02-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湖南省娄底市涟源白马乡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年湖南省娄底市涟源白马乡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湖南省娄底市涟源白马乡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湖南省娄底市涟源白马乡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湖南省娄底市涟源白马乡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微型小说胸章,完成0710题胸章(丁维法)何局长省里开会回来,胸前佩戴的那枚银光闪闪的“为人民服务”胸章引得大家无不看上两眼。调皮的打字员芳芳非要借戴几天不可。何局长一本正经地说:“这不中,这是白金的,一枚就是一千多元呢!”为了落实省土地工作会议精神,何局长带着秘书走了十一个县市区。所到之处,何局长胸前的那枚胸章无不引起注意。十多天的活动中,何局长有一种行为使田秘书捉摸不透:刚到一地时何局长胸前的胸章总是银光闪烁,可到了晚上进到舞厅直到第二天离开时就看不到那枚胸章在他胸前闪烁了;在赶赴另

2、一个县市区的路上,他又从兜里掏出那枚胸章端端正正地挂在胸前回到机关后,人们再没见到何局长佩戴那枚胸章。那位打字员遇到局长又撒娇地说:“何局长,你把那枚胸章借我戴一天不行吗?”何局长耸耸肩膀说:“对不起,这次下乡丢掉了。”何局长把脸转向田秘书,“是吧,小田?”田秘书只好顺着杆子爬。田秘书终于明白了局长的用意。他连续给十一个县市区土管局长打了电话:“何局长在北京阿波罗金店花几千元买的那枚白金胸章可能在你们那里丢掉了。老领导这几天很心痛,请你一定帮助仔细查找一下。”各县市区土管局长接到电话都能清楚地忆起何局长来时胸前银光闪闪,走时却没见到他戴胸章。一定是丢在自己这里了;可上哪儿找?不如派人进京买一枚

3、送去算了。电话打下去第五天开始,各县市区土管局长陆续来找何局长汇报会议落实情况,走前都留下了一个小红包,说:“何局长,您丢的那枚白金胸章找到了,请您查收。”几天工夫,这位何局长便得到了价值几万元的白金胸章。7、对何局长佩戴“为人民服务”白金胸章一事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何局长佩戴一枚白金胸章,是为了炫耀,引人瞩目。B、何局长用一千多元买一枚胸章,就是为了作钓铒,让下属给他送相同的礼。C、何局长何时佩戴或何时摘去白金胸章的行为意向,田秘书十分清楚。D、何局长竟然花一千多元买一枚“为人民服务”胸章,无疑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8、下面对划线句子“何局长耸耸肩膀说:对不起,这次下乡丢掉了。何局

4、长把脸转向田秘书,是吧,小田?”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神态的描写,揭示何局长取信于人的心理。B、通过语言的描写,揭示何局长随机应变的机智。C、通过神态和语言描写,剖露出何局长内心的诡谲。D、通过神态和语言描写,剖露出何局长油腔滑调的本性。9、下面对这篇微型小说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品刻画人物时运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表现方法。B、作品以小见大,虚构的情节所折射出的社会问题发人深思。C、小说构思精巧,“为人民服务”胸章竟以白金铸就,旨在直接显示它的份量与价值。D、小说语言生动,情节诱人,颇有审美情趣。10、请简述小说的主题。(3分)参考答案:7、C原文说“十多

5、天的活动中,何局长有一种行为使田秘书捉摸不透”8、C、9、C作者的构思与情节的设计,其用意在于嘲讽,绝非“直接显示它的份量与价值”10、主题:通过一枚小小的胸章,讥讽何局长的虚伪与贪婪,以及“市区土管局长”们的趋炎附势,揭示社会问题,发人深思。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力倡以“君为臣纲”为首的三纲之说,忠君与尽孝乃是其核心要义。但是,假如君主背离为君之道,祸国殃民,臣子的忠诚义务是否仍然要恪守?这样的矛盾,先秦诸子以及汉代学者都有不少讨论。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对于这些观点有很精到而有趣的梳理和评论。钱先生的评论开始于汉景帝面前发生的那场著名的争论。据司马迁记载,争论发生在黄生和辕

6、固生两位重量级学者之间,话题正是如何评价历史上有名的“汤武革命”。黄生的见解旗帜鲜明,认为商汤和武王讨伐君主的行为就是弑君。但是,辕固生显然是一个孟子主义者,坚持主张汤武乃受命于民,受命于天,征讨像桀纣那样的暴君是顺天命合民意的义举。争执不下时,黄生运用比喻,他把君主比做帽子,把臣子比做鞋子:“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贯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不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南面,非弑而何也?”辕固生应该抨击这比喻本身就不妥。帽子再破,也不至于残害人身,但是君主却大可成为独夫民贼。另外,假如臣子采取“正常途径”,正言匡过,反复谏

7、言,但君主却一意孤行,变本加厉,那又该如何是好?这样层层逼近,就可以把讨论引向深入。但是,令人意外的是,辕固生居然劈头盖脸地来了一个归谬法,把汉高祖刘邦搬出来抵挡:“必若所云,是高皇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耶?”景帝看到自家爷爷都涉嫌弑君了,连忙干预:“食肉毋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言学者毋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司马迁感叹道:“是后学者莫敢言受命放杀者。”钱钟书先生称黄生的学说与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如出一辙。韩非子忠孝云:“汤、武人臣而弑其主,刑其尸,而天下誉之,此天下所以至今不治者也。人主虽不肖,臣不敢侵也。”如此看来,先秦百家对于君主以及政治体制想象的差异似乎并没有一般思想史所界定的那么大

8、。不过,饶有兴味的是,后世的思想家们提出了一种或许可以称之为“事后追认”的学说,那就是,姑且将推翻前朝君王的行为视为“弑”,不过,如果此后登堂入室的新君主能够延续自己的统治,那么就获得了一种正当性。钱先生追溯了这种名之为“逆取顺守”的学说演进过程:商君书开塞:“武王逆取而贵顺,其取之以力,持之以义”;“逆取”即“弑”尔。班固东都赋:“攻有横而当天,讨有逆而顺民”;后汉书袁绍传下刘表谏袁谭书曰:“昔三王、伍伯,下及战国,君臣相弑,父子相杀,兄弟相残,亲戚相灭,盖时有之。然或欲以定王业,或欲以定霸功,皆所谓逆取顺守”。但是,这种完全以成败做解释确实有些“成者王侯败者寇”的意味。后世儒家如朱熹、欧阳

9、修等都试图指出这里的矛盾,不过,还是钱先生的说法更加一针见血:“盖儒家既严树纲常名教,而复曲意回护汤、武革命,说终难圆,义不免堕”。在我看来,儒家的这种困境跟中国古典社会结构有关。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没有形成一种足以制约君主权力的社会力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秦始皇的“废封建,置郡县”带来的真正的地方权力无从形成以及科举考试导致的社会原子化,实在是决定中国两千年专制统治以及不断地改朝换代的根本原因。(选自观察家,作者为贺为方,有删改)1. 下列关于黄辕之争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黄生认为商汤和武王讨伐君主的行为就是弑君,忠君是臣子应恪守的义务。B. 辕固生主张像桀纣

10、这样背离为君之道、祸国殃民的暴君,征讨他们是顺天命合民意的。C. 黄生以鞋子和帽子为喻,说明君臣之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背离“君为臣纲”之道的。D. 辕固生认为,君主若一意孤行、变本加厉,臣子也是应当正言匡过,反复谏言的。2. 下列关于钱钟书对“君为臣纲”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忠君之道存在矛盾是不争的事实,钱钟书在管锥编中对此有很精到而有趣的梳理和评论。B. 黄生的忠君说和韩非子“人主虽不肖,臣不敢侵”的观点,在钱钟书看来本质上是大同小异的。C. “逆取顺守”学说从秦至汉,都不断有人论证它的正当性,如果新君主能够延续自己的统治,那么就可接受。D. 钱钟书并不认同“逆取顺守”学说,

11、认为儒家在这个认识上自相矛盾,武断地以成败论英雄。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忠君与尽孝是三纲之说的核心要义,而在整个封建社会儒家都没有办法调合这两者之间的矛盾。B. 司马迁面对黄辕之争感叹道:“是后学者莫敢言受命放杀者。”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儒家思想的困境。C. 尽管先秦诸子站在自己的立场,对君臣之义有不少的讨论,但是这些观点之间的差异并没有一般思想史所界定的那么大。D. 中国古典社会结构没有形成制约君主权力的社会力量,是决定中国两千年专制统治以及不断地改朝换代的根本原因。参考答案:1. D. (此项变假设为肯定,且改变语意重点。见第四段:假如臣子采取“正常途径”,正

12、言匡过,反复谏言,但君主却一意孤行,变本加厉,那又该如何是好?)2. A. (见文中第一段“这些观点”指的是先秦诸子以及汉代学者对君臣之道矛盾的各种讨论)3. C. (此项说法绝对,见文中倒数第四段,是“似乎”没有那么大)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说书人师陀我第一次看见说书人是在这个故乡小城里。在城隍庙月台下面,一张断腿板桌,几条板凳,一块惊堂木,一把折扇,一个收钱用的小筐箩,便是他的一切。他是个中年人,穿一件干净的蓝布长衫,脸很黄很瘦。他的声音不高,并且时常咳嗽,但是很清楚,有时候他要学鲁智深大吼,喽啰们呐喊。他用折扇打、刺、砍、劈,说到关节处把惊堂木一拍,听书的每次给他一个

13、或两个制钱。说书无疑是一种贱业。说书人,一个世人特准的撒谎家!而我被迷住了。他从傍晚直说到天黑,一会儿定更炮响过,接着是寺院里的大钟,再接着,鼓楼上的云牌。庙里安静下来,黑暗中似乎只剩下十字坡和小商河在远方的暗雾中浮沉。这时候,还有什么是比这更令人感动的?当一切曾使我欢喜和苦痛的全随岁月暗淡了,只有那些被吹嘘和根本不曾存在过的人物,直到现在还在我昏暗的记忆中出现。跟这些人物一起出现的,还有玉墀四周的石栏,直冲上去的殿角,在空中飞翔的蝙蝠。时光悄悄地过去,说书人所有的仍旧是那把破折扇,那块惊堂木,那个收钱用的小笸箩。我每次到这小城里来第一个总想到他。他比先前更黄更瘦;仍然穿着那件长衫,色儿已经成

14、了灰绿色;他咳嗽,并且吐血。间或他仍旧吼,但是比先前更衰弱。听书的也由每次一个或两个制钱给他增加到三个,后来五个,再后来制钱绝迹,每次给他一个铜元。“再请八个,一个馒头的钱。”他时常将收到的钱数一下,叹息日子艰难,让客人另外给他增加。他的老听客慢慢减少了,年老的一个跟着一个死了;年少的都长成大人,他们有了大人的职务,再不然他们到外乡去,离开了这个小城。最近一次我到这小城里来,我到城隍庙里(城隍庙早已改成俱乐部),在月台下面,原来说书人放桌子的地方停着一个卖汤的。我感到一阵失望,城隍庙原先我们看来多么热闹,现在又如何荒凉。“说书的还没有来吗?”我忍不住问。 卖汤的说:“他正害病,好几天没有来了。

15、” 第二天,我正在城外漫不经意走着,一副灵柩从后面赶上来,我停在路旁让他们过去。他们是两个杠手,另外跟着个拿铁铲的。 “你们抬的是谁?” “说书的。”他们中间有人回答。 “说书的死了?” 他们大概认为我的话没有意思,全不作声。 “他怎么死的?”因此我接着问。 “吐血。” “吐血还说书吗?” “可不,让他别说了,他硬去,还要穿着那件长衫。要脸啊。” “他家里人呢?” “他压根儿没有家。大家集了一点铜元,好歹听了他这么多年书。” 他们顺着大路到郊野去。我跟在他们后面。这所谓灵柩,其实只是一卷用绳子捆着的芦席。说书人的脚从席子里露出来,不住地随着杠手的步骤摆动,他那已成灰黑色的破长衫的一角直垂到地上,一路上扫着路上的浮土。 我们全不说话。埋葬的人不久便越过一个土坡,在乱葬岗上停下来了。就在这里,他们在荒冢中间掘了个坑,然后把说书人放下去,将泥土送下去。 “现在你好到地下去了,带着你的书。”当他们把说书人放下去的时候,内中有一位嘲弄地说。 我在旁边看着,毫不动弹地站着。一点不错,说书人,现在你的确应该带着你的书到地下去了。可是你可曾想到,你向这个沉闷的世界吹进了一股生气,在人类的平凡生活中,你另外创造了一个世人永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